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业园基础设施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59197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工业园基础设施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某工业园基础设施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某工业园基础设施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某工业园基础设施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某工业园基础设施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工业园基础设施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书.docx

《某工业园基础设施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工业园基础设施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书.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工业园基础设施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书.docx

某工业园基础设施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书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X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建设单位

XXX

1.1.3项目建设地点

XXX工业园区红山西大道

1.1.4建设内容及规模

根据《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和现有道路情况,本工程位于XXX工业园区北侧,总体呈东西走向,本工程设计桩号范围K0+000至K1+095.37,道路全长约1.1公里。

道路起点接XXX大道,终点接规划强威路。

相交的道路有XXX大道、强威路。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交通设施等附属工程。

道路路线总长约1095.37米,道路宽度36米。

红山西大道为XXX工业园区主干路,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15年,设计速度为40km/h,机动车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1.1.5工期安排

本工程拟定建设期为12个月,计划从2016年7月开始实施,于2017年6月底竣工验收。

1.1.6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估算总投资2338.66万元。

其中:

工程费用1802.3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76.33万元,预备费160.00万元。

项目估算总投资2338.66万元,项目资金全部来源于XXX财政资金,资金来源可靠。

1.2项目建设背景、研究过程及建设必要性

1.2.1项目建设背景

XXX地处XXX省西北部,居XXX中下游,西山以西,云山之南,东西宽33公里,南北长47.5公里。

县域东境与XXX市XXX相邻,南接高安市,东南部与新建县交界,西南与奉新县相连,西北与靖安县接壤,东北与永修县毗邻。

105国道从XXX进入,横贯县境。

XXX地处赣西北,是XXX市辖县,位于昌九工业走廊,是登庐山的必经之地,全县面积665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场),22万人口,地形地貌为“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县人民政府驻地龙津镇与XXX市区相距60公里,离XXX国际机场30公里。

1.2.2研究范围及内容

1、对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进行分析;

2、对项目区域的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

3、对项目区域交通量进行分析与预测;

4、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分析论证;

5、对项目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节能措施、劳动安全等方面提出实施意见或建议,环境保护方案具体按照环保部门批复意见实施,节能方案按发改委批复的节能评估报告意见实施;

6、根据确定的规划方案和建设内容进行投资估算,并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7、根据确定的规划方案制定招投标方案及工程实施进度。

1.2.3建设必要性

1、该项目是XXX工业园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它的兴建可彻底解决本园区交通状况.有并利于本园区规划.有利于XXX工业园的招商引资及工业开发,有利于提升XXX经济发展水平和知名度。

2、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XXX工业园发展以聚集发展、扩大规模、专业协作、树立品牌、加强配套、完善公共设施为重点。

政府各部门运用引导、协调、政策支持等手段,在较短时间内为XXX工业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使之持续快速发展。

3、该项目的兴建,可以形成以XXX城至XXX工业园、迎宾大道为轴线,展开XXX工业园产业布局,鼓励XXX工业园企业进入这一区域,形成相对集中的产业聚集区,通过核心发展区和产业聚集区进而辐射全县,延伸产业链,带动与园区产业配套的辅助产业、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4、经国民经济评价分析,得知该项目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编制依据

1、建设部2013年颁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4、《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标准办法》建标【2007】164号文;

5、《X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支持XXX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12〕23号;

6、《X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7、《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8、《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9、《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10、《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

1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3、项目单位委托编制工可的合同;

14、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1.4研究范围及内容

为了给本项目工程方案实施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项目组在充分调查、搜集资料及深入细致勘察和调查等工作的基础上,对项目改扩建的背景、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实施可能性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借鉴国内其他市政道路工程的成功经验,提出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推荐方案。

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项目实施的必要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调查分析;

2、调查既有道路的现状、实测既有路面损坏情况。

3、调查交通现状并进行远景交通量发展预测。

4、调查拟建项目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及地震等自然条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以及工程方案,并结合交通量预测和道路的使用性能,分析项目的可行性。

