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见答题技巧完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7596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常见答题技巧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文常见答题技巧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语文常见答题技巧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语文常见答题技巧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语文常见答题技巧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常见答题技巧完整.docx

《语文常见答题技巧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常见答题技巧完整.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常见答题技巧完整.docx

语文常见答题技巧完整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文章的主要内容 

题型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

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

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二、线索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

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          

      明线与暗线 :

所谓明线,就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它可以是一条或几条,也可以是主线或副线。

 

所谓暗线,就是由作品中末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大都是副线,有时也可以是主线。

一般情况下,暗线只有一条,与明线构成有机的情节整体,为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服务。

 

答题格式: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三、题目的理解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

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

 

题型3:

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

 

答题技巧:

 

1、题目的含义:

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

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例3〙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标题中的‚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南京市2008 《田野上的白发 》 

〘解析〙这道题属于考查题目的作用,所以应该结合题目作用去理解。

 

〘答案〙“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贯穿全文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四、写景顺序 

写景的顺序有:

1.按方位的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则前到后等等);

2.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

3.按时间顺序写(可以是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景物形成的过程介绍)。

 

〘例4〙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问题:

句中的第一个“不必说”是按          的顺序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是按          顺序写动物。

两个不必说从整体去写百草园的概貌,“单是……就……”则是比较详细地描写百草园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局部描写,所以这段的写景顺序是从         到           。

文章的写景还按照春夏秋的          顺序写作景物。

 

〘解析〙第一个“不必说”中描绘的景物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很明显是由低到高写植物。

第二个“不必说”描绘的事物有鸣蝉、叫天子、黄蜂,很明显是由高到低写动物。

以上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勾勒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

从植物到动物都充满了无限乐趣。

用“单是……就……”句式过渡到下文的局部描写,是下文局部描写的总领句。

文章写景是按照春夏秋的时间顺序写的。

 

〘答案〙由低到高  由高到低  整体   局部   时间顺序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的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2.在文中找出具体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段描写,是从山上写到山尖,写到山坡,再写到山腰,按照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描写景物。

 

〘答案〙1.B     2.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五、描写景物的角度 

要写出景物的特点,作者往往从细微入笔,把景物的细部、局部特征放大,将景物变形、变色、变味。

我们在阅读时,要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面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赏析。

 

〘例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选自朱自清先生的《春》 

问题:

这段文字中,作者从那些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

 

〘解析〙这一段景物描写中,作者就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多个角度来写景。

“吹面不寒”,“母亲的手抚摸”,“微微润湿”,“轻”“风”,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轻柔细腻;“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从嗅觉角度写春天的清香气息;“繁花嫩叶”,从视觉角度写春天红花绿叶、五彩缤纷的美景;“呼朋引伴地卖弄”,“唱”,“应和”,“响”,“清脆的喉咙”,“宛转的曲子”,“轻风流水”,“牧童的短笛”,“嘹亮”,从听觉角度写出春天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答案〙这一段景物描写中,作者就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对景物进行了描写。

课文中‚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              ,“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写的是           ,这两者都是从       觉上写的;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          觉上写的;覆盆子“又酸又甜”是从    觉上写的,所以说它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答案〙颜色    形状   视    听    味

 

 六:

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1.文章段落之开头的作用:

(1)总括:

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2)再分别从结构上、内容上作答。

 

具体从三个方面思考 :

对上:

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

本身:

①渲染的气氛;或②突出表现了

对下:

①引出下文;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段落之中间段落的作用

 ⑴(总括)过渡,承上启下。

 

⑵(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 

该段本身表达了(有手法结合手法);

a.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

b.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

c.文章由转为

3.文章段落之结尾段落的作用 

⑴结构上:

或者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或者使文章前后照应;或者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⑵内容上:

 

直白类-----(本身)结尾部分表达了(有手法就结合手法回答),深化的主旨,强化作的观点。

 

含蓄类---①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②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③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方法:

首先看看段落在什么位置,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七、环境描写的作用 

1、社会环境:

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2、自然环境:

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6〙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

 (08年浙江卷《乌米》)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例7〙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十里长街送总理》 

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例8〙《驿路梨花处处开》中有一段描写梨花的景物描写,那哈尼姑娘从梨花中走来。

这里借助梨花烘托哈尼姑娘的心灵美。

 

〘例9〙《故乡》第二小节:

“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分析这段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答:

这段是环境描写,刻画了故乡深冬严寒的特点,描绘了故乡萧瑟的景象,渲染了萧索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文中的“我”悲凉的心情。

 

八、词句赏析 

●附: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

形象活泼、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活泼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

赋予物质以人的性格、思惟、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活泼的效果。

 

(3)夸张:

突出其特征,揭示素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

使句式整洁,结构一致,形式柔美,音韵,互相衬映,互为增补。

 

(6)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更能凸起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

使内部实质意义更真实、准确、深刻、紧密。

 (10)对比:

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题型1:

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技巧: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注意:

 

(1)如果是比喻的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