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关于纠风治理的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6805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关于纠风治理的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医院关于纠风治理的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医院关于纠风治理的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医院关于纠风治理的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医院关于纠风治理的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关于纠风治理的情况汇报.docx

《医院关于纠风治理的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关于纠风治理的情况汇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关于纠风治理的情况汇报.docx

医院关于纠风治理的情况汇报

*医院关于纠风治理的情况汇报

 

开展纠风治理加强行风建设——某某医院关于纠风治理的情况汇报根据《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纠风专项治理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医院自身端正行风,塑造形象的需要,在全院掀起了一个学习贯彻的高潮、自查自纠的高潮、持续改进的高潮。

医院要求全院职工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纠风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和纪律要求,加强医院行风建设,规范医疗行为,切实做到有效遏制收受药品回扣、“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

现就近半年的治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形成合力。

医院将组织落实好这次专项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把实行“一岗双责”,建立健全纠风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作为落实纠风专项治理任务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

1.巩固多年来形成的医院党政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为活动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医院在开展治理活动中,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科室具体抓,实现了领导到位,责任到位。

院长一手抓医院管理,一手抓医德医风建设,确保了医院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

2.抓好协调,保证专项治理工作有序进行。

各部门之间不断加强沟通和协调,有的问题牵涉到几个部门,需要密切配合、共同治理;有的问题还比较模糊,但各部门之间都能够树立全局观念,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防止了扯皮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

3.广泛发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为开展治理活动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广泛开展专项治理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且把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与医院今年开展的“某某”达标竞赛活动结合起来,与“增强纪律观念、自觉接受监督”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系列内容丰富,要求详实的活动开展,对医院的服务、质量、管理、环境、文明程度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医院全体党员职工立足自身岗位,在实施服务规范、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品位上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合力,确保医院业务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4.强化监督,特别是重点强化对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健全了监督约束机制,对权力加强制约。

严格实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制度,凡医院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保证决策的民主、科学;实行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制度,把决策权交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定夺;实行院务公开,增加透明度,设立意见箱,接受群众监督。

在医院形成一种组织监督、制度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环境氛围。

5.把好各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关和重要岗位干部的任用关。

尤其是对直接掌握人、财、物等重要岗位人员,加强管理和检查。

今年年初,医院就对出现用量异常的5种药品果断采取了停止采购的措施,对不规范的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

医院纪检监察部门还不定期对医院各岗位的规范行为进行暗查与抽查,及时了解医院在规范服务中的真实情况。

二、教育先行,效果突出。

1.营造氛围。

活动伊始,医院就摘编了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纠正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相关学习材料,通

认真贯彻“两个务必”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市加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论述和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于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快辽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此,辽阳市委、市政府在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今年初,为积极探索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禁止奢侈浪费行为,切实减轻财政负担,市委、市政府针对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具体措施,通过体制变革和制度创新加以解决,收到较好效果。

一、提高认识 切中时弊 选准突破口

我市原有的公务用车管理体制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存在着旧体制固有的弊病。

据财政部门调查统计,2002年末,市直党政机关、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296户,人员编制总数17646人;县级(含副县级)以上领导职数978人,离休人员433人;供养小汽车1063辆;单车平均每年支出养车费用4.48万元,每年养车费用总支出4762万元,约占当年市本级实有财力的8.3%,配车数量和标准高于我省同类城市平均水平。

特别是近三年小汽车增量增支给平衡财力造成巨大压力,购车和养车费用支出增幅过高使财政背上沉重包袱。

车辆过多、管理混乱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购车标准、档次越来越高,攀比之风日甚。

普通型桑塔纳和省内地产中华轿车很少购买,帕萨特、本田、别克和奥迪a6等车型成为购买热点,车内装饰档次逐渐提高。

市直单位2000-2002年新增小汽车126辆,其中绝大部分是小轿车,年均增长13.4%,新增车辆购置费2553万元,年平均支出851万元。

与此同时,燃修费支出也以平均17%的速度增长,尽管如此,嫌车况差、车辆少的呼声仍不绝于耳,申请购车、增加燃修费指标的报告频频不断,给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二是车辆管理混乱,费用支出难以控制。

主要表现在公车私用、编外养车现象十分普遍,公务活动不计成本,用车随意性强,燃修费管理存在纰漏等问题。

三是部门之间资源分配不公,形成相互攀比。

旧的公务用车管理体制下,下属单位多、有实权的部门资金充裕,车况好,车辆多,领导干部每人一辆车还有剩余;而没有下属单位、清贫的部门资金短缺,车况就差,有的甚至没有公务车,这种资源分配不公平的旧体制造成单位、部门之间在配车问题上相互攀比,有的单位或部门甚至连招呼也不打、编制审批手续都不办就动用所谓自有资金擅自买车,其结果导致配车数量和费用支出居高不下。

