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783233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ppt(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完整版ppt课件,1,中医基础知识,药店营业人员培训专用,完整版ppt课件,2,一、中医、中医学,中医,为祖国的传统医学,一般以汉族人民的传统医学为主体,所以也称汉医。

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苗医等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

中医学,是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及其摄生康复,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

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

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称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完整版ppt课件,3,二、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辩证论治,完整版ppt课件,4,整体观念,整体观念认为,自然界(包括人体)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的统一整体。

整体观念,是一种思想方法,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和治疗所有领域。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完整版ppt课件,5,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体结构方面生理功能方面病理病机方面诊断治疗方面,完整版ppt课件,6,形体结构方面人体组织器官相互沟通,局部与整体不可分割。

五脏:

心、肝、脾、肺、肾六腑:

胃、小肠、大肠、三焦、内人体膀胱、胆五体:

皮、脉、筋、肉、骨九窍:

眼、耳、鼻、口(舌)、外前阴、后阴(肛门),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完整版ppt课件,7,生理功能方面各脏腑、形体、官窍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

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不同受到整体活动的制约和影响的机能又影响到其他机能活动,表现出整体统一性,完整版ppt课件,8,举例:

心主血液,而血液的运行又需得到肺气的推动;心血充足,人体全身得到血液营养,各脏腑行使正常功能。

结论:

任何一个脏腑的功能,都是在其他脏腑密切配合下进行的,相辅相成、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完整版ppt课件,9,病理病机方面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能影响生理上与之相关的脏腑例:

胆汁上泛黄疸、口苦。

肝病胆胆汁排泄障碍恶呕、厌油、腹胀、腹泻。

任何一个局部的病变都是整体生理功能失常的局部反应,完整版ppt课件,10,又例:

目赤肿痛肝火亢盛舌体溃烂心火上炎中医病理学注重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的统一性!

既重视局部病变与其相关内脏的联系。

分析病理更强调该病变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影响。

中医认为,对任何一个局部的病理变化,都不应把它看作局部的问题,而应从整体去分析。

完整版ppt课件,11,诊断治疗方面依据“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从整体出发,察外知内。

整体变化必然反映相应的形体官窍诊断疾病从局部病变可测知整体气血的盛衰,完整版ppt课件,12,例:

面色苍白、舌淡、脉细无力心血不足中医诊病,不仅重视局部病变或症状,更重视通过病变的部位或脏腑分析它与整体的关系,把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分析方能得出正确诊断结果。

完整版ppt课件,13,疾病治疗对于局部病变,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主张从整体上加以调治。

例:

眼科疾患,从调肝着手(肝开窍于目)口舌糜烂,可清心泻火(心开窍于舌)耳鸣耳聋,可益肾补精(肾开窍于耳),完整版ppt课件,14,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四时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昼夜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地区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完整版ppt课件,15,四时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人体阳气发泄,气春夏血趋向于外,皮肤松弛散热、调节体温人体受自然气候影(气温高)汗孔开泄,多汗少尿响生理活动作出与之相应的调节秋冬人体阳气收藏,气(气温低)血趋向于内,皮肤致保温、调节体温密,汗孔闭,少汗多尿春多温病夏多泄泻季节性多发病秋多疟疾冬多伤寒,完整版ppt课件,16,昼夜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平旦阳气生兴奋、活动、抗病力强一日之中日中阳气盛日西阳气虚抑制、休息、抗病力弱夜晚阳气内敛旦慧(好转)昼夜疾病变化昼安(稳定)夕加(加重)夜甚(严重、甚至死亡),完整版ppt课件,17,地区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含地域性气候、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因素,可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

江南:

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人人体差异们腠理疏松,体偏瘦北方:

地高山多,气候寒冷干燥,人们腠理致密,体偏壮,完整版ppt课件,18,恒动观念,指生命具有永恒的无休止的运动思想生理上,运动不息是脏腑的生理特点,心:

推动血液在脉管内“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肺:

进行气体交换,维持呼吸正常脾:

将饮食物变化、转输,为全身提供营养物质。

肝:

贮藏、调节血液,供给脏腑活动的需要。

肾:

贮藏精气,促进生长发育,决定人的生、长、老、已。

脏腑,功能正常,运动,完整版ppt课件,19,自然界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例:

春温万物生长(春生)夏热万物结果(夏长)四季变化生生不息秋凉万物收割(秋收)冬寒万物敛藏(冬长)“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宇宙变化无穷的根源。