5、进行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的研究,并对拟建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估。

6、预测拟建项目建设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环保措施。

7、统计主要工程数量,估算工程造价;

8、招标方案;

9、提出存在问题和建议。

1.5研究结论与建议

1.5.1结论

1、道路断面设计符合城镇发展需要,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技术可行,造价合理。

2、该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间,但这些影响都是短期的,且经过相应的措施处理后基本可以避免。

因此,在环境保护方面本工程是可行的。

3、项目实施后,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1.5.2建议

1、建议应及时落实资金,才能保证工程在成本的投资估算控制范围内如期按时按质完工。

2、主动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使项目能如期开工。

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承包商,做好合同管理及协调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对质量、工期、建设成本进行全过程的动态控制,设计单位应严格按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要求设计,尽量减少设计变更。

3、本项目为道路建设项目,具体实施时应考虑道路与道路之间的衔接问题。

第二章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2.1研究区域概况

XXX位于XXX省北部,XXX市西北部,XXX中下游。

地典坐标为东经115027'-115045'.北纬28026'-29001’之间。

XXX东邻XXX市XXX和新建县,南接高安市,西南与奉新县相连,西北与靖安县交坡,东北与永修县毗邻。

总面积为面积656平方千米。

总人口25.4万人.

平原、丘陵各半,北宽南窄,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两头高,中间低,南北XXX斜贯县境.年均温17.1IC,年降水里1515毫米。

日服充足.无箱期长。

105国进和万(埠)琪(砂港)公路横穿境内。

人文景观有明崇祯三年((1603)兴建的文峰塔.明万历年间道人戴八四所创“圣水堂”以及铜锣山西周文化遗址等.1982年出土北宋铜质象棋为国家一级珍品。

2.2项目影响区经济社会状况及发展

2.2.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2.2.1.1XXX省

XXX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位于北纬24°29'~30°04'、东经113°34'~118°28'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

XXX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

京九铁路和浙赣铁路纵横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全省辖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2013年末常住人口4522.2万人,出生率13.19‰,死亡率6.28‰;自然增长率6.91‰。

XXX省经济在中国历来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XXX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已具相当规模和水平,正逐步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

XXX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省份之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进入新世纪以来,XXX大力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

(一)经济总体运行总体趋势

2015年,XXX省实现生产总值1672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487.3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6463.5亿元,增长10%。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

52.5:

36.8调整为10.6:

50.8:

38.6。

1、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

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

2015年,XXX省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3.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高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0.7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高7.7个百分点,出口值高6.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2个百分点。

多项指标全国排位前移。

从总量看,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全国15位,比上年前移3位;固定资产投资居第14位,前移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15位,前移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12位,前移2位。

从增速看,2015年,生产总值居全国第5位,比上年前移2位;固定资产投资居第10位,前移1位;进出口总值居第7位,前移4位;出口总值居第9位,前移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第6位,前移8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增速在全国排位尽管比2014年有所后移,但仍保持在全国前列,分别居全国第4位、第5位、第6位和第10位。

(二)产业发展

农业生产稳定向好。

2015年,XXX省粮食播种面积5558.4万亩,粮食总产429.7亿斤,实现“十二连丰”。

油菜籽总产量73.9万吨,比上年增长2.2%;单位面积产量首次突破90公斤关口,达90.4公斤/亩,增长2.7%,总产、单产实现连续12年增长,双创历史新高。

猪肉产量253.5万吨,下降2.4%;牛肉产量13.6万吨,增长3.7%;羊肉产量1.2万吨,增长2%;禽肉产量66.3万吨,增长3.6%。

禽蛋产量49.3万吨,增长3.1%;牛奶产量13万吨,增长1.2%。

工业生产转型升级。

2015年,XXX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6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6096.2亿元,增长10.3%,占比达83.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1.7%。

小型企业增加值3088.1亿元,增长12.9%,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7.3%。

