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70225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2.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3.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重点】

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难点】

学习写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学习“交流平台”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

阅读目的

阅读方式

具体方法

示例

检索、查阅或捕捉信息、了解情况

扫描式阅读法

读速往往是一目十行,采用泛读、跳读、读标题、读段旨句等,及时捕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

查阅资料、阅读

报纸、看说明书

等。

以消遣为目的

麻醉式阅读法

把自己完全置于书本之外。

消遣式的阅读,

没有明确的阅读

目的,人物姓名、故事情节、艺术手法等掌握

与否均无所谓。

需要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

全景式阅读法(精读法)

掌握所读对象的框架和精髓。

①读一下文章的题目、摘要、目录或小标题,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粗略地把握其脉络。

②沿着这个脉络去细读,读完再回过头来看文脉通不通,全文谈了几个问题,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阐述的是什么观点?

有无新的规定、提法或方略?

教科书中的所有

内容,报纸上的

重要社论或评论,

决策人的重要讲

话,与自己工作、

生活相关的科技

论文,各级政府

的法律条文等

整体把握,品词析句,感悟文本,领会内涵。

研读法

①朗读全文。

能流利朗读,熟悉生字生词②划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③概括中心。

④领略章法。

掌握文章的结构特征、语言特色、表达方式⑤摘抄背诵。

课本知识、文学

名著以及哲学、

史学、经济学、

军事学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下面两段文字材料,如果为世人介绍“卢沟桥”建筑成就,你会选择哪段文字?

用什么方法阅读?

如果是描写卢沟桥的景色特点,你会选择哪段文字?

用什么方法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着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

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在国内,这座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

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我们吸收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

静待五更。

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

候,我们就赶紧起床。

走出门外,

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

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

光走上了卢沟桥。

这时,接近圆满

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

的卢师山上。

抬头望月,看得出这

时得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

的光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却亮

得多。

再是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

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

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

我们在桥上

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

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亭上乾隆

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

地辨认出了在桥西亭上乾隆书写的

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

桥下的

永定河,在晓月的映照下,波光粼

粼,细流淙淙。

这时,看到披着晓

月银光的卢沟桥,以至每个玉石栏、

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

我们不仅想起马可波罗的描述:

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

桥。

参考答案:

如果为世人介绍“卢沟桥”建筑成就,选择第一段文字,由于需要把握卢沟桥的的基本结构、建筑特点等,要用全景式阅读法(精读法)。

如果是描写卢沟桥的景色特点,选择第二段文字,因为要整体把握这段文字的描写卢沟桥的景色,品词析句,感悟文本表达的情感,领会内涵,要用研读法阅读。

(研读法)

3.我拓展,我积累。

生活、阅读中,我觉得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我在“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上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入迷的样子。

读一读,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

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人物的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第三句是人物的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又称“直接描写”。

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去表现人物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它是正面描写的补充。

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想象,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2.练一练,学运用。

下边有三段描写小球迷的文字,请大家判断它们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①小林子今年远不满十四岁,黑黑的脸,黑黑的胳膊腿儿,结结实实的。

球场上,一见人老爱伸出大拇指自秀:

别看咱矮,标准的足球运动员身材。

②王老师一踏进小林子的家,就被小林子的妈妈一把拖住了:

“唉呀呀,王老师,你说咱这儿子是不是中邪了。

看球赛,幸亏是我拉得快,他差点一脚踹破电视机。

作文从来都说不交,给国家足球队写的信光草稿都有好几本了,连家里喂条狗,他非要取名叫,叫什么马拉多纳……”

③我一进小林子的卧室,差点吓了一跳:

墙上,到处是足球健将在飞奔;地上,摆着球鞋大阵;床上,乱糟糟的堆满了球衫球袜……我眼花缭乱,感觉自己似乎变成了一个即将被射晕球门的足球……

参考答案:

①段属正面描写,②③段属侧面描写。

①段是直接描绘小林子的语言、动作、肖像;②段通过他人的介绍写小林子;③段则通过描写小林子寝室的特点来写小林子。

3.我拓展,我积累。

我要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段。

示例:

刘老师酷爱书法,他是我们这里远近闻名的书法家。

他辅导我们练字时既严格又耐心。

记得那是一个大年三十的早上,他像往常一样,为我们讲解书法的历史,分析大字的结构,纠正我们的毛病,好像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跟刘老师学习写字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在他的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的书法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

刘鑫同学所写的楷书被选送到北京少年宫展览,韩振同学在全省青少年书法比赛中荣获亚军,我的作品也在全国少年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每当说到这些成就和荣誉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老师那慈祥的面容和他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点评:

这一段话的第一自然段是对刘老师的正面描写,句句都是直接写刘老师的。

后面一段写了我们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虽然不是直接写刘老师的,但却从侧面写出了刘老师的水平和成就。

正是因为这段话运用了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所以才给读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刘老师真是一位令人钦敬的好老师。

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选择一个话题,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

其实沟通交流最重要的是要有逻辑思维。

在和人交流的时候说话必须有重点,思路清晰,按照总分的结构来表述是比较有条理的一种表述方式。

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层层推进,逻辑性强,干万不要面面俱到,芝麻西瓜一起抓。

这样才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使对方心领神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自己表达的目的。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一个话题,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

