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习题集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0732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集整理.docx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分离工程习题集整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集整理.docx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集整理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双电层:

偏离等电点的蛋白质的净电荷或正或负,成为带电粒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就、吸引相反电荷的离子,由于离子的热运动,反离子层并非全部整齐的排列在一个面上,而是距表面由高到低有一定的浓度分布,形成分散双电层简称双电层。

2、stern层(吸附层):

相距胶核表面有一个离子半径的stern平面以内,反离子被紧密束缚在胶核表面。

3、扩散层:

在stern平面以外,剩余的反离子则在溶液中扩散开去,距离越远,浓度越小,最后达到主体溶液的平均浓度。

4、超临界流体萃取:

利用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的萃取操作。

5、陈化

6、“经纬”模型:

目前,较流行的初生细胞壁结构是由Lampert等人提出的“经纬”模型,依据这一模型,纤维素的微纤丝以平行于细胞壁平面的方向一层一层敷着在上面,同一层次上的微纤丝平行排列,而不同层次上则排列方向不同,互成一定角度,形成独立的网络,构成了细胞壁的“经”,模型中的“纬”是结构蛋白(富含羟脯氨酸的蛋白),它由细胞质分泌,垂直于细胞壁平面排列,并由异二酪氨酸交联成结构蛋白网,径向的微纤丝网和纬向的结构蛋白网之间又相互交联,构成更复杂的网络系统。

半纤维素和果胶等胶体则填充在网络之中,从而使整个细胞壁既具有刚性又具有弹性。

7、细胞破碎:

指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

8、凝聚:

在化学物质(铝、铁盐等)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9、絮凝:

絮凝剂(大分子量聚电解质)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絮凝团的过程。

10、错流过滤:

液体的流向和滤膜相切,使得滤膜的孔隙不容易堵塞。

被过滤的发酵液在压力推动下,带着混浊的微粒,以高速在管状滤膜的内壁流动,而附着在滤膜上的残留物质很薄,其过滤阻力增加不大,因而能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的过滤速度。

11、道南(Donnan)效应:

离子和荷电膜之间的作用即相同电荷排斥而相反电荷吸引的作用。

12、胶团

13、电渗析:

利用分子的荷电性质和分子大小的差别进行分离的膜分离法。

14、截留率:

表示膜对溶质的截留能力,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在实际膜分离过程中,由于存在浓度极化,真实截留率为R。

=1-Cp/CmCp-透过液浓度Cm-截留液浓度。

15、截断曲线:

通过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球形蛋白质或水溶性聚合物的截留率,可获得膜的截留率与溶质相对分子质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16、截断分子量:

截留曲线上截留率为0.90(90%)的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叫截断分子量。

17、泡点法:

18、浓差极化:

在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的现象。

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膜上,因而使膜面上溶质浓度增大的现象.

19、反渗透:

使一侧溶液中的溶质(水)渗透到另一侧,在一侧所施加的压力必须大于渗透压,此操作即为反渗透。

20、基线:

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检测器系统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通常为一条直线

21、基线漂移:

当系统不稳定时,基线会随时间而定向缓慢变化的现象

22、噪音:

当系统不稳定时,不同因素引起基线的起伏变化的现象,称为基线的噪声

23、纳滤:

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24、ζ电位:

双电层中存在距表面由高到底的电位分布,接近紧密层和分散层交界处的点位值。

25、等电点沉淀法:

蛋白质在PH值为等电点的溶液中净电荷为零,蛋白质之间静电排斥力最小,溶解度最低,利用蛋白质在PH值等于其等电点的溶夜中溶解度下降的原理进行沉淀分级的方法。

26、分配系数:

萃取过程中常用溶质在两相中的总浓度之比

27、分离因素:

表征萃取剂对溶质A和B分离能力的大小的数。

28、乳化:

水或有机溶剂以微小液滴分散在有机相或水相中的现象。

29、HBL值: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与亲油程度的相对强弱,在工业上常用HLB值来表示。

HLB值即亲水与亲油平衡程度,HLB数越大,亲水性越强,形成O/W型乳浊液,HLB数越小,亲油性越强,形成W/O型乳浊液。

30、盐溶:

向蛋白质的水溶液中逐渐加入电解质时,开始阶段蛋白质的活度系数降低,并且蛋白质吸附盐离子后,带点表层使蛋白质分子间相互排斥,而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却加强,因而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31、盐析:

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

32、聚合物的不相容性:

当两种高分子聚合物之间存在相互排斥作用时,由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的相互排斥作用与混合过程的熵增加相比占主导作用,一种聚合物分子的周围将聚集同种分子而排斥异种分子,当达到平衡时,形成分别富含不同聚合物的两相,这种含有聚合物的溶液发生分相的现象.