38个行业大类中33个实现增长,占比达86.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六大重点行业合计实现增加值2683.8亿元,占比重36.9%,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6.5%。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

2015年,XXX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38.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服务业生产经营稳中趋好。

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20.3亿元,增长1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提高3.7和1.8个百分点。

与民生相关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等16个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56.5亿元,增长18.4%,高于XXX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2.2.1.2XXX市

XXX市位于东经115°27′~116°35′、北纬28°10′~29°11′,处XXX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

XXX市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以非金属建材矿为主,有花岗岩、石英石、石灰石、陶瓷土、河沙等近30种。

野生动物有480多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20多种,珍稀鸟类12种。

XXX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文化遗址600余处,人文景观18处,自然景观26处。

全市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

XXX也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

此外,它又是XXX省最大的工业城市。

目前,XXX的工业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形成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冶金、机电、纺织、化工、医药等现代化工业体系。

2015年XXX市GDP突破4000亿元,达到4000.01亿元,稳居全省首位,其中XXX县超过600亿元、青山湖区超过500亿元。

从增速看,我市GDP同比增速逐季度加快,全年增速达到9.6%,跃居全省第二,分别高出全国、全省2.7、0.5个百分点。

XXXGDP逆势上扬、稳步攀升,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各项指标支撑有力。

去年以来,虽然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是我市经济发展却顶住了重重压力,逆势前行。

工业、投资、消费等作为支撑GDP增长的主要指标在2015年发展势头向好,为我市经济快速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2015年,我市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5项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7.0%、12.5%、14.1%、13.7%、12.7%;2项指标同比增速达到年内最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海关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2.5%、2.09%,分别较前三季度加快0.2、5.8个百分点。

第二是转型升级继续加快。

2015年,我市紧紧围绕市委二十字总体任务,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质、增效、升级为中心,以创新、改革、开放为动力,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2015年,我市经济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全市服务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投资突破200亿元,达到232.25亿元,同比增长24.4%,高于全市500万元以上投资平均增速7.4个百分点。

第三是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2015年,我市居民收入稳步攀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达到31942元,同比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93元,同比增长10.3%。

与此同时,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却始终保持低速增长,2015年CPI同比增长1.6%。

收入增幅“跑赢”物价涨幅,刺激了消费市场的繁荣。

去年我市消费品市场升温明显,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62.87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一是农业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全市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6.92亿元,同比增长4.0%。

其中,农业产值115.57亿元,增长9.6%,林业产值3.71亿元,增长6.9%;牧业产值102.16亿元,下降2.0%;渔业产值69.21亿元,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27亿元,增长6.9%。

二是工业经济增势稳健,2015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51.84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其中,制造业增势向好,全市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47.91亿元,同比增长9.5%,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2.8%,比上年同期提高5.0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全市30个制造业行业中有21个保持了同比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等14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水平;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4个行业增速超过20%。

三是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2015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48.79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于全市GDP0.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自2011年起逐年提高,达到41.2%,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受益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市快递服务企业发展较快,2015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突破10000万件,达到10645.96万件,较去年同期增加2394.18万件,同比增长29.0%,增速较上半年加快6.5个百分点;完成业务收入13.51亿元,同比增长51.7%,增速较上半年加快4.6个百分点。

2.2.1.3XXX

XXX地处赣西北,属省会XXX市郊县,东邻XXX,南接高安市,西南与奉新县相连,西北与靖安县接壤,东北与永修县毗邻。

105国道纵贯县域、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擦境而过。

XXX区位交通便捷,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擦境而过,县城距XXX市区仅30分钟车程,距XXX国际机场20分钟车程,距XXX最大外运港口九江和国际名山庐山60分钟车程,全面融入了XXX半小时经济圈和临空经济圈。

XXX全境666平方公里,地形概貌为“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辖龙津、鼎湖、万埠、石鼻、XXX、长埠、黄洲7镇、乔乐、新民、长均3乡和万埠垦殖场,共109个行政村,1093个自然村,人口26万,其中农业人口20万。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03亿元,同比增长9.3%。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4亿元,同比增长14.4%。

