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x

上传人:j*** 文档编号:30789977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1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1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1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1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x

《第1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x

,第1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

由于_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成果:

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_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帝国主义,经济建设,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

2内容:

优先发展_,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__、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_奠定了初步基础。

农业国,重工业,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业化,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1内容

(1)农业:

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

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政策。

2实质:

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_。

3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公有制,经济体系,轻巧识记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和三大改造,概念阐释“五年计划”“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目前“十二五”规划正在实施进行。

思维升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关系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

一、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

(1)召开: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召开。

(2)内容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

确定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

(3)意义:

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_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经济建设的曲折,北京,工业国,社会主义,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指导思想: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_,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央政治局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2)表现:

“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3)影响:

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_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力争上游,国民经济,3国民经济的调整

(1)方针:

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_”方针。

(2)结果: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提高,二、国民经济的劫难1“文化大革命”中国民经济的劫难

(1)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不久,这场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_扩展到经济领域。

(2)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_”,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损失巨大。

2周恩来的调整:

1971年,_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3邓小平的整顿

(1)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_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2)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刚刚稳定的形势又陷入混乱。

政治领域,闹革命,周恩来,全面整顿,轻巧识记社会主义曲折探索的十年一条主线: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两个探索问题:

阶级斗争问题和经济建设的规模与速度问题。

三面红旗: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四项内容:

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重视规模和速度。

五个经验:

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结合国情不照搬。

易误辨析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

(1)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反映生产关系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

(2)“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反映了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综合分析“文化大革命”一场浩劫:

“文化大革命”动乱使国民经济遭到劫难。

一个错误:

党的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两次调整:

1971年周恩来开始对国民经济调整和整顿,1975年,邓小平大刀阔斧的整顿。

思维升华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和意义,整体图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过渡时期,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因:

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难以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

方式:

组织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的道路。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组织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9491956年)

(1)一个创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2)两个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3)三项成果: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4)四项举措: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19561976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史料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很艰巨、很繁重,也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完成这个过渡时期的总任务,除了恢复时期的3年以外,大概还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即大概需要3个五年计划。

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史证史料主要说明了我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很繁重,表明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内在关系。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二者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有机统一。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1“大跃进”的特点、影响史料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

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

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史证史料反映出“大跃进”的核心是大炼钢铁,表明“大跃进”的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指标、高速度,不仅造成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而且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国民经济的调整史料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史证史料表明了针对“左”倾错误,采取调整方针。

史料提到的“已有的胜利”并非事实,当时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国民经济出现异常困难的局面。

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史料现在铁路事故惊人这中间有许多是责任事故,包括机车车辆维修方面的责任事故。

这说明没有章程了,也没有纪律了。

所以必要的规章制度一定要恢复和健全,组织性、纪律性一定要加强。

邓小平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史证史料反映了铁路运输瘫痪,管理混乱,规章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也说明了邓小平将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铁路运输,作为整顿工作的重点;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就是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建国初的工业化建设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极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党和人民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读史三步曲,史料应用

(1)为了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状况,1953年我国制定了怎样的经济建设方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是怎样基本建立起来的。

答案:

(1)为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状况,1953年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2)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临考视窗】20世纪5070年代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近年来曾多次命题,已成为高考关注的重点。

结合图片、图表等新情境考查探索中的经验教训,理解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意义,对目前的经济建设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和教训,高考例析(2013高考山东文综卷)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解题流程答案:

D,借题发挥1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主要任务

(1)面临两大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2)主要任务:

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过渡时期、十年建设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各时期的阶段特征,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1)急于求成心理: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2)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

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3)国际环境的影响: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尝试应用1(2014课标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

粮食计划供应制度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发达、粮食相对短缺时期的产物。

实行该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可以集中有限的粮食以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故选B项。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粮食计划供应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此时国家并未出现“灾害”,排除C项;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排除D项。

答案:

B,2(2014课标卷)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解析:

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是当时我国国民经济不发达、粮食生产短缺的产物。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农民生产的粮食只能由国家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这样农民的经济生活就被纳入了国家计划体制,故选C项。

1952年底,我国农村经济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故A项与史实不符;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属于经济政策,与农村政权建设无关,排除B项;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形成了城乡二元体制,农村并不能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排除D项。

答案:

C,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当时“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不符合生产力落后的现实状况,A项正确;“大跃进”属于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B项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于1956年已经完成,C项错误;“一五”计划在1957年已经完成,D项错误。

答案:

A,组合型选择题是高考常考题型,是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

此类型选择题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以数字序号列出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或现象,由不同的数字序号组成备选项。

组合型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多、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组合型选择题解题技法,组合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1)肯定筛选法:

它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择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择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2)排除法:

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排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得出正确答案。

(3)辨别法:

即用肯定筛选法选出绝对正确的选择肢,用否定筛选法排除绝对错误的选择肢,从而缩小范围,针对不能直接用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定的选择肢根据所学知识辨别是否符合题意。

(2013高考江苏卷),点拨解答组合型选择题时,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抓住限定答题要求的字词,明确题目的时空限定以及特殊的解题要求,并以此为突破口,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缩小思考范围。

本题的解答技巧在于A、B、C、D四项均有三项,这说明中只有一个是不准确的,再分析“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显然与“大跃进”大炼钢铁等史实不符,可确定不准确,再验证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尝试应用4下面是中国某部门编制的1953年至1958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示意图。

以下对这张示意图的解释,正确的是(),新中国工业建设突飞猛进新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新中国成立初,年工业增长率相差10倍工业增长与经济政策关系密切ABCD自我解答_D_点拨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从A、B、C、D四项均包括中的三个题肢来看,只要判定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就能筛选出正确答案。

5某班学生讨论下面某时期的两幅宣传画时,形成这样四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建设上的体现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ABCD自我解答_B_点拨从图片可知此为“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就体现为。

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6(2014天津文综卷)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独立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调节为主ABCD自我解答_C_,点拨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国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经济领域,而“独立的管理体制”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涉及政治等领域,因此排除含的选项,C项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