33、萃取生物转化:

实际上是一种反应和分离耦合的过程

34、反胶团:

将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胶团叫反胶团

35、漏出点:

若将树脂装柱进行操作,流出液中产物离子达到某一浓度时,操作即应停止,树脂进行再生后再使用。

这一浓度称为漏出点

36、分子筛

37、分子筛方法

38、亲和吸附:

借助于溶质和吸附剂之间的特殊的生物结合力而实现的吸附过程。

39、疏水作用吸附:

利用溶质和吸附剂表面之间弱的疏水相互作用而被吸附的过程.

40、吸附色谱

41、分子筛色谱

42、分辨率;两个邻近的峰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个峰宽的平均值。

43、亲和层析:

将配体连接到基质上,用此种基质填充成层析柱,利用配体与对应的生物大分子(目的物)的专一亲和力,将目的物与其它杂质分离的一种纯化技术.

44、晶核:

球形晶体的半径随过饱和度的增大而降低,当a值足够大时Rc已非常微小,此时溶质分子会和的概率又大大增加,极易形成半径小于Rc的微小晶体,当a超过某一特定值时,过饱溶液中就会自发形成大量晶核,这种现象为成核.

45、盐析结晶

46、二次成核:

向介稳态过饱和溶液中加入晶种,有新的晶核产生叫二次成核。

47、定向力

48、诱导力

49、色散力

50、液膜:

是由水溶液或有机溶液构成的液体薄膜.

51、反胶团含水率:

反胶团有机相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称为含水率.

52、非专一性洗脱

53、层析剂:

用于色谱分离技术中的固定相或分离介质,总称为层析剂。

54、等点聚焦

55、穿透曲线

56、穿透时间

57、露出点

二、单项选择

1、在蛋白胶体外侧,有不同的电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A、胶核表面的电位φs是胶核的电位

B、Stern平面上的电位为通常为零 

C、在滑移面上的电位为ζ,称ζ电位

D、ζ电位在双电层中是惟一无法测定出来的电位

2、关于蛋白胶体离子形成双电层后,蛋白外测分成不同的区域,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

(D)。

A、胶核    B、吸附层    C、分散层    D、松散层

3、关于对絮凝作用的描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水化作用  B、絮凝作用   C、桥架作用  D、保护胶体颗粒不被沉淀的作用

4、破碎细菌的主要阻力是:

(B)。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浓度  D、细胞黏度

5、在用沉淀法分离蛋白质的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盐是:

(C)。

A、硫酸铜;B、硫酸镁;C、硫酸氨;D、硫酸铁。

6、下列哪种作用不是超声波破碎的作用过程:

(D)。

A、空化作用;B、冲击作用;C、剪切作用;D、降解作用。

7、溶菌酶(lysozyme)适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的分解,应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时,需辅以EDTA使之更有效地作用于细胞壁。

EDTA所起的作用是:

(A)

A、鳌合肽聚糖层外的脂多糖中的钙离子,破坏肽聚糖的稳定性;

B、提高溶菌酶的活性;

C、改变细胞的PH,破坏细胞的通透性;

D、和细胞表面的一些酶发生反应,破坏酶的活性。

8、下列方法中不属于沉淀法的是:

(D)。

A、盐析法;B、等电点法;C、加入有机聚合物析出法;D、结晶

9、关于蛋白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蛋白质是两性高分子电解质,主要由疏水性各不相同的20种氨基酸组成;

B、在水溶液中,多肽链中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具有向内部折叠的趋势;

C、蛋白质表面由不均匀分布的荷电基团形成荷电区、亲水区和疏水区构成;

