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总结与提升语文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66327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总结与提升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总结与提升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总结与提升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总结与提升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总结与提升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总结与提升语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总结与提升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总结与提升语文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总结与提升语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总结与提升语文版

单元总结与提升

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1.易错字音

酝酿(niànɡ)  婉(wǎn)转   朗润(rùn)

抖擞(sǒu)狭窄(zhǎi)镶(xiānɡ)嵌

水藻(zǎo)澄(chénɡ)清轻飔(sī)

憩(qì)息融融泄(yì)泄蹇(jiǎn)劣

冥(míng)顽奢侈(chǐ)分娩(miǎn)

引吭(háng)盛馔(zhuàn)岑(cén)寂

猥(wěi)鄙蹑(niè)手蹑脚叫嚣(xiāo)

2.易错字形

鸟巢  烘托  静默  嘹亮  一髻  镶上

皎洁伶俐忧戚蜿蜒窥伺

3.多音字

涨     隽

晕颈

济纤

4.形近字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融融泄泄 左顾右盼

三眼一板 蹑手蹑脚 不胜其烦

1.反复、拟人: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拟人、比喻、排比: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比喻:

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

4.反问:

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

动静结合:

如《春》中“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三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第一句写的是静景,第二句写的是动景,最后一句写雨中静默的房屋,属于静景。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所描写的景物相辅相成,相映成趣。

1.有关四季的古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2.关于燕子的俗语:

燕子飞来多兜兜,一月粮食不用愁

燕子来家做个窝,喜事多又多

燕儿来,要发财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燕子飞回春来到,大雁南行冬即临

3.写鹅的古诗:

眠沙卧水自成

群,曲岸残阳极浦

云。

那解将心怜孔翠,羁雌长共故雄分。

1.《春》,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散文家、诗人。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有《踪迹》《背影》《春》《荷塘月色》《绿》等。

2.《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1936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产生较大影响。

3.《白鹅》选自《中国现代散文精华》,作者丰子恺,我国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他的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

二、单元检测卷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题 号,一,二,三,总 分

得 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酝酿(niànɡ)  隽妙(jùn)  猥鄙(wěi)

B.发髻(jì)岑寂(cén)蹇劣(jiǎn)

C.抖擞(sǒu)粼粼(lín)引吭(kēng)

D.朗润(rùn)分娩(wǎn)憩息(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稀梳  叫嚣  皎洁  呼朋引伴

B.抖擞伶利忧戚蹑手蹑脚

C.伫蓄安适蜿蜒左顾右盼

D.奢侈窥伺隽逸

三眼一板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

是在某处的山里吗?

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

“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①河对岸绿水青山,分别映在圆洞里,正如五幅不同画面的山水彩屏。

②寨前田连阡陌,寨后绿树成荫,寨边有宽阔的石头河,河水清澈见底,常见游鱼成群,互相追逐。

③河上有30多米长、5米宽的5孔石桥,弧形石拱与倒影连成一个个圆的洞门。

④竹林、果树相间的岸边,石屋村寨在阳光辉映下,如片片白云,散落在青山绿水间,形成一派独特的山村美景。

⑤石头寨依山傍水,四周有秀丽挺拔的群山。

A.⑤③④②①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⑤②④D.④⑤③①②

5.选出下面文学常识叙述错误的一项(  )(3分)

A.《春》选自《朱自清选集》,作者朱自清,散文家、诗人。

B.《海燕》作者郑振铎,作家、文学史家。

C.丰子恺,中国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D.《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

6.延安市宝塔区延河广场上,一女子为拍照,居然坐在了红军雕塑的头上。

无独有偶,近日,吴起县胜利山景区红军纪念园内,男游客李某爬上女红军雕像并坐在其头上“留影”的事件,引发多方关注。

李某被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旅游名单,该不良记录保留期限为10

年。

(1)班同学对此议论纷纷,以下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把有不文明行为的人列入游客黑名单是对不文明行为的惩戒和警示,也是对文物和古迹的一种保护。

B.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应该禁止。

C.游客黑名单是政府出台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实施使旅游管理更系统化、可视化,我们应注意自己在旅游中的行为。

D.旅游图的是快乐,因为爬上红军雕像就被列入黑名单,处罚有点重了。

7.综合性学习。

(4分)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某班级准备开展一次让同学们走进家乡的春天,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感受家乡的优美风光的活动。

请你也来参加他们的活动,随他们一起寻觅春天的踪迹!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

必须用两个句式大致相同的句子,20字以内。

(2分)

 

(2)请仿照例子,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分)

例:

举行“春天的赞歌”咏诗会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38分)

(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6分)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8.选文第①段中的“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描写的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

写出了他们怎样的心情?

