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1061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0.docx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0.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0.docx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0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0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

25,分数:

25.00)

1.下列属于狭义的文化产品的是______

∙A.万里长城

∙B.英雄交响曲

∙C.哲学思维

∙D.艺术家头脑中正在构思的艺术作品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它具有可视听的性质,但有别于纯粹的意识形态,例如美术、音乐、雕塑等。

因此,可以排除万里长城、哲学思维、艺术家头脑中正在构思的艺术作品等选项。

答案为B。

2.民俗学家钟敬文提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

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______

∙A.民俗文化

∙B.市民文化

∙C.娱乐文化

∙D.工艺文化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民俗学家钟敬文提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中下层文化又被称为民俗文化。

答案为A。

3.今阴山以南的______,从来都是中原人群与草原人群的必争之地。

∙A.山西高原

∙B.秦岭山脉

∙C.汾河谷地

∙D.河套地区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今天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因此,从来都是中原人群与草原人群的必争之地。

答案为D。

4.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是______

∙A.南方是经济中心,北方是政治中心

∙B.南方是政治中心,北方是经济中心

∙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

∙D.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元明清时期,中国南北对峙的情况有了新的变化,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

答案为A。

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林木不可胜用也。

”这段话的作者是______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孟子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孟子·梁惠王》篇用这样的话: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过密的鱼网)不入污池,鱼鳘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木,林木不可胜用也。

”谈论如何实施王道政治。

答案为D。

6.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是______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西汉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以抑制商业、手工业为内容的“重农主义”正可以在西周的农耕政道中,找到它最早的根芽。

答案为A。

7.北魏时期,拓跋氏统治者采用汉族知识分子的建议,实施______,切实地促进了鲜卑人从游牧向农业居民的转化。

∙A.代田法

∙B.两税法

∙C.均田制

∙D.一条鞭法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北魏时期,拓跋氏政权是采用汉族知识分子的建议,实施均田制,切实地促进了鲜卑人从游牧向农业居民的转化。

答案为C。

8.元朝阿合马执政期间,任用色目商人实施的赋税制度是______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包税制度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元朝在阿合马执政期间,任用色目商人实施了一种包税制度。

答案为D。

9.秦代经济发展以______为重点。

∙A.关中地区

∙B.岭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江淮地区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秦朝的政治中心是位于黄河中游的关中地区,其经济发展以关中地区为重点。

答案为A。

10.______的火候高、质地硬,形制和纹饰仿照青铜器,代表了商代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A.白陶

∙B.灰陶

∙C.黑陶

∙D.彩陶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白陶的火候高、质地硬,形制和纹饰仿照青铜器,代表了商代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答案为A。

11.人们日常服饰各有不同标准。

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出入咸亨酒店必穿长衫,它是______

∙A.信仰标志

∙B.职业标志

∙C.仪礼标志

∙D.阶层标志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包括服饰的信仰标志、阶层标志、礼仪标志、政治含义、职业标志和审美标志等。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描写主人公孔乙己出入咸亨酒店,必穿长衫,就是一种典型的阶层标志。

答案为D。

12.造纸术发明者传说是______

∙A.蔡伦

∙B.毕昇

∙C.黄道婆

∙D.张衡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创造,传说它的发明者是东汉的蔡伦。

答案为A。

13.《诗·小雅·北山》云: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______

∙A.分封制

∙B.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九品中正制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这句话主要表现的就是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为C。

14.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______

∙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隋唐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久统一的时代,同时也是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

隋朝统一中国之后,为加强中央权威,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将选官任人的权力集中到史部。

大业三年(607)年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开始。

唐朝在开科取士方面,“多因隋旧”,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

答案为D。

15.祭祀典礼在古代称为______

∙A.嘉礼

∙B.宾礼

∙C.吉礼

∙D.凶礼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祭祀典礼是中国古代皇家贵族与天神人鬼进行沟通联系的特定仪式,在古代称为吉礼。

答案为C。

16.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______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上下与天地同流”

∙C.“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壁”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选项A、B、C运用的是整体思维模式,选项D运用的是类比思维模式,其出处来自《诗·淇奥》。

《诗经》的比、兴是类比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

“比”是用他物打比方,其表述的标志是有“如”字。

答案为D。

17.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行”问题不仅是认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______

∙A.文以明道问题

∙B.文以载道问题

∙C.伦理道德问题

∙D.政教功用问题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行”问题不仅是认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

答案为C。

18.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______

∙A.仁、义、礼

∙B.忠、孝、仁

∙C.礼、智、信

∙D.恭、宽、信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孔子在继承西周伦理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伦理道德体系,其体系以“仁、义、礼”为核心。

答案为A。

19.中国古代整个教育程序的起点是______

∙A.格物

∙B.致知

∙C.诚意

∙D.正心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中国整个教育程序的起点是“格物”。

答案为A。

20.《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______

∙A.吴道子

∙B.顾恺之

∙C.张萱

∙D.张择端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典型代表。

答案为D。

21.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______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语文平等

∙C.说话平等

∙D.民族平等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汉语、汉字虽然被规定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文字,但是它们并没有凌驾于其他民族语言文字之上的特权。

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答案为B。

2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______

∙A.熹平石经

∙B.广政石经

∙C.御书石经

∙D.二字石经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熹平石经为《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种经书提供了石刻标准本,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

