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38068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章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三章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三章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三章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三章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章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docx

《三章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章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章 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docx

三章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

日照航海技术学校教案第次,共页,第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三章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

第一节气团和锋

一、气团

(一)气团(AirMass)的概念

――同一时段内在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分布较均匀的大块空气。

水平范围可达几百到几千公里,垂直范围可达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内部天气特点也大致相同。

(二)气团的形成与变性

1、形成条件

――大范围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

――适合的环流,指准静止大型高压系统中的下沉辐散气流

在适合的环流条件下,通过辐射、乱流、对流、蒸发、凝结、大范围垂直运动等物理过程,大范围空气与下垫面进行热量和水汽交换。

气团属性决定于下垫面性质。

2、变性

――气团在移行过程中物理属性和天气特征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变了性的气团又称为变性气团(ModifiedAirMass)。

气团变性的快慢和程度,取决于新、旧下垫面性质差异的大小、气团离开源地时间的长短、路程的远近和气团本身的性质。

(三)气团的分类和气团天气特征

1、地理分类

按源地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分:

1)冰洋气团

――形成于常年冰雪覆盖的极地地区,

当气团来自南极大陆或冰封洋面时,称为冰洋大陆气团(Ac);

当气团来自未冰封洋面时,称为冰洋海洋气团(Am)。

天气特征:

寒冷、干燥,天气晴朗;

低层常有强逆温层,气层非常稳定。

2)极地气团(PolarAirMass)

――形成于中、高纬度地区的气团,

位于大陆上的称为极地大陆气团(Pc,PolarContinentalAirMass),

位于海洋上的称为极地海洋气团(Pm,PolarMarineAirMass)。

极地大陆气团的天气特征:

冬季与冰洋气团类似;

夏季,气团低层气温和湿度升高,逆温层消失,稳定度减小,常出现多云天气。

极地海洋气团的天气特征:

冬季,经常阴天或多云,有时会出现降水,当移到较冷的海洋或大陆时,还常有层云、雾或毛毛雨等稳定性天气出现。

夏季,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差别很小。

日照航海技术学校教案第次,共页,第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3)热带气团(TropicalAirMass)

――形成于副热带和热带地区的气团称为热带气团,

位于大陆上的称为热带大陆气团(Tc,TropicalcontinentalAirMass),

位于海洋上的称为热带海洋气团(Tm,TropicalMarineAirMass)。

热带大陆气团的天气特点:

炎热干燥,气温直减率大,气层不稳定,晴朗少云,长期控制一个地区时往往形成严重的干旱。

热带海洋气团的天气特点:

低层暖湿,层结不够稳定,但中层常存在下沉逆温层,阻碍了低层对流和乱流的发展,水汽不易上传,天气晴热。

4)赤道气团(EquatorialAirMass)

――形成于赤道洋面上的气团,

天气特点:

湿度大,气温高,天气闷热,气层不稳定,多对流和乱流活动,阵雨和雷暴频繁。

2、热力分类

1)冷气团(ColdAirMass)

――气团温度低于流经地区下垫面温度,或比所遇气团温度低。

――使所经之地变冷,而本身低层迅速增温,稳定度减小,对流易发展,变性快。

――具有不稳定的天气特点:

夏季,形成积云或积雨云,出现阵性大风、阵性降水或雷暴天气;

冬季,晴天多,夜间可形成辐射雾;

低层能见度一般较好;

气温、风等要素有明显日变化。

2)暖气团(WarmAirMass)

――气团温度高于流经地区下垫面温度,或比所遇气团温度高。

――使所经之地变暖,而本身逐渐冷却,稳定度增加,不利于对流发展,变性慢。

――具有稳定的天气特点:

常形成层云、层积云,下毛毛雨、小雨或小雪;

会形成平流雾;

低层能见度较差。

(四)影响我国东部和近海的气团

影响我国东部和近海地区的气团多数为变性气团。

冬季:

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冷气团,天气图上表现为冷高压)。

夏季,变性热带海洋气团(暖气团,天气图上表现为副高)。

 

