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1765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docx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基础知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docx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第一部第一篇拼音基础

【音节】

概念

音素(最小单元):

主音、辅音

声母+韵母+声调=音节

*特殊的音节

1.零声母音节a、an、ao、ang、ai、e、ei

2.零韵母音节n、m、ng

一、声母:

音节开头的辅音

22个辅音中21个可当声母(除ng)

当i、u、ü发音时为区分,前面需加y、w作声母

所以声母共计23个

声母:

bpmf/dtnl/gkh/jqx/zcs/zhichishi/r/yw

 

二、韵母

24个

韵母:

韵头、韵腹、韵味(位置不同来区分)

分类:

单韵母:

a、o、e、i、u、ü(6)

复韵母:

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iu)、uai、uei(13)

鼻韵母:

an、ian、uan、üan、en、in、uen(un)、ün

(n、ng)ang、iang、uang、eng、ueng、ing、ong、iong(16)

【小学阶段】单韵母:

a、o、e、i、u、ü(6)

复韵母:

ai、ei、ui、ao、ou、iu、ie、üe(8)

特殊韵母:

er

(1)

鼻韵母:

an、en、in、un、ün、ang、eng、ing、ong(9)

*《汉语拼音方案》iou、uei、uen前有辅音声母的时候要写成iu、ui、un(语音弱化从简)

 

三、整体认读音节

(小学)16个

zhi、chi、shi、ri、zi、ci、si、yi、wu、yu、

ye、yue、yuan、yin、yun、ying

四、声调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汉语拼音方案》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声不标

 

五、拼音方法

(1)两拼

(2)三拼

(3)直呼音节

六、拼写规则

j、q、x+ü=ju、qu、xu

n、l+ü=nü、lü

y+ü=yu

i加声调时去掉上面点,如lí、nìn

韵母o只与b、p、m、f相拼,不与其他声母拼

七、隔音符号

a、o、e做音节开头时加隔音符号

*移行规则

首字母、汉语人名姓、名首字母大写

专有名词、文章标题

八、音变

1.轻声

(1)

叠音词、动词重叠形式妹妹、奶奶、走走、尝尝、劝劝

(2)

名词性词缀“子”“头”和表示复数的“们”等

(3)

句末语气助词“啊、呢、吧、呀、哇、嘛、哩”等

(4)

句中结构助词“着、了、过、的、地、得”等

(5)

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法天上、教室里、右边、前面、眼下

(6)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势的动词过去、下来、拿去、回来等

(7)

量词“个”三个、买个本

(8)

一双双音节词后一个音节,习惯轻声葡萄、先生、月亮、耳朵

(9)

双音节动词重叠后的第二、第四个音节读轻声研究研究、打听打听、收拾收拾

2.儿化音

er作用

(1)区别词意

(2)区别词性

(3)表示亲切或喜爱的情感

(4)表示少、小、轻等状态或性质

【难点】:

儿化韵的读音规律

(1)韵母是a、o、e、u时,读时直接加卷舌;

(2)韵尾是i、n、ng时,读时去掉韵尾加卷舌;

(3)韵母是单韵母i、ü时,读时韵母加e并卷舌

(有趣儿yǒuqùer)(小米儿xiǎomǐer)

3.变调

(1)上声上声在非上声字前,变半上:

“小说、土地、几何”;

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变像阳平:

“水桶、美女、打假”

三个上声相连、前面两个变阳平:

“管理组”

(2)“一、七、八、不”的变调

“一”单独说,念第一声yī;

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的字前读第四声yì;

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一双、一瓶、一匹、一定、说一说

“七、八”在第四声的字前读成第二声“八路”;

其余读成一声

“不”单独说时念bù;

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bù;

在第四声的字前读第二声不惑

夹在词语中间,读成轻声

位置

单说或在词句末尾

第一声

第四声

在第一、二、三声前

第四声

第一声

第四声

在第四声前

第二声

夹在词语中间

轻声

轻声

 

4.语气词“啊”的音变

(1)前面音节末尾是a、o、e、i、ü时,“啊”变读为ya;

(2)前面末尾是u、ao、ou时,“啊”变读为wa;

(3)前面音节末尾是n时,“啊”变读为na;

(4)千年音节收尾因素ng时,“啊”变读为nga

 

第二篇字

一、汉字的演变

二、

造字法

1.

