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3+767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6456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3+767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K13+767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K13+767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K13+767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K13+767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3+767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

《K13+767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3+767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3+767框架涵施工方案.docx

K13+767框架涵施工方案

武汉新港铁路工程XGSG-1标

滠口至香炉山段

 

(K13+7671-5.0m)

框架涵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新港江北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一年三月

 

 

一、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1)K13+7671-5.0m框架涵施工设计图。

(2)我国现行铁路工程施工有关规范、标准及相关的部颁标准。

2、编制原则

(1)施工方案设计必须满足工期要求。

(2)工程质量必须符合现行铁路工程施工有关规范及验评标准要求,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3)在仔细考察工程实地,认真研究施工合同、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框架涵的工程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

二、工程简介

1、工程概况

本框架桥位于改建铁路滠口至香炉山段增建二线K13+767里程处,孔跨为5m,净高为4.7m,与既有线路垂直,框架涵涵长22m,左右挡墙长各5.9m。

基底置于粉质黏土层上,地基承载力为120kPa,对地基进行夯填级配碎石25cm;基底以上箱底为15cm厚C30混凝土垫层、箱身底板厚60cm、5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20cm厚C25混凝土路面。

要求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大于200kpa。

为了减小对既有线路运营影响,缩短工期,本框架先现浇新增二线(左侧)11m箱体,待左线竣工后,再防护左线,然后开挖右线,现浇右线11m箱体。

2.主要工程数量表

类别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主体工程

立交主体

基础

C30混凝土垫层

m3

20.9

夯填级配碎石

m3

34.8

箱身

C35钢筋混凝土

m3

242

钢筋

kg

35846.8

箱顶栏杆(C30钢筋混凝土)

m3/kg

1.6/139.4

防水层

M10砂浆三角垫层

m3

5.2

两层聚氨酯防水涂料

m2

386

TQF甲种防水层

m2

130.2

TQF丙种防水层

m2

255

防水卷材

m2

156.4

保护层(C40细石子混凝土)

m3

7.8

出入口

翼墙基础C15砼

m3

126.3

翼墙墙身C25砼

m3

82.2

C30砼帽石

m3

3.7

主体工程

立交主体

出入口沉降缝

中间粘土

m3

0.18

填塞防水涂料浸制麻布

m2

1.02

填塞M10水泥砂浆

m2

4.86

填塞防水涂料浸制木板

m2

5.72

中间沉降缝

止水带

m

23.5

防水卷材

m2

17.8

填塞聚氨酯防水涂料浸制的玻璃布油毡卷D30

m

23.5

沥青木丝板

m2

11

聚流双组份密封胶

m3

0.04

箱侧回填级配碎石

m3

400

C25混凝土路面

m3

22

5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

m3

55

类别

工程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基坑开挖

m3

1850

通信拆迁防护

1

信号拆迁防护

1

既有道口拆除

1

线

D型施工便梁L=24.5

1

挖孔桩

C20钢筋砼/钢筋

m3/kg

91.2/3686

C15砼填芯

m3

163.9

挖土方

m3

256

七扣轨束梁防护L=7m

4

轨下挖/补道床石碴

m3

200

线路防护

工日

360

引导工程

C30砼道牙

m3

7.6

C25砼路面

m3

63

水泥稳定碎石

m3

158

盖板C30砼/钢筋

m3/kg

2.1/632

挖方/填土方

m3

580/100

限界架

钢材

kg

4657.9

钢筋

kg

804

C20/C30砼

m3

1.4/12

排水

D1500mm检查井

1

Ф50cm钢筋砼排水管

m

10

其它

临时便道

碎石垫层(厚20cm)/土方

m3

105/80

临时租地

2.0

三、施工总体部署

1、施工总体方案

该框架桥临近既有道口,该道口为当地村民主要人行道口,小型交通车辆通过。

施工时既有线采用挖孔桩和钢板桩防护既有路基,以保证行车安全。

根据现场调查,先采用人工挖孔桩和钢板桩防护既有线(右线),施工增Ⅱ线下框架涵节,采用现浇混凝土完成箱体,待左线竣工后,在防护左线,然后开挖右线,现浇右线箱体。

施工期间要求列车限速45Km/h。

 