D、蛋白质用等电点的方法一定能够得到沉淀。

10、胶体离子之所以能够稳定存在,其主要原因下列哪个不是:

(A)。

A、胶体本身化学结构很稳定;     B、胶体外侧具有水化层;

C、胶体离子直接存在同性相排斥现象; D、胶体形成的双电层。

11、盐析分离蛋白时,在一定的pH值及温度条件下,改变盐的浓度(即离子强度)达到沉淀的目的,称为“Ks”分级盐析法。

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是:

(B)

A、“α”分级盐析法;B、“β”分级盐析法;

C、“Ω”分级盐析法;D、“γ”分级盐析法。

12、在膜分离当中,分离精度有小到大的排列正确的是:

(A)。

A、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B、反渗透<微滤<超滤<纳滤;

C、纳滤<反渗透<微滤<超滤;D、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

13、在膜分离机制中常见的有三种模型,下列哪个模型不属于膜分离模型:

(D)。

A、毛细管流动模型;B、溶解扩散模型;C、优先吸附模型 D、渗透模型

14、截断曲线是通过经验的方式判断好坏与否的一个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曲线越陡,膜质量越高;  B、曲线越陡,膜质量越差;

C、曲线是直线膜质量越好;  D、以上都不对。

15、关于反萃取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溶质从萃取剂转移到反萃剂的过程;B、萃取时,反向加入溶剂的方法;

C、萃取时,反向加入溶剂的方法;  D、以上都不对。

16、萃取剂对溶质分离能力的大小不可用下列哪种参数表示:

(D)。

A、分配系数;B、分离因素;C、活度的比值;D、分离时间。

17、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与亲油程度的相对强弱,在工业上常用HLB数来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HLB数越小,亲水性越强;B、HLB数越大,亲水性越强;

C、HLB数越大,亲酯性越强;D、以上说法都不对。

18、在生化工程中得到最广泛应用的双水相体系主要有:

(D)。

A、PEG-聚乙烯体系和PEG-磷酸盐体系;B、PEG-Dex体系和聚丙二醇-PEG体系;C、PEG-聚乙烯体系和PEG-磷酸盐体系;D、PEG-Dex体系和PEG-磷酸盐体系。

19、在PEG-Dex双水相系统中,关于双节线形状描述正确的是:

(C)。

A、两种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越小,双节线的形状越不对称;B、聚合物Dex的相对分子质量越高,双节线的形状越不对称;C、两种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越大,双节线的形状越不对称;D、聚合物Dex的相对分子质量越低,双节线的形状越不对称。

20、在双水相萃取分离中,常用的离心机是:

(B)。

A、澄清型离心机;B、带喷嘴的分离型离心机;C、三足式离心机;D、高压离心机

21、反胶团的微小界面和微小水相具有两个特异性功能,除具有分子识别并允许选择性透过的半透膜功能之外,另一个特异性功能是:

(D)。

A、分离、浓缩可同时进行,过程简便;B、有很高的萃取率和反萃取率;可直接从完整细胞中提取具有活性的蛋白质和酶;D、在疏水性环境中具有使亲水性大分子如蛋白质等保持活性的功能。

22、在用反胶团萃取技术分离蛋白质的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表面活性剂是:

(A)。

A、AOT;B、CTAB;C、TOMAC;D、PTEA。

23、关于反胶团极性核正确的描述有:

(C)。

A、极性核中的水与普通水在性质上没有差异;B、极性核含水量越大,反胶团的半径越小;C、它包括由表面活性剂极性端组成的内表面和水;D、它包括由表面活性剂极性端组成的内表面、平衡离子和水。

24、对于小分子蛋白质(Mr<20000)的AOT/异辛烷反胶团萃取体系,描述正确的有:

(A)。

A、pH>pI时,蛋白质不能溶入反胶团内,但在等电点附近,急速变为可溶;B、当pH<pI时,即在蛋白质带负电荷的pH范围内,它们几乎完全溶入反胶团内;C、当pH>pI时,即在蛋白质带正电荷的pH范围内,它们几乎不溶入反胶团内;D、pH>pI时,蛋白质能溶入反胶团内,但在等电点附近,急速变为不可溶。