话题一:

竞选班级体育委员

话题二:

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

参考答案:

话题一:

大家都知道,体育委员当然是要负责班里的体育事务,包括做操、上体育课、比赛等等;另外,尤其要在体育方面能起模范、表率作用。

出于上述考虑,因此,我觉得担任体育委员的同学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素质:

一是自己要具有良好的体育条件,取得过优秀的体育成绩;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热心为班集体做贡献,热心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热心主动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三是嗓音要响亮。

话题二:

妈妈,踢足球是我的兴趣爱好,周三放学后踢足球的好处如下:

一是有利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的形成。

经常从事足球运动,可以培养人的意志、自制力、责任感等思想品德;二是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踢足球能有效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强化腿部的骨骼;三是我仅仅只在周三下午放学踢足球,绝不会因为踢足球影响我的学习和休息。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2.作者简介:

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3.理解重点词语。

(1)春日:

春天。

(2)胜日:

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

游春,踏青。

(4)泗水:

河名,在山东省。

(5)滨:

水边,河边。

(6)光景:

风光风景。

(7)等闲:

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

春风。

4.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5.赏析: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

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

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

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

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6.延伸阅读。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设计意图: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释和插图,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古诗的意思。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

在读读背背和探究交流中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

 

(19)

 

(20)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2.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3.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

4.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5.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教学

重点

1.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积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教学

难点

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2.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交流平台

一、回忆课文,说形象

1.请学生说一说本单元三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桥》:

老支书指挥全村人过桥,舍己为人。

《穷人》:

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

《在柏林》:

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

主要人物分别是老支书、桑娜、后备役老兵。

2.分别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兵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桑娜;心怀怨恨、孤独无奈的老兵。

二、理解形象,学方法

1.分组讨论:

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2.

(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指导:

分别联系学过的课文的相关内容来解释课件内容。

(板书:

多个层面理解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

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1.学生读课本上关于“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一段文字。

2.教师指导朗读并适当解释。

3.指名说说你理解到的关云长是什么形象?

(武功高强的大英雄)

4.明确:

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

(板书:

情节突出人物形象)

5.再次朗读本段文字,说一说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怎样的形象?

(提示学生说具体,可以从穿着、武器、表情、语言等方面说一说。

6.谁还能说出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节?

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包含感情色彩

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2.指名说说从句子中加点词语体会到的情感。

3.教师指导:

第一个句子中“狞笑”一词使读者想到恶魔,表现出了对洪水愤恨的感情。

第二个句子中“放肆”一词,让读者感觉到人们的无助和面临的危险。

第三个句子中的“嗤笑”使读者看出了两个小姑娘的年幼无知,充满了对她们的厌烦感。

4.学生带上情感再次读句子。

5.强调:

从句子的重点词语中可以看出包含的感情,因为词语有感情色彩。

(板书:

词语包含感情色彩)

三、尝试写出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1.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学生自读课件内容,提示学生一定要读出桑娜此时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不安、害怕、担心……

(板书:

复杂的心理活动)

3.讨论:

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板书:

五个省略号两个感叹号)

4.学生尝试写一段话,表现出自己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情。

5.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评价。

日积月累

一、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回乡偶书》

2.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强调读音:

鬓衰

4.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说话的口音虽未改变,但两鬓却早已斑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

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5.学生交流。

6.指导诵读、表演。

二、情感升华

1.“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了家乡,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位86岁的老人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回乡偶书》

2.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

(板书:

回乡偶书——游子思乡)

三、拓展延伸

1.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这盏灯,亮在贺知章的心里,亮在许许多多文人墨客的心里,也亮在无数游子的心里。

从古至今,正是这盏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诗篇。

2.齐诵《回乡偶书》。

 

学生回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然后讨论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学生很容易联系到学过的课文中去,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生两次读“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文字,第一次读可能只理解到关云长是大英雄形象。

第二次再读,形象应该更加丰满,这样学生才真正体会到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巨大作用。

 

结合句子,从重点词语中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教师讲解指导是为了使学生意识到再换另外的词语好像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只有这些词语才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在学生体会出桑娜的心理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分析:

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心理活动的,这一环节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找出写作的方法,并尝试去写一写。

 

在学生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表演诗中的情景,是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更深刻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情感。

 

板书

设计

多层面理解人物形象

情节突出人物形象

词语包含感情色彩

复杂心理活动——五个省略号两个感叹号

回乡偶书——游子思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共有三个栏目,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教学中,我力求使每个栏目的教学都落到实处。

“交流平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我从复习学过的三篇课文入手,让学生说一说三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然后有引导学生思考:

这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出来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了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描写着手,也可以通过情节描写刻画人物,有时候还借助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分三项内容。

其一是学生感知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我安排学生两次读“温酒斩华雄”的情节,给学生深刻感受情节描写的巨大作用。

其二是注意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对句子表意的作用,我通过讲解,使学生意识到准确用词能使句子表达的感情更鲜明。

其三是通过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心里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法后,自己尝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文字。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回乡偶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中,对于古诗意思的理解以孩子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只是简单点拨。

同时,利用表演,让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教学效果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