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在市直机关选派赴村任职.docx
《同志在市直机关选派赴村任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志在市直机关选派赴村任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志在市直机关选派赴村任职
×××同志在市直机关选派赴村任职
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委决定从市直机关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任职,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强支部班子,抓好先进性教育,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稳定与和谐。
市直各部门按照市委的要求,认真做好选派工作,挑选了76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这些干部任职的贫困村、后进村集中在谷城、南漳、保康三个山区县,同时各县(市)区还自行选派了一批机关干部到村任职。
在市直机关选派干部赴任前,市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和“双联双促”办公室举办这次培训班很有意义,很有必要。
刚才,明国同志、学政同志分别就“三农”工作、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和优抚工作等内容给大家作了讲解,这对我们做好农村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任职,是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委从农村实情出发、着眼于深化“双联双促”活动、加强基层组织、打牢党的执政根基作出的重大决策。
各级党组织和我们的选派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是实现先进性教育活动目标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加强基层组织。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状况如何,事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
经过多年的整顿和建设,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
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突出表现在:
一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缺少“领头雁”,整体功能不强,形不成领导核心;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为群众服务的功能不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难,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和文化需求;有些地方干群关系不够融洽,社会稳定的任务繁重,等等。
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任职,就是要为这些村选派一个好的带头人,通过这个带头人培养一个好支书,带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的党员、干部队伍,进而带动整个村级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大的难点在农村,最艰巨的任务也在农村。
目前,我市仍有445个贫困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达50多万,因病、因灾返贫的现象不断发生。
同时,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也比较落后。
不下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我市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整体进程,全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
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就是通过加强选派村的组织建设,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组织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所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而整体推进我市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第三,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是培养锻炼干部、在艰苦环境中造就人才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年轻干部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这是优势所在、希望所在。
但年轻干部在了解基层、接触群众、经受实践锻炼方面往往比较欠缺,长期在城市机关工作的“三门”干部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群众更是缺乏深入了解。
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就是从基层、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在新的形势下走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有利于他们深入实践,了解农村,熟悉农业,在实践中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本领;有利于他们深入群众,加深对农民群众的了解,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新形势下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做好群众工作、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有利于他们经受艰苦环境的锻炼和考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磨砺革命意志,陶冶精神情操,始终坚持“两个务必”,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总之,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支了解农村、熟悉农业、对农民有深厚感情的干部队伍,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需要,更是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途径。
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真正重视、支持选派干部的工作。
我们的选派干部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迅速到岗到位,进入角色,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使选派村的各项工作有一个大的起色。
二、紧紧围绕“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的目标要求,突出重点,扎实做好选派村的工作
市委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的总要求是:
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
我们一定要全面把握这“四句话”的总目标、总要求,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取得成效。
第一,要以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为重点,全面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是选派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抓好村级其它工作的关键。
加强组织建设,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要培养一名合格的村党组织书记,建设一个真正达到“五个好”标准的村党组织,带出一支合格的党员队伍。
因此,必须把选拔培养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工作重点。
物色和培养村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人选,主要看两条,一条要看他是否具有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奉献精神,一条要看他是否具有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前者靠教育和引导,后者靠发现和培养。
要按照这样的标准,通过理思路、交任务、压担子、领办发展项目等办法,让具备条件的人选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得到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广泛认同,尽早脱颖而出。
同时,要高度重视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和发展农村青年党员的工作,把致富能手、专业大户、乡镇企业骨干、复员退伍军人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年轻优秀分子作为发展重点,切实解决一些村党组织活力不足、后继乏人的问题。
要按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深化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得到体现和发挥。
同时,要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把村委会建设好,把共青团、民兵、妇女等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好,尤其要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理顺村“两委”关系,加强团结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要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小康新村。
发展经济、富裕农民,建设小康新村是选派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检验选派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也是考核和使用选派干部的重要依据。