2、施工组织机构

架子队管理

王松文

架子队队长

负责具体施工实施,对施工具体负责

张传林

架子队技术负责人

负责具体技术工作

于波涛

领工员

负责现场施工

冯宇

技术员

负责现场具体技术工作

柯俊

安全员

负责现场安全控制

冯宇

质检员

负责质量把控

郑贵来

现场施工员

协助现场施工、负责施工防护

程冰

材料员

负责现场材料调配

刘倩

试验员

负责现场试验

3、主要劳动力数量

本工程从开工便要形成大干快上局面,劳动力必须上足,主要劳力计划见下表

主要需求劳动力数量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1

木工

30

2

架子工

30

3

钢筋工

20

4

混凝土工

15

5

线路防护人员

3

6

杂工

20

7

电焊工

3

4、主要机械设备

主要施工机具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单位

型号

数量

1

振动棒

φ50

8

2

电焊机

4

3

钢筋切断机

1

4

钢筋调直机

1

5

钢筋弯曲机

1

6

钢筋切割机

1

7

潜水泵

50m导管

4

8

氧气、乙炔

1

9

挖掘机

1

10

装载机

1

11

自卸汽车

4

12

柴油发电机

120KVA

1

5、工期目标

工期计划于2011年04月15日开工,左侧框架主体工程计划于2011年06月25日完成,恢复既有线正常行车。

待新建下行线建成开通后,施工右侧框架主体。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1、施工工艺流程图

2、施工准备

①施工便道

利用附近既有道路作为进场道路。

②施工场地

在附近租赁一处民房为钢筋制作场地。

③临时供电

采用自发电供电方案。

④临时供水

用水就近取用河道的水。

3、新线框架施工

3.1挖孔桩施工

本工程设计挖孔桩采用2.0m×2.0m的矩形桩,桩长10.0m;按照涵身中心线及设计位置进行定位测量,定出挖孔桩的位置。

用石灰撒出挖孔桩开挖边线。

挖孔桩采用人工跳跃式交叉开挖,采用人工提升土方,运送至施工范围外的弃土场。

挖孔桩开挖时,设置经培训合格的防护人员对线路进行防护。

具体防护措施见安全措施方案。

准备充足的物质,以便进行边开挖,边进行护壁支护施工。

护壁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每层护壁厚20cm;护壁内竖向及环向均配置直径14的螺纹钢,间距20cm布置,竖向筋上下层搭接不小于20cm。

钢筋连接采用绑扎连接。

在井口设置钢筋混凝土井圈,防止碎石在施工期间进入桩内伤人。

护壁混凝土厚度为30cm,竖向钢筋采用φ14螺纹钢,间距20cm,横向钢筋采用φ8圆钢,间距设置为40cm,井圈上顶高出原地面30cm。

挖孔桩开挖如果出现渗水,水量不大时可用人工提升;水量大时采用机械排水。

挖孔桩按设计挖到位时,检查其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要求,以便及时采取扩孔或换填等加固措施,同时进行灌注桩身混凝土。

挖孔桩施工的质量标准:

孔口平面位置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孔的中线误差不得大于孔深的0.5%,截面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桩身采用C30素混凝土。

3.2钢板桩施工

在挖孔桩中间打入钢板桩防护既有铁路路基,打入基底深度7.6m,具体施工方法为:

(1)吊车停在离打桩点约5m左右的地点,侧向施工,便于测量人员观察。

挂上振动锤,升高,理顺油管及电缆。

(2)锤下降,开液压口,拉一根桩至打桩锤下,锁口抹上润滑油,起锤。

(3)待钢板桩尖离开地面30cm时,停止上升。

锤下降,使桩至夹口中,开动液压机,夹紧桩。

上升锤与桩,至打桩地点。

(4)对准桩与定位桩的锁口,锤下降,靠锤与桩自重压桩至淤泥以下一定深度不能下降为止。

(5)试开打桩锤30秒左右,停止振动,利用锤惯性打桩至坚实土层,开动振动锤打桩下降,控制打桩锤下降的速度,尽可能的使桩保持竖直,以便锁口能顺利咬合,提高排桩的整体性。

(6)板桩至设计高度前40cm时,停止振动,振动锤因惯性继续转动一定时间,打桩至设计高度。

(7)松开液压夹口,锤上升,打第二根桩,以上类推至打完所有桩。

打桩前一般应在锁口内涂以黄油、锯末等混合物。

3.3新增二线基坑开挖

A、开挖工作坑设置在线路左侧,场地较空旷,交通便利。

B、工作坑根据土质情况可按1:

1进行放坡开挖,靠近铁路路基一侧的工作坑,距最外侧铁路中心线不小于3.2m。

受于现场场地局限,临近既有道路侧在开挖前修筑防护挡墙,挡墙为台阶式,每开挖一层,提前修筑好挡墙。

C、工作坑的尺寸除根据桥涵结构尺寸确定外,并考虑最大工作面尺寸。

工作坑的大小,以工作底板两侧以外各加宽大于1m为准,基坑开挖深度,利用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表高程为控制点,底板标高以设计为准。

