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课堂八年级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2395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课堂八年级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名校课堂八年级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名校课堂八年级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名校课堂八年级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名校课堂八年级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课堂八年级语文.docx

《名校课堂八年级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课堂八年级语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校课堂八年级语文.docx

名校课堂八年级语文

名校课堂八年级语文

  篇一:

2016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

  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

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舓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

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

消息?

(3)通讯舓:

  中国——新华舓美国——美联舓、合众舓英国——路透舓法国——法新舓

  日本——共同舓俄罗斯——俄通舓、塔斯舓

  3、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臽人口的、、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臽人口的战争报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

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舔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kuì)歼.灭(jiān)督.战(dū)芜.湖(wú)签.

  订(qiān)取缔.(dì)对臷.(zhì)要塞.

  (sài)2.课文标题中的?

百万大军?

中的?

百万?

是(B)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

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

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舑敌人,相当于?

号称?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

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4、?

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

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形象地表明了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合作探究

  阅读?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

等句,回答问题。

  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体裁是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对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文

  中

  运

  用

  议

  论

  表

  达

  方

  式

  的

  句

  子

  是,其作用是(多项选择)

  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D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

甚为微弱?

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___________情绪。

  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多项选择)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

  故可略过

  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

  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0、中国开始研臸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

A派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术支援,然后自己再发展;B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

两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

毛主席看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

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

聪明的你认为毛主席支持哪种意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关系复杂的长句,会使语意晦涩难懂。

读下面一句译文,完成⑴⑵两题。

(分)

  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惊人的让步。

  ⑴根据文意判断,谁对谁作出让步?

⑵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不得改变原意。

  精读精练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

  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

  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12、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13、?

东面防线?

指的是哪一段防线?

?

同日同时?

指的是哪一时间?

  14、?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含义是什么?

  15、?

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与哪句相照应?

  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7、文中说?

至发电时止?

,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1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中?

不料?

一词怎样理解?

  主题阅读

  英雄救人不留名受奖反遭人妒嫉

  本报讯据报道,曾被等新闻宣传媒体宣传过的不计个人安危、奋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县航远公司?

新机85号?

船船长冯安义,最近遇到了尴尬事。

  1997年7月24日下午3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

新机85号?

船正在湖北宜昌市青滩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碰撞。

冯安义顾不上再卸货物,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在船舷边,接应从失

  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

半小时过去了,?

新机85号?

船随客轮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到了英雄。

为此,南阳市交通局奖给他1万元,新野县委、县政府奖励他5000元,新野县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他2000元,共计万元。

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雄尴尬的事出现了:

?

新机85号?

救险?

东轮?

的时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研究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

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励万元,以抢险时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欠冯安义的万元租金不给了,而冯安义应得的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

  刘东林

  18、这是一篇()。

  A.消息B.通讯C.小说D.议论文

  19、?

英雄救人不留名?

从新闻知识角度说,这句话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新闻消息知识的写法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三个部分各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舓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

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舐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

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

北岸的江边,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

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

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

?

过去了!

?

?

过去了!

?

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

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

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

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

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

?

同志们,再见了!

?

?

老乡们,辛苦了!

南京再见!

?

  (原载1949年4月25日

  22、相同点:

  23、不同点: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1.生字词

  阌.乡()潢.川()鄂豫皖()绥靖()阻遏.()管辖()襄阳()逃窜()

  2、找出本文的六要素人物:

  地点:

时间: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3.划分层次,了解结构: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合作探究

  4、本文题目为?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5、作者为什么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

  6、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

  7、如何理解?

我们在所有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繁茂了。

?

中的比喻?

  精读精练

  

(一)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军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而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

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在过去一年中,匪首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舔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

上月,白匪崇僖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最近蒋匪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

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阁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己全部为我解放。

  8.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

  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9.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A.采用倒叙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D.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

  10.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

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

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主题阅读

  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国际知名科学家

  新华舓北京8月19日电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来京参加北京国际弦理论会议的斯蒂芬〃霍金教授等国际知名科学家。

  江泽民首先向霍金及在座的国际知名科学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江泽民高度称赞霍金倾毕生精力,为科学为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他同时强调:

中国政府十分尊重科学家独特的敏感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开展探索性的科学研究;科学规律的发现将对舓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江泽民祝?

北京国际弦理论会议?