四是小汽车过多、过滥衍生不正之风,形成滋生腐败的温床。

旧的公务用车管理体制最终形成的社会和政治结果是奢侈浪费及各种腐败现象的存在。

有些领导干部已把坐什么车当作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老百姓戏称的“屁股底下的腐败”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到了必须彻底整治的程度。

二、精心设计 确定原则 制定切实可行措施

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是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将改变人们几十年公务用车意识和习惯,直接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

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市财政局针对公务用车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市直各单位现状、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离休人员、小汽车配备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借鉴公务用车改革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公务用车改革最终要实现“运行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使用货币化”的根本目标,制定了积极慎重、循序渐进的改革方案。

方案经4月1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和4月24日市委常委会审定后,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的通知》(辽市委办发[2003]17号)、《辽阳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公务用车定编管理暂行规定》(辽市委办发[2003]25号)两个文件,从2003年7月开始实施。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一)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范围和目标

1、重新制定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小汽车配备定编标准。

根据《辽宁省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小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重新制定《辽阳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公务用车定编管理暂行规定》,把市直机关(公、检、法、司机关除外)、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除外)和团体组织纳入改革范围。

在职市级领导干部(含副职)公务用车按每人一辆配备;在职县级领导干部(含副职)公务用车按3人以下配备1辆,4至6人配备2辆,7至9人配备3辆,10至12人配备4辆;市直部门的离休干部服务用车按市级每满3人配备1辆,县级每满5人配备1辆,最多不超过5辆;其他公务人员用车19人以下不配车,20人至49人配备1辆,50人以上配备2辆。

2、停止更新和添置领导干部用小汽车(包括新组建机构),对现有超编小轿车进行清理核实、收缴和处置。

3、核发租车补助,适时组建“公务用车租赁公司”。

对按规定应配备没配备或主动不配备小轿车的单位,按一定标准核发租车补助,适当时机组建公务用车租赁公司。

(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所遵循的原则

根据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目标确定的原则是:

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减轻财政负担的原则;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先清后改和不影响公务活动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效率的原则。

(三)主要措施

1、重新核定各单位公务用车编制,收缴和处置超编车辆。

2、停止更新和添置小汽车,核发租车补助。

三、坚定信心 扎实推进 规范做好各项工作

   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牵动着全社会关注的目光,直接关系着我市财政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影响着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必须坚定信心,扎实推进,严格按照标准和进度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这项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1、组建一个级格高、效率高、素质高和精干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为确保本次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市委办、政府办、纪检委、监察局、组织部、编委办、审计局、财政局、国资办、体改办和公安交警支队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车管办)设在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由财政局局长兼任,工作人员从成员单位抽调。

   2、营造一种愉快、宽松、良好的操作环境。

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涉及市直近300个单位,如果没有一个宽松和良好的氛围、得不到广泛共识是难以实施的。

为此,我们千方百计扩大宣传,广泛动员。

一是在摸底调查期间,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政策宣传。

二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逢会必讲,无论是市委全委会、人代会,还是政府全体会,只要是适合的场合必讲加强公务用车管理。

而且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行动,7月8日,召开了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一把手参加的“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动员大会”。

会议由市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主持,市政府秘书长宣读有关文件,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作动员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作总结,正式拉开了全市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大幕。

三是所有驻市新闻单位齐上阵,创造舆论氛围。

四是通过《辽阳日报》发布通告,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营造出群众监督的好环境。

3、制定一个规范、严密、可行的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此项工作万无一失,车管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把握工作进程和方向。

领导小组的主要领导还多次专题听取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对近300个市直单位的情况了如指掌。

车管办的人员更是夜以继日地工作,草拟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经过反复修改后以辽市委办[2003]17号文件的形式下发。

方案明确规定了本次工作的实施范围、目标,具体措施,组织领导和纪律要求。

方案还详细规定了核编截止时限、停止购置新车、超编车辆处置、富余司机安置、核发租车补助和租车办法等内容。

4、编制一套科学、严谨、周到的定编办法。

   要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制定一套科学严谨周到的定编办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这项工作的成败。

为了确保成功,在精细测算的基础上,依据《辽宁省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小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辽委办发[1995]22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辽委办发[1999]22号),重新制定了《辽阳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公务用车定编管理暂行规定》,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着眼未来和公平公正的原则,从严确定市直单位的小汽车编制。