D、开挖工作坑与修筑后背一并考虑。

E、工作坑内根据现场实际设集水井进行排水,渗水量较大时采用井点降水,以确保坑底及顶进过程中基底土壤干燥。

工作坑底密实平整,并有足够的承载力。

3.4基底处理

基底置于粉质黏土层上,地基承载力为120kPa,对地基进行夯填级配碎石25cm;基底以上箱底为15cm厚C30混凝土垫层、箱身底板厚60cm、5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20cm厚C25混凝土路面。

要求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大于200kpa。

3.5模板与支撑架

箱身预制模板采用木模,为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模板安装前涂刷隔离剂,防止脱模时粘结混凝土表层。

施工时先在工作坑底板上绑扎好箱身底板钢筋,安装底板模板、灌注混凝土后,安装内模和外模。

模板支撑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支柱式支撑,左右前后间距0.9米,柱子间上下及纵横剪刀撑按碗扣式脚手架固定间距布置。

支撑及模板具体施工见示意图。

3.6钢筋

①钢筋按施工图纸提供材料计划购买进入工地后,抽样进行二检试验合格后进行使用。

②绑扎钢筋前对半成品钢筋进行整理,按规格堆放并标识,以免用错钢筋。

③绑扎过程中,施工、技术、质量人员必须进行过程验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

④钢筋上不粘有油污及滑石粉浆而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⑤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

出现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重焊合格后方可使用。

⑥底板倒角钢筋与主体钢筋一起绑扎,浇灌混凝土。

⑦注意预埋护拦、沉降缝止水带、钢刃角等设施的预埋件。

⑧绑扎成型自检合格后,请监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在没有验收合格的情况下,严禁封模。

⑨钢筋制作、安装的质量控制标准

Ⅰ、加工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l≤5m,±10;l≥5m,±20

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20

Ⅱ、安装允许偏差(mm)

双排钢筋其排与排间距的局部偏差±5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的局部偏差±20

分布钢筋间距±20

箍筋间距焊接:

10;绑扎:

20

弯起点的偏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30

保护层厚度±5

3.7混凝土的灌注

桥涵箱身混凝土先箱身底板(包括下梗肋),当箱身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再灌注上部边墙、顶板的混凝土。

箱身采用钢筋混凝土标号为C35,采用搅拌站混凝土,底板采用溜槽输送混凝土灌注,边墙和顶板用汽车泵泵送砼入模。

对水泥、砂石使用要求同一规格、品种,并选择保水性及透气量小的外加剂,确保砼表面质量。

边墙混凝土灌注采用溜槽浇捣,防止砼出现离析,砼采用长轴振动棒分层进行人工振捣,混凝土必须捣固密实,尤其是角偶部位,严禁漏振出现蜂窝麻面。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要注意灌注的时间进度和振捣的时间控制,振捣时捣固棒不得斜插和直接接触模板,以提高混凝土拆模后表面的光洁度,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

对顶、底板和墙身的接缝处,一定要按加预埋连接短钢筋。

顶板、底板不宜留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不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外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200mm的墙体上且两侧边墙错台不小于200mm。

在施工缝上浇灌混凝土前,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浮料和杂物,用水冲洗干净,保持湿润,再铺上一层20~25mm厚的1:

1水泥浆。

墙身和顶板的防水层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拆模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达到或大于设计强度的75%,采用多做几组试件按7天、28天、56天试压后,依据强度值决定拆模时间。

常温下,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膜包裹,起到养护作用,当气温低于5℃时,模板外挂一层棉絮保温,并用塑料薄膜包裹,不至于散热及散失水分。

桥涵箱身灌筑混凝土后,其外形尺寸容许误差,如下表要求。

桥涵箱身外形尺寸容许误差表

序号

箱身部位

容许误差

注明

1

宽度

±50mm

2

轴向长度

±50mm

3

顶、底板厚度

+20mm-5mm

4

中柱、侧墙厚度

+20mm-5mm

5

梗胁

±3%

3.8箱桥结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A、防止箱身产生裂纹的措施

箱身在拆模时或拆模后,墙身有时出现水平裂纹,宽达0.3~0.5mm,这是由于箱身底板与墙身分次灌注混凝土所至。

先灌注箱身底板混凝土后再灌注墙身,墙身新灌注的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水化热,与底板的温差较大,当墙身混凝土降温收缩时,受到底板的牵制,就出现了裂纹。

