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4.docx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4.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4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吕丈坡贺京凤
第六组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
《古诗两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1篇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和语文园地六组成。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 西湖的旖旎多姿。
《富饶的西沙群岛》:
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美丽的小兴安岭》:
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香港,璀璨的明珠》:
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语文园地六:
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宽带网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
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只有宏观地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去思考,去把握,才能使各部分有机地融合,让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总分总结构。
分述部分是按照进入群岛的地点变换由上而下,有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来介绍的。
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
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
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有顺序地来描述的。
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
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叙述小兴安岭四季的特点;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抓住了香港最具特色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来介绍其繁华和美丽。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把课文读懂,在读的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二、本单元学习建议
(一)着眼篇章结构的教学
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如快速阅读课文,你会发现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非常有特色。
(二)注重特色段落的学习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鱼多的一段时可这样进行
师:
请同学们来看看分述部分,想一想:
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
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总结:
你发现了一种分述的方法:
举例分述法。
举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也可以具体说几个事物。
(三)注重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包括课内扎实学语言、课外引导学生不断积累。
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课可与本组课文的学习、宽带网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要从本组学习开始时就提出要求。
请打算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的同学和打算介绍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的同学做好准备。
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在双向、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应对的能力。
小组交流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
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点滴可取之处。
然后在小组内评选出活动的“最佳导游”“最佳解说员”“最佳游客”。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
如果大家有兴趣,还可以把这次活动搜集的资料整理好,办一次展览。
习作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自由选择。
可以将习作和口语交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口语交际作为习作前的交流或者把习作作为口语交际前的准备。
具体如何操作,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向学生作些习作方面的提示。
这次习作要达到“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如果有可能,教师可组织一次活动。
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
展开想象,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
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写好后,让学生读一读,改一改。
我的发现
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让学生发现:
有些词有多个义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语义是不同的,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
本次“读读背背”安排了五句写景的古诗名句。
教学中,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要鼓励学生从古诗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名句,与同学交流。
读读记记
教学“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读熟、记住,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对词语的意思不必做过多的讲解。
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三组词语的特点,第一组是“AABB”的形式,第二组是“又……又……”形式,第二组是“不……不……”的形式。
此外,还可以做一些口头的扩展练习,如,“明明白白”“葱葱茏茏”“又肥又厚”“不言不语”。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词语。
宽带网
本次宽带网从“迷人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两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5、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
3、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图片、课件、地图等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
21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
“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国美女,原为浣纱女,后被越王勾践选入宫中,献给吴王夫差为妃。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啊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四、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五、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准备有关天门山、西湖的文字、图片资料。
古诗的学习,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配画、配乐、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2.课文中的两首古诗,也许有不少学生都会背诵了。
教师指导朗读时,重点要放在怎样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韵。
可以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感悟诗句的含义。
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诵读,必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3.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对诗句意思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可结合课后第二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
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鱼的品种多、数量也多。
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
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
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是首尾相呼应。
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第二个特点是用词准确,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四、教具准备课件、地图、图片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准备中国疆域图,西沙群岛的图片、录像资料。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也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资料。
如,关于西沙群岛鱼类、鸟类的数据资料。
2.教学本课时首先要注重特色段落的学习,其次要注重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3.课文有两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了思考的问题。
一处是“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的旁边,提出“为什么这样说呢”;一处是在课文的末尾,提出“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
课文中的这些问题只是一个引子,教师不要困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以这些问题为凭借,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让学生领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
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如,自由读、小组读、同桌读、范读。
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到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指导背诵,要以理解为基础。
5.课后第二题让学生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这是一个演绎性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概念到课文中去寻找具体的内容。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教师不要求多求全,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多说一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少说一点。
这道题的重点部分是在第二至六自然段。
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各部分的特点来谈。
此外,老师还可以从这道题中引导学生感悟如何把习作写具体,提高习作能力。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
作者把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作为描述重点。
春天,抓住“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木排”等景物来描写;夏天,抓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等景物来描写;秋天,抓住“树叶”“松柏”“山葡萄”“榛子”等景物来描写;冬天,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等反映小兴安岭冬季的特点。
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树木来写,和第一部分的总述相呼应。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
又松又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收集资料、地图、图片等
五、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时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
2.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物产丰富”进行了具体介绍,这几段的结构、写法相似。
根据课文的这个特点,适宜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可以自定段落,自选学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教学方法的多重组合,将紧张的学习变为愉快的活动。
3.课文用准确的词句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十分形象、生动。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来,反复朗读、体会。
4.本课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要以读为主,以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把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感情表现出来。
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背诵方式和段落练习背诵,可以想象情景背诵,可以抓住段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背诵,还可以看着插图背诵。
5.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一、教材分析:
《香港,璀璨的明珠》一篇略读课文。
本课向我们展示的是现代都市风采,让人们感受到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从而激发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围绕“璀璨”这一题材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第一自然段先是对香港一些基本情况的概述;第二到五自然段分别围绕“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具体介绍香港的繁荣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紧扣课题、画龙点睛,赞颂了香港“真是我们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呼应,中间4个自然段都能紧扣开头第一句叙述。
作为略读课文,本课另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运用前面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不应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四、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
2、课件
语文园地六
一、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课可与本组课文的学习、宽带网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要从本组学习开始时就提出要求。
请打算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的同学和打算介绍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的同学做好准备。
在小组交流、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
如果大家有兴趣,还可以把这次活动搜集的资料整理好,办一次展览。
二、习作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自由选择。
可以将习作和口语交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口语交际作为习作前的交流或者把习作作为口语交际前的准备。
具体如何操作,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向学生作些习作方面的提示。
这次习作要达到“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如果有可能,教师可组织一次活动。
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
展开想象,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
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写好后,让学生读一读,改一改。
三、我的发现
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让学生发现:
有些词有多个义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语义是不同的,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四、日积月累
本次“读读背背”安排了五句写景的古诗名句。
教学中,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要鼓励学生从古诗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名句,与同学交流。
教学“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读熟、记住,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对词语的意思不必做过多的讲解。
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三组词语的特点。
宽带网
本次宽带网从“迷人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两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
因“宽带网”布置的任务与单元的专题相关,所以资料的收集可以结合单元中课文的学习先行提出。
[学习目标]
1.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上有不同的意思,认识到词的意思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积累有一定结构规律的词语和优美的古诗句,交流宽带网信息。
2.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区分字义,交流资料信息。
3.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与富饶。
教学设计
21《古诗两首》
课型古诗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具准备卡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苏轼吗?
谁来背背他们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这两位诗人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们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二)合作交流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
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2、多媒体出示课文。
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
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
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品读体验
学习《望天门山》
1、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师指导
引导背诵:
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2、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3、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
提问:
西湖的景色美吗?
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
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
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巩固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设计
21、古诗二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天门 中断水光潋滟 晴
碧水 回山色空蒙 雨
青山 相对出西湖西子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
会写“蓝、赖”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