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的建设与发展.pptx

上传人:j*** 文档编号:30789745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PPTX 页数:83 大小:7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院校的建设与发展.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地方院校的建设与发展.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地方院校的建设与发展.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地方院校的建设与发展.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地方院校的建设与发展.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方院校的建设与发展.pptx

《地方院校的建设与发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院校的建设与发展.ppt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方院校的建设与发展.pptx

1,地方院校的建设与发展,长春工业大学张德江,2,一、关于地方高校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三、学科与专业四、教学工作五、科研工作六、队伍建设,3,地方高校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群体,全国1100多所本科院校中90%是地方院校。

地方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

一、关于地方高校,4,中国高等院校布局(2008年底数据):

设有研究生院高校56所没有研究生院但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235所没有博士学位授权但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239所其余公办本科高校231所。

其中100所已通过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民办本科高校30所独立学院318所以上各类本科院校总计1109所高职院校1169所。

一、关于地方高校,5,国家和社会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结构(塔形结构):

塔尖:

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或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主要由研究型大学培养。

塔中部:

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或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由其余本科院校培养,也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任务。

塔下部:

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能型人才,主要由高职、中职院校培养。

以上只是类型与层次之分,没有优劣及高低之分。

每一类高校都有本群体中的一流,每一类人才中都有优秀与平庸之分。

一、关于地方高校,6,1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战略有些是别人有我们也必须有的,例如:

明确办学目标、拥有办学理念、讲求办学规律、重注队伍建设、狠抓教育质量、培育大学精神与文化等。

有些是别人有我们不应有的,例如:

追求学术型办学道路,大力开展基础研究(理科除外),追求大而全的学科专业设置等。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7,有些是别人没有我们应该有的,例如:

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关系及获得的特殊支持,密切结合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设置,特别适应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本校特色的做中学、练中学,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等。

工商学院的品牌专业:

财会、餐旅、粮食、食品等。

怎么吃、怎么花、怎么游,应有的市场空间。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8,注重两个区分:

1.与办学历史比较悠久,学科专业比较成熟,服务对象比较稳定,培养模式比较定型的本科院校相比,采取错位发展战略,确定自己的发展空间;2.与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定位相比,在本科教育的基本规范、基本条件、基本要求上下功夫。

防止向上简单照搬模仿,向下墨守原来老路。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9,体现6个突出:

1.服务面向突出地方性、区域性2.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强调职业适应性3.课程体系突出以技术能力为核心4.师资队伍突出强调双师型5.培养模式突出强调合作教育6.教学环节突出强调实践教学,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10,国际上普遍认同,高等学校有三大职能: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然而这三大职能并不是并列的,培养人才是其中最基本和首要的职能,是“无限责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有限责任”,这对任何一所大学概莫能外。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11,教学工作:

立校之本。

教学声誉不好,学校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出现生存危机。

培养人才要准确定位,应建立适应于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

应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12,应用型人才包括工程师、农艺师、教师、经济师、律师、临床医师、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等高级专门人才。

这样的高级专门人才,侧重理论应用与技术创新,与工程实际和社会实际问题“短兵相接”,从而能够在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在国家实现新型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将面临越来越旺盛的需求。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13,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学校最重要的品牌,是考生与家长最关注的,是社会最关注的。

学校的学术水平可以逐渐积累,学校的硬件条件可以逐步建设,但是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对学生的责任心,是应该时时到位的。

教师教书育人:

尽到天职,培养天性。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14,科研工作:

强校之路。

提高学术水平靠科研,直接服务社会靠科研,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靠科研,衡量办学实力也主要看科研。

地方院校的科研应从办学定位和校情出发,为当地产业发展服务为主,以应用型科技研发为主。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15,社会服务:

有为才有位。

任何一所高校都希望在政府和社会受到重视,但是“君子求位,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

”政府最看重的是你这所学校为当地做了些啥,为政府分了多少忧,解了多少难,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16,走开门办学,产学研合作之路。

