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和衰老生理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9335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熟和衰老生理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成熟和衰老生理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成熟和衰老生理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成熟和衰老生理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成熟和衰老生理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熟和衰老生理名词解释.docx

《成熟和衰老生理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熟和衰老生理名词解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熟和衰老生理名词解释.docx

成熟和衰老生理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

1.单性结实(parthenocarpy):

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然能继续发育成为没有种子的果实,称为单性结实。

2.天然单性结实(naturalparthenocarpy):

不经授粉、受精作用或其他任何外界刺激而形成无籽果实,称为天然单性结实。

3.刺激性单性结实(irritativeparthenocarpy):

在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下而引起的单性结实,称为刺激性单性结实。

4.假单性结实(pseudo-parthenocarpy):

有些植物授粉受精后由于某种原因而使胚败育,但子房和花托继续发育成无籽果实,称为假单性结实。

5.顽拗性种子(recalcitrantseed):

指成熟时有较高的含水量,贮藏中忌干燥和低温的种子,如椰子、龙眼种子等。

6.休眠(dormancy):

休眠是指植物生长极为缓慢或暂时停顿的一种现象。

它是植物抵抗和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保护性的生物学特性。

7.强迫休眠(epistoticdormancy):

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引起的休眠称为强迫休眠。

8.生理性休眠(physiologicaldormancy):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因为植物本身的原因引起的休眠称为生理性休眠或深沉休眠,如刚收获的小麦种子的休眠。

9.硬实(hardseed):

有些豆科植物种子的种皮厚而坚实,不透水、不透气,称为“硬实”。

10.后熟(after-ripening):

是指成熟种子离开母体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后才能完成生理成熟,而具备发芽的能力。

11.层积处理(stratification):

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即将种子埋于湿沙中置于5℃左右环境中1~3个月的处理,可使一些木本植物种子中抑制发芽的物质含量下降,而促进发芽的GA和CTK等物质含量升高,萌发率提高,并有促进胚后熟的作用。

12.呼吸高峰(respiratoryclimacteric):

在果实成熟之前,呼吸速率达到最高峰,称为呼吸高峰。

13.跃变型果实(climactericfruits):

指在成熟期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

如香蕉、苹果等。

14.非跃变型果实(nonclimactericfruits):

指在成熟期不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

如柑橘、柠檬等。

15.反义转基因果实(antisensetransgenicfruits):

用反义RNA技术将ACC合成酶或ACC氧化酶cDNA的反义系统导入番茄而获得的耐贮藏的转基因果实。

16.非丁(phytin):

在成熟种子中,植酸与Ca、Mg等结合形成植酸钙镁盐,称为非丁。

17.衰老(senescence):

衰老是植物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成熟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植株自然地终止生命活动的一系列机能衰败过程。

18.老化(aging):

老化是指有机体发育过程中,在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进行性的衰退变化,其特点是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但不立即死亡。

19.脱落(abscission):

脱落是指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如叶片、花、果实、种子或枝条等)自然离开母体的现象。

20.离区(abscissionzone)与离层(abscissionlayer):

离区指的是分布在叶柄、花柄、果柄等基部一段区域中经横向分裂而形成的几层细胞。

离层是离区中发生脱落的部位。

21.自由基(freeradical):

带有未配对电子的离子、原子、分子以及基团的总称。

根据自由基中是否含有氧,可将自由基分为氧自由基和非氧自由基。

22.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

是指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及许多病理过程中,细胞遵循其自身的“程序”,主动结束其生命的生理性死亡过程。

 

6、简答题

1.植物器官脱落与植物激素有何关系?

1.①生长素:

试验证明,叶片年龄增长,生长素含量下降,从而不能阻止脱落的发生。

Addicott等(1955年)提出脱落的生长素梯度学说,认为不是叶片内生长素的绝对含量,而是横过离层区两边生长素的浓度梯度影响脱落。

梯度大时,即远轴端生长素含量高,不易脱落;梯度小时,即近轴端生长素含量高于或等于远轴端的量,则促进脱落。

此外,已证明有些果实的自然脱落与生长素含量的降低也密切相关。

在生长素产生少的时期,往往引起大量落果。

②脱落酸:

幼果和幼叶的脱落酸含量低,当接近脱落时,它的含量最高。

主要原因是可促进分解细胞壁的酶的活性,抑制叶柄内生长素的传导。

③乙烯:

棉花子叶在脱落前乙烯生成量增加一倍多,感病植株乙烯释放量增多,会促进脱落。

④赤霉素:

促进乙烯生成,也可促进脱落。

细胞分裂素延缓衰老,抑制脱落。

2.油料种子的油脂形成有什么特点?