25、主要用于载体的开发和基础性研究上的液膜类型是:

(A)。

A、乳化液膜;B、支持液膜;C、整体液膜;D、反向液膜

26、一般不能直接用乳化液膜技术来分离蛋白质,因为蛋白质通过膜相时,容易失活,但下列(D)具有萃取分离蛋白质的潜在优势。

A、非常温和的膜溶剂;B、强选择性的流动载体;C、在内水相设置专一性的化学反应;D、结合反胶团的乳化液膜技术。

27、从膜相回用、节能及分离效率的角度看,在工业规模上通常认为最适宜的破乳方法是:

(D)。

A、高速离心法;B、加热法;C、相转移法;D、电破乳法。

28、对于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描述不正确的有:

(B)。

A、活性基团有羧基(—COOH)、酚羟基等;B、其交换能力随溶液pH的增加而下降;C、对于羧基树脂应在pH>7的溶液中操作,而对于酚羟基树脂则应使溶液的pH>9;D、与氢离子结合能力强,再生容易,耗酸量少。

29、对于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描述不正确的有:

(C)。

A、活性基团有伯胺基团、仲胺基、叔胺基和吡啶基等;B、在pH<7的溶液中使用;C、在pH>7的溶液中使用;D、与OH-结合能力较强,再生成羟型较容易,耗碱(Na2CO3或NH3)量少。

30、关于001×9离子交换树脂叙述正确的是:

(A)。

A、交联度为9%的苯乙烯系凝胶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B、膨胀度为9%的苯乙烯系凝胶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C、交联度为9%的苯乙烯系凝胶型强碱性阳离子交换树脂;D、交联度为9%的苯乙烯系大孔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31、对于离子交换树脂的滴定曲线,不正确的叙述有:

(C)。

A、对于强酸性或强碱性树脂,滴定曲线有一段是水平的,到某一点即突然升高或降低,这表示树脂上的功能团已经饱和;B、对于弱碱或弱酸性树脂,则无水平部分,曲线逐步变化;C、由滴定曲线的转折点,不能估计其总交换量;D、由转折点的数目,可推知功能团的数目。

32、关于离子交换过程,不正确的说法有:

(C)。

A、一般来说,液相速度越快或搅拌越激烈,浓度越浓,颗粒越大,吸附越弱,越是趋向于内部扩散控制;B、相反,液体流速慢,浓度稀,颗粒细,吸附强,越是趋向于外部扩散控制;C、颗粒减小,对内部扩散控制和外部扩散控制的影响程度一样;D、离子的化合价越高,在树脂中扩散时,与树脂骨架(和扩散离子的电荷相反)间存在库仑引力越大,因此扩散速度就愈小。

33、将含有链霉素和氯化钠的溶液稀释10倍,则树脂吸附链霉素的量也(A)。

A、增加10倍;B、减少10倍;C、没有变化;D、有变化但无规律可循。

34、关于离子交换常数K,正确的描述有:

(B)。

A、对于无机离子,水化半径越小,离子交换常数K越小;B、对于有机离子,水化半径越大,离子交换常数越大;C、树脂的膨胀系数越大,离子交换常数K越大;D、当有机溶剂存在时,常常会使对有机离子的离子交换常数K升高。

35、离子交换柱中支撑板的构造,从上至下依次为(D)。

A、滤板、橡胶圈、不锈钢网、橡胶圈和滤板;B、滤板、滤布和滤板;C、滤板、橡胶圈、滤布、不锈钢网和滤板;D、滤板、橡胶圈、滤布、橡胶圈和滤板。

36、在固定床制备无盐水时,离子交换和再生的操作方式一般为(C)。

A、顺流交换、顺流再生;B逆流交换、顺流再生;C、顺流交换、逆流再生;D、逆流交换、逆流再生。

37、在固定床制备无盐水工艺中,为防止逆流再生时树脂的乱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再生剂自下向上流动时,同时有水自上向下流动,两种液体自塔上部的集液装置排出;B、再生剂同时自塔的上部和下部通入,而从塔中部的集液装置中排出;C、从塔上部通入30~50kPa的空气来压住树脂;D、在树脂层上装备金属丝网。

38、在工业规模上,吸附剂必须满足:

