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92145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docx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docx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

第一讲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何谓对外贸易

1.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总和;一国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

2.对外贸易的基础或传统内涵:

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活动

3.对外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易货贸易,记账贸易,转口(港澳)贸易,边境贸易

4.两种基本状态:

外贸顺差;外贸逆差

5.直接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外贸易获得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最大化,获得商品与服务价值增值。

6.中国对外贸易三大支柱:

商品贸易(货物),服务贸易,技术贸易

7.对外贸易依存度:

外贸额/GDP=?

越大说明外贸依存度越大

,对外贸易的贡献越大,风险越大

二.历史回顾

1.旧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征决定了旧中国的对外贸易性质是半殖民地性质

特征:

(a)旧中国的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协定关税)

(b)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料、倾销商品的需要

(c)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d)长期的入超和不等价交换

2.新中国成立后

(a)没收对外贸易中的官僚资本

(b)建立国营的对外贸易企业

(c)改造私营进出口业

从三面全面建立起中国的社会主义对外贸易

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片面追求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这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应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一.国民经济恢复与重建时期的对外贸易(1950-1957)

1.新中国的对外贸易起点水平很低旧中国的对外贸易不但规模小,而且连年逆差

1950年全国外贸总额恢复到11.3亿美元1957年达到31亿美元并实现顺差

2.商品结构

出口商品:

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产品:

工业原料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

3.贸易伙伴(贸易地理方向):

苏联占对外贸易总额的57.7%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4.贸易方式

以易货贸易和港澳转口贸易为主

5.贸易作用

“互通有无”—以我所有,换我所无,调剂余缺

如何分析国家外贸:

对外贸易总额、规模、结构、方式、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地理方向)、进出口盈余

 

二.大跃进与文革时期的对外贸易(1958-1977)

“三起三落”

三个特点:

1.发展极不稳定

2.停滞性

3.抑制性(人为因素)

1960年后与苏联不再合作

其中,1973年开始出口石油,同年外汇首次突破百亿大关.从1975年起,石油成为出口外汇最多的商品.

 

三.改革开放以后(1978-1988)

1.长期僵化的对外贸易体制开始松动,外贸取得较快发展

2.1978年:

突破200亿美元1988年:

突破1000亿美元

3.外贸商品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工业制成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主要地位

4.这一时期进口贸易增长过快,贸易失衡,造成巨大的出口创汇压力,外汇缺口巨大

 

四.90年代初(1988-1995)

1.对外贸易进出口失衡状况得到完全改观,逆差变顺差;外贸商品结构继续优化,出口商品中,工业品比重上升

2.1995年:

实现机电产品出口替代传统纺织品出口居出口贸易首位

3.90年代初的主要问题

(1)外贸经营仍然是粗放式的经营模式

即:

高投入低产出拼价格

(2)外贸出口商品质量成为突出问题

(3)外贸市场结构仍存在过度集中或不够多元化

三大贸易伙伴:

美国、日本、欧盟

 

五.“十五”期间(2001-2005)

1.进出口增长较快,确立贸易大国地位

2.进出口多元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完善;外贸结构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

 

六.2006年

1.保持了近几年快速增长的态势

2.外贸顺差继续扩大,但进出口增速差距减小

3.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受到一定抑制

4.初级产品进口比重增加;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高于平均水平,进出口均大幅增加。

外贸依存度很高,中国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上升,出口居世界第三,占世界贸易比重的5%

*****对外贸易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促进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协调发展

2.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

3.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

4.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

(a)进口关税;出口关税;增值税

(b)涉外企业的税收

(c)外汇收入

5.增加劳动就业的机会

6.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7.改善国际环境,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讲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学习要点:

1.何谓对外贸易体制(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2.我国的对外贸易体制为何要改革(改革前的外贸体制内容及评价)

3.改革的基本内容

4.改革的目标(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贸易规范的新体制)

一.改革前的外贸体制及评价

1.是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垄断制的保护贸易

2.特点:

高度集中以行政管理为主“吃大锅饭”

具体来讲.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负盈亏.

3评价:

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资源的严重短缺,亟待恢复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启动需求,国家统制外贸有利于集中有限资源,顶住国外压力,有计划的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对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二.这种体制不符合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

1.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传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工程等,而对外贸易是对外经济交流的基础。

3.对外贸易体制决定着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水平

传统体制束缚对外贸易作用的发展,企业无经营外贸的自主,积极性;“吃大锅饭”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三.外贸体制的初步改革(1978-1993)

(1978-1987)简政放权实施外贸承包责任制

(1998-1990)全面推行外贸承包责任制加强鼓励出口措施

(1991-1993)完善外贸承包责任制开始对进口体制进行改革(降低关税、削减进口配额等)

成效:

调动积极性.刺激进出口.打破大锅饭.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基础

不足:

贸易保护.政府干预

外贸承包责任制“三项指标“:

(1)出口总额

(2)出口盈亏总额

(3)出口换汇成本=出口商品总成本/出口收汇总额

实施超亏不补.减亏留用.增盈对半分成

并按三项指标完成情况兑现出口奖励

86年7月中国向GATT申请恢复地位,递交贸易制度备忘录

91—93年的外贸责任承包责任制与前些年有什么不同?

