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学生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7087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学生版.docx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学生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学生版.docx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学生版

苏教版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目录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1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1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9

第三单元物质的量及溶液的配制与分析16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含义。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4.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想一想】

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2.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吗?

【例1】隐形眼镜越来越受到年青人的喜爱,在使用隐形眼镜时,常用的护理药水中含有过氧化氢(H2O2)下列有关过氧化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它是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的

C.它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每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解析:

过氧化氢是纯净物,不可能由氢气和氧气组成,故A项错,元素只有种类,无个数,故B错。

答案:

CD

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单质,也能按照一定的化合价与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而且种类、种数相同的元素可以组成化学式不同的化合物和化学式相同的化合物(同分异构体)。

由于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所以110多种元素便组成了种类繁多的物质。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

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

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氧化物的是(  )

A.尿素、赤铁矿石B.金刚石、水C.液氧、氯酸钾D.汞、碘酒

3.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A.空气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

4.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气体进行分析,只含有氧元素,那么这瓶气体( )

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化合物

C.可能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D.一定是氧气

【例2】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  )

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

B.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

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

D.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

解析:

酸、碱的元数是依据电离的H+数或OH-数划分的,分类考虑的是组成。

酸碱性强弱、挥发性、溶解性、两性、价态是指物质的性质。

答案:

A

1.相互关系(下图)

2.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化

①金属

金属+

②非金属

非金属+

③氧化物

能跟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能跟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④酸

⑤碱

⑥盐

5.某同学在学习了元素与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在笔记中记录了这样几段话:

①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②难溶碱也可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难溶碱,例如Cu(OH)2→Fe(OH)3③由CaCO3可直接制取纯碱(Na2CO3) ④铜可经一步反应制取Cu(NO3)2,你认为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④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D.分子组成的晶体中都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

7.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

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B.HClO、浓硫酸、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NaF、MgO、AlCl3均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而成,都是离子化合物

8.(2008·广东化学,7)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

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

【例3】(2009·全国Ⅱ理综,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解析:

A项,胶粒带电,而胶体是电中性的;B项,若溶液中溶质是非电解质,通电时不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带电时,不向某一极移动;C项,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也无规律;D项,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选D。

答案:

D

1.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 液

浊 液

胶 体

分散质微粒直径

<1nm

>100nm

1~100nm

分散质微粒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高分子或多分子集合体

实 例

蔗糖溶液、NaCl溶液

油水、石灰乳

淀粉溶胶、Fe(OH)3胶体

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均一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较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悬浊液不能乳浊液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现象

静置分层或沉淀

丁达尔现象

2.胶体的提纯——渗析

由于胶粒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较小可透过半透膜,可用此法将胶体提纯。

3.胶体性质原因

(1)胶粒带有一定电荷

由于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选择性地吸附胶体中的某种离子而带有一定电荷。

一般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粒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土壤的胶粒带负电。

(2)胶体均一、稳定

①主要原因胶体粒子直径较小,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同种胶体的胶粒因吸附分散剂中相同的离子而使胶体粒子带有同种电荷,彼此相互排斥,阻碍了胶粒的凝聚。

②次要原因胶粒小、质量轻,布朗运动剧烈,能克服重力引起的沉降作用。

4.胶体的制备方法

(1)分散法:

单个分子达到胶体粒子大小的物质可直接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等。

(2)聚集法:

通过化学反应使许多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分散质微粒(粒度在1~100nm之间),从而制得胶体。

如制备Fe(OH)3胶体

①原理: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②操作:

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1mol·L-1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并保持微沸几分钟。

③净化:

将所得溶胶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的(或频繁更换)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

9.有关分散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浊液的分散质可用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B.任何物质在水中溶解时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C.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一些

D.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10.(2009·广东单科,5)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氯,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⑥水陆两用公交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

11.“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

【例题】(2009·浙江理综,9)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

则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  )

A.0.01mol·L-1的蔗糖溶液    B.0.01mol·L-1的CaCl2溶液

C.0.02mol·L-1的NaCl溶液D.0.02mol·L-1的CH3COOH溶液

审题视点:

对于分散系的考查可以从多个角度,本题就借助于学生不熟悉的内容命题,但只要理解好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就可正确解答。

思路点拨:

据题意,1L溶液中,沸点高低取决于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

D项,CH3COOH易挥发而排除;A项,蔗糖是非电解质,溶液中只有0.01NA的蔗糖分子;B项,共有0.03NA的离子;C项,共有0.04NA的离子,故答案为C。

正确答案:

C

错因分析:

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及题目信息理解不透彻造成失误。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1.了解物质的提纯方法,蒸馏、过滤等基本操作。

2.能够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离提纯。

1.分离仪器

(1)漏斗

①普通漏斗

常用于分离混合物,也可用于防倒吸装置。

②长颈漏斗

用于装配发生器,如简易启普发生器,使用时长管末端应,形成液封。

③分液漏斗

用于分离的液体;也可在反应装置中做加液装置。

使用前应先检验是否,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放出,上层液体由倒出。

(2)干燥管

用于除气体中的杂质,气流流向进出。

(3)洗气瓶

用于除气体中的杂质,如图所示,如果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流向为进出。

如果要测量气体的体积,气体可由进入,里面的水由排入量筒。

2.常见物质的分离操作

(1)过滤

①过滤使用的主要仪器和用品有:

、烧杯、、滤纸、。

②过滤操作时要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a.一贴:

滤纸紧贴。

b.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c.三靠:

烧杯紧靠;玻璃棒末端紧靠;漏斗下端管口紧靠。

③过滤时沉淀的洗涤

直接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使,等水流完后,再重复操作数次直至洗净。

(2)蒸发

①仪器:

,三角架(或铁架台),酒精灯,。

②注意:

a.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b.当时,即停止加热。

(3)蒸馏

①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不同,来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②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中,需用到的仪器有:

铁架台、酒精灯、、、、、牛角管、锥形瓶。

③在蒸馏实验中,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为。

蒸馏烧瓶中加防暴沸,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为。

(4)萃取分液

①萃取

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的两溶剂中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操作。

萃取剂应符合的条件是:

a.;b.;

c.。

②分液

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分液所用的主要仪器是。

分液时,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从倒出,下层液体从流出。

【想一想】

过滤和渗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常见气体的检验

由于气体贮存困难,使用时易扩散,故检验中要尽可能使用物理性质加以检验。

即使使用化学方法,尽可能多用试纸。

可按下列顺序检验:

(1)观察颜色,红棕色为,黄绿色为;打开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的是或、有气体出现的是NO。

(2)闻气味:

有气味的可能是Cl2、HCl、NO2、NH3、SO2等。

(3)试纸检验: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的是酸性气体如:

HCl、CO2等;使湿润的品红试纸退色的是等;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的是氧化性气体如:

Cl2、O3等。

(4)点燃:

可燃或产生爆鸣声的是性气体如:

H2、CH4、C2H6、CO等;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5)通入盛有试剂的洗气瓶如:

二氧化氮通入水中生成色的溶液并生成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能使品红溶液,加热后又显,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CO2或S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等。

2.溶液的检验(几种重要离子的检验)

(1)Na+、K+用焰色反应,它们的火焰分别是、。

(K+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2)NH4+与NaOH溶液反应,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冒。

(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产生,且沉淀不溶于稀盐酸。

(4)Cu2+蓝色水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Cu(OH)2沉淀,加热后转变成CuO黑色沉淀。

含Cu2+水溶液能与Fe、Zn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5)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NaOH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但溶于氨水,生成银氨溶液。

(7)Fe3+加入KSCN溶液,立即显血红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

(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的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后,立即显血红色。

(9)能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0)浓溶液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退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能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想一想】

一种试剂只能检验一种离子吗?

一种离子能否用多种试剂检验?

 

【例1】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NO(NO2)——通入足量水中,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B.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CO2

C.Cl2(HCl)——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气体

D.CuO(C)——直接在空气中加热

解析:

NO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NO2,A项错误。

答案:

A

物质的分离、提纯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复习时应掌握:

1.物质提纯的原则:

不增、不变、不减、易分

所谓不增,不引进新的物质;不变指被提纯的物质性质不能改变;不减指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指易使杂质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

2.提纯的方法可归纳为:

“杂吸收、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试剂分”

(1)杂吸收:

常用于气体的净化和干燥,可根据被提纯气体中所含杂质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体或液体作为吸收剂。

如Cl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NH3中混有的水蒸气可通过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等。

(2)杂转纯:

利用化学反应,加入适当的试剂或采用某种条件(如加热),使物质中的杂质转化为提纯物。

如NO中混有的NO2气体可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Na2CO3固体中混有NaHCO3可将混合物加热,使NaHCO3全部转化为Na2CO3;FeCl3溶液中混有的FeCl2,可通入适量的Cl2将FeCl2氧化成FeCl3。

(3)杂变沉:

加入适当试剂使其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过滤而除去。

如除去K2SO4溶液中少量的MgSO4杂质:

向混合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过滤出Mg(OH)2沉淀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硫酸即可得纯净的K2SO4溶液。

(4)化为气:

加入适当试剂使其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而除去。

如除去Na2SO4溶液中少量的Na2CO3,加入适量稀硫酸,将CO32-转变为CO2。

(5)试剂分:

对于固体试剂可选择适当的物质将杂质溶解,然后过滤除去。

Mg粉中混有的Al粉、MgO中混有的Al2O3、Mg(OH)2中混有的Al(OH)3可用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然后洗涤即可。

1.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渗析的方法精制氢氧化铁胶体

B.用加热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碳酸钠固体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硫酸钡的碳酸钡

D.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2.(2009·江苏单科,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

B.用50mL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mLKMnO4溶液

C.用量筒量取5.00mL1.00mol·L-1盐酸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0.100mol·L-1盐酸

D.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例2】(2009·江苏单科,9)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

C.向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退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

D.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sp比AgI的Ksp大

解析:

A项,CCl4能从碘水中萃取出I2,是常见的萃取剂;B项,SO2与BaCl2根本不反应,可理解为即使生成BaSO3,也会被盐酸溶解;C项,Fe2+被MnO4-氧化成Fe3+,MnO4-体现氧化性,Fe2+体现还原性;D项,沉淀转化时,一般由Ksp大的变为Ksp小的,AgI比AgCl更难溶,Ksp更小。

答案:

AD

1.物质检验时对反应的一般要求

(1)反应要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如:

溶液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产生等。

(2)反应要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如:

溶液的酸碱性、浓度、温度等的选择。

(3)检验反应时常需排除干扰物的影响,如:

用Ba2+检验SO42-时应排除CO32-、SO32-等离子的干扰。

(4)检验反应要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①一种试剂如果只与少数几种离子反应,这种反应就叫做选择性反应。

与该试剂反应的离子种类越少,反应的选择性越高。

②如果试剂只与一种离子(或物质)发生反应,这个反应的选择性最高,这样的反应称为这种离子的特征反应。

③在物质检验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选择性高的反应,如用品红溶液检验SO2,用

KSCN溶液检验Fe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NH3。

2.物质检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物质检验的“三个原则”,即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

根据实验时生成物所表现的现象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类:

(1)生成气体,如NH4+、CO32-的检验;

(2)生成沉淀,如Cl-、SO42-的检验;

(3)显现特殊颜色,如Fe3+、苯酚的检验。

(4)焰色反应:

检测金属或金属离子。

3.(2009·海南单科,1)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

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

第三单元物质的量及溶液的配制与分析

1.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1.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数目粒子集体的物理量,符号为,单位为。

科学上规定,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数值为,符号为NA。

2.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单位是,或kg·mol-1,M=

3.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在一定的和下,单位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单位为,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L·mol-1。

【想一想】

1mol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相对原子(分子)质量三者等同吗?

1.物质的量浓度是溶液浓度表示的方法,是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

来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

单位是,符号是。

CB=。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或量筒)、、、、。

配制的步骤有、、、、摇匀、。

【想一想】

1.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一旦加入超过了刻度线应如何处理?

2.将36.5gHCl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1吗?

宏观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溶液的浓度借助于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两个桥梁就可以求出其所含的微粒数,转化关系如下:

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是高考的热点,重现率为100%,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一定质量的物质或一定体积的气体所含有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数目。

(2)一定质量的晶体或有机物所含有的化学键数目。

(3)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数目。

(4)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目或原子数目。

(5)物质所含的中子数或电子数。

【例1】(2009·浙江理综,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5.6L一氧化氮和5.6L氧气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NA

B.1mol乙烷分子含有8NA个共价键

C.58.5g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

D.在1L0.1mol·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解析:

A项,0.25molNO与0.25molO2将反应生成0.25molNO2,剩余O20.125mol,不考虑NO2与N2O4的转化,分子总数应为0.375NA;B项,乙烷结构式为

1mol乙醇分子中含7NA个共价键,C项,NaCl为离子晶体,其固体中无分子;D项正确,因CO水解使得阴离子数增加。

答案:

D

在有关NA的判断中,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Na2O2:

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2。

Na2CO3:

CO32-在溶液中会水解。

SiO2:

1molSiO2晶体中含有4molSi—O键。

NO2与N2O4混合气体:

N2O4可看做2个NO2。

O2与O3:

等质量时,二者的分子数不同,但原子数目相同。

1.(2009·福建理综,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4g镁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