象形5.转注

2.形声用字法

3.指事6.假借

4.会意

 

三、笔画

五种基本笔画:

横、竖、撇、点、折

在其发展之上演变为三十几种

四、偏旁部首

五、各种汉字类型的比较

1.形近字(字形相近或相似)

2.

同音字(音同义不同)字义相近

字形相近

3.多音字

 

六、识字、记字方法

七、查字典方法

1.会读不会写——音序查字法;

2.会写不会读——部首查字法;

3.会写不会读、不易识别部首/生僻字——数笔画查字法

 

第一部第四篇词语

一、词(分类)

单纯词(连绵词、叠音词、外来词、拟声词)

合成词(复合词、重叠词、附加次)

二、词性

1.实词(名、动、形、数、量、代)

(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

a专用名词:

北京、重庆、杜甫、岳飞等;

b抽象事物名称:

范围、思维、品质、友情、办法;

c表示方位:

前后、左、右、上、下、东、西、南、北;

(2)动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3)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形状、样式或状态;

(4)数词:

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5)

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名量词

动量词

(6)代词:

指代、代替实词和短语

副词:

在动词、形容词前面的状语;

介词:

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补语;

连词:

链接词、短语、句子、段落的词

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

结构助词

动态助词

语气助词

叹词:

感叹、呼唤、应答

拟声词

 

三、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的辨析根据

(1)语意轻重(请求、恳求、乞求)

(2)范围的大小(战争、战役、战斗

(3)适用对象(吩咐、嘱咐)

(4)搭配习惯(沉重、繁重)

(5)感情色彩的不同(顽强、顽固)

(6)文体风格的不同(害怕—口语,恐惧—书面)

(7)旧词与新词

2.反义词

四、多义词、同音词

1.

多义词(一词多义)要看在具体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2.同音词:

音同、字同、义不同

音同、字不同、义不同

五、词语搭配

词语搭配的表现形式

1.联合关系:

英俊潇洒、风雨雷电、你和我;

2.偏正关系:

北京的早晨、热烈鼓掌、专心听讲;

3.动宾关系:

掌握方法、安排工作、布置作业;

4.主谓关系:

夜色深沉、兴趣浓厚、掌声热泪;

5.补充关系:

急得直跺脚、精彩极了;

 

六、词的感情色彩

词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词的语体色彩:

七、熟语

1.成语

2.谚语

3.歇后语

 

第一部分第五篇句子

 

一、四大句子类型

【陈述句】用来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说明一个道理,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叫陈述句。

陈述句语调是平调,在书面语的句末一般用句号。

【疑问句】用来提出一个问题的句子。

疑问句句尾语调上升,常常带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疑问句书面语的句末用问号。

【祈使句】用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禁止或劝阻等意思的句子。

【感叹句】用来抒发强烈感情(喜欢、愤怒、悲伤或恐惧、惊讶、厌恶等),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叫感叹句。

二、八大句子关联类型

类型

定义

常见关联词

例句

并列关系

几个分句分别说明、描写同一事物、各分句之间意义可以相关、相对或相反。

……也……

……同时……

一边……一边……

一方面……另一方面……

一会儿……一会儿……

是……不是……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又……又……

既……又……

承接关系

几个分句按一定的顺序相承连续地说下去,表示连续的动作或连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便……

……就……

……终于……

……然后……

……接着……

……跟着……

……于是……

……继而……

……就……

起先……后来……

首先……然后……

递进关系

后面的分句比前面的分句向更重大、更深、更难的方向推进一层,分句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而且……

……甚至……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又、也)……

不但(不但没、非但没)……反而(反倒还、偏偏还)……

因果关系

一个分句表示原因或根据,另一个表示结果或推论。

可分为因果关系和倒因果关系。

因……故……

既然……就……

因此(因而、所以、因为)……所以(才、就)

