05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李新建).pptx

上传人:j*** 文档编号:30794256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14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李新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05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李新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05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李新建).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05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李新建).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05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李新建).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5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李新建).pptx

《05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李新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李新建).ppt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5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李新建).pptx

5区域产业结构,A教学课时:

5课时B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产业结构的分类掌握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掌握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掌握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手段与评价,C教学重点: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区域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产业的选择区域产业结构政策D教学难点: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政策E正文。

5.1产业结构分类,5.1.2毛泽东的农轻重分类法5.1.3霍夫曼的分类法:

分为三类1)消费资料产业,2)资本资料部类3)其他产业。

耐用消费品工业是重工业,但仍属消费资料产业。

5.1.4.日本的7类产业分类法:

1)基础材料产业,2)加工组装产业,3)生活消费品产业,4)建筑业,5)商业,6)服务业,7)其他产业5.1.5.英国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次产业为农业,第二次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第三次产业为服务业。

5.1.6.联合国的十大标准产业分类法(略),5.1.7.生产要素密集度分类法,根据不同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的差异,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5.1.8功能分类法,根据各个产业在区域产业条件中的地位,作用的功能,各为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产业、潜导产业。

主导产业:

在各个产业中居于主要支配地位的产业,一是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产业规模大,产品调出规模业大;二是产值比重大,产业关联性和带动性强。

关联产业:

是直接配合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是主导产业的协作配套部门。

关联产业包括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和测向关联产业。

基础产业:

除主导产业,关联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部门,是为发展社会生活和保证生活供应而提供公共服务部门、设施、机构的总体,包括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社会性基础产业三个部门。

潜导产业:

当时不很重要,但发展潜力大,未来产值大,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上升的主导产业的产业。

5.1.9其他分类,资源工业与加工工业、新兴工业与传统工业、长线工业与短线工业、进口替代产业与出口替代产业,这些分类很常用。

52产业结构演进规律,5.2.1配第克拉克定律英国配第:

制造业比农业,商业比制造业能得到更多的收入。

劳动力的部门激动的原因是各产业之间的收入相对差异。

人们总是向高收入的产业移动。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

再向第三产业移动。

第一产业劳动力将减少。

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将增加。

这就是克拉克定律。

5.2.2库茨捏兹等人的深入研究,把国民收入在三个产业的分布变化趋势同劳动分布变化趋势相结合起来研究。

得到结论:

(1)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占全国国民收入的比重、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都不断下降。

(2)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的比重上升,但劳动力的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3)服务部门的劳动力比重、产值比重都是上升的。

5.2.3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规律和霍夫曼定律,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规律:

工业化一般从轻工业开始,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工业进攻由以轻工业为中心以重工业为中心转化,即重工业化。

霍夫曼定律,第一个研究重工业化规律,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工业相比,得出霍夫曼比率,即霍夫曼比率=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

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率不断下降,即霍夫曼定律。

以霍夫曼比率的数值的5左右、2.5左右、1左右、1以下为依据,霍夫曼把工业化分为四个阶段。

后来日本学者发现:

霍夫曼比率是递减下降的,但降到6065%左右便趋于稳定,说明重工业化不是无限的,达到一定程度便停滞。

停滞的原因与重工业内部结构有关,工业化后期是靠重工业机械工业的增长率来支持的,其中耐用消费品工业又是一大支柱,一旦耐用消费品普及到一定程度后,机械工业的增长缓慢下来,从而重工业增长也趋于停滞。

5.2.4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规律,指无论轻、重工业,都会有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发展的规律性。

说明工业的增长对原材料的依据程度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相对下降的趋势,而对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将相对下降。

5.2.5生产要素密集度转换规律,工业化初期以轻工业为重心,劳动力处于突出地位,是劳动力密集性工业结构;工业化后期以重工业为重心,原材料工业地位不断上升,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是资金密集型工业结构;到工业化后期,技术处于最突出地位,是一种技术密集型工业结构。

随着工业结构重心由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原材料工业到组装加工的转移,工业的生产要素结构的重心分别由劳动力到资金,再到技术相应转移。

5.2.6产业结构的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部门迅速发展,其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不断上升,这种现象称为产业结构信息化。

5.2.7工业结构规律性演变的原因,1.收入提高导致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结构变动。

产品需求收入弹性=产品需求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观察该弹性系数,生产高收入弹性的产品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能占有更大份额。

在不同收入阶段,不同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不同,在第一阶段,生理性需求的产品占统治地位;第二阶段为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第三阶段,是追求时尚和个性的产品,第四阶段是第三产业尤其信息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

