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说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47542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课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7课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7课说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7课说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7课说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课说课.docx

《17课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课说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课说课.docx

17课说课

《安塞腰鼓》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安塞腰鼓》。

下面我就从教学目标的设计、评估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四大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

(一)说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

依据一:

《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①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②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③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⑤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⑥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需要解读的是:

1、“正确”可以分解为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准节奏,读准语调,等等。

“流利”地朗读,可以分解为读得连贯,不指读、不词化;再就是读出速度不唱读,不拖音。

“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分解为:

读出心理的变化,读出态度的变化,读出心情的变化,读出精神的变化,读出认识的变化,等等。

2、“理清思路”可解读为理清文章段落结构,分析文章各部分的联系。

如按照记叙文结构特点,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按地点的转移划分;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按总—分—总的结构划分。

3、“体味和推敲”可以分解为:

联系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句文中的含义;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多方面揣摩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总的来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感受”能力主要是指“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作品的情景和形象以及语言特点和风格。

“理解”能力主要是指通过“理清思路”、分析“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理解主要内容”、“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和主旨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欣赏”能力主要是指通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抒情性语言的表达特点,领会深刻的思想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

“评价”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对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用审美的眼光作出自己的评价。

依据二:

单元目标训练重点

目标1:

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之美

目标2:

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

目标3:

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单元目标解读:

“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之美,”就是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学生锤炼语言和品味语言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深层含义。

“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就是要求是让学生能把握文章的大意,能从文章中体会出思想内涵,能大致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其中心思想。

“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在本单元中就是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依据三:

《安塞腰鼓》的核心内容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的一篇散文,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是围绕“文化艺术”这一专题编写的。

选编了《社戏》《安塞腰鼓》等几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向学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编者意图或地位作用)

这是一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课文共30个自然段,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给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

课文中运用大量的短句使文章的节奏相当紧凑,像波涛一样,一浪接一浪,这样的文字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极有帮助的,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

基于这个特点,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品味铿锵语句传达的生命激情,音乐咏叹出的高原生命颂歌,对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主要内容及特点)

依据四:

学情分析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我们这个地方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的气势。

同时,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想象力,帮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陈述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训练重点、教材核心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出《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在击鼓前要读出沉稳、期待的语气,语速中速不乏力量;击鼓中要读出激昂语气,语速较快,语言要有气势;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的感觉,语速要稍慢平和一些。

(匹配课标1)

2、默读课文,能按照“击鼓前、击鼓中、击鼓后”的顺序给文章划分段落,并能概括出“击鼓前安静、击鼓中激昂、击鼓后寂静的特点。

(匹配课标2、3)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注意结合资料,能说出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

(匹配课标2)

4、.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后,找出文章采用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说明排比句表达的效果,最少找出三处。

(匹配课标4、5、)

5、朗读课文,感悟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能说出文章的主旨。

(匹配课标6、7)

二、说评估设计

1、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课时我主要采取听录音、自由朗读、指名读、评价朗读来落实。

2、目标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采用学生独立思考来落实。

要求学生能按照“击鼓前、击鼓中、击鼓后”的顺序给文章分段,并引导概括出文章这几方面的特点来达到整体了解文章结构的目的。

3、对于目标3、4、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评价方式来落实。

三、说教法、学法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到学生身上。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境设置法:

在本课开始,我就利用安塞腰鼓的音像资料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2、朗读法:

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对这样的文章,应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它的气势,让“朗读”贯穿全课,通过听读,学生个别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品读式: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节奏美、诗意美。

4.、合作讨论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所以这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具体如下:

1.朗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合作讨论法: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流程设计

(一)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

落实字词,会读会写;多读课文,试图了解安塞腰鼓的有关资料。

2.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苍凉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后生们粗犷、动力十足的击鼓场面。

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二)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

我采用下面的导入设计:

同学们: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人称“天下第一鼓”。

这节课我们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带领下,欣赏来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

现在,让我们先观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一起去黄土高原领略安塞腰鼓的风姿与魅力,一齐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这样的导入设计,意在贴近课文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主动、自觉进入下一环节--新课的学习。

等待学生观看视频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写道: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教学建议”的阅读部分又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根据这一精神,在第一课时,我重点作了如下设计。

1、播放范读录音,初读感知文意。

要求是:

学生听读,感知课文内容。

(注意朗读的技巧:

①把握朗读技巧,如快慢、轻重、长短、升降、停顿等。

②要读出感情,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声情并茂。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①这一篇文章要表达什么?