注重与企业、政府、科研院所合作。

以平等互利、互补双赢为原则,拓宽办学渠道,争取发展机会,提高办学声誉,增强办学实力。

针对企事业的实际课题开展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努力使科研成果产业化。

同时,将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形成科研与教学的互动。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17,2.关于教育规律教育的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

教育的内部规律可以分为办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办学规律:

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教学、科研互动,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根本,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建设厚重的大学文化和浓郁的育人氛围与环境,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等等。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18,人才成长规律: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密切结合,课内外密切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又能够充分张扬个性、发展特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相互作用,选择既适应社会需求、又符合自己个性的人才模式等等。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19,教育的外部规律主要包括社会需求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

所谓社会需求规律,一是指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结构的需求规律,二是指社会对人才规格与质量的需求规律,这种需求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要求有所不同,与时代特点和岗位要求相适应。

所谓市场经济规律,主要包括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与竞争规律,这些规律对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大学生成功就业与成就事业关系密切。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20,3.有关办学理念:

(1)质量是生命,特色是竞争力,社会需求是动力。

一是始终坚持教学改革为核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二是强化特色意识,强调突出特色,特中取胜,树立竞争与危机意识,提出缓进则退,不进则亡;三是明确办大学必须适应社会需求,面向社会,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21,

(2)以生为本:

教职员工教第一、师生员工生第一,学校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工作以学生为本。

队伍建设是学校最根本的建设,培养人才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22,(3)硬件做到,软件做强。

硬件:

校园、校舍、设备、图书、队伍的数量与层次、办学经费等;软件:

办学方针与理念、师生员工的状态与工作质量、学校改革成效、学校管理水平、大学精神与文化、教风与学风等。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23,(4)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注重教学与科研互动,强调科研促进教学。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24,(5)遵从教育规律,做好两个接口:

做好学校与社会的接口,优化人才培养的供与求关系:

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开展社会调查,做好相应的调整,适应社会需求。

做好教师与学生的接口,优化“教”与“学”的关系、“师”与“生”的关系:

“教改”与“学改”;教师与学生。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25,(6)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育人的氛围,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

坚持培育优良的学风,注重学校的文化建设,创造浓郁的育人环境。

二、发展战略与办学理念,26,1.学科与专业学科与专业是办学的最重要元素。

学科与专业有联系,又不相同。

学科是按知识体系来划分的,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专业是按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要求设置的,是经常调整变动的。

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研究;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研究生按学科招生和培养,本、专科生按专业招生和培养。

三、学科与专业,27,在教育部学位办颁布的学科分类中,最高层是学科门类,共有11个: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不含军事学)学科门类下又分为81个一级学科和367个二级学科。

工学门最大,有32个一级学科,113个二级学科。

这种学科的划分主要是用于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

三、学科与专业,28,在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专业设在学科门类下,就是上面的11个学科门类,往下分了71个二级类和249个专业,这就与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不同了。

此外,还有一批目录外的专业。

例如常见的电气信息类(二级类)下有7个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这与学科目录中的分法差别很大。

三、学科与专业,29,按高考报名分为理科和文科,即大文、大理:

理科是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农林科学、医药科学的统称,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个学科门;文科是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统称,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7个学科门。

三、学科与专业,30,有专业就有学生,但有学科却不一定有学生。

例如,“两课”是一个学科,但是绝大多数高校没有“两课”的本科生;其它的一些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数学、物理、化学、公共外语、电工、制图,可能都没有本学科的学生,但都是学科。

不论它们是几级学科,反正都可以划归到某一学科。

三、学科与专业,31,2.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包括学科团队建设、教学建设、科研建设、基地建设、学位建设。

专业建设以教学建设为主,也包括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主要是教学团队建设、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教风与学风建设。