既考虑到市直部门单位特殊行业的工作性质,又考虑其现有车况和公车使用效率,又不至于影响工作。

5、掌握一手翔实、准确、真实的基础资料。

   为确实保证公平和公正,市直各单位的基础资料的真实准确也是非常关键。

为此,车管办的组成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编委办负责人员编制、财政局负责小汽车编制、老干部局负责提供离休人员数、组织部审核现职副县级以上实职领导数,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与协助下,反复核实有关数据,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将涉及到的市直237个单位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离休人员情况和现有车辆的状况编制了一本基础资料汇编。

这本汇编在收缴超编车辆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保证了各单位上缴的车辆没有经过事先调换、所有定编职数准确无误。

同时,对缺车单位调剂余缺也提供了有利依据。

6、坚持一系列严格的、铁的纪律。

   任何一项政策确定之后,执行得如何,必须有一系列铁的纪律做保证。

本次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之所以顺利开展,并圆满结束,重要的一条就是有铁的纪律做保证。

不论是在《关于加强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的通知》里,还是在市长的动员报告和总结讲话中,纪律要求都是重中之重。

把这项工作上升到“是我市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实际举措,是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切实减轻财政负担的一条治本之策”的高度。

在实施过程中,不论是领导小组的领导,还是具体工作人员,都做到不讲情面、不徇私请,统一政策,一个标准,把公平和公正贯穿始终。

在这些纪律的约束下,仅用了15天,超编的54台车辆就全部主动上缴到位,使调剂和处置按时完成,保证了整个工作的顺利结束。

四、措施得力 办法有效 取得了可喜成果

我市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从2002年10月份开始酝酿、到今年5月实质运作、到今年9月份超编车辆调剂处置结束,前后历时一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车管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车管办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本次车改共清理出超编、借用、吃“空头饷”小汽车85台:

吃“空头饷”小汽车22台;退回借用车5台;暂缓收缴4台;实际收缴54台超编车,其中调剂了25台,包括给空编单位19台、调剂更换6台、报废8台、公开处置拍卖27台,共节约财政资金1686.6万元。

具体成果如下:

1、有效遏制了新车不断增长的势头。

自5月份停止审批购置小汽车以来,与上年同期相比较,车辆购置费支出大幅减少,按前三年年平均851万元计算,今年可节省财政支出近800万元。

2、切实减轻了财政在养车费用上的支出负担。

本次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共清理出超编、借用、有编无车的小汽车85辆。

其中有编无车的22辆,收缴超编车54辆,按每辆车每年支出养车费用4.48万元计算,可节约财政支出340.5万元。

   3、通过调剂解决了一些单位缺车的状况,也改善了一些单位车况过于陈旧的现状。

通过调剂,保证了这些单位都能配备公务用车,又节约了购买新车的支出。

本次共调剂解决了25台车,按购置新车平均每辆20万元计算,可节约财政资金500万元。

   4、处置上缴的超编车辆,使财政回收了一笔资金。

这次收缴的54辆超编车,除了调剂出去的以外,其余的35台都予以公开处置和拍卖,共获得收入46.1万元,增加了财政收入。

   5、公车腐败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通过这次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的开展,刹住了个别单位公车使用中的不正之风,为全市加强机关后勤管理,尤其是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项工作中还发现了纪检委等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上非常优秀的单位。

   6、占用、借用车的退回,减轻了企业负担。

这次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工作,虽然仅查出和退回占用、借用小汽车5辆,但影响很大。

一是被占用和借用单位举双手赞成,说了他们想说不敢说的话、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事。

二是为那些暗中侵占下属部门单位资产的机关单位敲了警钟,迫使他们进行清退。

   7、通过一个侧面检验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

本次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是我市历史上的第一次,是机关公务用车制度的变革和创新,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次检验。

工作中既涌现出了一批如市委办、政府办、财政局和执法局等积极支持、密切配合的单位;但也有个别千方百计找借口、不能按要求填报基础数据、不按规定时限上缴车辆的单位。

    众所周知,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环境要改善,经济要发展,都与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是密不可分的。

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加快发展、如何保护环境的战略和措施,我国更是如此。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它不仅关系着城市的文明程序和城市形象,也是城市环境建设的最基础的工作。

现在很多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的总体水平,提出“四化”目标,即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是绿化、亮化、美化的基础,首先城市要卫生整洁,在加上搞好园林绿化,提高艺术和文化品味,才能创造出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卫生整洁的城市离不开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的处理,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是实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是合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途径,是城市环卫工作的一个重点。

通过分类收集,最粗略的分类也应是分成可回收利用的、不可回收利用的和有害的三部分。

对可回收利用的可以把它直接作为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垃圾的数量减少了,资源化也得到了实现,同时也为垃圾害化处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矗例如玻璃,它属于可回收利用的东西,如果不分类,它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就很难以处理。