为了消除裂纹现象在施工中应采取下列措施:

a、重视混凝土的灌注质量,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捣固认真,除用振捣器外,在角偶及钢筋密布之处应用插钎捣实,精心养护,拆模要晚。

b、低温入模;使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B、防止箱身渗水的措施

箱身在顶到位使用过程中,由于施工和雨水等原因容易出现渗水现象。

为了防止渗水现象的出现,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a、混凝土配合比按设计防渗要求由实验室提供,现场施工严格按配合比配料,进行拌制混凝土。

b、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捣固人员要认真负责,不能出现漏振现象。

对于模板对拉钢筋采用切断处理,不设PVC预留孔洞。

c、对底板和墙身的接缝处,一定要按加预埋连接短钢筋。

底板混凝土灌注后,应凿毛、洗净,涂水泥浆后再浇注上部混凝土的施工工序进行施工。

d、墙身和顶板的防水层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3.9挖土及运土

框架涵施工挖土前,对铁路路基挖探坑,探明路基中埋设的地下管线、电缆及其它障碍物,以防止出现挖断影响行车等,同时要与所属单位联系,看其对施工的要求进行处置。

本箱身为混凝土现浇施工,为加快施工的速度,缩短对线路行车的影响,采用上下两组人工三班倒挖土,采用小型装载机装土倒入翻斗车运走。

每次挖土时,注意线路及基坑周围的变化。

开挖时必须做到四不挖土:

①列车通过时不挖土,避免列车通过时振动大,造成塌方。

挖土人员应离开开挖面1m以上。

②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不挖土。

③较长时间不顶进时不挖土。

④交接班前不挖土。

挖土时如发生塌方、影响行车安全时,要迅速组织抢修加固。

挖土工作要与观察人员紧密配合,随时根据箱身顶进的偏差情况改进挖土方法。

4、既有线框架施工

4.1基坑开挖

新建线路开通后,进行既有铁路抬道施工时,开挖既有铁路。

根据工程实际要求,基坑按1:

0.75开挖放坡。

由技术人员放出开挖边线,并洒上白灰线。

涵身基坑开挖平面尺寸如平面图所示,基坑开挖深度参照立面图标注标高。

基坑开挖不宜间断,同时避免超挖,离基坑表面0.2米时开始采用人工清理,基底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

砂类土层基底承重面必须修理平整,黏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必须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

基坑开挖成型后检测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和设计相符,经检验确认后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基坑周边挖排水沟和集水井,保证基坑不被积水浸泡。

基坑内根据现场实际设排水沟及集水井进行排水,以确保坑底土壤干燥。

4.2地基处理

基底置于粉质黏土层上,地基承载力为120kPa,对地基进行夯填级配碎石25cm;基底以上箱底为15cm厚C30混凝土垫层、箱身底板厚60cm、5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20cm厚C25混凝土路面。

要求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大于200kpa。

4.3垫层施工

框架垫层浇筑15cm厚的C30混凝土。

4.4回填

待现浇段箱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始进行基坑回填,基坑回填过程中,要注意三方面的控制:

一是回填土土质要求,要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土进行回填。

二是土体回填过程中的压实,土体回填要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三是回填及压实必须在涵体两侧对称进行,保证涵体位置。

5、防水层及沉降缝施工

5.1防水层施工

本框架箱顶采用甲种防水层、两侧设丙种防水层;

丙种:

涂两层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15~20cm厚不透水土壤通长保护;

甲种:

粘结剂(专用胶粉、专用增强剂)→L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C40纤维混凝土

5.1.1施工要求

1、防水层施工时必须按产品说明进行;

2、防水涂料必须涂刷均匀,不得有漏刷现象,分两次进行;

3、防水卷材的粘贴在防水涂料每次搅拌结束至涂刷完毕后20分中内做完;

4、保护层采用C40纤维混凝土;

5、防水层加保护层总厚度为40mm;

6、混凝土基层表面须平整,基层面不得积水,保持干净,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0%;

7、L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铺设要严密,表面平整,无歪斜,无皱折,无鼓泡,无接口不严或边缘翘起现象;

8、为使防水卷材铺贴平整,可将布幅两边每幅2m处剪一小口,长度不超过10mm;

9、防水卷材按接构面坡度顺向搭接,纵、横向接茬处至少搭接8cm,纵、横向搭接层防水涂料涂刷厚度为1.5mm。

两幅防水卷材铺贴完毕,用防水涂料进行封边,封边时,防水卷材的周边往里8cm应涂刷防水涂料,其涂刷厚度不得低于1.5mm。

10、防水层铺设完毕24小时后,方可以进行保护层的施工。

5.1.2注意事项

1、防水层不得冒雨施工;避开高温时间段;四级以上强风天气不得施工;

