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技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60826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科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科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科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科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科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科技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科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科技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科技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科技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技教案

【篇一:

四年级科技教案】

四年级上科技教案

1.明轮船(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观赏已经制作好的电动明轮船,使学生了解明轮船的基本结构。

2.亲自动手制作电动明轮船,从中学会用美工刀、钢锯条切割塑料泡沫的方法,掌握用铁锤锤平铁皮和起子旋螺丝的基本技术要领,学会用螺栓固定塑料泡沫模型的方法。

3.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模型创作艺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亲自动手制作电动明轮船,从中学会用美工刀、钢锯条切割塑料泡沫的方法,掌握用铁锤锤平铁皮和起子旋螺丝的基本技术要领,学会用螺栓固定塑料泡沫模型的方法。

【学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制作船体(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具体步骤见学材)

1.在泡沫塑料上按图的尺寸描上船模并加工成明轮船的船体。

2.用三合板做船面板,并且在上面的开关位置上开个开关孔。

3.用泡沫塑料制作桥楼:

先画上线,再用钢锯条按图锯出。

二)制作两个叶轮(叶轮制作比较困难,老师要多加指导)

制作叶轮时:

注意两个轮叶的拨水方向必须要相反,这样相对安装时前进的方向才能相同。

要求同学在制作中仔细体会。

1.切割易拉罐。

切割易拉罐最好用美工刀。

切割时,先用美工刀的刀尖刺进易拉罐,然后用力压,易拉罐的底就会很快被切下。

切下易拉罐的口和底后,剩下的是一个无底无盖的圆筒。

再用剪铁皮的剪刀将圆筒剪开,然后把它摊开,用铁锤在铁板上把它锤平整,待用。

切割过铁皮的刀片会很钝,不能用于切割其他物品了。

2.制作明轮叶轮。

把叶轮设计图贴在铁皮上,按图线剪下。

用尖嘴钳按线将叶片向上弯折90度,然后用烙铁将叶轮焊在马达轴上。

三)组装

1.安装电机

仔细观察电动明轮电路图,用导线并联电动机。

这一步十分重要,这里两个电动机的旋转方向要相反,如果两个电动机的方向相同的话只要把其中一个电动机的两根电线对换,然后调试。

再把叶轮用电烙铁焊在电动机轴上,看看叶轮的方向,装上电池再调试,这里很难做,一切要在做中学。

等到考虑周到后才能把这个电路图移到船舱内。

2.安装桥楼

船面板上面用装饰纸美化后安装桥楼,用螺丝杆固定,最后装上护栏,插好旗杆。

好,一艘古代明轮船模就做成了!

四)交流创新

1.你认为你刚才制作的明轮船模还有那些缺点?

怎样使你的

船模制作得更加漂亮?

请把你的好点子写在纸上。

让学生寻找自己制作过程中的缺点,就是让学生寻找创新的

课题。

如果缺点找到了,再让学生想想改进的设想,这个设

想便是创新的课题。

2.你认为还有什么材料也可以制作明轮船模,和同桌交流。

这一个问题也是让学生创新,让学生从材料的选择上打开思

路进行创新。

展示台

1.介绍你的船模特点,比比谁得明轮船模制作得好。

这里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赛也是评价,意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再次创新。

教学反思:

2.火车头模型(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有关火车的知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学会用废纸盒等材料制作玩具小火车的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火车头的制作。

难点:

车轮与车轴制作及装配。

【教具】:

火车模型、自制玩具小火车、课件(有关的火车知识及制作步骤)

【材料和工具】:

长方形纸盒、灰卡纸、各色蜡光纸、水彩笔、胶带纸、双面胶、吸管(粗、细两种)、竹签、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有关火车知识

1.课件演示火车的运行,学生观察。

提问:

从大山深处,向我们迎面开来了什么交通工具?

(火车)

2.老师知道在你们诸暨有个火车站,想必你们对火车会比较的熟悉。

现在谁来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关于火车的知识。

学生发言(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a世界上第一列火车:

世界上最早的火车出现在1804年。

b名称的由来:

因为它是用煤炭或木头生火作为动力,所以叫“火车”

c火车种类:

有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磁浮列车。

d火车作用:

火车可以运货、载人。

3.了解了一些关于火车的知识,又欣赏了各种火车图片,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做?