2.有两个特点。

①成熟期所形成的大量游离脂肪酸,随着种子的成熟逐渐合成复杂的油脂。

②种子成熟时先形成饱和脂肪酸,然后再转变成不饱和脂肪酸。

3.北方小麦与南方小麦相比,哪个蛋白质含量高?

为什么?

3.北方小麦蛋白质含量高。

因为水分供应不良对淀粉合成的影响比对蛋白质的影响大。

在小麦成熟期,北方雨量及土壤水分比南方少,所以北方小麦蛋白质含量高。

4.导致脱落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4.①氧浓度:

氧分压过高过低都能导致脱落。

高氧促进乙烯的形成,低氧抑制呼吸作用。

②温度:

异常温度加速器官脱落,高温促进呼吸消耗。

此外,高温还会引起水分亏缺,加速叶片脱落。

③水分:

干旱缺水会引起叶、花、果的脱落。

这是一种保护性反映,以减少水分散失。

干旱会促进乙烯、脱落酸增加,促进离层形成,引起脱落。

④光照:

光照弱,脱落增加,长日照可以延迟脱落,短日照促进脱落。

⑤矿质元素:

缺Zn、N、P、K、Fe等都可能导致脱落。

5.到了深秋,树木的芽为什么会进入休眠状态?

5.到了深秋,导致树木形成休眠芽进入休眠状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日照时数的缩短。

秋天的短日照作为进入休眠的信号,这一信号由叶片中的光敏色素感受后,便促进甲羟戊酸合成ABA,并转移到生长点,抑制mRNA和tRNA的生物合成,因而也就抑制了蛋白质与酶的生物合成,进而抑制芽的生长,使芽进入休眠状态。

6.气象条件如何影响种子的化学成分?

6.①风旱不实现象:

就是干燥和热风使种子灌浆不足而减产的现象。

因为叶细胞必须在水分充足时才能将光合产物运输到种子,在“干热风”袭来造成萎蔫的情况下,同化物便不能继续流向正在灌浆的籽粒;干旱缺水时,籽粒中合成酶活性降低,而水解酶活性增强,妨碍贮藏物质的积累;由于水分向籽粒运输与分配减少,使籽粒过早干缩和过早成熟,造成籽粒瘦小,产量大减。

“干热风”也可使种子在较早时期干缩,合成过程受阻,可溶性糖来不及转变为淀粉即被糊精粘结在一起,形成玻璃状而不形成粉状的籽粒。

②温度:

温度对油料种子的含油量和油脂品质的影响也很大。

种子成熟期间,适当的低温有利于油脂的累积,温度较低而昼夜温差大时,有利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

所以,一般产于南方高温条件下的油料种子,含油率较低,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故碘值、蛋白质含量较高;北方较低温度条件下的油料种子则相反。

干性油的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油脂品质好。

又如水稻在高温下成熟时米质疏松,腹白大,质量差;相反,温度较低时,有机物质累积较多,质量较好,所以一般晚稻米的质量要比早稻米的好。

7.跃变型果实与非跃变型果实有何区别?

7.

(1)在果实是否表现出呼吸跃变现象方面:

①跃变型果实,在成熟期出现呼吸跃变现象,属于这一类的果实有苹果、梨、杏、无花果、香蕉、番茄等。

②非跃变型果实,在成熟期不发生呼吸跃变现象。

这类果实又可分为呼吸渐减型(如柑橘、葡萄、樱桃等)和呼吸后期上升型(如某些品种的柿子、桃等)。

(2)乙烯生成的特性不同:

跃变型果实中乙烯生成有两个调节系统,系统Ⅰ负责跃变前果实中低速率的基础乙烯生成;系统Ⅱ负责伴随成熟过程(跃变)中乙烯自我催化且大量生成。

非跃变型果实乙烯生成速率相对较低,变化平稳,整个过程中只有系统Ⅰ活动,缺乏系统Ⅱ。

(3)两类果实对乙烯反应不同:

对于跃变型果实,外源乙烯只在跃变前起作用,诱导呼吸上升;同时启动系统Ⅱ,形成乙烯自我催化,促进乙烯大量增加,但不改变呼吸跃变顶峰的高度;它所引起的反应是不可逆的,一旦反应发生后,即可自动进行下去,即使将乙烯除去,反应仍可进行,而且反应的程度与所用乙烯的浓度无关。

非跃变型果实相反,外源乙烯在整个成熟期间都能起作用,促进呼吸增加,其反应大小与所用乙烯浓度高低成比例;是可逆的,当处理乙烯除去后,其影响也就消失,呼吸下降恢复原有水平,同时不会促进乙烯增加。

 

8.目前有关植物衰老机理的假说有哪些,并叙述自由基伤害假说的基本内容。

8.关于植物衰老机理的假说有三种:

一是营养亏缺假说,二是植物激素调控理论,三是自由基伤害假说。

自由基伤害假说认为衰老过程即氧代谢失调、自由基累积的过程。

研究表明,植物细胞通过多种途径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单线态氧等活性氧。

同时,植物细胞本身具有清除自由基活性氧的酶保护系统和非酶保护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自由基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自由基活性氧浓度很低,不会引起伤害。

但在植物衰老劣变过程中,特别是处于干旱、高盐、SO2等逆境条件下,这种平衡遭到破坏,结果自由基活性氧的浓度超过了伤害“阈值”导致蛋白质、核酸的氧化破坏,特别是膜脂中的不饱和双链酸最易受自由基的攻击发生过氧化作用;过氧化过程产生新的自由基,会进一步促进膜脂质过氧化,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最后导致植物伤害或死亡。

9.影响果实着色的因素有哪些?

9.果实着色与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分子在果皮中积累有关,因而凡是影响色素分子合成与积累的因素都会影响果实着色,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

①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与碳水化合物的转化有关,因此促进光合作用以及有利于糖分积累的因素都能促进果实着色。

②温度:

高温往往影响花色素苷的合成,因而不利于果实着色。

我国南方苹果着色很差的原因主要就在于此。

③光:

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的合成需要光,如紫色的葡萄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显色,苹果也要在直射光下才能着色。

④氧气:

果实的褐变主要是由于酚被氧化生成褐黑色的醌类所致。

⑤植物生长物质:

乙烯、2,4-D、多效唑、B9、茉莉酸甲酯等都对果实着色有利。

10.顽拗性种子不耐脱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如何保存?

10.顽拗性种子成熟时有较高的含水量,贮藏时不耐干燥与低温。

顽拗性种子不耐脱水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缺少LEA蛋白有关,LEA蛋白有很高的亲水性,易被干旱诱导合成,推测LEA蛋白可作为脱水保护剂稳定细胞的结构。

由于顽拗性种子植物大多生长在温湿地区,体内LEA蛋白合成与积累不多,因而表现出对脱水的敏感性。

一旦脱水,细胞的结构被破坏,影响萌发,导致生活力的迅速丧失。

目前贮存顽拗性种子主要采用适温保湿法,以防止脱水伤害和低温伤害,从而使种子寿命延长至几个月甚至一年。

另一种比较有希望的方法是用液氮贮藏离体胚(或胚轴)。

 

11.简述果实个体发育中呼吸速率有哪些变化?

11.果实个体发育期中呼吸速率的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

①呼吸强盛期:

这是细胞分裂正在迅速进行时的幼果所特有的,对苹果来说这一时期发生在受精后3~4周的时期内。

②呼吸降落期:

在这一时期的果实,细胞分裂已基本停止,已形成的细胞正在迅速膨大并出现细胞间隙,这时果实的体积增大很快,但呼吸速率则逐渐下降。

③呼吸跃变期:

果实体积长成后,果实即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当果实采收后,呼吸即降到最低水平;但在成熟之前,呼吸又进入一次高潮,几天之内达到最高峰,称做呼吸高峰;然后又下降直至很低的水平。

果实成熟前出现呼吸高峰的现象,称为呼吸跃变。

发生呼吸跃变的时期,称为呼吸跃变期。

12.器官脱落有哪些类型?