答案为A。

23.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______

∙A.阎立本

∙B.李思训

∙C.吴道子

∙D.王维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隋唐著名画家吴道子、阎立本、李思训等人,从佛教绘画和宗教题材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大大提高了传统民族绘画技法与表现力。

其中吴道子具有佛画圣手之称。

D选项王维是唐代的诗人。

答案为C。

24.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制度文化主要是______

∙A.等级制度

∙B.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

∙C.官员考核制度

∙D.世袭制度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中国的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和官员的录用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中国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制度文化。

答案为B。

25.主张对“泰西之学”应取“欲求超越,必先会通”姿态的科学家是______

∙A.王征

∙B.徐光启

∙C.李之藻

∙D.焦循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提出“会通”的观点,认为对于“泰西之学”应取“欲求超越,必先会通”的姿态的科学家是徐光启。

答案为B。

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

5,分数:

10.00)

26.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形成这种统一文化的原因是______

∙A.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

∙B.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互相交流、渗透、促进

∙C.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

∙D.由56个民族文化的合并相加

∙E.多元的各民族文化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

(分数:

2.00)

 A. √

 B. √

 C. √

 D.

 E. √

解析:

[解析]中国文化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有:

(1)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

(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答案为ABCE。

27.北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曾进行大规模的灭佛,主要有______

∙A.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

∙B.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时期

∙C.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期

∙D.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

∙E.以上都不对

(分数:

2.00)

 A. √

 B.

 C.

 D. √

 E.

解析:

[解析]北朝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灭佛,一次是发生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一次发生在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

答案为AD。

28.隋唐时期孙思邈编写的医书有______

∙A.《脉经》

∙B.《针灸甲乙经》

∙C.《千金要方》

∙D.《千金翼方》

∙E.《洗冤录》

(分数:

2.00)

 A.

 B.

 C. √

 D. √

 E.

解析:

[解析]隋唐时期孙思邈编写的医书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代表了当时临床治疗方法发展的空前盛况。

答案为CD。

29.山川祭祀的两种方式是______

∙A.就祭

∙B.周祭

∙C.合祭

∙D.望祭

∙E.血祭

(分数:

2.00)

 A. √

 B.

 C.

 D. √

 E.

解析:

[解析]山川祭祀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亲自前往山川所在地祭祀,称为“就祭”;二是在京城南郊设名山大川五岳四渎祭坛,远望山川而祭,名为“望祭”。

答案为AD。

30.汉语的特点有______

∙A.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

∙B.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

∙C.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而声调又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

∙D.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

∙E.汉语的词在句子里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

(分数:

2.00)

 A.

 B. √

 C. √

 D. √

 E. √

解析:

[解析]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有着自己的特点:

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

答案为BCDE。

三、{{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

5,分数:

15.00)

31.底层文化

(分数:

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

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解析:

32.摊丁入亩

(分数:

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摊丁入亩即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际上是取消了人头税。

解析:

33.人生仪礼

(分数:

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人生仪礼是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一个家庭成员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举行的仪礼,一般包括:

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和葬礼。

解析:

34.中庸

(分数:

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中庸之道”又可称为“中和之道”,它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其适中,“无偏无颇”。

解析:

35.汉字的基础构件

(分数:

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汉字的基础构件指汉字构形中能够体现构意的最小形体单位,像“人”、“木”、“又”、“水”之类。

解析:

四、{{B}}简答题{{/B}}(总题数:

5,分数:

30.00)

36.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是哪些区域文化经过汇集融合,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基干的?

(分数:

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先秦时期主要有三大区域文化,即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和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

它们后来经过汇集融合,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解析:

37.简述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

(分数:

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在元朝,原来辽、金治下的臣民被通通视为汉人,久之他们之间原有的区别消失了。

部分进入中原的蒙古人逐渐变成农业居民,在元朝中原统治崩溃后,改用汉姓,也融合在这北方新形成的汉族之中了。

今天的北方人大多是元朝新融合成的汉族后裔。

同元朝征服者一起进入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的相互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所有这一切都表现出元代民族融合不同以往的特色。

解析:

38.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特点?

(分数:

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皇帝总揽天下大权;

(2)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3)严密的人身控制。

解析:

39.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最集中的表现是什么?

(分数:

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最集中的表现是,通过摄取儒道的思想而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

这些中国化的佛教宗派提倡“方便”、“圆融”、“自悟”,以心性论为宗派学说的重心,宣扬儒家伦理道德。

解析:

40.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主要有哪些?

(分数:

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

对联、预言和字谜、汉语汉字与姓名文化等。

解析:

五、{{B}}论述题{{/B}}(总题数:

2,分数:

20.00)

41.试述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和我国近代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我国古代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曾使我国传统科技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它们对世界的贡献主要在于:

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世界思想文化的交流。

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的政治、军事、商业、航海业发展有极大作用。

曾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出现。

我国近代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主要在于:

由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性质和制度及社会生产缺乏开拓进取,限制和阻碍了四大发明和许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发展,才使我国近代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了。

解析:

42.为什么说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与小农经济相适应,中国很早就形成了以宗法关系为纽带、家国同构的社会范式。

在这种社会范式下,人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远远胜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就使得伦理道德在社会精神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衡量一切事物或行为的准绳。

可以说,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染上了浓重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文章强调“载道”,音乐强调“教化”,史学强调“别善恶”等等,从这种意义上看,伦理道德确实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