2.生产率上升率的不均等增长。

某产品比较劳动率=某产品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某产品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各产业或产品的上升快慢是不同的,是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主要原因又是技术进步的速度不同,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技术上升快,生产费用下降快,就有可能在国民收入上占有较大优势和比重。

工业比农业,重工业比轻工业,组装工业比原材料工业在生产率上升率上有较大优势。

3.国际贸易的促动。

钱纳里列举两个开放度不同的大国的国贸对产业结构转变的影响是不同的,大国进口替代在一定限度内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有效的,但当进口替代达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的进口替代对产业结构的转变的作用非常小,就需要转向出口导向型的国际贸易。

这是加速还是延缓产业结构转变和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行产业发展形态说“:

日本的赤松提出来立足发展中国的经济,说明国际贸易对产业的促进作用,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就随着发达国家技术和产业发展推动方面演变。

“产品循环说“:

美国的沸农提出的立足发达国家的理论,新产品开发,国家大量销售并饱和产品出口开发更新的产品-不断循环上升。

5.3.区域产业结构配制,5.3.1.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地区主导产业:

指在区域发展各阶段处于支配地位的地区专门化产业,具有参加国际服务分工和带动区内其他产业发展的双重功能。

一般而言,在区域发展初期,主导产业的大农业、矿产采集业,手工业为主,进入集聚发展阶段,以矿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纺织业为主,进入成熟期后,以高技术产业服务业为主。

在此基础上,再按下列4标准选择,1产业的市场潜力。

某一产品的需求指增长率可用“市场占有率“指标来衡量。

额比重。

S值越大,说明这个产业产品的市场容量越大,潜力越大,反之相反。

2.产业比较优势度。

衡量指标有3个:

1)具有较高的区内增加值比重WIij=Gij/GiI地区的J产业增加值比重=I地区J产业增加值/I地区的GDP一般而言,WI15%可能成为地区主导产业。

2)有较高的区位比较劳动率3)有较高的区位内比较资本产业率劳动率,G2和L2分别代表区域国民收入总额和劳动力总数,B代表区域某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B1,说明是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B值越大,优势较大,反之,就小。

3产业规模,只有规模大的产业才能成为主导产业,才能承担高层次区域地域分工任务。

产业规模有四个含义:

一是产业绝对规模二是相对规模即占区域全部产业的比重三是区域产业占较高层次区域同产业的比重四是产品输出规模。

只有产业规模都较大,才能成为区域主导产业,产业规模大小可用“产业专门化率“衡量:

Z=G1/G2/Q1/Q2G1、G2分别代表研究区域某产业及高层次区域同产业净产值Q1、Q2分别代表研究区域全部产业高层次区域全部产业净产值Z1,为高层次部门,Z越大集中程度越高,产品输出规模越大.Z1,说明不是专门化部门。

4.产业关联度,1.指由经济技术决定的各产业彼此之间的中间需求构成的产业关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后向关联、旁侧关联。

后向关联:

是当主导产业提供产前服务的产业。

前向关联:

是当主导产业提供产后服务的产业。

旁侧关联:

是当主导产业提供产中服务的产业。

如棉花棉纱棉布花布衣服(后向关联)(主导产业)(前向关联),对关联程度大小的考察可用影响力,“感应度”、“波及效果系数”。

影响力:

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即对前向关联事业的影响程度。

Y=h1/h2.h1、h2为全部产业从列逆阵系数的平均值。

感应度:

主导产业受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即对后向关联产业的影响。

Y就是某产业影响力系数,Y1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Y越大影响力越大;反之相反。

G=Z1/Z2Z1、Z2代表某产业的感应度。

G1说明该产业感应度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

G越大,感应大越大;反之相反。

波及效果系数:

是影响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综合而成的指标。

公式J=0.5(Y+G),J越大,关联性越强。

主导产业优选综合指数:

将市场占有率,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专门化率、波及效果系数四个指标用加权平均法或几何平均法汇总为一个指标。

最后,选几个主导产业?

要根据区域资源的综合优势度、经济发展的总水平、已有产业结构的层次,各候选产业的类型来确定。

5.当产业关联度和发挥地区优势有矛盾时,为什么要以优势度指标为主?

