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8287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3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上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七年级科学上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七年级科学上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七年级科学上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七年级科学上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上基础知识.docx

《七年级科学上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上基础知识.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上基础知识.docx

七年级科学上基础知识

第一章

第一节: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相应的答案。

第二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

2、胶头滴管(简称滴管)

(1)作用:

取用少量溶液。

(2)使用注意事项:

①竖直:

有利于将液体直接滴入受滴容器。

②悬空:

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以免滴管沾上其他试剂(液体)。

③缓慢:

以免滴加过多。

④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

防止液体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

⑤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未经清洗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3、酒精灯

(1)作用:

常用于加热

(2)使用注意事项:

①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②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③加热时用外焰,外焰的温度最高。

(从外到里,火焰分外焰、内焰与焰心)④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⑤不用时要用灯帽盖着,防止酒精蒸发,用时就不易点燃。

⑥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4、放大镜

适当远离物体,能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第四节:

科学测量

1、什么叫测量:

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和公认的标准相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米(m)常用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1米=100厘米=1000毫米1千米=1000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

3、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认:

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一小格)

(2)放:

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一般0刻度对准物体一端,或自已规定起点。

(3)读:

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4)记:

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与单位。

5、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概念:

物体所占有空间的大小。

(2)、体积的单位:

国际单位:

立方米(米3)常用单位:

(固体)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液体)升(L)、毫升(ml)

1立方米=1000升 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分米3

(3)、体积的测量工具:

①规则的物体:

刻度尺测量长、宽、高,用公式求体积。

②不规则物体和液体:

用量筒和量杯测量体积。

(4)、量筒和量杯使用方法:

①首先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前,量筒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保持相平,俯视读数会偏大,仰视偏小。

④量杯的刻度不均匀,上密下疏。

 

6、温度的测量

(1)温度的定义:

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

温度计

(3)、测量温度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4)、温度的单位:

摄氏度,用℃表示

(5)、温度的有关规定: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代表1℃。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量程)。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7、体温计:

(1)体温计玻璃泡容积大,而水银柱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细管内的水银柱高度就发生显著的变化,使读数会更加准确。

(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在35℃—42℃之间,最小刻度为0.1℃。

(⒊)内部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处,水银柱只会上升不会自动降,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

(4)使用前要消毒,还要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

(5)玻璃外壳呈三棱形,有利用放大水银柱,方便读数。

第五节、科学探究

探究主要过程:

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设计验证方案4、收集事实证据5、得出结论6、交流

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和非生物

1、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①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的现象(生物最基本的特征)②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③生物都能生长发育④生物都能繁殖后代⑤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⑥生物都有应激性(对刺激作出反应)⑦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环境

说明:

一般生物都具有上述特征,而非生物可能具有上述的一条或几条,不可能全部具有。

周围的物体是否属生物就看它是否具有以上特征。

2、观察蜗牛:

蜗牛的结构:

蜗牛有壳、触角(二对)、眼、口、足等结构。

蜗牛的足会分泌粘液且粘液是银白色的,所以蜗牛爬行时会留下银白色的痕迹。

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食物。

通过考察蜗牛的感觉器官发现:

蜗牛具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四种感觉,没有听觉。

蜗牛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反应,这是动物的一种应激性。

第二节:

细胞

1、细胞的发现史:

①1665年英国胡克首先发现了细胞,提出细胞的名称。

看到的是细胞壁,

②1831英国布朗发现了细胞中有细胞核。

③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这就是细胞学说(最初)。

④德国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2、细胞学说(较为完善):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3、细胞很小,种类很多,形状多样。

4、细胞的结构特点:

①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②植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⑴细胞膜的作用:

主要起保护和控制细胞和外界物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

⑵细胞核的作用:

含有遗传物质,生物的各种特征由遗传物质决定。

⑶细胞质的作用:

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它是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⑷细胞壁的作用:

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护和支持细胞,使细胞有一定的形状。

⑸叶绿体的作用:

内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场所。

⑹液泡:

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我们吃的各种水果中的汁水都是液泡中的细胞液。

③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即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显微镜的结构:

见书41页。

①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一端稍大,T形。

物镜圆柱形,一端有螺纹。

②物镜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

③遮光器上有光圈。

大光圈视野更亮。

④反光镜有两面,凹面镜能会聚光线,光线暗时使用。

另一面是平面镜。

6、显微镜的使用:

(1)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接近光源处,略偏左,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不能用手扳物镜),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低倍镜观察范围大,便于找到像)。

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大光圈光线充足,便于完成对光)。

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

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3)放片:

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观察对象要正对通光孔中间。

(4)调距:

①从侧面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为止,防止物镜压破载玻片。

左眼向目镜内看(两眼都睁开),同时向后转动粗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②粗焦螺旋提升镜筒的速度快,可节省调焦时间,但易错过最佳观察位置,细准焦螺旋虽提升慢,但不易错过最佳观察位置。

③如果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没有看到像,要重做以上动作。

④左眼在目镜内观察时,镜筒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以免物镜压碎载玻片。

(5)观察:

①因为低倍镜观察到的范围大,便于找到观察对象,所以调焦时要用低倍镜,进一步仔细观察才换用高倍镜。

②高倍镜看到范围是低倍镜看到范围中间的部分。

在换高倍镜前,要将要观察的像移动视野的正中间。

③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看到的像可能会变模糊,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了。

低倍镜换高倍镜的顺序是:

将观察对象移到视野正中——转物镜转换器——调细准焦螺旋

④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指的是将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放大的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⑤物与像之间的关系,不但形状上下左右相反,运动方向也上下左右相反,如果将玻璃片向左上方移动,则像会向右下角移动。

⑥低倍镜观察到的范围大,物镜所对的范围也大,得到的光会比高倍镜多一些,也更亮一些。

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会变暗,有时还要调节亮度。

⑦视野亮暗的决定因素:

周围环境、反光镜的选择(凹面镜亮一些)、大光圈亮一些、低倍镜会亮一些。

第三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①人体和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的复杂结构是受精卵不断的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形成的。

②细胞分裂: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最后这些染色体会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③细胞生长:

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大小,它们能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的长大,这个过程叫细胞生长。

④细胞分化:

在细胞生裂过程中,有些子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的分化。

⑤说明:

细胞的分裂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讲能够产生新的个体,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讲能使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多。

2、组织

①组织:

由许多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胞群。

(组织由细胞构成)

保护组织:

细胞排列整齐,具有保护功能。

如:

树叶表面、洋葱表皮。

输导组织:

具有输送物质的功能。

②植物的基本组织营养组织:

能储存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分生组织:

能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表皮细胞:

扁平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保护组织

植物的叶叶肉细胞:

在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组织

(器官)叶脉:

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输导组织

说明:

器官之一的叶子是由组织构成的,其它器官也一样,所以植物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的。

③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

组织

结构特点

分布

主要功能

上皮组织

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组成

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官管腔内表面

主要有保护功能,有些还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结缔组织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

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

如血液、软骨、肌腱等。

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组成,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

人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器官内

能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构成

脑、脊髓和周围神经中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④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

表皮:

主要起保护身体和防止细菌侵入的作用----由上皮组织构成

皮肤的结构:

真皮:

里面有血管、立毛肌、热敏和冷敏小体等---结缔、肌肉、神经组织构成

(器官)皮下组织:

主要是脂肪,能缓冲撞击,储存能量。

说明:

器官之一的皮肤是由组织构成的,其它器官也一样,所以动物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的。

3、器官和系统

①器官: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根感觉器官:

眼、耳、鼻

茎营养器官消化器官口腔、咽、食道、胃、肠、肛门等

叶呼吸器官:

肺或鳃

植物的器官花动物的器官循环器官:

心脏、血管

果实生殖器官排泄器官:

肾、膀胱

种子生殖器官:

睾丸、卵巢

②系统:

由许多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功能,这些器官的总和叫系统。

即系统是由多个器官所组成的。

说明:

植物的一些功能基本上由单个器官就能完成,而动物都是由多个器官共同完成,如消化不能只靠胃,所以在动物中再加一个层次叫系统。

③人体的八大系统:

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系统。

④说明:

构成人的八大系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协同工作的,它们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协同工作,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9、生物的层次(由低到高的层次)

动物: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植物: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说明:

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第四节常见的动物

1、分类:

是一种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科学方法。

对事物进行分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清晰。

2、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生物的分类等级:

由大到小依次为:

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分类等级越小(如“种”),所包括的生物体间的共同点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生物的种类越少。

分类等级越大(如“界”),所包括的生物体间的共同点越少,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种类越多。

脊椎动物(分类与特点,见第5点)

动物无脊椎动物(分类与特点,见第6点)

生物

4、种子植物(分类与特点,见第7点)

物体植物

孢子植物(分类与特点,见第7点)

非生物

5、有些动物体内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脊椎骨组成,这些动物称为脊椎动物。

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

常见的脊椎动物及特点(从左到右为低级到高级)

鱼类

(鲫鱼)

两栖类

(青蛙)

爬行类

(蛇)

鸟类

(鸽子)

哺乳类

(兔子)

生活

环境

水中

幼体:

水中

成体:

陆上

陆上

陆上

陆上

体表

有鳍无四肢

有鳞片

成体皮肤湿润有四肢

有角质鳞片或甲

有羽毛

有毛皮

呼吸

器官

幼体:

成体:

肺皮肤

体温

不恒定

不恒定

不恒定

恒定

恒定

生殖

水中体外受精卵生

水中体外受精卵生

体内受精卵生

体内受精卵生

胎生、哺乳

体内受精

代表动物

鲤鱼、鲨鱼等

蛙类、蝾螈、大鲵(娃娃鱼)等

扬子鳄、变色龙、蛇类、蜥蜴、龟、鳖等

鹦鹉等

白鳍豚、鲸鱼、蝙蝠等

单细胞——原生动物:

草履虫、衣藻、变形虫

腔肠动物:

水螅、水母、海蛰、海葵、珊瑚等

扁形动物:

涡虫、血吸虫、绦虫等

6、无脊椎动物线形动物:

蛔虫、蛲虫等

多细胞环节动物:

蚯蚓、水蛭等

节肢动物:

蝗虫、蜻蜓、蜘蛛、苍蝇、蜈蚣等

棘皮动物:

海星、海参、海胆

软体动物:

河蚌、蛤蜊、乌贼、鲍鱼、章鱼、蜗牛等

节肢动物的特点:

身体与足分节,有外骨骼。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

昆虫的基本特征:

(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

(3)胸部有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两对翅

益虫:

对人类有益的昆虫。

如:

蚕蛾、螳螂、蜻蜓、蜜蜂等。

可帮助农作物传粉,消灭害虫,为人类提供食物等原料。

害虫:

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昆虫。

如蝗虫、蚜虫、苍蝇、蟑螂等。

可传播疾病,危害农作物。

7、植物分类(从左到右为低级到高级)

分类一

孢子植物(利用孢子繁殖)

种子植物(利用种子繁殖)

分类二

藻类

苔藓类

蕨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果实

种子

有种子,但裸露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代表植物

海带、紫菜、水绵

团藻等。

(最低等,生活在水中)

葫芦藓,地钱等

蕨、胎生狗脊、满江红

松类、杉类、柏类、银杏、铁树等

分布最广,种类最多

第六节物种的多样性

一、单细胞生物

说明:

生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所构成的,其中大多数生物体是由多个细胞构成,叫多细胞生物,而有些生物,个体微小只有一个细胞所构成,叫单细胞生物,这样的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都在这个细胞内完成。

单细胞生物很多,如:

衣藻、草履虫、变形虫、蓝藻等

①衣藻的结构:

有鞭毛、眼点(红色)、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杯状)液泡等。

衣藻和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的异同点:

比较

洋葱表皮细胞

衣藻

区别

眼点

有(感受光)

鞭毛

有(运动)

伸缩泡

有(排出多余水份与废物)