(3分)

 

9.选文第②段写的是春花,而作者却又写到蜜蜂、蝴蝶,用意何在?

(3分)

 

10.选文第③段“‘吹面不寒杨柳风’……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是从什么角度对春风进行描写的?

(3分)

 

11.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12.结合全文分析,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二)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0分)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①家里太热,早晨到阳台上洗漱,时时会有一些风悠悠地吹来,让我在这秋老虎肆虐的酷热里,感到些许的凉爽。

②浇了两盆水在干得发白的水泥阳台上,然后安静地蹲下来慢条斯理地刷牙。

忽然,一只小鸟飞到我刚浇过水的地上,左右望了望,随后机警地啄水喝。

我原以为是一只麻雀,因为这里,除了麻雀,连原本司空见惯的乌鸦喜鹊都成了珍稀鸟类,很难见到。

定睛一看,却发现这鸟儿通体黑色,体型比麻雀小,却显得精干矫健,莫非是一只燕子?

我赶紧看看它的尾部,果然是八字形地分开着!

③果真是一只可爱的小燕子!

④当我再想仔细地看看的时候,大概意识到有人盯着它,它箭一样地飞走了,一下子就无影无踪,从起飞到消失,只是转瞬之间。

果然不同凡响,速度之快,小小的麻雀简直无法望其项背!

是啊,千里的迁徙没有超强的飞行能力是不行的。

⑤在我小的时候,那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家的屋梁上,就有燕子在上面筑窝居住。

⑥我的家在县府街,那是当时县城最繁华的街道。

可是,这并不妨碍燕子们在这里生活,没有人会干扰和伤害它们,人人对它们爱护有加。

那时在人们普遍的观念里,燕子和青蛙一样都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燕窝大都建在朝街的厅堂梁子上,这里又是家人活动最频繁的场所,燕子同时也在这里不断出入,地面、桌椅上往往都会留下它们的粪便,令人哭笑皆非的是偶尔还会掉在饭菜里,但没有谁会因此去责怪或惩罚它们。

所以,那时的燕子不怕人,人再多的地方照样“双双入我庐”。

⑦尤其在农村,那些茅草屋、那些低矮的土坯房,更是小精灵们的家,许多人家在横梁上钉上一块小木板作为燕子筑窝的依托,以此欢迎它们的到来。

据说,这些归来的聪明的小家伙往往都是去年的老朋友,它们会给主人带来好运和吉祥。

⑧曾几何时,陶渊明“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情景再也看不见了。

我们的水泥城堡越建越高,我们的防盗窗防盗门紧闭,我们不再给燕子们自由出入的空间,更不要说在你的家里结婚生子,拉屎拉尿了。

环境严重污染,农药的毒性越来越强,燕子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生存环境越来越糟。

⑨第二天的早晨,我又来到阳台,在地上泼了水,然后坐下来,慢条斯理地刷牙。

我心中有一个美丽的期待,期待着那只小精灵的再次出现。

然而,终于还是“不见伊人的倩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我怅然若失地望着水泥地把水分渐渐地吸干,只留下地图一样的水印……

⑩可爱的小精灵,明年,你还会来吗?

(有改动)

13.文章以“似曾相识燕归来”为题的作用是什么?

(3分)

 

14.试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2分)

 

15.文章第⑥段回忆了什么内容?

其作用是什么?

(3分)

 

16.第⑨段画线句子中“我”“怅然若失”的原因是什么?

(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12分)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

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唐人诗云:

“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

此。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

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

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

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

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

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

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

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

样子真凄惨呢!

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

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枝头渐渐地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

根枝头,恢复了春初的面目。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

我想起了古人的诗: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恢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落花也曾令人悲哀。

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

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

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

“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

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

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

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

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7.文章第①段中说: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

(3分)

 

18.文章第②③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分)

 

19.文章第⑤段中说:

“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2分)

 

20.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梧桐树,抒发个人情感,请联系全文,试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三、作文(40分)

21.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你一定有自己喜欢的事物:

或是因为它美好的外形;或是因为它蕴含的情趣;或是因为它引起你的联想触动了你的情思……请以“品味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状物的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写完整。

②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答案: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B 点拨:

本题选项A中“隽妙”的“隽”应读“juàn”;选项C中“引吭”的“吭”应读“háng”;选项D中“分娩”的“娩”应读“miǎn”。

2.D 点拨:

本题中A项“稀梳”应为“稀疏”;B项“伶利”应为“伶俐”;C项“伫蓄”应为“贮蓄”。

3.B 点拨:

本题运用【标点口诀答题法】。

“十七八”表示概数,中间的顿号应去掉。

4.B 点拨:

本题运用【语序排列“三注意”法】。

本题这段话可以按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排列。

⑤句是总起句,“四周”一词起总领作用,引出②句中的“寨前”“寨后”“寨边”;②句中的石头河又引出了③句中的“河上”;写完了“河上”,再写“河对岸”即①;然后写“岸边”,并以“形成一派独特的山村美景”作结,即④。

5.D 点拨:

《茶馆》是剧本。

6.D 点拨:

爬上红军雕像属不文明行为,既影响了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违反了社会公德,是对文物和古迹的破坏,应该禁止。

7.示例:

(1)走进家乡的春天,感受美好的自然。

(2)①举行“最美的春天”绘画展

②举行“春天的赞歌”文艺汇演

点拨:

(1)拟写宣传标语要紧扣活动内容“走进春天”“感受自然”;

(2)设计活动形式要紧扣活动主题“春天的美好”。

二、

(一)8.小朋友。

(1分)写出了他们对春天到来的无比高兴的心情。

(2分)

点拨:

从“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一句中的动作和做的游戏分析,可断定是小朋友,做这样的动作是因为春天到来心情高兴。

9.为了衬托出花的多和花香的甜。

(3分)

点拨:

本题运用【衬托作用分析法】。

正是因为花多,花香甜,才会有“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10.触觉、嗅觉。

(3分)

点拨: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触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是嗅觉。

11.

(1)运用了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温暖与柔情。

(2分)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花多,生动而有人情味。

(2分)

点拨:

本题

(1)句“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

(2)句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可以看出此句是拟人句。

12.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表现出对新生活的希望,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3分)

(二)13.交代写作的对象和主要内容;(1分)运用古词句,(1分)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

14.结构上,总结上文;(1分)内容上,写出了作者见到燕子时的吃惊、喜

悦之情。

(1分)

15.回忆了“我”小时候人们与燕子们和睦相处的事情。

交代出“我”见到燕子时感到惊喜的原因,(1分)与后文现如今人们对燕子的冷漠形成对比,(1分)从而更好地突出了文章中心。

(1分)

点拨:

本题第一问围绕“我”小时候与燕子的相处来概括,第二问围绕与上下文的关系、与中心的关系来回答。

16.“我”带着美好的期待再一次来到阳台,在地上泼了水,希望燕子能够再次出现给“我”带来美好的享受,可小燕子却没有出现,“我”的内心失落,所以怅然若失。

(2分)

点拨:

根据题干要求,答案定位在第⑨段,组织语言,表述清楚即可。

(三)17.①新桐初乳(春尽夏初,梧桐生叶);(1分)②绿叶成荫(夏季,绿树成荫);(1分)③梧桐叶落(秋冬时节,梧桐叶落)。

(1分)

点拨:

做题时先将答案定位在文章第②③④段,再归纳得出答案。

18.写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

(1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蓄势,(1分)又为作者抒发人世无常的感慨作铺垫。

(1分)

点拨:

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

分析中间句(段)的作用,是中考阅读中常考的题型,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回答。

内容上要概括叙述的事件,描写的事物,抒发的情感;结构上往往起过渡、照应、铺垫等作用。

答题模式一般为:

“这句(段)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本句(段)起了过渡的作用”或“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

第一问由第②③两段可概括出梧桐叶的特点,第二问从得出的梧桐树的特点与前后文的关系、与主题的关系入手分析即可。

19.梧桐树的所有者虽然种植了它们,但没有看到梧桐树的种种容貌,没能体味出梧桐叶落象征人世无常的悲凉意味,所以所有者的拥有只是形式上的“占有”。

(1分)真正的“占有”需要我们认真去感受、体验,用心去发现并充分理解和欣赏。

梧桐树、自然、艺术、人生都是如此。

(1分)

点拨:

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

答题时,可从以下角度着手:

①抓句子中的关键词。

重要句子一般都有突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答题时可以抓住关键词理解它的语境义、比喻义、引申义、言外之意等。