(引出课题)

二、观察火车构造选择合适材料

1.(出示火车模型)

提问: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列火车,说说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

2.发生言,师归纳并板书。

a车厢、火车头:

用牙膏盒做。

b车轮:

用灰卡纸做。

(有什么办法把车轮剪得圆

c车轴:

用竹签做。

d瓦轴:

用吸管做。

(简介车轴是在瓦轴里运转)

三、观看教师示范小组分配任务

1.播放制作过程,学生观看。

2.提问:

刚才的制作步骤适合一个人完成。

想在较短时间内把火车做好,做漂亮,可以小组合作。

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做车厢,剪车轮、轴瓦,修饰火车头这四件事可以同时做。

3.准备怎么分配任务?

(请一小组派代表说,并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特长来分配)

4.出示各种奖项,激发学生制作兴趣。

四、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评议

表扬优秀作品,并以评价鼓励。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制作火车模型

教学反思:

3.手掷滑翔机(1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飞机模型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追求欲。

2.懂得并初步掌握手掷模型调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懂得并初步掌握手掷模型调试的基本方法。

2.难点

学会根据对模型飞行姿态的综合分析和判断,确定调整手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回顾复习:

模型飞机各操纵舵面的名称与作用

1)副翼——机翼后缘靠外侧的活动部分,左边的称左副翼,右边的称右副翼。

它们的作用是对飞机作横向转动操纵。

2)襟翼——机翼后缘靠内侧的活动部分,左边的称左襟翼、右边的称右襟翼。

它的作用是增加机翼的升力。

3)升降舵——水平尾翼后缘的活动部分,一般没有左右之分。

它的作用是对飞机作俯仰转动操纵。

4)方向舵——是指飞机垂直尾翼后缘的活动部分。

它的作用是对飞机作方向转动操纵。

2.直线飞行调试示范活动

过程介绍:

手掷起飞→飞行观察(轨迹、姿态)→分析原因→调整→再试飞,观察效果

示范步骤:

1)小动力手掷模型。

2)观察模型飞行轨迹和姿态。

假设模型偏航,同时快速下沉。

3)分析原因

偏航的可能原因:

1横侧不平衡;2方向不平衡

下沉的可能原因:

1重心位置太靠前;2水平尾翼安装角太大

4)调整方法探讨

在实施调整前,必须先制定调整方案。

当模型同时存在几个问题时,首先要分清主次,找出主要问题,即主要矛盾,先行解决。

其它次要的问题暂时撇开。

等主要牙盾解决后,再看留下的问题。

如果问题还不止一个,那么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分清主次矛盾,按照先主后次的步骤,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模型飞行调试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5)实施调整措施。

6)再试飞,观察调整结果。

3.学生操练活动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共性问题集体解剖

4.效果检验

组织若干学生飞行演示

5.教师总结

调试的步骤和方法

6.课后探究

探索盘旋飞行的调试方法,自制飞行调试实验表,把调试内容、方法、过程记载清楚。

课后反思:

4.魔术罐(2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魔术罐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魔术罐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活动准备】

1.小茶叶罐2.冰棒棍3.橡筋圈4.细铁丝5.细棉线、铁螺帽6.剪刀、7.钳子

【活动方法】

找一个茶叶罐、两根冰棒棍和一根橡筋圈。

将两根冰棒棍折断,其长度比茶叶罐的内径稍大一点;再用细棉线将橡筋圈的两头系扎成小圈,将冰棒棍插入系扎成的小圈里;然后把有螺母的细铁丝固定在橡筋圈中间。

最后,将连着橡筋圈的冰棒棍分别卡在茶叶罐的底部和盖子内。

【活动过程】

1.折断冰棒棍;

2.将铁丝固定在螺帽上;

3.挂上螺帽;

4.将冰棒棍卡在盒内;

活动提示:

茶叶罐在桌面上向前滚动时,里面的橡筋圈在落幕和在、茶叶罐的共同作用下被扭紧,从而使茶叶罐滚了几圈后被拽了回来。

学生制作

问:

你能用其他废旧物品制作魔术灌吗?

1.卫生纸芯

2.塑料杯

3.饮料瓶

4.药瓶)

活动评价:

我的魔术罐————————————————(成功了、基本完成了、下次再努力)

我的作品是用————————————————————————材料制作的。

课后反思:

5.哇声筒(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准备器材】

【篇二:

四年级科技教案】

4

5

第二课缤纷万花筒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

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

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

?

)带来。

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

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

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

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

继续启发学生思考:

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收拾与整理

4.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6

7

8

【篇三: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

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

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

----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

----出示课题: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

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

----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

如:

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

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

(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

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

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后记: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5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

电灯为什么会亮呢?

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

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

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

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

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

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导线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

教学后记:

3、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

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

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

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

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

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

(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说明: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

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

小灯泡亮了吗?

用了几种连接方法?

哪种方法更好?

为什么?

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

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