调节了汇率

四.外贸体制深化改革(1994-2001)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新规则的新型外贸体制

内容:

1.1994年1月1日,双重汇率并轨,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开始发挥对外贸易及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功能,

取消外汇留成,实行国家银行统一结售汇制

2.取消外汇管制,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三个项目:

资本项目,经常项目,平衡项目

3.连续大幅度降低关税,缩减配额(数量限制,包括进出口)及许可证管理的商品范围

4.加强外贸法制化管理,94年出台《对外贸易法》

5.取消外贸承包责任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组外资企业

6.深化外贸协调体制改革

1995年WTO成立

第三讲入世后我国外贸体制不断完善

1.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既由一定范围,一定领域的局部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由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自主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双向的,互相的开放

我国对外承诺,按市场改革的时间表进行体制改革,为克服由保守思想和既得利益而产生的体制惰性提供了强大动力,这与原来外贸体制改革有所不同

2.入世后通过清理,修订,新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初步建立起统一、透明的涉外经济法律体系.同时,国务院全面清理,减少和规范了行政审批

履行对外开放市场承诺,按世贸组织规则和规范货物的进出口管理制度

3.

(a)让企业在制度创新中增强竞争力

(b)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小政府”“大社会”“服务型政府”

(c)制定科学的宏观政策,发展战略

(d)推动促进服务贸易

(e)推行外贸代理制

(f)推行管理信息化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等

4.后期过渡期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

进口关税降至承诺的终点(平均关税税率10%)

取消所有非关税措施

农产品关税配额数量达到最高点

贸易权完全开放

服务贸易中大部分领域将取消限制,允许外商控股或独资

按透明度原则接受贸易政策审议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排名第三第一美国第二德国

中国加入WTO后享受的权利

享受世界贸易组织多边,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享受各成员方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进一步开放的政策

享受普遍优惠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

可以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处理中国与各成员的关系

可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改

中国加入WTO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削减进口关税

逐步取消若干非关税措施

逐步开放国内市场

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

扩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积极扩大利用外资

 

第四讲中国对外贸易管理

一.法制手段管理

涉外经济贸易法的渊源:

国内渊源.主要指国内立法

国际渊源.主要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1.国内渊源:

首先是国内立法,我国外贸立法主要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颁布的法律以及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依法制定的各项法规,其中尤以行政法规为主要地位

(1)《宪法》《民法通则》中涉及经济贸易的原则规定

(2)涉外经济贸易的基本法:

《涉外经济合同法》《对外贸易法》《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海关法》

(3)专门法律、法规:

《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

(4)即是国内经济法、又是涉外

(5)地方性涉外

 

2.国际渊源

国际渊源主要包括国际立法,国际组织决议,各国缔造的双边或多边条约,国际惯例。

我国缔结和参加的有关国际贸易的条约、协议,我国承认和接受的国际贸易惯例。

这些也是我国对外贸易法规的表现形成。

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

3.2004年对《对外贸易法》的修订

(1)允许自然人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

(2)取消对货物和技术进出口经营权的审批,实行备案登记

(3)国家可以对部分货物的进出口实行国营贸易管理

(4)对部分自由进出口的货物实行进出口自动许可管理

(5)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6)加大对违法行为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4.其他具体的法律、法规

对外贸易经营管理立法

进出口商品管理立法

外汇管理立法

进出口商品品质管理立法

海关监督和关税立法

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立法

对外经济贸易仲裁与诉讼立法

二.行政手段管理

1.进出口货物经营权管理

进出口经营权又称对外贸易经营权,是指在中国境内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依法所取得的对外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的资格,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到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出口经营权制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2004年登记制取代审批制,外贸经营权开放(国家垄断经营阶段—国家审批阶段—国家登记核准阶段)

2.进出口货物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货物管理立法

(1)货物进口管理:

禁止进口的货物限制进口的货物

(2)货物出口管理:

禁止出口的货物限制出口的货物

(3)限制、禁止进口的货物目录由商务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4)有数量限制的进出口货物,实行配额管理,其他限制进出口货物,实行许可证管理

