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6292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docx

《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docx

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边形”教学设计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河南省许昌市毓秀路小学张红培查卓珩

  河南省许昌市教研室张红娜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

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

周。

    师:

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

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

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

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

长(完善课题“周长”)。

    [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猜测,探索

    师:

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

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

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

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

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

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

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试一试!

    生1:

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

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

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要经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

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

可以量一量。

    师:

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

    

(二)渗透要求

    师:

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

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

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

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在学生必须寻找搭档才能完成的这些操作活动中,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无形中得以培养。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

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

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

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

比如:

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

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

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

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

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

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

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

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

真不简单!

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

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小结生动具体,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可能性》教学设计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街道白云小学徐立权

    

    活动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04-105页,例1、例2以及相应练习。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交流,体验事件发生有些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

    活动准备:

    小组竞赛表格、奖品、抽奖箱、两种味道(水蜜桃味、柠檬味)的小糖果、课件

    活动过程:

    师:

今天这堂课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游戏,而且要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出示竞赛表格),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游戏做得最好,有小奖品的哦,大家有没有信心啊?

(有)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接受挑战吧!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

第一个游戏是——击鼓传花。

老师先来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放一段音乐,由一个同学来控制,当音乐停下时,花传到谁手上,谁就上来选择一个题板(课件显示),看屏幕,这边有四个题板,后面分别藏着奖品和数学题,大家想翻到什么啊?

(奖品)那就来试试你的运气吧!

(先后产生四名同学)

    师:

你先来选择一个题板,猜猜后面是什么呢?

    生1:

奖品。

    师:

一定是奖品吗?

    生1:

还有可能是数学题。

    师:

选择一块题板,有可能出现奖品和数学题两种情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可能性[板书课题:

可能性]我们来看看题板后面是什么吧?

(奖品)

    师:

你选择几号题板,你希望后面会是什么呢?

    生2:

奖品。

    师:

如果不是奖品,还有可能是什么?

    生2:

还有可能是数学题。

    师:

有两种可能。

[板书:

可能]看看是什么吧。

(数学题)

    师:

你来选择一个题板,有没有可能是让你上来给同学们跳支舞呢?

    生3:

不可能,因为只有两种情况。

[板书:

不可能]

    师:

看看是什么吧。

(数学题)

    师:

现在只剩下一张牌了,如果老师告诉你四张牌中有两道数学题,两份奖品,现在这块牌后面藏着什么?

还用猜吗?

    生4:

一定是奖品。

因为两道数学题都翻过了。

[板书:

一定]

    师:

如果老师把四张牌都换成奖品,翻到的是什么呢?

    生:

是奖品,一定是奖品。

    师:

这个游戏大家都玩得很开心,看屏幕,根据刚才四个同学的翻牌情况,还有我们刚刚学习的“一定”、“可能”、“不可能”,你有什么发现,谁来总结?

    A、每张牌都有两种可能,可能是奖品,也可能是数学题。

    B、不可能有跳舞等其他的。

    C、当四张牌中有两道数学题,两份奖品,前三个同学翻了两道数学题、一份奖品,最后一个同学一定翻到奖品。

    D、当四张牌都换成奖品时,翻到的一定是奖品。

    E、翻到的奖品有可能是铅笔,也有可能是小本子。

    F、花传到哪个同学的手上都是有可能的。

    二联系实例——解决问题

    1.说说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的例子

    师: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其他“一定”、“可能”“不可能”的例子吗?

小组里说一说,一会来交流一下。

    同意的给予掌声,认为不对的说说为什么。

    生5:

明天有可能停电。

    生6:

买彩票中奖是有可能的。

    生7:

人不可能不借助任何设备在水里面生活。

    ……

    2.“一定”、“可能”、“不可能”判断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性的问题还有很多,大家会判断吗?

现在我们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判断,听好游戏规则:

小组合作,听清题目,每小组确定一个最终答案,小组长用手势表示,每答对一题就爬一格。

(课件出示问题)

    ①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②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而东西。

    ③三天后下雨。

    ④太阳从西边升起。

    ⑤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⑥石狮子在天上飞。

    有不同意见,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3.改变条件,“一定”、“可能”、“不可能”可以相互转化

    师:

同学们刚才都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想说说行吗?

那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可能性的故事吧。

从前有一个忠臣被奸人陷害,被皇帝判处死刑。

但按照当时法律的规定,要抽生死签。

抽到生签就能免一死,抽到死签就马上处死。

这时候这个大臣面对几种情况?

(两种,生和死。

)一个奸臣为了置他于死地,向皇帝进谗言,偷偷地把两张签都换成了死签,这时候大臣还有可能活下来吗?