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之中。

完整版ppt课件,20,人的生命活动有赖于恒动不休例:

五脏六腑各有功能特点,但皆建立在脏腑之气的运动变化上。

心气不停地搏动血液输送全身肺气有节律的呼吸运动气体交五脏换、吐故纳新脾气健运不息,运化水谷消化吸收、水液代谢,完整版ppt课件,21,辩证论治,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症疾病的外在表现(症状)。

征体征证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候)。

辩证包括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

完整版ppt课件,22,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证:

表现为一组症状、体征(证候)的一种个体对致病动因作出反应所处的状态。

简称个体反应状态。

同病异治:

由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不同。

异病同治:

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相同的或相近的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

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相同。

完整版ppt课件,23,辨证论治的运用辨证论治作为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要求人们辩证地看待病与证的关系。

病与证一种病常可表现出多种不同的证同病异治(如感冒、水肿等)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的某些阶段,可以出现类同症状异病同治(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完整版ppt课件,24,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精气血津液神病因与病机辩证与治则,完整版ppt课件,25,三、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概念: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

它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相辅相成的矛盾的两方面,分别可以归纳为阴和阳。

阴和阳互相转化、生生不息。

这个规律的形象图形就是太极图,当阳最盛的时候,阴已悄悄出现;当最阴的时候,阳已悄悄出现。

完整版ppt课件,26,运动的静止的外向的内向的上升的下降的温热的寒冷的无形的有形的明亮的晦暗的兴奋的抑制的,属阳,属阴,阴阳属性的归类,完整版ppt课件,27,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完整版ppt课件,28,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阴阳对立是制约的前提,阴阳运动中的对立制约,形成了阴阳消长,进而在一定范围内达到统一,才能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是事物正常发展的前提。

完整版ppt课件,29,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遭到破坏,则会产生两种情况:

阴阳互损阴阳离绝,完整版ppt课件,30,、阴阳的交感与互藏阴阳交感,又称阴阳相错或相感(内经)。

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完整版ppt课件,31,(四)、阴阳消长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此消彼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完整版ppt课件,32,(五)、阴阳转化阴阳转化,是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阴阳转化是消长的结果。

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

完整版ppt课件,33,(六)、阴阳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相互作用的运动之中,彼此之间随时发生着消长和转化,但阴阳双方仍然维持着一定限度内相对稳定的动态均势。

“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完整版ppt课件,34,四、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种哲学思想。

它认为日常生活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是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

五行(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五行学说对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完整版ppt课件,35,五行含意,“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完整版ppt课件,36,五行归类,方法:

取象比类:

取象:

即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能)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

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意义:

(1)、使自然界事物紧密相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生理系统。

(3)、实现了人体内外环境的联系和统一。

完整版ppt课件,37,五行属性,木,由升发引申为运动的开始、启动火,由炎上,热力引申为运动的加速土,由居中引申为平衡、协调金,由从革、肃杀引申为下行、减速水,由润下引申为静止、终点,内蕴新的运动的孕育和基础。

完整版ppt课件,38,五行五季五方五气五化五色五味,木春东风生青酸火夏南暑长赤苦土长夏中湿化黄甘金秋西燥收白辛水冬北寒藏黑咸,完整版ppt课件,39,五行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木肝胆目筋怒火心小肠舌脉喜土脾胃口肉思金肺大肠鼻皮悲水肾膀胱耳骨恐,完整版ppt课件,40,生克乘侮,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相生:

相克,指的是事物的相互克制、制约或抑制的关系。

相乘:

不及所致,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一行正常限度内的克制,使其本身更显虚弱相侮: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克我)的反向制约和克制。

又称“反克”。

五行相侮的次序是: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完整版ppt课件,41,完整版ppt课件,4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2、构建天人一体的藏象系统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完整版ppt课件,43,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相生关系的传变相克关系的传变,完整版ppt课件,44,(三)、指导疾病的诊断确定五脏病变部位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完整版ppt课件,45,(四)、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脏腑用药控制疾病的传变,完整版ppt课件,46,3、确定治则治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4、指导针灸取穴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完整版ppt课件,47,五、脏腑,五脏六腑奇恒之脏,完整版ppt课件,48,脏腑学说的概念,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在现象、征象,来研究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完整版ppt课件,49,脏腑学说的形成,古代解剖学的认识,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精神情志,五脏与自然环境,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脏腑学说的形成,完整版ppt课件,50,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脏,化生和贮藏精气,腑,奇恒之腑,受盛和传化水谷,形态似腑,功能似脏,素问.五脏别论: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完整版ppt课件,51,脏腑概念的特征,中医脏腑功能的概念;具有生理病理的意义西医脏器器官的概念;具有解剖结构的意义,完整版ppt课件,52,“藏”与脏器的区别,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器官而言。