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吸附能力高,不引起失活,再生过程必须简便而迅速。

那么可满足上述要求的吸附剂有:

(C)。

A、活性炭;B、羟基磷灰石;C、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D、多孔玻璃。

39、下列不是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有:

(A)。

A、吸附设备;B、吸附剂性质;C、吸附物性质;D、操作条件。

40、根据洗脱操作时展开方式的不同,色谱分离可分为洗脱展开法、前沿分析法和(D)三种。

A、梯度洗脱法;B、恒定洗脱法;C、逐次洗脱法;D、置换展开法。

41、下列不属于吸附色谱技术的有:

(D)。

A、共价作用色谱;B、金属螯合作用色谱;C、羟基磷灰石色谱;D、染料层析。

42、关于分辩率叙述错误的有:

(B)。

A、溶液中各组分的分辨率是每一步纯化的目的,它表示所需要的目标物质与其他物质的分离程度;B、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方法不一定能以高的分辨率分离混合物;C、通常色谱分离法比经典的单元操作(多级蒸馏、多级萃取和结晶等)具有较高的分辨率;D、分辨率可通过层析柱中色带的测量求得,也可由洗脱曲线的分析而求得。

43、亲和色谱中,在小分子配基与载体间引入一定长度的“手臂”,其原因是:

(B)。

A、由于载体的空间位阻关系,使大分子化合物(亲和物)不能直接接触到配基;B、增强配基与大分子化合物间的亲和力;C、提高配基对大分子化合物的选择性;D、提高亲和色谱的分辩率。

44、关于亲和色谱,叙述错误的有:

(D)。

A、根据亲和色谱选择性的高低,可将亲和色谱分为专一性和基团性两大类;B、前者的配基仅对某种生物物质有特别强的亲和性,如单克隆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吸附;C、后者则指固定相配基对一类基团有极强的亲和关系,如一些辅酶(NAD+、NADP+、ATP等)能与许多需要这些辅酶才起催化作用的酶(各种脱氢酶、激酶等)发生亲和结合;D、基团性亲和色谱不具有实用意义,也不能扩大亲和色谱的适用范围。

45、下列关于“结晶”和“沉淀”的叙述不正确有:

(C)。

A、形成晶形物质的过程称为“结晶”;B、得到无定形物质的过程称为“沉淀”;C、从溶液中形成新相的角度来看,结晶和沉淀本质上是不一致的;D、从溶液中形成新相的角度来看,结晶和沉淀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46、从溶液中结晶的晶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A)。

A、各向同性;B、自范性;C、各向异性;D、均匀性。

47、结晶过程包括在三个步骤:

(D)

A、形成过饱和溶液、晶体生长和重结晶;B、晶核形成、晶体生长和重结晶;C、晶核形成、形成过饱和溶液和晶体生长;D、形成过饱和溶液、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

48、下列不是影响晶体纯度的因素有:

(B)。

A、母液在晶体表面的吸藏;B、二次成核;C、形成晶簇,包藏母液;D、晶习。

49、对于接触成核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溶液过饱和度对接触成核影响很大;B、易实现稳定操作的控制;C、这种成核过程是在低过饱和度下进行的,能得到优质产品;D、产生晶核所需的能量非常之低,被碰撞的晶体不会造成宏观上的磨损。

三、简答题

1、影响双水相萃取体系分配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答:

P122成相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盐的种类和浓度,PH值,温度。

2、进行双水相生物转化反应需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答:

①催化剂(酶、细胞等)应单侧分配;

②底物应分配于催化剂所处的相中;

③产物应分配在另一相中;

④要有合适的相比,如产物分配在上相中,则相比要大,反之则相比要小。

3、采用双水相系统进行生物转化反应的有哪些优点?

答:

①不需载体,不存在多孔载体中的扩散阻力,故反应速度较快,生产能力高;

②生物催化剂在双水相系统中较稳定;

③两相间表面张力低,轻微搅拌(剪切力低)即能形成高度分散系统,分散相液滴在10μm以下,有很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底物和产物的传递。

4、为什么说反胶团萃取技术为活性蛋白质的分离开辟了一条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新途径?