②抓修辞、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来理解句子含义。

③抓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留心那些揭示句子内涵的修饰、限制成分。

④联系上下文与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理

解句子的含义。

本题扣住关键词“占有”,结合梧桐树来分析,进而引申到自然、艺术、人生方面即可。

20.示例:

(1)比喻。

“那些嫩黄的小叶子……幼稚。

”将嫩黄的叶子比喻为“一堂树灯”和“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写出了梧桐初乳时叶子嫩而鲜亮、新奇可爱之状,表达了作者感受梧桐容貌时的惊喜之情。

(2)引用。

“山远始为容”即距离产生美,点明感受美的方式,丰富了文章内涵,增添了文章的雅趣。

(例子1分,修辞1分,具体分析2分)

三、21.思路点拨:

1.审题立意。

此题是半命题作文,应先完成审题拟题的过程分析,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品味”是关键词,在写作时要契合这一关键词。

2.材料选择。

提示语中已明确指出材料源于我们的生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可写它美好的外形,可赞美它内在的品质,可写它蕴含的情感,亦可写它如何触动了你的情思。

3.状物抒情。

把情感融入事物的特征中,或抒发某种情感或揭示一定的道理。

例文:

品味那簇寒梅

有人说,他爱睡莲的纯白如雪,出淤泥而不染;有人说,他爱牡丹的美丽娇艳,引人注目;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却是那簇在寒风中傲然挺立的寒梅。

期末考试前的一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简直惨不忍睹。

一整天,我的心情仿佛跌入了谷底,一直闷闷不乐。

以现在的状况我该怎样面对期末考试?

回到家,看到父母留下的字条说他们晚上有事晚点儿回来,让我自己去买饭吃。

本以为回家后能得到父母的安慰,可最后却留我一个人在冰冷空旷的屋子里。

隐隐约约听到窗外有簌簌的声音,我快步走到窗前,只见窗外一片银装素裹,不知何时竟下起了大雪。

我闲来无事,便出门走走打发时间,不知不觉中走了好远,再回首,来时的路已经看不见尽头。

放眼望去,大街上空无一人,只余一片单调的白色。

寒风乍起,两旁树枝上的雪纷纷滑落,迎面扑来的阵阵寒风吹得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我继续往前走,也不知过了多久,眼前出现了不同于雪的红色。

走近一瞧,原来是一簇寒梅,轻薄娇嫩的花瓣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雪花,美丽极了。

雪越下越大,不断地砸在梅花的花瓣上,我不禁担心起来,它柔弱的花瓣能经得起这样的考验吗?

天色越来越晚,我来不及多想,转身往回走。

第二天一早,我便匆忙跑下楼,去看望昨夜的那一簇寒梅。

在再次见到它的那一刻,我所有的担忧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它并没有被风雪击败,此刻正迎风怒放,比昨天更加美丽,更加晶莹剔透。

我不禁失神,是啊,连这样弱小的生命都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生存了下来,我那点儿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现在也应该像梅花一样不畏风雪,迎难而上,而不是一味沉浸在失败和痛苦中。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爱梅花的坚强,不畏风雪。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更爱梅花的孤傲,与世无争。

正如梅花那样,只有在经历过艰苦的磨砺和隐忍的孤独之后,才能品尝到成功后的那一缕甘甜。

想到这里,我不禁加快了脚步。

评析:

开篇扣题,以有人爱莲,有人爱牡丹,衬托出“我”对那簇寒梅念念不忘,点题。

 

语言表达精确生动。

如“失神”一词,表现了作者再次见到那簇寒梅时内心的震撼,由此将寒梅的精神升华。

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此处交代了爱梅花的精神,照应开头。

深化主题。

梅花的品质激励“我”前进。

 总评:

本文立意鲜明深刻,感情积极健康,当作者因考试失利而沉浸在失败和痛苦中时,雪中的一簇寒梅的坚强和不畏风雪给了作者心灵上的震撼,让作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叙事要素完整,高潮重点描绘,作者将事件的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在思想升华部分重点描绘,让文章重点突出。

三、单元考点方法专项练

第一单元散文专项

赏析语句)

一、考点解说

散文中的句子不刻意雕琢却不乏文采,不刻意追求却自得意蕴。

因此语句的赏析几乎是中考散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考点。

赏析时先要明确赏析的角度,再结合文本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

中考中常见的考查题型有:

(1)赏析下面画线句子。

(2)请从××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

二、解题方法

此类题型运用语句表达效果三角度赏析法。

1.从用词的角度赏析:

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入手。

①动词能准确地表现事物的动态;②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③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