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考研政治重点分析题点睛及补充.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8065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08考研政治重点分析题点睛及补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0108考研政治重点分析题点睛及补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0108考研政治重点分析题点睛及补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0108考研政治重点分析题点睛及补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0108考研政治重点分析题点睛及补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08考研政治重点分析题点睛及补充.docx

《0108考研政治重点分析题点睛及补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08考研政治重点分析题点睛及补充.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08考研政治重点分析题点睛及补充.docx

0108考研政治重点分析题点睛及补充

一、重点分析题

(一)原理

1.之四p18:

34

(1)、34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矛盾分析法、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之四p28:

34(3)。

3.之四p42:

34

(2)。

4.之四p61:

34

(1)。

5.之四p69:

34(4)。

(二)概论与纲要

1.之四p15:

36(3)。

2.之四p30:

36

(1)。

3.之四p46:

36

(1)。

4.之四p48:

36(3)。

5.之四p67:

36

(1)。

6.之四p68:

36(3)。

(三)基础

1.之四p16:

37

(1)。

2.之四p32:

37

(1)、37

(2)。

3.之四p49-50:

37

(1)。

4.之四p69-70:

37

(1)。

(四)世经

1.之四p19:

38

(2)。

2.之四p34:

38

(1)。

3.之四p52:

38

(1)。

4.之四p71-72:

38

(2)。

二、补充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50年代,提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会议是

A.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八届十中全会

C.七千人大会D.中共八大(D)

2.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改革开放D.辛亥革命(A)

3.《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

这体现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

A.权利义务一致原则B.公开公正原则

C.依法管理原则D.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D)

4.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A.立法B.守法C.执法D.司法(B)

5.整个仲裁制度的基石是

A.仲裁协议B.仲裁法C.仲裁委员会D.仲裁事项(A)

6.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是

A.党的基层组织B.党内民主

C.思想政治建设D.理想信念教育(A)

7.2009年9月20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已成为各方加强合作的基础是

A.共同的责任B.有区别的责任

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D.无区别的责任(C)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历史性转变是

A.遵义会议B.十一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二大D.党的十七大(AB)

2.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A.在中国大陆结束了几千年的剥削阶级统治

B.结束了中华民族被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屈辱历史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D.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实现  (ABCD)

3.1953年,党正式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任务有

A.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D.建设小康社会(AB)

4.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政治制度有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CD)

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A.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B.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

C.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基础

D.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文化基础(AB)

6.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1956年开始对社会主义作出的贡献有

A.领导全国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B.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

C.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发动文化大革命(ABC)

7.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A.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C.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D.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ABD)

8.1987年党的十三大的主要内容是

A.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明确概括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部署(ABC)

9.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是

A.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CD)

10.2008年11月、10.2009年9月、2009年11月先后举行了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这表明

A.20国集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

B.20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

C.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发言权增强

D.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ABCD)

11.2009年9月16日,日本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新首相。

鸠山内阁上台后,在外交方面提出

A.建立“对等”的日美关系B.构筑“东亚共同体”构想

C.建立积极全面合作的中日关系D.构筑中日战略协作伙伴关系(AB)

12.2009年1月,奥巴马上任美国总统以来,为美国对外政策带来的变化有

A.放弃单边主义B.施展“巧实力”外交

C.调整伊拉克、阿富汗战略D.反对霸权主义(ABC)

13.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取得成功的表现有

A.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

B.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C.形成《哥本哈根协议》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激烈交锋(ABC)

14.2009年11月15日-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就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双方重申

A.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B.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C.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家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

D.中方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做出努力(AB)

15.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是

A.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B.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C.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D.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ABCD)

16.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

A.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B.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

C.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

D.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ABCD)

17.经过复杂博弈和艰难谈判,哥本哈根会议于12月19日闭幕,最终仅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这一协议的的主要内容是

A.将全球气候变暖的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

B.共同努力,加大减排力度,尽快使全球减排量达到最高水平

C.设立发达国家强制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展开自主减缓行动

D.成立哥本哈根绿色气候基金,未来3年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援助资金。

在2020年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援助

(ABCD)

18.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

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有

A.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

B.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

C.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D.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ABCD)