之所以……是因为……

选择关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说出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或情况,并表示要从中选择一种。

是……还是……

不会……就是……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宁愿……也不……

……还不如……

转折关系

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即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向下说,而是拐了个弯,意思上做了一个转折。

虽然……但是……

尽管……还……

虽(固然、尽管)……但(可是、而、却)……

……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

假设关系

一个或几个分句提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或几个分句说明这种假设的情况实现后会有什么结果。

如果(假设、若、倘若、要是、假使、万一、若是)……就(便、那么、那、则)……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然)……也(还)……

条件关系

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后面的分句表示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都……

任凭……也……

不管……总……

●几种容易混淆的关联词语

不是……而是……

(并列)

不是……就是……

(选择)

是……还是……

(选择)

尽管……也……既然……就……

(转折)(因果)

不管……也……只要……就……

(条件)(条件)

 

三、造句、扩句、缩句

●造句

造句原则

1.内容忌单调,要具体;

2.结构忌简单,要丰富;

3.句式忌单一,要灵活;

4.句意忌含混,要明确;

●扩句

扩句的几种类型

1.(按题目要求)指定扩写部分;

2.(按题目要求)分步扩写;

3.(按题目要求)按照提示扩写;

4.自由扩写

●缩写

缩写原则

1.缩句后的句子要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举句型也不能改变;

2.把句子中的修饰词语,即所谓的枝叶尽可能全部去掉,不能去一点儿,留一点儿;

3.句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不能去掉,否则影响句意;

4.句中的“着、了、过”和“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

四、句式转换

1.“把”字句和“被”字句以及二者之间转换;

2.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互改;

肯定句:

外国人承认中国人了不起。

双重否定句:

外国人不得不承认中国人了不起。

3.因果关系的句式变化;

4.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

5.不同语气句子的句式改变

(1)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改

(2)陈述句与感叹句的互改

五、整理句序

把排列混乱、条理不清的几句话整理成排列有序、条理清楚的一段话。

步骤方法:

理解句意,明确中心;

分析关系,确定结构;

找出首句,反复试排;

认真检查,适当修改。

六、修改病句

【原则】

病因要查清

修改尽量少

原意必保留

 

第一部分第六篇标点符号

一、17种标点符号

种类

作用

包括

点号

句末点号

用在句子末尾,表示句子末尾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句号、问号、感叹号

句内点号

用在句内,表示句内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

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专名号、分隔号

概括地说,标点符号的作用:

表示语气、停顿和字词的性质

二、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1.句号(。

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使用技巧:

一件事陈述完了用句号;讲述另外一件事情用句号;前后助于发生变化用句号。

2.问号(?

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句末的停顿和语气。

【使用问号禁忌】

(1)有疑问词语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如:

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哪里。

(2)选择问句中间一般不用问号。

如:

明天的会议时你去呢,还是我去呢?

(3)在称呼语与问语中间不能用问号。

如:

王红,你不认识我了?

3.感叹号(!

感叹号表示一个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和语气,表示高兴、赞扬、惊讶、愤怒、请求等强烈的感情的句子,句末要用感叹号。

4逗号(,)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5.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并列的词语表示的事物是同类用顿号,不同类用逗号。

逗号起分组作用,使语意明确。

或用在数词后面。

6.分号(;)

分号表示的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句号小。

分号常用来表示复句的分句之间一个较大的停顿。

有时分号还用于分项说明的事物。

【分号和逗号】

1.