(5)进出口货物可分为三类

(a)自由进出(b)限制进出(c)禁止进出

(6)禁止进出口的货物范围

危害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为保护人的生命或健康

破坏生态环境的

根据中国的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

(7)限制进口的货物范围

为维护国家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国内特定产业

为任何形式的农业、牧业、渔业产品有必要限制进口的

为保障国家国际金融地位和国际收支平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需要限制进口

(8)限制出口的货物

限制出口的货物

为维护国家安全或社会公共利益

国内供应短缺或者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国内资源,需要限制出口的

输往国家或者地区的市场容量有限,需要限制出口

根据中国所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需要限制进口

在国营贸易方面,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保留了粮食棉花、植物油、食糖、原油、成品油、化肥、烟草等8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产品的进口和对茶叶、大米、玉米、大豆、钨及铝制品、煤炭、原油、成品油、丝、棉花等商品的出口,实行国营贸易管理的权利,由政府制定的数量有限的公司专营,同时,允许个别商品(原油、成品油)一定比例的进口有非国营贸易公司经营

指定经营制度的3年过渡期已经结束,自2004年12月11日起,国家取消了钢材、天然橡胶、羊毛、腈纶纤维及胶合板的进口指定经营和绿茶、乌龙茶的出口指定经营

A.进出口货物配额管理

(1)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货物的进出口数量或金额直接加以限制的管理措施

我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有数量限制的进出口货物实行配额管理

(2)出口货物配额管理(计划配额主动配额被动配额)

计划配额管理的商品主要特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资源性,传统性商品在农产品中有大米、玉米、小麦、棉花、食糖,工业品中有原油、成品油、煤炭、焦碳、稀土

主动配额管理商品的主要特点:

一是我国与国际市场或某一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出口商品,而是外国要求我国主动限制的出口市场

被动配额管理是指由于进口国对某种商品的进口实行数量限制,并通过政府贸易协定谈判,要求出口国自行控制出口数量,而出口国则对其被动配额商品的出口进行数量限制

B.关税配额管理

1.定义:

我国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的进口货物目录,由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进口经营者凭进口配额管理发放的关税配额证明,自海关办理关税配额管理内货物的报关验收手续

2.范围: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小麦、玉米、大米、棉花、食糖、豆油、棕榈油、菜籽油、羊毛、毛条等农产品和化肥等工业品,实施关税配额管理

C.进出口许可证管理

1.定义:

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是指国家规定的某些商品,进出口必须从国家制定的机关领取进出口许可证,没有许可证一概不准进口或出口

2.作用:

对外贸宏观管理、监管

3.意义:

进出口许可管理,是国家对外经济管理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海关对进出口货物实施监管的重要依据,它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政策和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对进出口经营权、经营范围、贸易国别、进出口货物品种、数量技术及相关产品等实施全面管理,有效检测,规范货物进出口许可的制度

4.归口管理部门(商务部)

(1)职责:

负责制定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规章制度,发布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商品目录和分级发证目录,设计印制有关进口许可证书和印章,监督、检查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处罚违规行为

(2)由商务部授权配额许可证事务局统一管理,知道全国发证机构的进出口许可证签发及其他相关工作,许可证局对商务部负责

5.原则

(1)各发证机构不得无配额、超配额、超发证范围签发进出口许可证

(2)“一关一证”:

进出口许可证只能在一个海关报关

“一批一证”:

进出口许可证在有效期内一次报关使用

(3)时效性:

凡符合要求的申请,发证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发放进出口许可证。

特殊情况下,最多不超过10个工作日

D.进出口货物海关管理

1.海关:

国家进出口关境的监督管理机构

通过法律、法规对进出口国境的货物、运输工具、货币、金银、证券及旅客行李进行监督检查,征收关税并执行查禁走私任务

2.内容:

货运监督、征收关税、查缉走私

3.海关的最高管理机关:

海关总署—统一管理全国海关

4.监管类型:

(1)一般贸易进出境货物监管制度

报关、查验、征税、放行

(2)特殊贸易进出境货物监管制度

加工贸易、补偿贸易、保税货物

5.中国关税制度

A.关税减免制度:

法定、特定、临时减免

B.海关估价制度:

中国的进口货物的海关估价一般价格CIF作为基础,便于对进口价格进行比较、审查,但也使发自较远国家的货物成本较高

C.海关税则:

中国海关实行的是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E.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管理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2007年5月1日我国对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我国对进出口商品实行统一的认定制度

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原则和实施检验的商品范围

进出口商品检验的依据

对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的合格评定程序

2.管理机构:

国家质检总局;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3.措施: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实现同一目录,统一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统一标志,统一收费标准

“中国强制认证”,“ChinaCompulsoryCertification”,英文缩写可简称为“CCC”

4.所谓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各国主管部门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对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技术规则的合格评定的制度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主要通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目录》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程序规定,对列入《目录》的产品实施强制性的监测和审核。

凡是列入《目录》中的产品必须获得指定机构的认证证书,并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方可出厂、进口、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

F.外汇管理

1.定义:

国家制定或授权某个机构对本国境内的一切外汇活动实行管理

2.目的:

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维护本币在国内市场的统一

3.归口管理部门:

国家外汇管理局

4.法律依据:

《外汇管理条例》

(1)银行结汇制(强制)对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实行

结汇:

中国境内所有中资企业、机关和社会团体的外汇收入都必须按照银行挂牌汇率卖给外汇制定银行,银行收取外汇,兑给人民币

售汇:

有关主体持合同支付通加或凭证到指定银行收汇,外汇指定银行按规定售给外汇的制度

(2)进出口收汇核销制度

3.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经济杠杆)

(1)价格杠杆

(2)税收杠杆

(A)进口关税:

普通税率

优惠税率(最惠国协定、特惠税等)

(B)出口退税:

A.条件:

已征税产品、报关过境的出口产品、财务上作出口销售的产品

B.定义:

国家对出口商品在国内所征的各生产环节税(直接和间接,如增值税、消费税)实行退还政策

(3)汇率杠杆:

最直接有效、最快的

(4)信贷杠杆:

卖方信贷,买方信贷(1994年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

第五讲中国对外贸易战略

一.出口贸易战略

1.出口贸易战略

(1)定义:

一国根据其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和国际市场需要,对出口商品构成做出战略性安排

(2)出口商品结构受国际经济环境,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产品结构,发展政策影响.因此,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不同的出口商品战略.

(3)出口贸易的战略意义

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事业的物质基础;促进国民经济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优化;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2.”以质取胜“战略

(1)树立“质量第一“观念,强化质量意识

(2)依靠科技进步(有效)

(3)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保证)

(4)推行国际标准化,建立质量认证制度

(5)发挥商检部门监督作用

(6)实施名牌战略

3.科技兴贸战略(意义)

(1)体现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客观要求

(2)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转为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

(3)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4)《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

4.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1)2004年《对外贸易法》修订的主要内容

(2)进出口管理主要行政手段

(3)外贸体制深化改革主要内容

(4)改革前外贸体质特点及评价

措施:

(1)深度开发传统出口市场

(2)积极开拓亚非、开拓中国地区市场

(3)扩大独联体、东欧国家市场;加强市场调研;努力扩大中国优质商品出口;提高信誉;中国应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

(4)大力扩展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和港澳地区市场

战略意义:

(1)有利于摆脱对于某些市场过于依赖的状况,防止突发事件而受重大损失

(2)有利于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和增强团结协作、维护促进世界和平

(3)有利于支持执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二.进口贸易战略

1.进口商品结构优化;引进核心技术、关键设备;重点建设物资、加工贸易物资;组织消费品进出口;进口市场多元化

2.区域性贸易战略

(WTO.152个成员国)

中国:

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合作,建立国际间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曼谷协定”“上海合作组织”和在其现有基础上扩大的构想

”十.五“计划:

1.基本形成统一开放大市场

2.国内流通业形成快速发展

3.外贸增长方式实现重大转变

4.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发展

5.外商投资效益明显提高

第六讲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

一.倾销(Dumping)

1.定义:

(1)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正常的价格销售商品

(2)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威胁或重大损害

“正常价格”.WTO的两套标准

非市场经济国:

进口国售价

市场经济国:

出口国售价

2.首次:

1979年,欧共体对CHN提出反倾销立案调查

3.被反倾销的情况的特点:

国家多

涉及的产品多

涉案的金额大

连锁反应

三资企业的产品也在被诉中

4.影响:

减弱出口产品竞争力

对外资企业负面影响

5.主要原因: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

“非市场经济国家”导致“替代国价格”

外贸实力的增强

低价竞销

中国企业应诉不积极

6.对策

(1)政府:

积极应诉;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控制进出口;积极培养反倾销人才;向企业普及反倾销知识、增加应变力

(2)企业:

规范自身贸易行为防止低价竞销;警惕倾销引诱;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做好应诉准备

反倾销税:

针对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目的:

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

US对市场经济的界定(判断标准)

1.一国货币与其他国际货币的兑换程度

2.工人以政府在工资上自由谈判的程度

3.外企在一国开办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的程度

4.政府对生产资料所有及控制程度

5.政府对资源分配和对企业在价格方案决定权上的控制程度

6.其他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

1.定义:

指为了限制商品进口所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与法规、产品质量认证和合格认定、包装和标签及环保方面的规定

2.特点:

隐蔽性、歧视性、动态性

3.法律:

《TBT协议》(是在WTO框架内合理实施的)

4.TBT基本情况:

(1)作用:

保卫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保护环境

(2)原则:

贸易影响最小原则、科学证明合理原则、国民待遇和非歧视原则、统一性原则、透明度原则、发展中成员国的特殊差别待遇原则

5.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对中国产品技术含量、技术创新的提升有好处

(2)已成为中国出口产品的主要障碍(市场准入性减弱)

增加了出口成本,产品竞争力下降(检测费、认证费等)

中国面临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