另外,对有害的部分做特殊的处理,就能有效地减少对环境、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我们国家的垃圾处理在以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受到国情,生活方式,传统观念以及设施等方面的制约,它还涉及有关法规和政策的不健全等诸多方面。

    幸运的是,南京作为首先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的八大城市之一,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已经做出了一些成果,我把它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全面发动,大力宣传

    南京市成立了以市政管委、市容委牵头,其他部门参加的综合性领导小组,加强了分类收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编印了60万封“致市民一封信”,召开三次全市性垃圾分类收集骨干动员会,逐级动员,分层培训。

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媒体的大力宣传,在南京引起较大反响,社会的广泛支持,群众的积极参与,为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开展奠定的基矗

    

(二)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

    南京市市容委会同公安、工商、房产、环保、供销等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意见》、《关于准予统一聘任垃圾资源回收员进入居民小区收集垃圾的资源通知》、《关于加强可再生垃圾资源管理的通告》《及垃圾资源回收员暂行管理办法》等,形成各方支持、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因地制宜、积极探索

    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再由环卫站或回收网点二次分拣。

组建了一支150人的专职回收员队伍,隶属市供销社的物资回收公司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持证、统一标识、统一量具、统一车辆、统一价目、统一中转,定人、定时、定街回收。

同时立足社区,以物业管理人员、环卫职工、民办保洁员为兼职回收员,并对400多家废旧物资收购站点兼并联网,形成一个专兼结合、布点合理的回收网络。

    南京市的分类收集工作已基本上在6个城区、47个街道、900多个社区普遍推开,并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把垃圾分类收集推向市常可见虽然分类收集工作在南京开展的时候不长,但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当然,在这短短的几十天的实践调查中,我也发现其中还有一些可以研究讨论的问题:

    

(一)分类类别问题

    分类收集分成哪几类?

怎样分类更科学?

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分类科学,是指符合国情,便于操作,容易推开。

    我在查看一些文件资料时发现,在全国的八大试点城市中,分类各有特点。

如北京市把可回收利用的分为四类:

废纸、塑料、废电池、金属;上海市将非焚烧区的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焚烧区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废玻璃、其他垃圾;厦门市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深圳市将公共场所与窗口地带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废纸、塑料橡胶、玻璃、金属)、不可回收垃圾,住宅区分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废电池和大件垃圾;广州市和南京市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再由环卫站或回收网点二次分拣。

    尽管各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各具特色,但从大的方面看,基本上是两种类型,一类是以北京市、广州市、厦门市、南京市等为代表,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一类是以上海市为代表,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

    我对此的看法是:

    第一,在收集体系或运行机制上,首先居民粗分;再运送到分拣中心细分;最后再根据各种垃圾的组成成分,分别进行再利用。

这个方法我认为符合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内在规模。

    第二,在居民源头的粗分阶段,我们南京的做法有其可取之处,即居民、小区保洁员、物业管理公司和市容环卫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方法。

    结合以上两点,我认为“粗分”的做法,居民易于接受,如果直接让居民细分,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久而久之就会难以推行。

日本在当初的时候,街道上也只是设三个垃圾桶,把垃圾分为三类:

一类是可燃的;一类是不可燃的;再一类是危险品,当然大件的废品则另当别论。

结合中国国情我认为,对于可利用的有机物可以在住宅小区通过微生物有机垃圾处理技术处理后,作为绿化的原料就地“消纳”,这样就可以减少城市垃圾最后处理的量,即达到“减量化”的目的。

    

(二)综合利用问题。

    分类收集的首要目标就是把可回收部分作为资源,直接利用起来,既增加社会财富,又减少垃圾生成。

综合利用是分类收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现在有些废旧资源利用的好一些,有些废品利用的差一些甚至无法利用,如分类收集起来的废电池要是只是贮存在那儿,越存越多,这就是一个问题,分类后如何利用,是分类收集成功与否的关键,我认为一些

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积极稳妥地寻求国际合作,也给我们的深入发展和寻求国际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拣中心、资源循环利用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方面,在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方面,都可以积极寻求多种方式的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和吸收新来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观念和经验,为我所用。

    终上所述,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是艰巨的、光荣的,它不单单是一个城市卫生问题,它是一个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体现,是国人环保意识觉醒的标志。

作为一个学化工的大学生,我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怎样把学到的知识和活生生的世界联系起来,让自己学有所用,将成为我以后学习的主要方向。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开阔的眼界,增长了见识,受益非浅!

  &nb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