器官脱落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12.器官脱落有三种类型:

一是正常脱落,由于衰老或成熟引起的脱落,比如果实和种子的成熟脱落。

二是胁迫脱落,由于逆境引起的脱落。

三是生理脱落,因植物自身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脱落,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竞争而造成的脱落。

器官脱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是植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自我调控手段。

如干旱、结果太多、矿质营养亏缺等引起的落花落果,有利于淘汰掉发育不良的果实,保证留存果实的营养供给。

干旱引起的落叶,可减少蒸腾,增强抗旱力。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看,脱落给生产带来损失。

所以,过多的脱落是要防止和避免的。

7、论述题

1.试述乙烯与果实成熟的关系及作用机理

1.果实的成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果实的成熟与乙烯的诱导有关。

①伴随果实成熟,乙烯产生量逐渐增加,增加到一定阈值,诱导果实成熟;②如果促进或抑制果实内乙烯的合成,也会相应地促进或延迟果实成熟;③用人为方法除去果实内部的乙烯或人工应用乙烯利,也可相应地推迟或促进果实成熟;④番茄突变体的研究也表明,突变体Rin失去了乙烯合成能力,突变体Nor乙烯生成量仅为正常番茄的5%~12%,使本来为跃变型的果实变为非跃变型的果实,成熟受到阻碍;⑤利用反义RNA技术将ACC合成酶或ACC氧化酶的cDNA反义系统导入番茄,转基因番茄果实的乙烯合成严重受抑,不出现吸收高峰,果实不能正常成熟。

从上可见,果实成熟与乙烯作用直接有关,尤其是跃变型果实。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的原因可能是:

①乙烯与细胞膜结合,改变了膜的透性,诱导呼吸高峰出现,加速了果实的物质转化,促进了果实成熟;②乙烯引起与成熟相关的酶的活性变化,如乙烯处理后,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磷酸酯酶的活性增强;③乙烯诱导与成熟相关的酶的合成,包括与呼吸酶相关的mRNA的合成。

2.种子成熟时,主要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2.种子成熟时的主要生理生化变化与种子萌发时的基本相反。

(1)种子成熟时贮藏物质的变化:

大体上和种子萌发时的变化相反,植物营养器官制造的养料以可溶性的低分子化合物如蔗糖和氨基酸等运往种子;在种子内逐渐转化为不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并贮藏起来。

油料种子在成熟过程中,一般先积累糖类,然后才积累脂肪和蛋白质。

其脂肪代谢具有以下特点:

①随着种子的成熟,脂肪含量不断提高,而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相应下降。

说明脂肪是由碳水化合物转化来的。

②种子的酸价逐渐降低,表明种子成熟初期含较多的游离脂肪酸,在成熟过程中游离脂肪酸逐渐减少。

③种子的碘价逐渐提高,表明种子成熟初期先形成饱和脂肪酸,然后再转变为不饱和脂肪酸,使组成油脂的脂肪酸不饱和程度与数量增加。

豆科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先在豆荚中合成蛋白质,成为暂时的贮存状态;然后以酰胺态运至种子,转变为氨基酸,再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当种子成熟脱水时,肌醇六磷酸(植酸)常与Ca、Mg等结合形成非丁(植酸钙镁)。

很多种子中的磷以非丁的形式积累。

(2)呼吸作用变化:

种子成熟过程是有机物质合成积累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因而种子中有机物的积累与呼吸速率密切相关。

试验证明,干物质积累迅速时,呼吸速率旺盛;种子接近成熟时干物质积累缓慢,呼吸速率就逐渐降低。

(3)水分含量、状态的变化:

随着种子成熟,其含水量逐渐下降,自由水逐渐减少,束缚水相对增加,原生质胶体由溶胶态渐变为凝胶状态,种子逐渐转入代谢微弱的休眠状态。

(4)激素变化:

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植物激素最高含量顺序的出现,可能与它们的作用有关。

首先出现的是玉米素,可能调节籽粒的细胞分裂过程;然后是GA,随后是IAA,可能调节有机物向籽粒的运输和积累;此外,籽粒成熟期ABA大量增加,可能调节籽粒生长后期的成熟和休眠。

3.种子休眠的原因是什么?

人工如何控制?

3.