(不可能)一个士兵偶然知道这件事,很伤心地悄悄告诉了大臣,不料大臣知道后,反倒很高兴,抽完签后竟然没被处死,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

    生:

把抽到签吃掉,剩下的一张是死签,他抽到的就一定是生签了。

    师:

同学们真聪明,大臣这么做,不但不可能死,还一定会活。

老师这个可能性故事说的好不好呀?

那要给予掌声肯定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

可能性并不是绝对的,肯动脑筋,改变其中的条件,“可能”、“一定”、“不可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生:

也告诉我们做人要善良,像坏人想陷害忠臣,偷偷把生签换成了死签,却反倒救了忠臣。

    ……

    4.游戏:

根据要求准备摸奖箱里的糖果

    师:

老师这边有一个摸奖箱,但是里面是空的,奖品——五个小糖果得由同学们根据要求来准备,看看哪个小组准备的最快最好。

(课件显示要求)

    ①一定摸到水蜜桃味的。

    小组合作摆五个水蜜桃味的

    ②不可能摸到水蜜桃味的。

    小组合作摆五个柠檬味的

    ③可能摸到水蜜桃味的。

    小组合作,出现四种情况:

    一个水蜜桃味,四个柠檬味二个水蜜桃味,三个柠檬味

    三个水蜜桃味,二个柠檬味四个水蜜桃味,一个柠檬味

    师:

这以上的四种情况,哪种最有可能摸到水蜜桃味呢?

(第四种)

    师:

老师最喜欢柠檬味的糖果了,该选择哪个呢?

(第一个)

    将准备好的糖果放入抽奖箱,请几个同学上台摸一摸,验证是否符合条件。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守株待兔

    师:

刚才同学们闯了很多关了,同学们都没被题目难倒,山越爬越高了,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片《守株待兔》,休息一下。

但有个小要求,结合今天学习的“可能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件放映动画片)

    生:

兔子撞到树桩是偶然的,也有可能再撞死,但这种可能性很小。

    生:

这个农夫很傻,兔子不太可能再撞树了。

……

    师:

农夫一定是没有把《可能性》这一课学好,才会犯这样的错误,相信同学们一定比农夫聪明,学好了《可能性》,就不会干这种傻事了。

    2.转盘游戏

    先猜猜转到的是什么颜色,再转一转(课件显示),初步认识可能性的大小。

    我们来看看登高表格,哪一组最高呢?

把掌声送给他们!

其他小组还要加油,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攀高,来夺取最后的胜利!

    

  分数的初步认识

  “秒的认识”的教学实录及评析

    

    重庆市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周琳华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

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标: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

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以及学生对秒的感知的程度。

  教学过程:

  一.创境设疑,初步感受秒

  师:

孩子们喜欢过节吗?

有一个咱们中国最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猜猜是什么节日?

每到这个节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钱,这是什么节日?

(春节)

  放映课件(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

咱们再回到晚会现场看看:

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开始倒计时了,一起来。

(师生一起倒计时)

  师:

过年真好!

我们又一次听到了新年的钟声。

谁知道,刚才咱们倒数的5、4、3、2、1是用的什么时间单位?

  生:

秒。

  师:

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揭示课题:

秒的认识)

  师:

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

还想知道什么?

  生1:

1秒很短。

  生2:

1分钟就是60秒。

  生3:

滴答一下就是1秒。

  [分析:

从学生熟悉的春晚倒计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结合学过的时和分,唤醒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

  二.观察探究,建立秒的概念

  1.观察秒针(出示一个钟面)

  师:

看来孩子们对秒并不陌生。

老师可要考考你们。

钟面上哪根针是用来表示秒的?

叫什么针?

秒针是什么样儿的?

同桌的孩子互相指指,说说看。

  师:

钟面上有形影不离的三兄弟,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

  2.认识秒针走动

  师:

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生1:

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生2:

秒针走一个大格就是五秒。

  师:

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吗?

(放映课件:

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

)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一起说出来。

  师:

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师手势做一下)你能在1秒钟里做点什么呢?

  生1:

一秒钟可以打开电视机的开关。

  生2:

看电视时可以调一个台。

  生3:

可以呼吸一次。

  生4:

可以站起来。

  生5:

一秒钟脉搏跳2下。

  师:

同桌的孩子互相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动作。

  师:

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

想说点什么?

  生1:

一秒很短。

  生2:

是太短了。

  [分析:

俗话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

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调动了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

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生活经验已经足够丰富,学生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

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

]

  3.1秒的价值。

  师:

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其实,在1秒钟里也能干许多事呢。

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看。

(电脑演示:

播放豹1秒钟的奔跑路程;发电厂1秒钟的发电量可供一户家庭用三个月;光每秒大约跑30万公里,只要一秒,光就可以在北京和上海之间跑一百多个来回。

  师:

了解了这些,你理在又想说点什么呢?