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

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

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是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

藏,脏器,完整版ppt课件,53,五脏,指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特点:

形态上实质性器官;功能上藏精、气、血、津液,完整版ppt课件,54,心,心:

心主血脉(血液不畅就会面色不好)、主神明(心火旺,其华在面(苍白、紫色),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心理功能和神志)在液为汗。

心血不足症:

头昏、面黄(无光泽)、心悸(比平时胆小易惊)、失眠(多梦)、健忘心火上炎症:

口舌生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会有火辣辣的感觉)。

西瓜最好的降暑,完整版ppt课件,55,肝,肝:

女子以肝为本,肝主疏泻(一生气就捶胸口,中医肝在两边腋下,西医在右边、主藏血,其华在爪(气的发抖,手脚冰凉),开窍于目(眼充血,眼屎多);在体合筋(抽筋、酸软)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肝气郁结症:

情绪波动,胸闷喜叹气,乳房胀痛会痛经。

肝火上炎症:

烦躁易怒,目胀目赤,头痛目眩、口苦便秘,完整版ppt课件,56,脾,脾:

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水湿),主生血、统血、主肌肉、四肢,主升阳,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志为思。

心脾两虚症:

吃不香(纳差),失眠梦多,睡不着,面黄色斑,虚胖浮肿。

面干燥皱纹。

吃饭和睡觉是恢复体力最好的两个手段脾虚湿阻症:

头身困重,嗜睡肥胖,皮炎湿疹,眼袋,完整版ppt课件,57,肺,肺:

肺主气,司呼吸,主生宣发与肃降,通调水道,其华在皮毛,开窍于鼻;病理:

肺热滞盛:

鼻热鼻出血,酒糟鼻,痤疮、面红面油,便秘,多见年轻人(上火)肺气不足症:

神疲懒言、自汗(冷汗),易感冒、易过敏、浮肿。

黄芪、红枣常年煮水喝补肺气。

治疗过敏,完整版ppt课件,58,肾,肾:

肾主藏精(具有储存、封藏精气的功能),主阴阳(阴阳之根)与生殖(肾精、肾气),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活动(肾阴、肾阳)主水(主持全身水液代谢,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与二阴,在志为怒,在液为唾。

肾阴虚: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盗汗遗精,六味地黄丸肾阳虚:

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委靡,不孕,右归丸肾气虚:

腰膝酸软,浮肿,尿多遗尿,短气,带下,济生肾气丸。

肾无实证,完整版ppt课件,59,六腑,指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特点:

形态上官腔性器官;功能上主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完整版ppt课件,60,奇恒之腑,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不同于平常之腑特点:

形态上官腔性器官(类脏);功能上藏精气(似腑),完整版ppt课件,61,脏腑五行关系,完整版ppt课件,62,六、精、气、血、津液、神,完整版ppt课件,63,精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完整版ppt课件,64,气,气有物质的和功能的两种含义:

(1)气是物质的,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2)气是指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完整版ppt课件,65,气的功能,

(1)动力作用。

(2)温煦作用。

(3)防御作用。

(4)固摄作用。

(5)气化作用。

完整版ppt课件,66,宗气,来源:

由水谷精气和由肺吸入的清气结合而成。

部位:

聚于胸中,是一身之气运行输布的出发点。

功能:

助肺司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

完整版ppt课件,67,营气,来源:

是水谷精微中轻柔而富有营养的物质。

部位:

行于脉中。

功能:

为血液的组成部分,具有营养脏腑组织和化生血液的功能。

完整版ppt课件,68,卫气,来源:

是水谷精微中比较剽悍滑疾的部分。

部位:

行于脉外,流动迅速,外达肌表,内至脏腑,布散全身。

功能:

护卫肌表,滋养脏腑,司汗孔开合。

完整版ppt课件,69,脏腑之气,来源:

真气输布。

部位:

五脏六腑。

功能:

维持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

完整版ppt课件,70,血,含义:

血是在脉管中循环流动的红色液体,主要有营气和津液组成来源:

水谷精气通过心肺会合作用化生而成部位:

行于脉中功能:

运载精气,营养全身,完整版ppt课件,71,津液,含义:

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来源:

水谷精微中的液体部分。

分类:

津和液两类;二者互相转化,常并称津液。

完整版ppt课件,72,津与液的区别,津:

性质清而稀、流动性较大者;布于肌肤腠理之间营养肌肤。

液:

性质浊而稠、流动性较小者;灌注于关节、脑髓、孔窍;滑润关节、滋养脑髓、濡润孔窍。

完整版ppt课件,73,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气和血的关系;津液和血的关系;精和血的关系,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气存血中血能载气,津血同源,精血同源,完整版ppt课件,74,神,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是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用脏腑精、气、血、津液活动之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

以精和气为物质基础而产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精神充沛精神萎靡两目有神目无神彩,完整版ppt课件,75,七、经络,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纵横交贯,网络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

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

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

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

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完整版ppt课件,76,经络组成,经脉:

正经手足三阴经十二经脉手足三阳经奇经督任冲带奇经八脉阴、阳跷阴、阳维络脉:

别络较大浮络浮行于浅表孙络最细小分支,运行气血网络全身,完整版ppt课件,77,十二经脉,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完整版ppt课件,78,奇经八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骄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

完整版ppt课件,79,经络的作用,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协调机体抗御病邪,反映病候,完整版ppt课件,80,八、病因与病机,发病:

疾病是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包括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病因:

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称之为病因,又称作“致病因素”病因包括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倦、外伤,以及痰饮、瘀血、结石等。

完整版ppt课件,81,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机理,邪正盛衰风气内动阴阳失调寒从中生气血失调津伤化燥津液失常湿浊内生火热内生影响发病的因素外环境与发病内环境与发病,内生五气,基本病机,完整版ppt课件,82,九、四诊,四诊,古称“诊法”,包括:

望、闻、问、切。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完整版ppt课件,83,望诊,是通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病情,测知脏腑病变。

望精神望气色望形态舌诊,完整版ppt课件,84,闻诊,是从病人语言、呼吸等声音及病人体内发出的异常气味来辨别病情。

闻声音嗅气味,完整版ppt课件,85,问诊,是询问病人或其家属,了解患者平时的健康状况、自觉症状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诊疗情况等。

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完整版ppt课件,86,切诊,是诊察患者的脉候和触按身体有关部位,掌握病体的变化情况。

1.切脉的部位:

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

3.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称为三部九候。

完整版ppt课件,87,以切成人脉例:

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部位的桡动脉定“关”,继续以食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然后用无名指在关后(近心端)定“尺”。

三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体。

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如患者身体较高,三指排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体较矮,则三指排列可紧一些,同时要三指排列整齐,否则影响脉形的准确性。

完整版ppt课件,88,十、辩证,八纲辩证气血辩证脏腑辩证外感热病辩证,完整版ppt课件,89,八纲辩证,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对疾病的病位外内、病势浅深、虚实属性,以及致病因素与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对比状态等进行分析辨别的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

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完整版ppt课件,90,表里,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

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完整版ppt课件,91,

(一)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

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

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

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

主证:

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由于外邪有寒热之分,正气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强弱不同,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完整版ppt课件,92,1.表寒证,主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流清涕,口不渴。

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病机:

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邪气侵犯体表经络,致卫气营血运行不畅,故头身肢体酸痛。

正邪相争于表,故脉浮。

治则:

辛温解表。

常用方剂:

麻黄汤,完整版ppt课件,93,2.表热证,主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有汗,流浊涕,口渴。

舌质稍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

病机:

邪正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

热邪犯卫,汗孔失司,则汗外泄。

热伤津而口渴。

热邪在表,故脉浮数。

治则:

辛凉解表。

常用方剂:

银翘散。

完整版ppt课件,94,3.表虚证,主证:

表证而恶风,恶寒有汗。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

病机:

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汗出,脉浮而无力。

治则:

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常用方剂:

桂枝汤。

完整版ppt课件,95,4.表实证,主证:

发热、恶寒、身痛、无汗。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有力。

病机:

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发热恶寒而无汗,脉浮而有力。

治则:

辛温解表。

常用方剂:

麻黄汤。

完整版ppt课件,96,

(二)里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

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是外邪直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脏腑机能障碍而成,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嗽、气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