日照航海技术学校教案第次,共页,第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二、锋

(一)锋(Front)的概念

1、定义

――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两者之间形成的狭窄而又倾斜的过渡带,

――锋两侧,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差异很大,天气变化剧烈。

例:

气团内部水平温度梯度小,一般约为1C~2C/100km,而锋区内水平温度梯度大,量级达10C/100km。

2、结构

――随高度上升向冷空气一侧倾斜,

用锋面坡度表示锋面倾斜的程度,它的形成和维持是地转偏向力作用的结果。

冷锋的坡度最大,暖锋的坡度次之,准静止锋的坡度最小。

高空图上锋区的位置位于地面锋线的冷空气一侧,不同高度上各锋区相对位置越近,表明锋面坡度越大。

――宽度具有上宽下窄的特点,

地面图上分析锋线,

高空图上分析锋区,在高空图上锋区表现为一条窄长的等温线密集带。

(二)锋的分类

1、根据气团的地理类型分

――冰洋锋(冰洋气团与极地气团);

――极锋(极地气团与热带气团);

半永久性系统,平均位置在45~50N,最北可达70N或更北,最南可达30~25N或以南;锋上有锋面气旋频繁发生和发展。

对中高纬广大海域有重大影响。

――热带锋(热带气团与赤道气团,又叫赤道锋)。

注意:

上述主要气团之间的锋统称为主锋。

有时在冰洋气团和极地气团内部,尤其是后者,由于各部分变性程度不同,或有更冷的空气补充南下,可在冷空气与更冷空气之间又形成锋,这种锋被称为副锋。

2、根据锋伸展的不同高度分

――对流层锋(可垂直伸展到对流层中上层);

――地面锋(仅存在于对流层低层);

――高空锋(只出现在高空)。

3、根据冷、暖气团所占地位分

――冷锋(ColdFront,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暖锋(WarmFront,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准静止锋(Quasi-StationaryFront,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移动缓慢);

――锢囚锋(OccludedFront,冷锋赶上暖锋,迫使两锋面之间暖空气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近地面层由冷锋后部冷气团与暖锋前冷气团构成的交界面),

冷式锢囚锋――锋后的冷气团比锋前的冷气团更冷;

暖式锢囚锋――锋前的冷气团比锋后的冷气团更冷;

中性锢囚锋――锋前后的冷气团无大差别。

(三)锋面天气模式

锋面天气的强弱主要决定于锋面坡度的大小、锋附近空气垂直运动状况、气团属性(尤其是暖气团的水汽含量)和稳定度等因素。

日照航海技术学校教案第次,共页,第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1、锋附近的垂直运动

暖锋:

两侧冷暖空气均为上升运动;

冷锋:

冷空气一侧以下沉运动为主,

暖空气一侧多数整层均为上升运动(一型冷锋),

或上升运动只限于低层,高层为下沉运动(二型冷锋)。

2.锋面天气

1)暖锋天气――稳定性天气为主

a)云

暖锋坡度较小,锋上常产生广阔的层状云系,

云系顺序:

卷云(Ci)→卷层云(Cs)→高层云(As)→雨层云(Ns)

云系底部与锋面相接,越近地面锋线,云层越厚,云底高度越低。

b)降水

Ns、As内连续性降水,降水区位于锋前冷气团中,一般为300~400km。

c)能见度

地面锋线前50~100nmile的范围内(冷空气),可形成锋面雾,

低压槽中还常形成层云、碎层云、碎积云、层积云等低云。

d)气压

锋位于低压槽中,暖锋前常有明显的负3h变压。

e)风

风向:

北半球:

暖锋线多为西北-东南走向,锋前E~SE风,

锋后S~SW风,

锋过境时,风向作顺时针变化。

南半球:

暖锋线多为西南-东北走向,锋前E~NE风,

锋后吹N~NW风,

锋过境时,风向作逆时针变化。

风力:

一般锋前风力大于锋后。

2)冷锋天气

(1)第一型冷锋

――锋面坡度小,移动较慢(又称缓行冷锋),以稳定性天气为主

a)云

范围较广的层状云系,云序:

雨层云(Ns)→高层云(As)→卷层云(Cs)→卷云(Ci)

b)降水

As、Ns产生连续性降水,降水区在锋线附近和锋后,平均为150~200km。

c)雾

锋后有时能产生锋面雾。

(2)第二型冷锋

――地面锋线位于高空槽线附近或槽后,锋面坡度最大,移动快(又称为急行冷锋)。

多出现不稳定性天气。

a)云

夏季:

地面锋线附近形成强烈的积雨云(Cb);

冬半年:

锋线前方云序为

卷云(Ci)→卷层云(Cs)→高层云(As)→雨层云(Ns)

日照航海技术学校教案第次,共页,第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b)降水

夏季:

锋线附近出现雷暴、阵性降水甚至冰雹、飑线等不稳定性天气;

冬季:

地面锋线附近及锋前连续性降水区不宽,甚至无降水。

冬春季节又有“干冷锋”之称。

(3)气压

锋前气压略降,锋后出现正3h变压中心。

(4)风

风向:

北半球冷锋走向为东北-西南向,锋前吹S~SW风,

锋后吹N~NW风,

锋线过境时,风向作顺时针变化;

南半球冷锋走向为东南-西北向,锋前吹N~NW风,

锋后吹S~SW风,

锋线过境时,风向作逆时针变化。

风力:

锋后风速常大于锋前风速,强冷锋在海上可造成7~8级甚至更大的风。

3)准静止锋天气

――往往由冷锋演变而成,但锋面坡度最小,以稳定性天气为主。

a)云

从低纬到高纬锋上大范围的层状云系,云序:

雨层云(Ns)→高层云(As)→卷层云(Cs)→卷云(Ci)

云区范围最广。

b)降水

连续性降水,降水范围最广,降水强度较弱,持续时间最长。

c)风

北半球,准静止锋的北侧(高纬)一般吹NE~E风,南侧(低纬)吹SW风。

4)锢囚锋天气

a)暖式锢囚锋

常由具有层状云系的两条锋合并而成,锢囚锋上的云系也是层状云系,并分布在锢囚点的两侧。

若暖空气的湿度大,则锢囚点上形成厚密的雨层云。

锢囚点下,一般出现层状云。

b)冷式锢囚锋

后部锋上积状云,前部锋上层状云,则锢囚后,积状云与层状云相连。

锢囚点以下的锋段一般出现积状云。

c)锢囚锋天气比单独的冷、暖锋天气要复杂:

云层增厚,降水增强,降水区扩大,锋线两侧均有降水。

锢囚锋出现预示天气总的发展趋势是好转。

 

日照航海技术学校教案第次,共页,第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二节锋面气旋

一、气旋(Cyclone)概述

1、有关概念

1)定义

――气压场:

低气压

――风场:

大型水平空气涡旋

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旋转

南半球顺时针方向旋转。

2)范围的表示方法:

最外围一条闭合等压线的直径长度表示,一般为1000km左右。

3)强度表示方法

中心气压值:

越低,气旋越强;随时间降低,气旋发展或加深(Deepening);

随时间升高,气旋减弱或填塞(Filling)

中心最大风速:

越大,气旋越强。

2、分类

――按地理区域分:

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按热力结构分:

锋面气旋和无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是温带最常见的气旋,无锋面气旋包括热带气旋和热低压等。

二、锋面气旋的生命史

1、波动阶段(初生阶段)

1)一条闭合等压线,低压中心气压比四周低2~3hpa;

2)极锋出现波动,形成冷、暖锋,锋面降水开始出现;

3)锋面气旋沿暖区气流方向移动,速度最快,24h可移动十几个经距。

2、成熟阶段(青年气旋)

1)数条闭合等压线,低压中心气压比四周低10~20hPa;

2)冷、暖锋进一步发展,锋面降水增强,雨区扩大,出现大风;

3)锋面气旋仍沿暖区气流方向移动,速度较快,24h移动10个经距。

3、锢囚阶段(锢囚气旋)

1)气旋发展最强,中心气压降到最低,比四周低20hPa以上;

2)出现锢囚锋,降水强度及范围均增大,风力最强,大风范围进一步扩大;

