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概论课程标准(1).docx
《船舶概论课程标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概论课程标准(1).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船舶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描述
(一)、课程的性质
《船舶概论》课程是焊接及自动化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之一。
它概括地介绍了船舶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船舶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分为七大模块,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信息采集、资料整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进行理论课的同时,期间安排学生到船模展览室以及船厂进行实地实习,扩大知识面,巩固和加深所学的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船舶类型、结构、设备以及造船工艺等。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使学生掌握船舶的几何形状、船舶的性能、船舶结构与设备的基础知识,掌握船舶航海性能的基本理论及有关的专业名词、术语,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船舶动力装置和推进器的基本知识和一体化区域造船的概念,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并培养学生一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
2.具体目标
(1)掌握各类船舶的类型、船舶主尺度、船舶吨位、标志及几何形状;
(2)了解船舶的浮性、稳性、抗沉性、耐波性、快速性及操纵性的基本知识;
(3)了解船体强度、结构的基本知识。
(4)了解船舶主机、辅机的知识,了解船舶电力拖动的对象。
(5)了解舵设备、锚泊及系泊设备、救生设备和装卸设备
(6了解造船工艺过程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题一船舶类型
课题二船型与性能
1.船型与尺度
2.浮性;
3.稳性;
4.抗沉性;
5.摇摆性;
6.快速性;
7.操纵性。
8.耐波性
课题三船体基本结构
1.船体强度概念;
2.主船体结构
3.艄尾端结构
4.艄艉端结构
课题四船舶动力装置
5.船用柴油机
6.其它类型的船舶动力装置
7.船舶轴系及传动装置
8.机舱辅助机械
课题五船舶设备、系统及航海仪器
1.舵设备
2.锚泊及系泊设备
3.装卸设备
4.船舶救生设备
5.船舶系统
6.航海仪器
课题六一体化区域造船
1.一体化区域造船
2.船舶设计模式的转变
3.船舶生产设计
课题七船舶建造工艺
1.船体放样与号料
2.船体构件加工
3.船体装配焊接
4.船舶舱室的密闭性试验
5.船舶下水
6.码头舾装、试验与交船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40学时,具体课时学分配见下表:
课时分配表
序号
课题
教学时数
小计
讲课
备
注
1
船舶类型
4
4
2
船舶的几何形状和航行性能
8
8
3
船舶建筑与结构
6
6
4
船舶动力装置
8
8
5
船舶设备设备系统及航海仪器
6
6
6
一体化区域造船
2
2
7
船舶建造工艺
4
4
8
复习
2
2
总计
40
40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船舶概论》是船舶焊接专业的重要选修课之一,是一门使学生对船舶行业入门的重要实用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船舶专业知识,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
《船舶概论》内容的组织方式为:
体系完整、重点突出。
“新”“旧”搭配,“动”“静”结合。
既要具有系统性,又要具有完整性。
要重点突出,难点多讲,避免面面俱到,平铺直抒。
期间可以穿插船厂实际生产事件,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
本课程多采用多媒体授课,在讲授课程时,可以播放图片、动画、视频等影音图像给学生观看,会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并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的考核办法实行平时成绩与学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以试卷的形式考核学生,为闭卷笔试,试卷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进行命题,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应用能力的考查,占总成绩的70%。
(三)、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1.教材
《船舶概论》,金仲达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2.03
2.主要参考书
《船舶概论》,熊世涛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09
《船舶结构与制图》,魏莉杰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08
《船舶原理》,盛振邦刘应中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03
《流体力学》,王家楣张志宏主编,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