三、学科与专业,32,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有密切联系和多种交叉。

学科是相对稳定的,而专业是根据社会需求调整的。

学术水平主要反映在学科建设上,高水平的专业需要高水平的学科作支撑,专业建设要靠学科的基础和底蕴,靠学科的血脉养着。

专业需要学科的滋养。

三、学科与专业,33,虽然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都包括教学与科研,但总体上学科建设更注重科研工作和学术水平;专业建设更注重教学工作和教学水平。

高职高专院校,更注重专业建设;研究型大学,更注重学科建设;一本般本科院校,两者都要注重。

要想提高水平和层次,就要开展学科建设。

办本科大学不能没有学科。

三、学科与专业,34,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若干原则:

适应市场的原则:

适应社会需求调整和增设新专业。

强化优势的原则:

优先发展强势学科和专业,使强项更强、亮点更亮。

突出特色的原则:

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优中取特、以特取胜。

优化整合的原则:

学科专业间的优势互补,互动双赢,和谐的学科生态,整体优化。

不求大而全的原则:

否则会付出不必要的成本和代价,影响实力和水平的提高。

三、学科与专业,35,3.学科专业与文化建设大学的建设、发展与经济、政治有密切关系,但是大学的属性本质上是文化的,大学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

大学的内涵在深层面上是文化。

文化代表了一所大学的软实力。

既有外显的:

校园环境、制度、人的精神风貌、行为习惯;又有内隐的:

办学思路,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教风、学风。

一所学校的文化是长期形成的、特有的,是渗透在细胞和血液中的。

泡菜理论。

三、学科与专业,36,对一所大学来说,学科专业的水平代表了学校的硬实力,而文化建设代表了软实力。

学科专业的建设水平加上文化建设的水平就代表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需要两者的互动,需要学科专业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融合。

三、学科与专业,37,建设大学精神文化,为学科(专业)建设构筑灵魂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反映了学校的价值追求。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也为学科专业建设构筑灵魂。

以学校的发展目标规定学科(专业)建设的任务以学校的办学宗旨把握学科(专业)建设的服务面向以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学科(专业)建设,三、学科与专业,38,建设大学学术文化,为学科建设正本清源:

建设自由、争鸣的学术文化,创建学科建设的宽松环境;建设求真求实的学术文化,坚守学科建设的基本品质;建设探索奉献的学术文化,弘扬学科建设的敬业精神。

三、学科与专业,39,建设大学制度文化,为学科专业建设保驾扬帆与学科专业建设有关的制度:

建立教授治学制度,保证学术权力;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三、学科与专业,40,建设大学环境文化,为学科专业建设注入活力建设学术环境,浓厚学术风气建设学科专业基地,增强自身实力,三、学科与专业,41,教学工作是新建本科院校最重要的核心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1.教学需要改革

(1)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与社会及工程应用脱节的问题还比较明显,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不够,缺少案例教学。

四、教学工作,42,二是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一些内容陈旧,应被新技术、新方法代替的教学内容还在占用着课堂学时。

三是应用型知识体现不够,特别是很多地方院校还在沿用研究型大学的课程体系,一些过深过窄的理论分析占用了很多课时,而一些与工程或社会联系密切的应用性知识却远远不够。

四、教学工作,43,

(2)在教学方法方面,灌输式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还普遍存在,教师的教法中存在着五个过多与过少问题:

一是灌输式过多,参与式过少;二是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三是封闭式过多,发散式过少;四是重分数过多,重能力过少;五是书本知识过多,实践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过少。

(3)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很多多媒体课堂,先进的信息化装备与课件开发不到位形成明显的反差,不少教师只是把讲稿搬到了屏幕上,“照屏宣科”的教学效果比“照本宣科”还要差。

四、教学工作,44,(4)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学法中也存在着五个过多与过少问题:

一是在学习方式上,从师型过多,自主型过少;二是在思维方式上,求同性过多,求异性过少;三是在学习状态上,顺从型过多,问题型过少;四是在学习层次上,继承性过多,创新性过少;五是在学习情感上,应试型过多,兴趣型过少。