3)锋面气旋沿暖区气流方向移动,移速大大减慢。

4)随着锢囚锋的发展,气旋在低层逐渐成为冷性涡旋,冷涡旋厚度越来越大。

4、消亡阶段

气旋与锋面脱离,成为冷性涡旋,在摩擦的作用下,慢慢填塞消亡。

三、锋面气旋的再生和气旋族

1、再生

――副冷锋加入后再生。

――冬季气旋入海后再生。

――两个锢囚气旋合并加强。

2、气旋族

――在同一锋系上出现的气旋序列,称为气旋族。

欧洲气旋族最常见,单个气旋则较少,气旋族内平均有4个气旋。

我国境内,江淮流域梅雨季节,有气旋族,族内2~3个气旋。

日照航海技术学校教案第次,共页,第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四、温带气旋的爆发性发展――“气象炸弹”

――气旋在24小时内气压下降量不低于24hPa,即气旋加深率≥1hPa/h。

将加深率≥1BG的气旋,称为爆发性气旋或气象炸弹。

气旋易爆发性发展的地区:

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太平洋。

频数最多的季节:

冬季。

五、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及风浪分布特征

1、天气模式

以成熟阶段的锋面气旋为例介绍天气模式。

1)船舶沿AB线自东向西从气旋中心低纬一侧通过:

北半球中心南侧

南半球中心北侧

a)气旋前部(东部)的暖锋天气

云:

CiCsAsNs。

降水:

锋线前约300~400km范围内连续性降水;

若暖空气不稳定时,还会出现积雨云(Cb)、阵性大风和雷阵雨。

雾:

锋前50~100nmile范围内常有锋面雾(春季江淮气旋暖锋前有平流雾)。

气压:

越接近暖锋,气压明显降低。

风速:

增大。

风向:

北半球E~SE风,

南半球E~NE风。

b)暖锋后、冷锋前的暖区天气

云:

易出现层云(St)、层积云(Sc)。

降水:

无雨或毛毛雨。

雾:

可出现大片平流雾。

气压:

基本停止下降。

风速:

一般不大;但在一定气压场配置下,会出现偏南大风(北半球)。

风向:

北半球转为S~SW风,

南半球转为N~NW。

c)气旋后部(西部)的冷锋天气

云:

一型冷锋NsAsCsCi;二型冷锋Cb

降水:

一型冷锋连续性降水,有时有锋面雾;二型冷锋阵性降水。

气压:

冷锋过境后,气压迅速回升。

风速:

一般迅速增大,海上常可达7~8级。

风向:

北半球转为N~NW风,

南半球转为S~SW风。

当船舶远离冷锋后,天气转晴,风力逐渐减小。

2)船舶沿CD线自东向西从气旋中心高纬一侧通过:

北半球中心北侧

南半球中心南侧

遇到的是锋面附近冷气团里的天气。

当CD线靠近气旋中心时,

云层很厚:

CiCsAsNs。

降水较强:

连续性降水。

日照航海技术学校教案第次,共页,第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风向:

北半球SEENENNW逆时针改变

南半球NEESESSW顺时针改变。

2、风浪分布特征

西北太平洋气旋区中风和浪南侧较北侧显著,低压中心西南侧更突出,在低压中心南南西方300~600nmile处,出现波高7m的狂浪中心。

六、活动规律

1、源地

――东亚

――北美中部和东部海岸地区

――太平洋中部、东北太平洋

――大西洋中部

冬季:

气旋活动最频繁、发展最强烈,强度大,位置偏南,北美中部和东部的气旋比亚洲多得多。

2、路径

锋面气旋的移动受西风带基本气流的引导,总体上自西向东移动。

北半球:

NE方向;南半球:

SE方向。

东亚:

并入阿留申低压;

北美:

并入冰岛低压;

40N、160~170W东北太平洋上:

绝大多数向东北方向迅速移动,至北美的太平洋沿岸和阿拉斯加湾;

北大西洋中部:

主要移向北欧。

3、移速

初生和发展阶段移速快,锢囚和消亡阶段慢。

春季移速快,夏季慢。

七、我国近海和日本近海的锋面气旋

东亚锋面气旋源地:

――45~55N之间,北方气旋(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和黄海气旋等);