19.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

必须始终牢牢把握

A.保持成果的一致性B.坚持规则的公平性

C.注重目标的合理性D.确保机制的有效性(ABCD)

20.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有句成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西方也有句谚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这表明

A.应对气候变化既要着眼长远,更要立足当前

B.最重要的是确立减排的长期目标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ACD)

21.针对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召开的20国集团领导人的峰会有

A.匹兹堡峰会B.伦敦峰会C.华盛顿峰会D.北京峰会(ABC)

22.2009年6月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的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的成功举行表明

A.“金砖四国”已成为一个结盟机制B.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加速

C.新兴市场国家将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D.“金砖四国”的合作不仅对自己有利,对世界发展更有利(BCD)

23.2009年6月16日,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本组织成员国继续在以下领域加强合作

A.增强政治互信B.深化经济合作

C.强化安全合作、扩大人文交流D.坚持对外开放(ABCD)

24.2009年11月18日,中越陆地边界勘界文件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中越陆地边界经过双方历时10年的共同努力已全线勘定。

签署的文件有

A.《中越陆地边界勘界议定书》及其附图

B.《中越陆地边界管理制度协定》

C.《中越陆地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协定》

D.《中越联合声明》(ABC)

25.2009年11月15日,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上指出,针对当前金融危机,中方的主张有

A.坚持不懈,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B.着眼长远,促进可持续增长

C.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D.全面协调,推动平衡增长(ABCD)

26.2009年甲型H1N1的全球蔓延表明

A.当今世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更加突出

B.当今世界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更加突出

C.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D.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严重失衡(ACD)

(三)分析题

1.材料1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绝大的历史进步性。

但是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材料2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使得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境地。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这些举措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1)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分析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和曲折性。

(2)当前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了什么?

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面对当前金融危机,我们应该如何来发展经济?

答案要点:

(1)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

事物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统一性表明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多样性表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

首先,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原因是: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阻碍者,无产阶级必将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建立消灭一切阶级、确保人人得以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但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进程。

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其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2)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不能克服的局限性。

所以,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具有周期性。

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过程的曲折性,但是这并不是说资本主义已经趋于灭亡,相反,资本主义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对我们的启示:

①我们要吸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我们自己。

②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3)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发展。

具体来说,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必须对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地认识和深化;其次就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要有硬措施,在保增长的同时重视提高发展质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再次就是在保障民生上要千方百计改善民生;最后就是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

2.材料1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材料2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一系列宣传维新的活动。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主张。

材料3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请回答:

(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三者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答案要点:

(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点:

①时代背景相同:

都处在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的时期;②方式相同:

都是向西方学习。

不同点:

①领导阶级不同:

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封建地主阶级,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

②性质不同:

洋务运动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改良自救运动,其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的科技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触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戊戌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甲午海战后发动的爱国救亡运动,试图通过变法改良使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以挽救民族危亡。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

①历史背景相同:

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相同:

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相同:

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④最终结果及其根本原因相同:

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不同:

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

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性质不同:

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

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

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间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三次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活动,一次比一次更先进,一次比一次探索的更深入。

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发起的,他们由于封建阶级的局限性,认为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就可以改变中国的命运,这是他们失败的地方。

但是洋务运动却促使诞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为戊戌变法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经济基础。

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改革派发起的,他们除了学习西方的经济和技术之外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通过改良来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是他们的软弱促使了变法的失败。

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的革新,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更加壮大,他们吸取了戊戌变法的教训,主张运用彻底的革命手段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18年,纵横18省,战争的规模和激烈程度,军事筹划和指挥水平,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巅峰。

但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最终陷于失败,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请回答: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答案要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①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②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2)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⑤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3)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失败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②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③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④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对我们的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4.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

请回答: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在哪里?

(2)新民主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

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新在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新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新在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5.2009年10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60年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党中央领导下,勤劳智慧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

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步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请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我们的宝贵启示。

答案要点:

(1)成就:

①建立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②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④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建设成绩突出,社会稳定和谐得到巩固和发展。

⑤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⑥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启示:

①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②必须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独立自主地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必须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依靠科学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一切问题。

④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来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凝聚起最广泛最深厚的力量。

⑥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共同思想基础上形成强大凝聚力。

6.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请回答: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

(2)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的三次伟大革命。

(3)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对我们的启示。

答案要点: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