四、教学工作,45,上述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层次和学习效果,助长了大学校园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学而不习、知而不识、文而不化的现象与风气,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四、教学工作,46,学而不习反映了学生的学习风气和状态问题,指的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练习以及作业抄袭的现象;知而不识反映了学习方法和层次问题,指的是注重对知识的了解、记忆、存储这些“知”的层面的内容,而忽视对知识的分析、判断、加工、处理这些“识”的方面的内容;文而不化反映了教育方式和效果问题,特别是在“两课”教学中,学生背会了很多条文,但是还没有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和素质。

四、教学工作,47,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通过教学改革,促使上述的“过少”变为不少,使学习重在“习”,知识重在“识”,文化重在“化”,从而使制约培养质量的瓶颈得以突破。

四、教学工作,48,2教学如何改革教学内容改革的“四加强”一是加强教学内容的删繁就简,吐故纳新,体现了教学内容对学科与专业发展的跟踪;二是加强课程的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的内容,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体现开放式教学;三是加强教师的科研体会或自己所了解的工程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实例,体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四是加强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

教学方法改革,任重而道远。

四、教学工作,49,理念层面较宏观的教学方法改革:

实行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个教师在一门课中,到底是应该把学生教的没了问题还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

一个学生在一门课中,到底是应该学的没了问题还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

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

四、教学工作,50,有问题不一定有创新,但提不出问题就一定不会有创新。

在一个班集体或一个宿舍集体内,形成研究问题讨论问题的风气,这是引发思考、启迪智慧、激发灵感的最重要的渠道,是创新性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最重要的学风。

注重培养兴趣。

学习中有了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内动力,就能做到忙而不累,乐而忘忧,就能够产生灵感,提高效率。

如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高等教育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四、教学工作,51,引导学生善于综合善于把学到的多门课程以至多个门类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非常重要,因为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需要综合后的知识和融会贯通的知识。

四、教学工作,52,指导学生注重转化就是由输入与吸纳知识到转化为能力与素质。

知识不等于能力和素质。

知识必须转化成能力与素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知识存在着过时和忘记的问题,而能力和素质是更稳定更长久的。

美国物理学家劳厄说过一句名言:

“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

”剩下什么呢?

主要是由学到的知识而转化过来的能力和素质。

四、教学工作,53,坚持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教学的重要原则是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知与行统一,把学到的理论通过实验、课外活动、工程实践、社会实践等环节来应用,把学到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来亲身体会和落实。

学习重在“习”,知识重在“识”,文化重在“化”。

听过的会忘记,见过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背会不算会,体会与做会才算会。

四、教学工作,54,鼓励学生勇于突破有意识地突破前人,突破书本,突破自己的老师。

如果一个老师把学生教得超过了自己,那是这个老师最了不起的成就。

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既是以继承前人为基础,又是以怀疑否定前人为突破。

四、教学工作,55,操作层面较具体的教学方法改革:

(1)案例式教学;

(2)项目式教学;(3)实验实训式教学;(4)提问式教学;(5)开放式教学内容;(6)无标准答案作业;,(7)组织讨论课;(8)改革考试方式;(9)改革实验方式与内容;(10)改革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11)理论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赛的互动。

四、教学工作,56,课程建设的“七个一”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这里提出课程建设的“七个一”:

(1)一个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

(2)一手过硬的教学基本功;(3)一套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4)一套规范的教学文件;(5)一套先进实用的教材;(6)一套先进的考核方法;(7)一套效果良好的实验。

四、教学工作,57,3.注重“学改”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逐渐的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教学改革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改革,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的改革重视不够,以至于比较多的存在着教学改革只是“教”的改革的状况。

任何教学改革,最终都要落到受教育者自身的提高上,“教”改和“学”改必须有机结合。

对教师来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对学生来说,学会学习是最基本的任务,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四、教学工作,58,面对今天的社会需求,我们要引导学生由传统学习向创新学习转变。