叶绿体

相同点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比较衣藻和草履虫

比较

衣藻

草履虫

区别

细胞结构

有细胞壁、叶绿体

无细胞壁、叶绿体

特殊结构

有眼点、鞭毛

有纤毛、事物泡、口沟

相同点

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伸缩泡

能自由的运动

个体微小、生活在水中,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二、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大熊猫、朱鹮扬子鳄、珙桐、银杏、银杉、水杉、桫椤

三、生物的多样性:

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他相关的其他生物,大多数生物的灭绝原因都是因为丧失了其栖息地造成的,乱砍乱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质,都会使生物生存环境恶化,造成生物的灭绝。

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采取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室台上,用胶头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的表皮上,撕一小块透明薄膜。

(4)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展平。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6)染色:

在盖玻片一侧,加1-2滴红墨水(或稀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

(7)把制作好的载玻片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观察。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

漱净口,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口腔内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把刮下来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尽量涂均匀。

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避免气泡产生),制成临时装片。

3.在盖玻片一侧加1滴亚甲基蓝溶液(或稀碘液),在相对于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是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4.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

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是:

远处的帆船的船身比

桅杆先消失,月食时,月球的缺损面是圆弧形。

站得高

望得远;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图像;麦哲伦般队环球航行。

2、通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

鼓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

径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因此赤道看上

去是很圆的。

它的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3、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地壳和

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岩石圈。

第二节:

地球仪与地图

赤道: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所有的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

经线和纬线的比较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方向的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线的条数

无数条(0°、180°只有一条)

无数条(0°只有一条)

线的长度特点

所有的经线的长度相等

纬线的长一般不相等,赤道最长,两极为0

线围成的形状

半圆

整圆

线有无交点

有两个交点,在南北极

彼此平行,无交点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那条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赤道

标度方法

以0°经线开始,向东称东经,向西称西经,各标到180°,分别称为东西经多少度。

以赤道为界限,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也分别标度,各有90度,分别称为南纬、北纬多少度。

半球的划分线

东西半球:

20W,160E

南北半球:

赤道

联系

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互相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以通过经纬网来表示,即经度为多少,纬度多少。

经线和纬线都是垂直。

地图

1、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现在纸上的图形。

2、

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基本“语言”)为: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与注记。

3、比例尺:

表示的是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

比例尺的特点

比例

含义

表示的范围大或小

表示的地理事物详或略

≥1:

10万

1cm表示1Km以下

详细

≤1:

100万

1cm表示10Km以上

简单

比例尺的形式:

(1)数字式:

1:

60000000

(2)线段式:

(线段为1厘米)

(3)文字式: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600千米

说明:

大比例尺:

如1:

100000,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中50000厘米。

小比例尺:

如1:

5000000,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中5000000厘米。

所以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

小比例尺是将大范围内的地理事物画在差不多的图上,如上例是将实地距离5000000厘米内的地理事物,画在图上1厘米内,所以不可能画得详细。

4、地图方向的表示法有三种:

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指北)、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图例与注记上用不同的图示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

第三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

1、岩石的识别:

通常可以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和组成岩石物质的特性来识别。

2、岩石类型:

(根据岩石的成因划分)

类型

成因

主要特征

常见岩石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矿物结晶颗粒或柱状结构

花岗岩

喷出岩:

地下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有气孔

玄武岩

沉积岩

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

有明显层状结构或含有化石

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

变质岩

在地壳内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新岩石。

片状结构

大理石(由石灰岩“变质”而来)、片麻岩、石英岩、板岩

3、岩石的应用:

优质建筑材料(花岗岩、大理石)、良好的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提供原料和能源(铁矿、煤矿)

第四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地壳变动

1、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2、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

3、水平岩层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或发生变曲,或引发断裂,这里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4、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5、地壳变动的信息(证据):

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变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火山:

1、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2、火山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类,日本富士山属于活火山。

3、火山喷发物有气态的(水蒸气、二氧化硫等)、也有液态(熔岩流)和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

4、岩浆主要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

5、火山的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6、火山的危害:

摧毁城市、污染大气等。

有利影响:

火山和火山喷发可作为旅游资源,火山附近往往有地热和矿产资源,火山有利于形成肥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