②用一句话“这是————的安塞腰鼓”来表达你的感受。

5、默读并思考:

①课文哪些自然段写击鼓前、击鼓中、击鼓后?

②击鼓前、击鼓中、击鼓后的安塞腰鼓各有什么特点?

我设计以上几个问题意在考察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对文章的主旨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落实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领悟文章的内涵。

这也是学习目标2的最好落实。

第一课时我注重朗读的指导,怎样读好,当然牵涉到一些具体方法。

我通过播放课文范读的课件,创设文章情境,同时用多媒体出示听读要求。

提出在听读中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点拨下相互交流讨论。

然后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力求从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中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实现正确朗读目标。

另一方面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反复揣摩文章的朗读技巧,力求能最大限度的展现文章内容。

(四)、品读课文:

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为了引导学生赏析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

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

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

学生很自然就找到了排比这种修辞。

接下来请学生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根据所在的位置看它们可以分为几个类别。

每一类中挑出你最喜欢的语句仔细品味,准备读给大家听,并简要说说它好在哪里。

1、学生找到有以下几种:

①“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这是段与段间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

②、“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教师引导这是句与句之间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壮阔的场景。

③、“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这是句子内部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力量。

师引导:

从内容上来看,三个“了”之间强度层层递增,读时语气要越来越强烈。

2、指导全班体会排比句的运用

教师引导:

课文中大量排比的运用,对描写场面、表达情感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较好地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磅礴气势,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3、学生齐读排比句,并说说怎样才能读好?

排比中每句又都含有比喻,句式整齐工整,要读出明快的节奏,要读出激昂的语气。

对这个教学环节:

我重在引导学生识别排比句,为其划分类型,品读排比句及意味深长的语句,体味其中的气势、节奏和激情,学生在品读课文的同时,语文知识得以落实,阅读技能得以培养。

学生在品读美句中,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这个模块是学习目标3、4最好的评估。

(五)、解读难句:

合作探究,领悟文中写意语句的内涵。

这篇“好文字”中,同学们也会遇到意思不太好懂的句子。

先在4人小组内提出来,合作探究解决一些;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难句,提交全班讨论。

(生分小组讨论,师参与小组讨论并答疑)

1、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A.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B.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2、  ①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引导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

    ② 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黄土高原;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

   这个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再朗读的优化训练,从读中进一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

发现教育法认为:

“当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较为典型的问题,而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总是有更大的兴趣,又将主动回到文章中去的阶梯,更是成功的关键!

我在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钻研后,请学生小组内相互质疑问难。

打破思维束缚,让每一个学生自由、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3。

(六)、拓展延伸:

 节假日,同学一定看过不少文艺演出,请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和比喻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在这一板块中,主要是将课内课外结合,将学生作文与课文结合,升华情感,渗透人文精神,实现能力的拔高与迁移。

提高写作的素养的同时,更重要是将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了有效的运用。

(七)、说板书设计

击鼓前(1-4):

安静的腰鼓以静衬动

(5-13):

火烈的舞蹈(动态美)

(14-17):

激越的鼓声(气势美)击鼓中、激昂的腰鼓(18-22):

击鼓的后生(阳刚美)

(24-27):

变幻的舞姿(艺术美)

击鼓后(28-30):

寂静的腰鼓无声衬有声

这样的板书更能让学生了解文本重点,又能休会到安塞腰鼓表演所呈现的美,所以板书设计采用了线索纲要式,既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又能明晰本文的内容.框架式便于一目了然,也能明确本文体现了哪些美。

以上六个方面阐述了我的一些设想和依据,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