下面提出32字创新学习法。

一是始于问题。

以问题为主线,注重在学习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乐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的是学习的兴趣和内动力,所以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四、教学工作,59,三是勇于突破。

鼓励学生突破书本和前人的框框,更鼓励学生对教师的突破和超越。

如果一个教师把学生教的超过了自己,那是这个教师了不起的成就。

四是善于转化。

由输入与吸纳知识到转化为能力与素质。

五是巧于综合。

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是靠综合的知识,所以要引导学生学会综合。

六是勇于创新。

首先要注重创新性学习,然后从创新性学习发展到学习后的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培养创新能力。

四、教学工作,60,七是精于挖潜。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都有比已经达到的智力水平高得多的生理基础,关键在于如何去挖掘、去开发。

能够自觉的进行这种挖掘和开发是可贵的觉悟和高明的智慧。

八是勤于实践。

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这是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

四、教学工作,61,1.学校的科研工作大学是研究高深学术的地方,学术是大学的本质特征。

“学”主要代表学理和思维能力,“术”主要代表技术和实践能力,所以学术也就是科学与技术。

不同层次的学校,“学”和“术”的比例与结构有所不同。

不论是“学”还是“术”,都需要开展科研。

五、科研工作,62,有没有科研,是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区别之一。

科研水平是学校的学术水平以至办学水平的重要基础。

地方院校开展科研,应坚持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科研宗旨,侧重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

五、科研工作,63,科研应包括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大多是近年来由高职高专院校升格而来,面临着升本以后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体系的完善等特殊背景,所以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十分必要。

五、科研工作,64,2教师的科研工作做学问是大学教师根本性的任务。

每一个教师都应培养对自己学科、专业的兴趣和在专业领域不断深造、有所作为的志向,通过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五、科研工作,65,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

(1)选准方向,坚持不懈。

教师搞科研,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方向。

所选方向应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自己的学科、专业相结合;二是与自己的研究兴趣相结合;三是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五、科研工作,66,

(2)严谨认真,刻苦钻研。

从事科学研究,需要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一是不投机取巧,不哗众取宠,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待科研;二是具有献身科学的精神,以不知疲倦的干劲投身科研,肯于把别人看电视、聊天、打麻将的时间用来搞科研做学问。

五、科研工作,67,(3)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一是善于预见,在争取科研项目过程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想抢占先机,竞争取胜,就需要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二是善于分析,培养自己科学的思想方法,学会动脑筋;三是善于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四是善于积累,注重知识的积累、信息的积累、资料的积累、经验的积累和渠道的积累。

五、科研工作,68,(4)乐于探索,勇于创新。

一是保持浓厚的探求知识和研究问题的兴趣,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二是敢于标新立异超越常规,敢冒风险;三是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培养自己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毅力;四是不盲目从众,不迷信权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五是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持久的进取心,保持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五、科研工作,69,(5)善于合作,肯于共事。

现代科研需要群体的力量,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多学科的交叉。

要想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仅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术梯队成员之间真诚的合作,需要良好的人际环境与和谐的合作氛围。

五、科研工作,70,队伍建设是办大学的基本要素。

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以至学校的影响力与社会认可度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所以主要谈谈教师队伍的建设。

1.注重抓骨干队伍建设要注意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个人都能在竞争上进又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六、队伍建设,71,但是任何一个团队,每个人的作用永远都不会是相等的。

要想提高学校的水平和实力,必须抓好骨干队伍。

2:

8律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是说大体上20%的骨干做出了80%贡献,所以骨干队伍是决定性的。

在骨干队伍中,带头人又是关键性的。

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专业建设,都要遴选带头人,明确带头人的责任、权利和利益。

带头人的水平就代表了这个学科或专业的水平。

六、队伍建设,72,教师骨干队伍建设可分为两条线,一条是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一条是教学名师,前者的遴选与考核条件侧重科研获奖、经费、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