(1)种子休眠的原因:

①种皮障碍在三个方面影响种子休眠:

不透水,不透气,对胚具有机械阻碍作用。

②胚未发育完全。

一般植物种子成熟时,胚已分化发育完全。

但有些植物如白蜡、银杏、人参等种子,虽然完全成熟,并已脱离母体,但胚的生长和分化未完成,采收后胚尚需要吸收胚乳中养料,继续生长,达到发育完全方能萌发。

③种子未完成后熟。

某些植物种子如蔷薇科的苹果、桃、樱桃和松柏类种子,胚的分化发育虽已完成,但生理上尚未成熟,经一段后熟期后,才能破除休眠。

④种子内含有抑制萌发的物质。

有些植物种子不能萌发,是由于种子或果实内含有抑制物质。

这些物质种类很多,因植物而异。

如ABA、水杨酸、香豆素、氨、氰化物、芥子油、植物碱及醛酚等。

如梨、柑橘等果实的果肉,甘蓝种子的种皮,苹果种子的胚乳及菜豆种子的子叶中均含有抑制物质。

还应指出,不少种子休眠有多个原因,如松柏类种子的种皮不透氧,同时胚也需要经过后熟。

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也是种子休眠的原因。

(2)种子休眠的破除:

①机械破损:

对种皮过厚或紧实不透水的种子,可用碾擦破种皮,例如苜种子。

②低温湿沙层积法(沙藏法):

对于胚已长成或胚已分化完成,但需要完成生理后熟的种子,如苹果、桃、梨及松柏类种子。

③晒种或加热处理:

棉花、小麦等种子,在播种前晒种或在35~40℃高温下经一定的时间,可促进后熟,提高发芽率。

④化学药剂处理:

可以用生长调节剂处理,如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切块,冲洗过后,用0.5~1mg/L的GA3处理10~30分钟,就能破除休眠,使其萌发。

⑤清水冲洗:

如番茄、西瓜等种子,从果实中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以除去附着在种子上的抑制物质而解除休眠。

(3)延长休眠、抑制发芽除打破植物的休眠外,在生产实践中,也有需要延长休眠防止发芽的问题。

在生产上,某些作物种子的休眠期是较短的,可在成熟时喷施ABA或PP333等植物生长延缓剂,延缓种子萌发。

4.肉质果实成熟时,有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

(1)果实色泽的变化:

未熟果实表皮细胞具有叶绿体,呈现绿色。

成熟时叶绿素消失,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呈现出来,因而果实底色由绿变黄。

同时,由于花青素的新合成,它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因不同果实细胞液pH不同,而呈现不同色泽。

在足够的糖、较高温度和一定光照下形成花青素较多,因而光照充足、日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有利果实着色。

(2)果实硬度的变化:

果肉细胞具有由纤维素等组成的坚硬细胞壁,其中沉积了不溶于水的原果胶。

成熟时水解酶类形成,原果胶酶水解原果胶产生可溶性果胶,果胶酶分解果胶形成果胶酸,果胶酸酶又分解果胶酸或果胶形成半乳糖醛酸。

同时,胞间层的果胶酸钙也进行分解,使细胞彼此分离,组织软化。

另外,细胞壁纤维素长链水解变短,果实内含物由不溶态变为可溶态(如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等也与软化有关。

(3)果实香气的形成:

果实成熟时常常有芳香气散发出来。

这些物质主要是酯类,包括脂肪族和芳香族的酯;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醛类和酮类,苹果为乙基-2-甲基丁酯,柠檬、橘子为柠檬醛,香蕉为乙酸戊酯等。

(4)果实味道的变化:

果实成熟时甜味增加、酸味减少、涩味消失,是良好食用品质的重要标志,与果实内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单宁变化密切相关。

①碳水化合物的转化:

由叶子运来的糖,主要以淀粉形式贮存于果肉细胞中,因而果实生硬而无甜味。

伴随成熟,淀粉降解,果糖、葡萄糖、蔗糖等可溶性糖增加,因而果实甜味增加。

②有机酸的变化:

未成熟的果实含有很多有机酸,因而具有酸味。

果实中主要是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以上三种酸称为果酸。

此外,果实中还含有少量琥珀酸、延胡索酸、草酸和水杨酸等。

果实成熟过程中含酸量的减少,是因为一部分酸用于结构物质的合成,一部分酸转变为糖,或因呼吸氧化分解,或为钾、钙等中和形成有机酸盐所致。

因此,果实酸味减少而甜味相对增加,糖酸比提高。

③单宁的变化:

未成熟的果实往往具有涩味,这是由于细胞中糖类经不完全氧化形成单宁的缘故。

成熟后期,单宁被氧化成无涩味的过氧化物,或单宁凝结成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因而涩味消失。