取得成功。

  霍金说,非常高兴在1985年访华后再次来到中国,中国在过去17年取得的巨大进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说,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保持和发展重视基础科学的传统,因为激励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要靠基础科学。

他表示相信,再过50年,中国有望成为领导世界科学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等会见时在座。

  参加国际弦理论会议和将于明天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外国专家丘成桐、爱德华〃威滕、大卫〃格罗斯和安德鲁〃斯特罗明格等也参加了会见。

  11.

  新闻结构:

  导语:

主体:

12.

  读了这段新闻之后,你觉得中国政府对科技持什么态度?

  13.

  针对科技发展,外国科学家提出了什么宝贵意见?

  能力提升

  14.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

(200字左右)

  15.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篇二:

名校课堂2016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3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3我的第一本书

  一本书,让人难忘;一段情,让人感动;一段岁月,让人留恋......捧起这本书,让

  我们共同回味......

  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诗意感悟。

  2.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

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一、新课导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

你的第一本书是

  什么?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

  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酷(kù)似掺(chān)脊(jǐ)背枉(wǎng)读....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幽默:

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

凄凉悲惨。

  奥秘:

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

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

温和宽厚。

知书识礼:

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

极像。

  2.作者简介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承汉。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

  ,诗歌,诗集等。

  3.背景链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

  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作者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叙写了哪些事、哪些人?

  交流点拨事件:

分书、修书、送书、转学、人与狗的默契。

  主要人物:

我、父亲、乔元贞、二黄毛。

  2.文题“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

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交流点拨“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

  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交流点拨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

  “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

  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

  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二)文本探究

  1.作者在“我的第一本书”中读出了生活的“苦”与“乐”,找出“书”中的苦与乐。

  交流点拨“苦”:

生活的贫困,学习条件的恶劣,小伙伴的辍学;“乐”:

祖母的

  幽默,父亲的仁慈,老师的宽厚,大狗、小狗的陪伴,对大自然的感应。

  2.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我”是怎样的孩子?

  交流点拨父亲是一位温和、善良、慈爱、有同情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

  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知书达理的旧社会小知识分子。

  “我”是一个懂事、爱学习、乐于助人的孩子。

  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

  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这算得什么“出息”呢?

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交流点拨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

  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

  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

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

  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

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

  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

)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

  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

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

  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三)语言赏析

  品味下列重要语句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

  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

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交流点拨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和沉

  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

  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

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这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

  文。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

  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

  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交流点拨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

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

作者的第一

  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

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

  的读书和写书(诗)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

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

  这里既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四、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父子之情

  同学、朋友之情

  的快乐和梦幻”人与狗的情趣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打

  阎连科

  ①我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②我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

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

  计存下几块钱,换成一沓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放在他的苇席下,待到了初一那天,发给他

  的儿女和正月来走亲戚的孩娃们。

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几十上百张一毛的

  票儿却没有几张了。

那一年,我很早就发现那苇席下藏有新的毛票儿。

每天上学时,我总是

  从那席下偷偷地抽走一张,在路上买一个烧饼吃。

  ③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他待我如往年无二,让我

  高高兴兴过完了一个春节。

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

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

  下了。

反复问我偷钱没有,我都说没有,父亲便狠力地朝我脸上掴起耳光来。

我的脸又热又

  痛,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钱确是我偷的,全都买了烧饼吃掉了。

然后,父亲就不再

  说啥儿,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

不看我,可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看见他眼里含着的泪。

  注:

一个“扭”,是父亲下意识的掩饰,但“眼里含着的泪”让我们窥见他严厉外表下的内

  心世界,那是对儿子的心疼,也有一个父亲无奈的辛酸。

  ④第二次,仍是在我十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

仅仅因为偷黄瓜,父

  亲也许不会打我的。

主要是因为我们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那一季卖黄瓜的钱。

那钱是人家一

  年的口粮,不把钱还给人家,人家一家就无法度过那年的日子。

  ⑤父亲知道后,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的,毕竟我有前科。

他让我跪在院落的一块石板地

  上,先噼里啪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

我说没有,父亲就又噼里啪啦

  地朝我脸上打,直打得他没有力气了,才坐下直盯盯地望着我。

那一次,我的脸肿了。

因为

  心里委屈,夜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了床去。

睡到半夜父亲却把我摇醒,好像求我一样问:

  “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

”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

然后父亲就拿手去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

  把他的脸扭到一边,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

一会儿他就出去了,坐在院落里,孤零零地坐

  在我跪过的石板地上的一张凳子上,望着天空,让夜露潮润着,直到我又睡了一觉起床小解,

  父亲还在那儿静静地坐着没有动。

  ⑥第三次,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