(1)关联度高的产业不一定是本地区具有优势的产业。

如果各地都争上关联度高的产业,势必造成重复建设。

如汽车业。

(2)主要能发挥地区优势的产业,那怕关联度低一点,也有技术的扩散和传递,发挥主导产业带动作用。

(3)区内产业关联度低的产业,也可能具有较大区间关联度。

(4)区域范围越小,出现产业断层和缺陷可能性越大,即区内关联度低,但从高层区域看可能是重要的。

所以,产业关联度只可作为主导产业的参考指标。

5.3.2非主导产业的选择,非主导产业包括一般专门化产业、辅助配套产业、基础产业。

一般专门化产业:

指除主导产业外的地区专门化产业,包括

(1)前一发展阶段退下来的主导产业;

(2)处于形成中的未来主导产业(潜导产业);3)其他一般性专门化产业。

辅助配套产业:

即观礼产业,为地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产业。

对这些产业要适当超前发展。

对后向关联产业,即向主导产业提供原材料、机器设备的产业,如果从外地输入昂贵,则应在本地生产。

对前向关联产业,即为主导产业提供产后服务的产业,常常是对主导产业产品再进行深加工,以提高附加值,然后消费。

发展前向关联产业,有利于产业链,提高效益。

对旁侧关联产业,产中服务的产业,会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刺激产业发展和市场容量扩大。

基础产业:

可分为,

(1)生产性基础产业

(2)生活性基础产业(3)社会性基础产业,5.3.3.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标准,1.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阶段的适应性。

主导体现在地区主导性专门化产业与区域发展阶段适应性及主要看产业能否顺利退出更新,新型主导产业,能否起带动作用。

注意:

一地可能衰退的产业,如钢铁业,在另一地可能是主导产业。

2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优势的适应性。

区域经济的本质在于发挥区域优势。

任何地区都不应放弃自身优势去发展那些在全国分工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因为:

1)这将打乱全国分工体系2)由于条件不具备,市场稍有变动,很容易成为受害者,造成资源浪费。

放弃优势等于放弃一切,包括放弃了潜在的机会和体制外的解决办法。

这样的区域经济将永久发展不起来。

3)区域产业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1)地区专门化与辅助配套产业是否协调。

(2)地区专门化主要为区内服务的非专门化产业是否协调。

5.3.4区域产业结构优化,1.选准并优先重点发展主导产业。

在投入上政策上给以保证,超前启动。

2.调好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关系。

关联产业、基础产业要与主导产业成龙配套,在建设时序上衔接,在建设规模上适应。

既要防止各类产业齐头并进,没有重点;也要防止主导产业孤军突进,其他产业跟不上。

3.积极扶持潜导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转换。

及时淘汰过时的主导产业,扶持新兴潜导产业,使之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从长期看,“一、二、三”次产业向“三、二、一”次产业转换,由资源、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智力、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导转换,由农业向工业,轻工向重工,粗浅加工向精深加工转换,由附加值小的向大的转换。

4.产业结构政策,5.4.1.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就是为向最佳产业结构(即为实现经济增长和填平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最理想的产业结构)接近,所需实施的政策。

换句话说,就是确定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同时为实现这一目的确立必要的政策和经济机制。

“日本通产省的定义,反映了产业结构政策目的和内容。

5.4.2产业结构政策的特征,1.目标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2.主要通过供给结构调整来达到目的。

3.政策有强制执行性和间接引导性双重特性。

4.核心是主导产业部门选择。

5.有宏观性、全局性、长远性特点。

5.4.3产业结构政策的内容,1.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即主导产业。

2.保护幼小的战略产业。

3.淘汰援助衰退产业。

5.4.4产业结构调节手段,1.税收结构的调节。

2.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节。

3.汇率变动的调节。

5.4.5.日本对产业结构政策的成功运用,1955年前后,日本经济全面恢复到最高水平,开始考虑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学家莜原三代平提出了二条规划产业结构的基准:

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很快为政府采纳。

因而60年代大力发展的产业有普通钢、船舶、家用电器、光学仪器、摩托车、合成纤维等,以后有待发展的产业有小气车、石油化工、大型电机、电子计算机、大型工业设备、大型高性能机床等,而这些都是日本的非优势部门,因而采取了“扶持幼小产业说”最早由的德国的李斯特提出的,对幼小产业经过政府扶持和保护,可以成为很好的出口产业部门,完全有理由实行保护贸易政策,这对后起国有利。

如日本对汽车工业的扶持,1955年汽车产量只有美国的1/135,到1980年超过了美国产量,成为7080年代的主导产业。

日本三易主导产业:

轻纺工业重化工业汽车电子工业,在70年代初就提出了“产业结构知识密集化”的产业结构政策。

作业:

名词解释:

产业结构重工业化规律霍夫曼定律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关联度影响力感应度主导产业优选综合指数主导产业非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产业产业结构政策,问答,1简述配第克拉克定律的主要内容?

2简述高加工度化规律?

3简述生产要素密集度转化规律?

4产业结构有哪些分类?

5工业结构演进的原因?

6论述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7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以及如何优化产业结构?

8.产业结构政策的特征、内容、调节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