选派干部任职的贫困村、后进村,大多自然条件较差,基础比较薄弱,制约发展的因素较多,发展的难度较大。
但越是困难越要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物质基础,为解决农村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创造条件。
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选派干部一定要强化发展意识,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在吃透村情、找准问题、抓住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和落实发展规划,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
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比较优势,学会用工业的理念抓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尤其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和经营效益。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市场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告诉农民干什么,教会农民怎么干,帮助农民销出去。
要注意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要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切实解决好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
这是保证村级工作正常运转、提高村干部待遇的需要,是增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功能的需要,也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需要。
因此,这既是一个现实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
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发展形式,善于运用市场的办法,着力在发挥资源优势、盘活集体资产、搞好生产和流通服务等方面动脑筋、做文章,努力在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服务的过程中增加集体收入。
随选派干部带到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一定要在做好论证、选准项目的基础上用好、用活,通过组织实施发展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开发当地资源和盘活存量资产等形式,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激活村级经济发展。
村集体经济收入状况要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列入对选派干部的考核内容。
第三,要以排查和调处基层人民内部矛盾为重点,切实维护所在村的社会稳定。
富一村群众,保一村平安,是组织上对选派干部的重托,也是群众对选派干部的希望。
总体来说,当前,全市农村社会治安形势是稳定的,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大量的社会不稳定根源得到消除和化解,农民群众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理解和拥护的。
同时也要看到,以人民内部矛盾为主体的农村社会矛盾仍然大量存在,特别是在贫困和后进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群众生活相对贫困,有些矛盾还比较突出。
这些矛盾有的是因为村级财务不清、农民负担加重、宅基地审批不公等物质利益引发的,有的是因为基层干部处事不公、优亲厚友、侵害群众权益等不正之风引发的,有的是因为基层干部政策法制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
这些矛盾虽然成因并不复杂,事情非常具体,但往往涉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当地乃至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
选派干部到村后,身处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也身处困难和矛盾的第一线,必须时刻牢记维护稳定是第一位的任务,善于把握和排解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要加强对农村社会矛盾的排查调解工作,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
要把妥善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作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核心,把化解干群矛盾作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认真解决群众多次上访、久拖不决的问题;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反映,做到上下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释疑解惑工作,特别要注意把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依法有序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重点抓好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特别要大力推行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进一步深化农村“说事”制度,严格规范“一事一议”,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定、大家办、大家管。
要按照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解决好“有章理事”的问题,真正按规矩办事,这是维护农村社区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第四,要以深入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帮扶困难党员为重点,为开展村级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村一级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将于今年底、明年初全面展开。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生产生活非常困难,特别是在一些贫困村,困难党员的比重更大,他们的思想情绪往往波动较大,影响了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些年来,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其中有一部分农村党员也外出务工经商,这些农村党员长年在外,远离家乡,有相当一部分逐渐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形成了流出地党组织“不好管”,流入地党组织“管不着”的局面。
这些特殊群体的党员由于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逐渐淡薄,难以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百姓,还有的甚至出现违纪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要开展好村级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首先在这些外出流动党员中建立健全党组织,为他们“安好家”,让他们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这方面,襄阳区为我们探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他们通过在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比较集中、流动党员比较多的地区建立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服务站,依托服务站建立党组织,为外出党员安了“新家”,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当前,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集中教育启动前的这段时间,集中精力,深入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切实摸清选派村党员队伍的底数,特别是外出流动党员的底数,建立工作台帐,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加强与党员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与协商,因地制宜地在外出务工经商党员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完善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同时,要扎实做好党内帮扶工作,解决好农村困难党员的实际问题,理顺他们的思想情绪,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三、希望选派干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习,扎实工作,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
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是党组织的信任和重托,基层党员干部十分关注,人民群众期望很高,我们的选派干部责任重大。
要做好选派村的各项工作,完成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任务,切实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选派干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这里我对大家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要牢记组织重托。
