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词中的景物事物形象 原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3095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景物事物形象 原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景物事物形象 原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景物事物形象 原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景物事物形象 原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景物事物形象 原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景物事物形象 原创.docx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景物事物形象 原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代诗词中的景物事物形象 原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景物事物形象 原创.docx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景物事物形象原创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景物、事物形象

学习目标:

1、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2、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知识链接:

学习任务一:

1、理解记忆:

(1)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2)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读诗文——找意象——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

(3)试题类型:

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

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4)明确意象的作用:

①营造氛围。

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②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

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④塑造意境。

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坚毅、情感纯洁等。

⑥奠定情感基调。

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⑦以景衬境。

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2、例题导引: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

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1)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

(2)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

(3)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

(4)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描写。

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南乡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1)思乡之愁。

(2)借景抒情,用烟、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 。

(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2)最后两句是说:

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3)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学以致用: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问: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问:

“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萧索而凄清的环境,诗人想到他的道士朋友修行的清苦,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

“落叶满空山”的形象和这些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

学习任务二:

1、理解记忆:

(1)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2)诗歌的意象:

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A.比喻性意象《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B.烘托性意象《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

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C.象征性意象《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D.组合意象《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古诗刻画事物形象,展示特征的方法:

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4)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2、例题导引: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由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秋季季节。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的处境。

2)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

 

1)露重虚实结合(或比喻、象征)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难以传达心声)

2)作者的“予心”是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即使申诉也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

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的的心境。

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作者自己。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的修辞方法和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思想感情。

 

1)幽独凄清

2)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的

学以致用: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

 

⑴“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⑵①同意第一种说法。

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②同意第二种说法。

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

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

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菩萨蛮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情景?

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

精妙之处在哪里?

 

1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

②一是集中描写音乐。

上阙由曲名写起,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

“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

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用的是特写镜头。

“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孩年轻秀美的特征。

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

“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材料补充:

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3.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

4.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风”的意象

1、和谐、自然、美丽的天使

“吹面不寒杨柳风”若母亲般温暖、轻柔;“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和风送暖,鱼游燕翔,自有一番闲情。

2、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催生者

“东风一夜花千树”“春风又绿江南岸”,千树花开,江南岸绿,这是春风之生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枯草逢春,暖风催生,这是春风之活力!

3、豪迈、慷慨之壮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

4、欣喜得意的载体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邪恶、敌对势力的象征

“东风妒花恶,吹落枝头嫩萼”;陆游与唐婉本是恩爱夫妻,但因“东风恶”而导致“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南宋诗人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宁死也不肯投降元人。

6、离愁、忧怨、伤感的“愁种子”

“古道西风瘦马”,借“西风”极写满怀羁情;“杨柳岸晓风残月”,借“晓风”直抒凄凄别情;“小楼昨又东风”,故国已非,江山易主,而“东风”无情,缠绵依旧,平添李煜无限伤感。

六、“菊”的意象

1、隐士的象征

2、斗士的象征

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3、伤感的象征

李清照《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

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七、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八、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九、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十、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十一、杜鹃鸟

杜鹃凄凉、哀伤或思归的象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十二、鹧鸪鸟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十三、寒蝉

寒蝉悲凉的同义词。

柳永《雨霖铃》开篇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十四、鸿雁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十五、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十六、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

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乡思)”借指思乡之情。

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十七、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十八、东篱:

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十九、长亭:

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二十、南浦:

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

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