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的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7696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争与和平的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战争与和平的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战争与和平的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战争与和平的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战争与和平的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争与和平的复习提纲.docx

《战争与和平的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争与和平的复习提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争与和平的复习提纲.docx

战争与和平的复习提纲

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具体原因: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斗争

①三大主要矛盾:

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②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xx同盟

原因:

构建以xx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过程:

1879年德奥结盟——明显的反俄性质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德国成为其核心三国协约

原因三国同盟威胁法俄;德国咄咄逼人;英国力不从心,放弃均势,寻求盟友

过程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标志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1904年《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协约》——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3)导火线: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夫妇,史称萨拉热窝事件。

2.一战的爆发

(1)爆发: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法、德、英很快参战,大战全面爆发。

(2)交战双方:

两大军事同盟

①协约国集团:

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意大利、日本、美国、中国。

②xx集团:

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

3.战争的进程

(1)第一阶段(1914年)

①西线:

马恩河战役(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施里芬计划破产,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②东线:

东普鲁士战役(德、俄互有胜负,进入相持阶段)。

③1914年东西两线的战事进入持久的阵地战。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

①1915年战况:

战争重心转移到东线,德国想一举击溃俄国,但未达到目的,德国计划再次落空。

②1916年战况:

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英首用坦克);海上爆发日德兰海战(英德海军最大规模的海战)。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

①美国参战:

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

②xx的参战:

北洋政府派出大批民工到xx战场服役。

③xx的退出: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④xx集团的失败:

1918年11月11日德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4.大战的后果

(1)一战的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虽然塞尔维亚、比利时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2)一战的影响

①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催生了新世界(导致世界格局变化):

西欧相对衰落;瓦解四大帝国,美国和日本崛起;建立国际联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

③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④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运动高涨;社会主义思想和观念兴起;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协约国胜利的原因

对参战各国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总体战,它凸显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

协约国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由于其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占压倒性优势。

1.人类直到20世纪才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

(1)客观条件:

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条件:

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条件:

在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改变,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而激烈斗争,矛盾加剧,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并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xx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根本原因:

争夺战利品和世界霸权

具体原因:

A.美国同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给偿还;B.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对美船只的商业贸易造成损失。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①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a.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受到挑战;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建立,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国际地位迅速上升;

c.日本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经济迅速发展,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d.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e.一战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成立。

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a.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土耳其四大帝国,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b.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c.客观上有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d.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e.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平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盛行。

考点二、xx—xx体系下的和平

一、巴黎和会与xx体系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时间:

19年初—6月28日。

(2)参加国:

27个战胜国的代表(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3)性质:

战前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继续,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4)操纵者: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5)结果:

签订《xx和约》等一系列条约

①内容方面内容

领土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交由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

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划为非武装区军备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只保留10万陆军和少量船舰,不得拥有空军、坦克、潜艇等

赔款规定了德国在一定时间内应支付的赔款总额殖民地德国原来占据的殖民地被英、法等战胜国瓜分其他

在威尔逊的坚持下,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把德国攫取的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②评价:

a.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统治秩序,开始建立凡尔赛体系;b.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暂时缓解;c.承认民族自决,诞生了新的国家;d.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

e.对德国的压制,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

2.xx体系的形成

(2)结果:

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3.国际联盟

(1)建立:

19年通过国际联盟盟约;1920年盟约正式生效,国联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2)机构:

国联大会、行政院、秘书处(全体一致原则)。

(3)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

(4)实质:

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二、xx会议与xx体系

1.xx会议

(1)时间、与会国:

1921-1922年;美、英、日、法、中、意、葡、荷、比等九国。

(2)内容:

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

2.xx体系

(1)构成: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构成。

(2)与xx体系的关系:

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与完善,与凡尔赛体系一起构建了战后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新格局,被统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实质:

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的基础上,确立了美国主导的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三、维护和平的尝试

1.国际联盟的活动及其评价

(1)主要活动:

1924年缔结了《日内瓦议定书》;国际联盟中的卫生等机构或组织,为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做了大量工作;20世纪30年代,英法控制下的国联姑息、纵容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的侵略。

(2)评价

①历史地位:

它是一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②积极作用:

盟约包含许多积极规定,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为联合国等建立与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③消极作用:

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不能制止战争,后来成为绥靖政策的工具;是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维持霸权的工具。

2.《xx公约》的签署

(1)背景:

鲁尔危机后,法国国内和解力量占上风,欧洲安全问题提上日程。

(2)内容:

包括《相互保证公约》《仲裁条约》等。

(3)意义:

a.改善了法德等国的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b.提高了德国的地位,但也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道路。

3.《非战公约》的签订

(1)内容:

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

(2)作用:

①积极:

它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国际条约;为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也成为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②消极:

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4.xx-xx体系的关系

凡尔赛体系是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体系则是在美国占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拓展]

1.“xx—xx体系”的实质

(1)凡尔赛体系是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则是在美国占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的关系,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新的统治秩序,这个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列强激烈的争夺之后暂时妥协的产物,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各种矛盾,从而为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2.国际联盟的历史作用

(1)国际联盟是一战的产物,是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2)国际联盟是第一个政治性的世界组织。

从本质来讲,国际联盟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它具有两大任务:

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二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3)国联倡导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民主化和一体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4)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所作为,但成效不大,没有阻止或延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5)国联在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

考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xx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它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

(2)xx侵略战争的xx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3)xx阴谋

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2.爆发

(1)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3)德国闪击北欧、西欧,英法联军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占领法国,法国成立维希政权。

(4)xx之战:

希特勒下令执行“海狮计划”,武力入侵英国,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英国先进的雷达技术是胜利的重要武器;德国的“闪电战”计划首次失败)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