我们的选派干部要把到村任职当作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牢记组织重托,认清肩负的责任,一要强化学习意识,注意向实践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特别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涉农法律法规和其他必备知识,努力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要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注意防止和克服工作在群众之中却缺乏群众观点、生活在群众之中却不能联系群众的倾向,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深入群众,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要强化发展意识,千方百计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农村的发展是干出来的,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从根本上讲,要靠干部带领群众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我们的选派干部要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有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雄心壮志,创造条件,知难而上,带领群众真抓实干,干出成效。
要注意做到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四要强化政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善于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开展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水平。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关系。
重点是要处理好第一书记与原村支部书记的关系。
能否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的成败。
从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不少基层同志对此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最为突出的,是在琢磨到底谁是一把手,谁是二把手。
我认为,第一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不是简单的“一、二把手”关系,既不能用第一书记取代村支部书记,也不能因为有村支部书记而排斥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与村支部书记应该是互帮互补的关系,但在具体工作中各有侧重。
第一书记主要是在县(市)区和乡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协助村党支部开展工作,具体职责任务就是前面讲的“四句话”,侧重于指路子,把方向,不要过分事事包揽。
要有甘当学生的宽广胸襟,虚心学习农村工作经验,不要以“钦差大臣”自居;要真正融入到农村、农民中去,不要把自己当成了客人;要发挥好指导、协调、示范、带动作用,但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瞎指挥,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
村支部书记要充分尊重第一书记的意见和建议,但不能产生依赖思想,当“甩手掌柜”;村级的重大事务,如重要财务支出、上马建设项目等,要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和“重大村务票决制”的程序办理。
总之,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都要把准角色定位,搞好分工协作,注意加强沟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局面。
第三,要注意工作方法。
做好农村、农民工作是一门大学问。
我们的选派干部要发挥好“领头雁”作用,完成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重任,不仅要有很强的政策观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苦干实干的精神,还要有科学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选派干部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有很强的进取精神,这是优势所在,但大多对农村情况不甚了解,对农村工作的亲身体会不多,缺乏做好新形势下农村领导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因此,抓紧学习、掌握和运用做好农村领导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对于少走弯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实施有效领导非常重要。
一是要学会应用说服教育的方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以人民内部矛盾为主体的农村社会矛盾仍然大量存在。
这些矛盾虽然成因各不相同,但有不少是因为基层干部政策法制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且往往涉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甚至酿成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同时,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平等意识、参政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积极要求了解政务、参与村务,维护自身利益。
因此,农村领导工作要切实改变过去在一些地方存在的行政命令的方式,通过奉公守法、公正办事和踏踏实实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来建立起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通过说服教育,加强对群众的理论教育、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帮助群众提高思想觉悟和素质。
二是要学会运用示范引导的方法。
所谓示范引导,就是要树立具有先进性、群众性、示范性的人和事作为典型,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宣传,作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榜样是真人真事,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号召力大,可学性强。
由于农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不同,对于干部的话可能一时还认识和接受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拿出典型来,用事实说话,往往最有说服力。
同时,农民也最讲实际、最讲实在,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农民身边的人的典型示范的作用,往往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要善于发现先进典型,运用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鼓舞群众,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要学会运用提供服务的方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村生产水平的客观需要,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存在诸多衔接问题。
农户分散经营往往会由于信息不灵,组织化程度低,造成在市场交易中成本过高,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给什么价只能接受什么价。
同时,农户之间的生活状况、经济水平不一样,因灾、因病返贫的现象不断发生,仍有部分生活困难的农户需要帮助。
这就需要农村基层干部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服务。
因此,我们的选派干部一定要树立服务意识,善于通过服务推动工作。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这次培训班后,我们的选派干部就要进村开展工作了,但是,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并不仅仅是派个干部到村任职就完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县(市)区委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把选派干部队伍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要求。
要坚持和完善由组织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经常分析选派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动选派工作深入开展。
要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特别要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掌握每一位选派干部的工作情况,加强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考核。
对表现突出、实绩显著、群众公认的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情况一般的,要帮助分析原因,研究改进提高办法;对工作打不开局面、没有起色的,要采取得力措施予以帮扶;对个别确实不适应的,要及时予以调整,由原选派单位重新选派。
各选派干部单位要认真落实好选派干部的各项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协调解决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这些干部任职的村都是市直有关部门开展“双联双促”活动所联系的村。
各选派干部单位的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到这些村,加强调查研究,与选派干部座谈交心,倾听意见,了解情况,加强指导,切实把“双联双促”活动的各项任务落实好。
同志们,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工作是一项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全局性、战略性举措。
各选派干部单位要站在关注农村、支持农业、关心农民的高度,把选派工作当作份内的工作来抓,当作“反哺”农民的具体措施来落实。
我们的选派干部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为实现“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