2014年,全县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9.15亿元,同比增长17.4%,总量比上年同期增加9.8个亿;实现财政总收入9.66亿元,同比增长19.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7亿元,同比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1.84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2.81亿元,同比增长12.1%;实际利用内资37.86亿元,同比增长11.9%;实际利用外资8154万美元,同比增长7.5%;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3068万美元,同比增长15.1%。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2015年,全县共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93亿元,同比增长4.2%。

2.工业经济增势稳健。

2015年,全县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01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增速持平,在全市排位第6。

3.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

2015年,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4.39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高出全县GDP2.0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自2011年起逐年提高,达到38.0%,较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

二、“三驾马车”协同并进

1.投资增长较快。

2015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5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工业投资72.8亿元,同比增长29.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4.4个百分点。

2.消费增势良好。

201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

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34亿元,同比增长17.3%。

3.对外贸易稳健。

2015年,全县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全县实际利用外资0.45亿美元,同比增长12.0%。

2.2.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2.2.2.1XXX省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XXX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

与武汉、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及港澳等中心城市相邻近,也就是说,XXX处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这三个最具活力、最富饶的核心区的辐射交叉点上,是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四省一市的共同腹地。

从交通条件来看,XXX至上海、广州、香港的航空实践大约都是1小时,京九铁路、沪昆高铁、浙赣铁路穿境而过,且XXX已打通13条省际高速通道,到2015年将总共打通28条出省高速通道,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为XXX承接这三个经济最发达地区的辐射提供了比其他省份更好的地理条件。

长珠闽产业转移和升级趋势显现,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将在2020年前后进入后工业化时期,该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升级是必然趋势。

据研究,在2012年以前长珠闽地区产业转出的产值将达14000亿元;产业转移的动因多样,有成本导向转移、市场开拓转移、供应链衔接转移、地方产业集群吸引转移;产业转移的动因类型多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开采及半成品加工产业,部分中西部专业特色突出的高新技术生产环节等;同时长珠闽地区的消费升级,高端度假休闲消费将大为增加,在这一大背景下,未来中部省份的省会中心城市和距离沿海中心城市外围300-500公里范围内,沿重要交通廊道的门户地区和交通枢纽、资源产业特色突出地区将成为新的产能扩张地区。

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方面,交通区位条件、地方产业配套、本地资源条件、综合服务能力是后发的关键。

因此未来XXX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利用综合成本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二是利用区位优势承接市场在外产业转移。

三是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承接配套产业转移。

四是利用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并利用资源换取新产业。

五是引进和发挥龙头企业和大企业的带动作用。

图2-1XXX省周边经济区示意图

2.2.2.2XXX省经济发展布局规划

我省正处于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和生态建设的提升期,也是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新型城镇化对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的重大意义,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蕴含的重大历史机遇,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正确的发展方向,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根据城市地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城镇经济,优化产业布局,夯实产业基础,强化产业支撑,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城镇产业体系。

第一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壮大工业实力,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大力培育发展航空、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锂电及电动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文化暨创意、绿色食品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构建园区产业平台,加快现有园区扩区调区,发展飞地园区,改革园区管理体制,建立产业发展协作和利益分享机制,完善产业配套,促进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集聚、向主导产业集聚、向工业园区集聚,打造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形成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发展格局,以产业聚集带动和促进人口聚集。

大力实施“千亿产业百亿企业”扶持工程、工业园区提升工程、重大项目推进工程、招大引强工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非公有制企业培育壮大工程、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程、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工程等八大工程。

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推进“央企入赣”,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龙头、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不断夯实城镇发展的工业基础。

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挖掘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多样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水平,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大城市发展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依托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生态养生休闲旅游,突出抓好中心城市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培育一批具有全方位服务功能和较强竞争力的旅游集团。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新兴服务业。

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引导生产性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