答:

⑴静电相互作用

⑵立体性相互作用

5、反胶团有哪几种制备方法

答:

⑴注入法

⑵相转移法

⑶溶解法

6、液膜的膜相性质如何,它由哪些成分组成,与生物膜有何相似性?

答:

性质:

在膜两侧同时进行萃取和反萃取(或吸收与解吸)操作

组成:

1、膜溶剂2、表面活性剂3、流动载体4、膜增强剂

相似性:

具有选择透过性:

7、如何制备乳化液膜?

答:

在强烈剪切率下,缓慢添加水相(内水相)于一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油相中,形成动力学上稳定的油包水(W/O)型乳化液,再通过一温和搅拌将油包水乳化液分散于一连续水相(外水相)中,膜相充当了两水相的隔离层,因而内相不含有外相水溶液。

8、试述工业规律应用中对乳化液膜膜相成分有什么要求?

答:

⑴在反应器或萃取器中为保证较高的质量传递速率,需要有一定的搅拌强度,以便使W/O乳化液和原料相之间有一个很大且稳定的接触面积,因而要求W/O乳化小球在这样的搅拌速度下保持稳定;⑵在解乳化工程中破乳容易,内相容易和膜相分开;⑶有一定的抑制外相的水渗入内相的作用;⑷化学性质稳定,价廉且易获得。

9、简述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性质

答:

包括:

三维空间网状骨架、官能团和活性离子。

树脂骨架特性:

当弹力大到和渗透压达到平衡时,树脂体积就不再增大。

10、试述离子交换树脂的膨胀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

①树脂的交联度②树脂的交换量③树脂的可交换容量④溶液中离子性质

11、为什么离子交换树脂对有机大分子吸附时会存在假平衡?

答:

①树脂的活性中心受空间排列的影响不能全部吸附有机大分子,即树脂上的活性中心排列过密,其中一部分活性中心被有机大分子遮住,影响了树脂的吸附量;

②树脂颗粒度影响对大分子的交换,当树脂的颗粒较大时,有机大分子在树脂的内部扩散速度很慢,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较长。

12、简述离子交换的过程。

答:

外扩散或膜扩散内扩散或粒扩散交换反应

13、简述大网格离子交换树脂的优点。

答:

选择性好、容易解吸、机械强度高、可反复使用、流体阻力较小等。

特别是其孔隙大小、骨架结构和极性均可按需要、通过原料和合成条件的改变而获得,因此可适用于各种有机物的吸附纯化。

如头孢菌素、VB12、林可霉素等。

14、试述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的一般原则。

答:

再生剂的选择:

钠型强酸性树脂用NaCl溶液再生,氢型强酸性树脂用强酸再生;氯型强碱性树脂用NaCl再生,羟型强碱性阴树脂用NaOH溶液再生。

再生剂的用量:

通常控制恢复程度为70%~80%。

15、如何选择离子交换树脂及其操作条件?

答:

条件:

①交换时的pH值;②树脂的型式;③溶液中产物浓度;④洗脱条件。

16、简述制备无盐水时混合床的优点及其操作过程。

答:

优点:

反应完全、可避免在脱盐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

操作过程:

17、简述大网格吸附剂的解吸方法。

18、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的特点是什么,分为几种类型?

19、什么是色谱分离,其基本特点如何?

答:

色谱分离是利用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如吸附力、分子极性、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

当多组分混合物随流动相流动时,由于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别,而以不同速率移动,使之分离。

色谱分离的基本特点:

⑴分离效率高⑵应用范围广⑶选择性强

4高灵敏度的在线检测⑸快速分离⑹过程自动化操作

20、用色谱分离法分离生物产品时对层析剂有何要求?

21、简述有机基质层析剂的特点。

22、简述亲和色谱的基本过程。

答:

把具有特异亲和力的一对分子的任何一方作为配基,在不伤害其生物功能情况下,与不溶性载体结合,使之固定化,装入色谱柱,然后把含有目的物质的混合液作为流动相,在有利于固定相配基和目的物质形成络合物的条件下进入色谱柱。

目的物质被吸附,杂质直接流出。

变换过柱溶液,使配基与其亲和物分离,获纯化的目的产物。

23、在亲和色谱中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