单句排比强调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2.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3.分号的停顿大于逗号而小于句号。

如果分句里没有逗号而直接用分号表示并列是不可以的。

表示并列的几个分句里至少有一个用了逗号,才能用分号表示分句间的并列。

7.冒号(: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具体用在如下几种情形:

●XXX说,XXX问之后,表示以下为引用的话;

●书信、发言稿开头称呼语后面,引起他人的注意;

●心理活动、想法、猜测等的提示语后;

●用在解释说明的话前;

●用在总括语之后,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用在总括语之前,表示即将总结上文。

 

8.引号(“”)

引号标明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分双引号和单引号,竖写时为『』和「」。

引号作用:

●标明文章引用的部分;

●表示否定、反语、借用或讽刺的词语;

●引用成语、俗语、术语、歇后语;

●表示特定称谓;

●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词部分和重大历史事件用数字标示的部分用引号;

●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要用引号;(外层双引号,内层单引号)

【使用引号时需注意】

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如果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成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句号、感叹号除外)要放在后引号之外。

【例】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3.转述别人的话不直接引用,不用引号。

 

9.括号(())

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句内括号:

只注释句子的某一部分,如括号前的正文有点号,应移到括号之后。

括号内的点号,语句中间的照用,句末的问号、感叹号照用,句号要删去。

句外括号:

括号里的话注释整个句子。

次序语用括号:

(一)

(二)……

 

10.破折号

●对破折号后面内容解释说明

●意思的递进

●意思的转折

●表示声音的停顿或延长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表示提示或总结全文

 

11.省略号

省略号用来略去表述者由于种种意图而想略去的内容,以达到内容简化、便于记叙的目的。

●表示引文的省略

●表示列举的省略

●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表示话未说完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12.书名号(《》)

标注书名、篇目、报刊名称等。

13.着重号(﹒)

14.间隔号(·)

●表示日期中月、日之间的分界;

“九·一八”事变

●表示外国人或我国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表示书名和篇章的分界;

《诗经·王风》

●表示朝代与人名之间的分界;

唐·李白

15.连接号(-)

连接号是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号,比破折号短,占一个字格。

另外有“-”和“~”两种形式。

16.专名号(_)

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

只在古籍后某些文史著作里。

17.分隔号(/)

●分数线

●诗歌分隔诗行

●标示诗文中的音节节拍

●分隔共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

●分隔组成相对的两项,表示“和”

●分隔层级或类别

 

第一部分第七篇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修辞及作用

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方式。

可以更好的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常考:

阅读中某处修辞运用的目的)

二、常用的修辞方法——13种修辞方法

1.比喻

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间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方法。

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方法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本体喻体比喻词

明喻、暗喻、借喻

类别

格式

本体(甲)

比喻词

喻体(乙)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好像、仿佛、如、好比、似、似的、如同、犹如

出现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东方。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变为、成为、变成

出现

(1)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借喻

乙代甲

不出现

出现

(1)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双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我们的教室里,一年四季都飘着雪花。

 

2.拟人

拟人就是把人的特征赋予事物,让事物像人一样活动,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比喻:

即两事物有共同特征,拟人:

直接把物当人来描写,具有人的思想、活动和语言等,两者相融,“人”并不出现。

当句中出现比喻词或有“人”出现,句子实为比喻,而非拟人。

 

3.夸张

夸张是在表现对事物有突出的异乎寻常的感觉时运用的。

增强语言的力量,加深读者对所表达事物的某种特定印象。

 

4.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5.反问

反问是用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加重语气进行强调的一种修辞方法。

恰当地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

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

特点:

只问不答,但答案隐含在问话里。

 

6.设问

根据需要提出问题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实际在稳重已做了回答。

设问能够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并能使论点突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7.双关

双关实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的一种修辞方法。

8.反语

反语就是故意说发话,用一种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反语表达的感情更加耐人寻味。

 

9.引用

直接引用,间接引用

 

10.对比

对比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修辞方法。

11.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一种修辞方式。

借助对称的形式与和谐的音节,能使表达的内容互相补充、相互映衬,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2.反复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叫做反复。

反复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隔。

(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反复用于说理文中,起强调作用;用于抒情诗或抒情散文中,起加强感情的作用。

在结构上,间隔反复起到承上启下,划段分层的作用。

13.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代替。

●用事物特征代替本体事物;

●具体代抽象

●专名代泛称

●形象代本体

*【借喻和借代的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