5.试述果实成熟调控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5.目前对果实成熟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以番茄为材料并围绕调控乙烯等几个主要影响果实成熟衰老的因子进行的。

Rattenapanone等(1978年)最先证明番茄果实成熟中mRNA发生变化,发现至少有6种存在于未成熟果实中的mRNA。

后来的研究确认这些新增加的mRNA中被鉴定为PG基因,ACC氧化酶基因,ACC合成酶基因。

这几个基因成为目前研究果实乙烯生物合成、作用机理及控制成熟衰老的最为重要的基因。

转基因研究结果说明,虽然PG对果胶降解十分重要,但肯定不是果实软化的决定因素,果实的软化可能不仅仅只与果胶的降解有关。

由于乙烯是发动和促进跃变型果实成熟的激素,所以人们将注意力转向通过分子调控手段从根本上控制内源乙烯的产生,以阻止或延缓果实成熟,达到提高果实贮藏性的目的。

Oeller等(1991年)将ACC合成酶cDNA的反义系统导入番茄,转基因番茄果实的乙烯合成严重受抑,果实不能正常成熟,不出现呼吸高峰。

在常温下或在植株上90~120天不变红、不变软,也无香味,只有通过外源乙烯或丙烯处理后才能诱导呼吸高峰出现和果实成熟,成熟果实在质地、颜色、香味和硬度等方面与正常番茄无明显差异。

Hamilton等(1990年)将ACC氧化酶的反义基因pTOM13转入番茄,所得的转基因植株在伤害和果实成熟时的乙烯增加都被抑制,而且抑制程度与转入的基因数相关。

转基因番茄在美、英市场已批准上市;此外,转基因的桃子、苹果、香蕉、甜瓜等已相继获得。

在我国也积极开展了有关工作,如汤福强等(1993年)获得了控制番茄ACC合成酶表达的转基因植株。

罗云波等(1994年)进一步获得了转基因番茄果实,其乙烯释放量仅为对照的10%,成熟速度明显减慢,用外源乙烯处理后的品质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乙烯受体蛋白能被CO2、Agt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盐),以及DACP(重氮基环戊二烯)抑制,尤其是DACP被很多研究证明为乙烯受体蛋白的专一抑制剂。

因此利用DACP对乙烯受体蛋白合成的专一抑制,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克隆编码乙烯受体蛋白的基因,进而得到调节乙烯生理功能的新途径。

利用基因工程改变果实色泽,提高果实品质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

如将反义pTOM5n导入番茄,转基因植株花呈浅黄色,成熟果实呈黄色,果实中检测不到番茄红素。

6.试述衰老过程中植物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的变化。

6.衰老是导致植物自然死亡的一系列恶化过程,也是植物器官或整株生命活动自然结束的衰退过程。

它可以在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整株水平上发生。

(1)细胞结构的变化细胞衰老过程中,结构上有明显衰退,且有一定顺序。

在叶细胞中,叶绿体破坏最早,其次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核和质膜破坏较迟。

叶子在衰老的早期,叶绿体变小,基粒数量减少,叶绿体内核糖体数量急剧减少。

叶衰老晚期的特征是叶绿素完全破坏,基粒类囊体完全破坏;液泡膜溶解,液泡中的酶分散到整个细胞质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消失;此刻线粒体的数量大大减少,剩余的线粒体膨胀,并不再有任何可见的结构。

在衰老的最后阶段,细胞核有时也遭到破坏,但有时即使在极其衰老的细胞中,核也保持完整无损,衰老的过程以质膜的破坏而告终。

虽然衰老时最早的可见信号表现在叶绿体中,但有试验表明,叶绿体并不是启动细胞衰老的部分,启动叶绿体破坏的因子来自细胞质。

(2)生理生化的变化①生活力显著下降:

明显表现在生长速率上,生长速率下降是植物开始衰老的普遍现象,因而恢复生长的措施(如摘花、摘果)均可延缓植物衰老。

②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

它比叶绿素下降发生得早,但其变化没有叶绿素剧烈。

蛋白质丧失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合成能力下降,或分解增强的结果,也有认为二者兼有之。

③核酸含量下降:

在叶片衰老过程中,RNA含量也下降,与RNA合成能力降低和降解速度增快有关。

各种核酸中,rRNA减少最明显,DNA的下降速率较RNA为小。

④光合能力和呼吸速率下降:

光合能力的下降是叶片衰老的主要指标,它在叶片完全展开后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