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683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下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下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下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下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下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下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1.docx

《高一地理下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下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下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1.docx

高一地理下册课时跟踪检测试题1

第三节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

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沙尘暴

C.土壤盐碱化D.洪涝灾害

3.甲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

①欧亚大陆桥西端 ②扼北海航线要冲

③位于莱茵河入海口 ④经济腹地覆盖整个欧洲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读图,根据经纬网信息和周边事物,可确定甲为西欧的荷兰,乙为中亚地区。

第1题,甲、乙两地种植业的制约因素应从两地气候特点加以分析,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制约因素是光照不足,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不足是制约因素。

第2题,乙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蒸发旺盛,不合理灌溉可能引起土壤盐碱化。

第3题,甲国世界最大港口为鹿特丹,位于莱茵河口,腹地可覆盖大半个欧洲,④说法错误,排除B、D,C项符合。

答案:

1.B 2.C 3.C

(2011·台州模拟)下图为世界四条河流某一河段示意图。

据此回答4~6题。

4.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

A.主要的补给水源都是雨水

B.都没有结冰期

C.汛期都十分明显

D.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5.各河口三角洲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分析及成灾强度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河含沙量大,河道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河口附近人口多,成灾强度最大

B.乙河支流多,上游来水量大,多台风,降水强度大,成灾强度最大

C.丙河支流多且南北对称,径流量最大,三角洲地势低平,成灾强度最大

D.丁河流域内降水集中,三角洲地势低平,人口多,河口有海潮顶托,成灾强度最大

6.乙河航运量远大于丙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B.径流量

C.地形D.经济

解析:

根据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推出甲为尼罗河,乙为密西西比河,丙为亚马孙河,丁为恒河。

第4题,四条河流共同的特征是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

密西西比河中上游有结冰期,可排除B,亚马孙河流经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汛期不明显,可排除C,由于尼罗河上游修建了阿斯旺大坝,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慢,可排除D。

第5题,丁河是恒河,主要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旱季明显,降水集中,三角洲地势低平,人口稠密,加上海湾呈喇叭口形,海潮顶托作用强,经常发生洪水灾害,成灾强度最大。

第6题,乙河是密西西比河,流经经济发达的地区,航运量大,丙河流经亚马孙平原,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区,经济落后,航运量小,两者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

答案:

4.A 5.D 6.D

下图为20世纪60~90年代世界部分地区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单位:

%)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中东和北非地区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变化剧烈,主要原因是(  )

A.本地区人口总量变化较大

B.本地区资源市场变化较大

C.本地区投资环境变化较大

D.本地区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解析:

中东和北非地区是重要的石油产区,国际石油市场的动荡变化,是导致其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变化剧烈的主要原因。

答案:

B

8.欧洲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逐步下降,表明(  )

A.世界经济中心逐渐向其他地区转移

B.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渐降低

C.经济全球化不利于该地区的发展

D.区域经济一体化受到严重冲击

解析: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经济中心由欧美逐渐向其他地区转移,欧洲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下降。

答案:

A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读下面的地理区域图,回答9~10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字母标注的不属于阿拉伯国家的有A、B、C、D国

B.与A国相邻的我国省区是新疆

C.地处亚欧板块的国家是C国,其首都跨底格里斯河

D.地跨欧、亚两洲的国家是D国,它不属于阿拉伯国家

10.下列有关叙述与图示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E国有“无流国”之称

B.该地区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C.长绒棉是F国著名的出口商品

D.C国的椰枣和B国的紫羔皮著名

解析:

本组题考查中东部分国家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图中字母标注的国家分别是A阿富汗、B伊朗、C伊拉克、D土耳其、E沙特阿拉伯、F埃及、G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第9题,上述各国不属于阿拉伯国家的是A、B、D;我国新疆与A阿富汗相邻;C伊拉克地处印度洋板块,首都跨底格里斯河。

第10题,E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广布,境内无河流,被称为“无流国”;西亚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F埃及盛产长绒棉,是其传统出口商品;C伊拉克盛产椰枣,B伊朗羊毛地毯闻名于世,紫羔皮是A阿富汗的名产。

答案:

9.BD 10.AC

读下图(阴影区为海洋),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M、N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地自然灾害都较多

B.都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区

C.M地比N地年降水量大

D.M地盛产水稻,N地盛产小麦

12.下列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部地势高,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

B.北部有海拔较低缓的古老高原

C.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等资源,传统工业突出

D.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解析:

本题组以局部区域图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

解题的关键是定位,由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定,图示区域为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部分范围,M为泰国曼谷,N为缅甸仰光,因位于板块交界处,两地都多自然灾害;受南亚夏季风影响,N地降水多于M地;两地都位于河口三角洲,盛产稻米。

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突出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答案:

11.AB 12.AD

三、综合题(共36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平均关税大范围降低。

这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材料2:

东盟部分地区图。

(1)图中山脉是我国________山脉的延伸。

(2分)

(2)A是________河,该河下游流域栽培有一种世界著名的“浮稻”(该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浮),“浮稻”反映了A河的水文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特点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区域联系与合作的角度,分析该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

(10分)

(3)B城市所在国家积极引进外资,计划在该市新建一大型钢铁企业,该企业应布局在B市的________位置。

(2分)

(4)某跨国纸业集团在C地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该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4分)

解析:

(1)题,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即可得出结论。

(2)题,湄公河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水位、流量随季节变化大。

该流域资源丰富;流域内各国历史上交往密切,文化习俗相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

第(3)题,B城市为泰国首都曼谷,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钢铁企业会产生大气污染,应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第(4)题,森林资源丰富,原料充足,发展中地区,土地价格低、人口密集、劳动力价格低。

答案:

(1)横断

(2)湄公 河流水位、流量随季节变化大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客观上需要流经国家的合作与协调;该河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航运价值大;流域内资源丰富,物产富饶,人口稠密,有利于各国开展经贸合作;流域内各国历史上交往密切,文化习俗相近,有利于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

(3)西北或东南的郊区

(4)原料(热带雨林)丰富;劳动力丰富低廉。

14.根据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8分)

A、B两河水文基本概况

河流

A河

B河

长度(千米)

6670

4640

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

280

369

河口平均流量(立方米/秒)

2200

39000

(1)图中A河名称为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B河名称为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

(2分)

(2)A河流经的沙漠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由于该河下游河水流速__________,泥沙沉积,在河口发育了________________。

B河流经__________盆地底部的河段,具有__________价值;穿过峡谷的下游河段,水流湍急,具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资源。

(5分)

(3)B河长度不及A河而流量超过A河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4)从降水类型来看,B河所在流域的降水大多属于__________雨。

历史上,A河下游河段的定期泛滥给两岸农业生产提供了__________与__________。

A河上游①与支流②中,与该河泛滥有密切关系的是__________(填写数码),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解析:

(1)题,本题考查学生空间定位及有关地理知识记忆能力。

结合图示及两河水文基本状况不难作答。

(2)题,本题考查尼罗河三角洲的成因及刚果河的主要功能。

三角洲的成因主要与下游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有关;刚果河在不同的河段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刚果盆地底部的河段,具有航运价值,而下游河段,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第(3)题,尼罗河为世界第一长河,刚果河流量世界第二,尼罗河流量远不及刚果河。

结合图表资料,应主要从两河流经地区的气候条件及两河流域面积进行比较。

第(4)题,B所在流域位于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可以说,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孕育了埃及文明,原因是其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和肥沃的淤泥;①为白尼罗河,②为青尼罗河,尼罗河泛滥主要与青尼罗河有关,原因为白尼罗河的源地位于赤道地区,降水均匀,而青尼罗河源地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6~10月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造成泛滥,其他月份受信风影响,降水少。

答案:

(1)尼罗河 地中海 刚果河 大西洋

(2)撒哈拉沙漠 减缓 尼罗河三角洲(三角洲) 刚果 航运 水力 (3)B河地处热带雨林地区,A河位于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地区(B河所在地区的降水量比A河丰富);B河位于世界最大盆地刚果盆地,A河流域面积相对较小(B河流域面积大于A河) (4)对流 灌溉水源(水源) 肥沃的淤泥(淤泥) ② 支流②所处地区降水具有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