2、温度低于-10℃时不得防水施工,涂料保存在常温的环境中;

3、涂料运至施工现场,要进行抽样复测,如复测结果质量不合格不施工;

4、施工涂料不得敞口放置,用后几十将容器盖拧紧、拧严。

5、将混和均匀的纤维网混凝土均匀扑在结构物的防水层上,用平板振捣器捣实,知道无孔洞为止,然后用刀摸平。

纤维网的混凝土厚度控制在30~37.3mm。

6、纤维网混凝土面层做好后,采取必要的保水养护措施,避免快速失水,冬季施工加入防冻剂。

5.2沉降缝施工

浇筑主体混凝土以前将橡胶止水带固定牢固,保持平展,接头部分粘接紧固,再以适当的力充分浇捣,震荡混凝土定位止水带,使其与混凝土良好结合。

待两节主体浇筑完毕后在预留缝的外侧掏出硬质泡沫板,塞入遇水膨胀橡胶,采用弹性密封膏封闭。

6、出入口路面铺装

缺口回填完成后进行出入口顺路、路面铺装施工。

施工时,根据设计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铺装在按照设计施工的同时,尽量与地形自然顺接。

挖填后铺装,基底及侧面夯填密实。

7、资料的整理

a、按竣工文件的要求进行收集整理。

b、按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记录并整理。

c、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日志、交接班记录,是保证顶进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

d、做好线路防护的交接班记录和检查记录,是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五、雨期冬期及夜间施工保证措施

1、雨期施工措施

项目部成立雨期施工领导小组。

雨期施工期间,由雨期施工领导小组对雨期施工作出具体布署,针对雨期天气的特点,制定雨期施工作业计划,对雨期施工做出合理安排,做好防洪准备。

雨期指派专员负责气象工作,通过各种管道,尽可能准确地向雨期施工领导小组提供天气预测预报,从而做出相应的施工决策。

雨期期间,由工程技术部根据施工的需要制定雨具采购计划,由物资部门负责采购,准备充足的防雨物品和防洪器材。

防雨雨具包括雨衣、雨裤、雨鞋、塑料防雨布等,另应配置适当的抽水机、草袋、铁锹等机具以排除积水。

雨期来临前,做好雨期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生产及生活房屋、施工场地、材料堆施场地的四周修建排水沟,以保持排水畅通;材料堆放场搭设防雨棚,各种材料堆放时应用支架托起,不能直接置于地面,防止雨水侵蚀造成材料质量下降和变质。

遇大风、大雨、中雨、暴风雨等天气时均停止施工,待雨过后立即组织施工;涵洞施工时,混凝土搅拌站应搭设临时防雨棚,保证混凝土在拌和过程中不受雨水的冲蚀。

下雨时及时排除工作坑内积水。

如果工作坑内有积水,则挖排水沟将其积水排除,或者挖集水井,把积水引至积水坑内,再用水泵将其积水抽除。

2、夜间施工措施

(1)夜间施工时间必须提供足够的照明灯光及设置警示灯和夜间施工标志牌。

(2)根据现场情况,夜间施工尽量安排噪音小的工作,避免影响邻近居民休息。

当因工程需要连续施工时,应提前征得居民的谅解。

(3)、夜间施工时,应保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能满足夜间施工需要,并准备备用电源。

(4)、在人员安排上,夜间施工人员白天必须保证睡眠,不得连续作业。

(5)、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建立夜间施工领导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加强夜间施工管理与调度;在施工现场安排现场值班室。

 

六、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

为加强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高质量控制和保证能力,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特建立以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见下页。

2、质量保证措施

2.1思想保证措施

(1)坚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把对参建本工程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从业能力的培训教育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2)有计划、有组织、分对象、分阶段地组织实施,以保证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

(3)开展专题技术教育及专项技能培训。

增强全体员工的标准和质量意识、对参加本工程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2.2组织措施

为更好的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项目分部成立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负责将质量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和员工,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达到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如下:

项目分部经理

工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分部副经理

总工程师

物资设备部

财务部

综合部

预算合同部

安全质量环保部

工程技术部

桥涵架子队专职质量检查员

2.3制度保证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以下11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1)质量责任制;

(2)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

(3)隐蔽工程检查制度

(4)工程质量试验制度

(5)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制度

(6)材料、设备、构件进场检验、验收制度

(7)工程试验管理制度

(8)质量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9)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10)成品保护制度

(11)质量回访保修制度

2.4施工技术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2)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3)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