――25~35N之间,南方气旋(江淮气旋和东海气旋等)。

东亚锋面气旋路径:

――自西向东;

――自西南向东北;

――先自西北向东南,尔后再折向东北。

(一)我国近海的锋面气旋

1、黄河气旋

1)多发季节:

夏季。

2)影响地区:

黄河下游、辽东半岛、渤海、黄海北部和中部海面。

3)发展路径:

沿北北东方向经渤海进入东北地区常能得到发展。

4)天气特点:

出现较强的大风,风力可达8级以上;

水汽充沛时,气旋中心附近可出现大到暴雨或雷阵雨(通常降水较少)。

2、江淮气旋

1)多发季节:

春季和初夏,尤以6月份最活跃(江淮梅雨季节)

由江淮静止锋上的波动发展而成。

日照航海技术学校教案第次,共页,第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2)影响地区: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和湘赣地区、黄海。

3)天气特点:

大范围云系和降水,降水区位于700hPa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之间。

恶劣能见度:

冷锋后和暖锋前碎雨云和锋面雾,

春季气旋东部常有平流雾或平流低云、甚至毛毛雨。

气旋四周产生大风:

暖锋前偏东大风,暖区偏南大风,冷锋后偏北大风。

3、东海气旋

1)多发季节:

春季,其次为冬季。

2)影响地区:

东海和黄海南部海域。

3)发展路径:

向东北方向移动,到达日本南部后常会强烈发展。

4)天气特点:

水汽丰富,多阴雨天气,降水区主要分布在气旋中心附近。

气旋后部常突然出现偏北大风,风力以靠近气旋中心的苏南、浙江和福建北部沿海为最强,有时可达7~8级。

台湾海峡冷锋过境时风力更大。

(二)日本近海的锋面气旋

1、台湾坊主(东海气旋)

它在开始形成时,中心气压往往并不低,边向东北方向移动边发展,到达日本南部海面则迅速加深,中心气压在24h内下降10~20hpa,并伴有10级以上大风;以后气旋移速加快,可达40~60km/h,大风范围不断扩大,天气变化激烈;当其到达千岛群岛及勘察加半岛以东洋面时,中心气压可降至960~940hpa,最终在阿留申一带锢囚消亡。

2、日本海低压

日本海低压在春季较多。

产生于黄海、东海的低压移至日本海后迅速加深,可引起全日本吹强劲的西南风,海况恶劣,但天气一般较好(北海道除外)。

3、双低压

当发生于黄海的低压进入日本海并迅速发展时,同时发生于东海的低压朝日本南部沿岸移动,这种形势称为双低压。

两个低压在三陆沿岸逐渐接近,并在北海道以东加深,常可达台风的强度。

 

日照航海技术学校教案第次,共页,第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三节冷高压

一、反气旋(Anticyclone)概述

(一)反气旋的概念

1、定义――流场上:

大型水平空气涡旋,北半球顺时针方向旋转,

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旋转。

气压场上:

高压。

2、强度表示――中心气压值的高低,中心气压值越高,表示反气旋越强,反之,则弱。

――反气旋中的最大风速,最大风速越大,表示反气旋越强。

反气旋中的强风一般出现在边缘。

当反气旋的中心气压值随时间升高,称反气旋加强;

若中心气压值随时间降低,则称反气旋减弱。

3、水平范围表示――以最外围一条闭合等压线的直径长度来表示。

4、总体天气特点――在近地面层,反气旋区中的风从中心向外辐散,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运动,反气旋中心部分控制的地区一般为晴朗少云的好天气。

(二)反气旋的分类

1、地理分类――极地反气旋、温带反气旋和副热带反气旋。

2、热力分类――冷性反气旋(中高纬大陆近地面层冷高)

和暖性反气旋(副高、阻塞高压)。

二、冷高压(ColdHigh)

(一)冷高压的结构

1、形成条件――地面强辐射冷却和高空冷平流共同作用

2、结构:

1)准静止型冷高压――温、压场分布近于对称,中心轴线基本上垂直,强度随高度迅速减弱,一般到对流层中层就不明显了,这种冷高压在源地较常见,移动缓慢或基本不动;

2)移动性冷高压――温、压场分布不对称,这种冷高压中心轴线向西南方倾斜(北半球),高压强度随高度逐渐减弱,到3~4km高度上多半变为高压脊。

锋面气旋冷锋后面的高压即属此类移动性的冷高压。

(二)冷高压的天气分布

1)冷高压前部(东部)

冷高压入侵时,它所造成的最恶劣天气主要出现在冷高压前缘的冷锋附近。

冷锋过境前,偏南风,风力较弱,天气相对较温暖,无雨或少雨。

冷锋过境后,气温明显下降,常伴有雨、雪,气压升高,偏北风增大,渤海、黄海吹西北风,东海吹北到东北风,南海吹北风。

冬半年,强大的冷高压南下侵入我国时,常使气温剧烈下降,风力猛增,出现寒潮天气,寒潮大风在海上一般为6~8级,最大可达10~11级,能激起很高的海浪。

夏季,冷高压弱得多,但当暖空气比较潮湿时,有时会出现雷雨、大风甚至冰雹等天气。

冬初和春末,冷锋移到江南或华南沿海时,由于势力减弱或受地形阻挡常变为准静止锋,造成持续时间较长的阴雨天气。

日照航海技术学校教案第次,共页,第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2)冷高压中部(内部)

冷锋区过后,转受冷高压内部控制,气压升高,盛行下沉气流,以晴冷、少云天气为主,风力微弱。

低层能见度变坏,在内陆、港口和沿海夜间和清晨易出现辐射雾。

3)冷高压后部(西部)

气压逐渐下降,偏南风,风力不大,气温回升,湿度增大,天气性质类似暖锋。

春季在入海变性冷高压后部,还常出现平流雾、毛毛雨或层云。

冷高压移到海上时,海上出现的低云云量要比陆地上多,尤其是对流云大为增加,产生的降水也多为阵性的。

(三)冷高压的活动规律

1、冷高压活动的气候特征

东亚地区大约每3~5天有一次,秋季活动频数最高,冬春季次之,夏季最少。

夏季冷高压强度弱,一般在40N以北活动。

冬半年冷高压强度很强,活动范围可深入到华东沿海。

冬季一次强冷高压活动过程平均为7天左右。

2、冷高压的移动和变化(北半球)

冷高压的移动主要受其上空3~5km高度的气流的引导,移向和高空气流相一致,并趋向冷舌移动,因此总体上冷高压都是自西向东或自西北向东南移动,到海上移行一段距离后再改向东移动。

实际工作中一般用700hPa气流来预报地面冷高压的移动。

冷高压的移动有多种形式:

整个高压一起移动,或高压中心基本不动,只是向某个方向或两个方向上伸出高压脊,伸出的高压脊也可以发展成一个脱离母体的单独的高压中心。

冷高压在东移和南下过程中,由于变性常会使高压中心产生分裂,它们在我国消失者不多,多数经我国东移入海,在海上变性为暖性高压,最后并入副热带高压中。

3、冷空气的源地和路径

1)源地:

据统计,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主要来自3个源地:

①新地岛以西的北方寒冷洋面,来自这个地区的冷空气最多,达到寒潮强度的也最多;

②新地岛以东的北方寒冷洋面,来自这个地区的冷空气频数不高,但气温低,达到寒潮强度的次数也较多;

③冰岛以南洋面,来自这个地区的冷空气次数较多,但强度一般较弱,达到寒潮强度的较少。

上述三个源地的冷空气在侵入我国以前,95%都要经过西伯利亚中部(70~90E,43~65N)地区,并在那里积累加强,这个地区称为寒潮关键区。

2)路径:

(冷空气主体的移动路线)

通常有4条

西北路(中路):

频率最高,冷空气强度强,吹西北风,受该路冷空气影响,长江以北以偏北大风和降温为主,江南有雨雪;

东路:

频率不高,但强度强,此路冷空气常使渤海、黄海、黄河下游及长江下游出现东北大风;

西路:

频率较高,一般强度不大,吹偏西风;

日照航海技术学校教案第次,共页,第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东路加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