  生1:

想不到一秒钟还能做很多事。

  生2:

一秒钟也很有用,时间很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

  师:

短短的一秒钟却是那么有价值,因此,时间很宝贵,连1秒钟都不能浪费,对吗?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了咱们中国有一个闻名世界的飞人,知道是谁吗?

(出示课件)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的成绩是12秒91。

短短的12秒91,还不足13秒钟时间里,就产生了一个世界冠军,刘翔简直太了不起了。

如果他慢上一丁点儿,获得金牌的人还会是他吗?

因此,1秒,对他来说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分秒必争、争分夺秒。

  孩子们,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和秒有关的东西或事情吗?

  生1:

发射火箭的时候也要倒数10、9、8……

  生2:

我们开运动会的时候也是1秒1秒地算。

  生3:

过马路的红绿灯倒计时也是一秒一秒的。

  生4:

电子表上有秒。

  师:

是啊,咱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分析:

“双基”的教学是数学课的灵魂,是孩子未来学习知识的基础,但我们不能忽视教书育人的本职,要把学科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本环节中,让学生观看一秒钟里飞机、卫星行驶的路程,我国研制的巨型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发电厂的发电量和光速等资料以及学生熟悉的刘翔奥运会夺冠的成绩与学生前面谈到的对一秒的感受是很短的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秒虽短暂,但却是相当有价值的,引出“分秒必争”“争分夺秒”这两个成语,使孩子懂得了要爱惜时间,抓紧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

]

  4.认识几秒。

  师:

刚才,咱们知道了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仔细看,这一次秒针走了多长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秒针从12走到1)

  生1:

数出来秒针走了5下。

  生2:

不用数也可以知道,因为秒针走了1大格,每一大格有5小格,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5小格就是5秒)

  师:

说得真清楚。

接着看(课件演示秒针从1走到5)你知道秒针又走了多少秒吗?

你怎么知道的?

  生:

秒针走4大格就是4个5秒,是20秒。

  师:

真棒!

再来看一看(课件演示,秒针从5走到7再过2小格),秒针又走了几秒?

你怎么知道的?

  生:

秒针走了两个大格就是10秒,再加上两个小格是2秒,所以一共走了12秒。

  师:

如果秒针走一圈会是多少秒?

你怎么想的?

  生1:

秒针走一圈就会走12个大格。

  生2:

秒针走一圈就是走了60个小格,也就是60秒。

  (师随着生的回答,板书:

60秒。

  [分析:

几秒的认识教学先是让学生静静地体验五秒、二十秒,再让学生说出秒针走了多少秒。

学生有的用数数的方法说出了秒针走的时间,也有的利用旧知的迁移用秒针走了几大格几小格来判断秒针走了多少秒。

此处教学,再一次让学生体验了时间单位“秒”,加深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同时还尊重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也优化了方法。

]

  5.探究秒与分的关系

  师:

秒针走一圈,分针会也什么变化?

请学生猜测。

  师:

现在分针和秒针都指着几?

(12)注意观察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脑演示的钟面秒针走动情况)

  师:

回想一下,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生:

分针走了一小格

  师:

分针走了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师板书:

1分)

  师(指着板书):

秒针转动一圈经过60个小格,也就是60秒,分针经过一个小格,也就是1分,那么……你有发现吗?

  生:

1分=60秒(师板书:

=)一起读读。

  师:

那半分等于几秒?

2分等于几秒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因为1分等于60秒,2分就是2个60秒,所以是120秒。

  [分析:

对于分与秒的关系,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课前就有所了解,因此,此处教学重点又一次放在了体验上,通过课件上秒针走一圈和分针就走一小格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能通过观察,亲身体验分与秒的关系,从而抽象出1分=60秒的结论。

]

  三.活动体验

  1.感受1分钟

  师:

60秒也就是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咱们来个一分钟的体验活动,好不好?

  

(1)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项活动,有的是写字,有的是口算,有的是写数字。

现在从抽屉里拿出题单看一看自己要做什么,尽快作好准备。

问学生:

写字的同学是哪些?

做口算的呢?

写数字的呢?

  生活动后汇报,师给予评价:

孩子们这一分钟做的事情可真是不少。

  

(2)刚才我们是静静地体会一分钟,现在咱们来点可以动的,好不好?

每个大组选一个孩子表演拍球、跳绳,其余学生数数。

(生活动后汇报,师分类给予评价,突出相同的一分钟,做得多的速度快。

  师:

这一分钟里,我们可以拍几十个球,跳几十下绳,一分钟的价值挺大的。

那么,我们这一节课有多少个1分钟呢?

(40个)。

在这40分钟里我们将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分析:

动静结合的一分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1分钟的长短,体验1分钟的价值,学生们兴味盎然,积极性非常高,同时通过活动还将“时间相同,做的数量越多,速度就越快的数学思想”加以了渗透。

]

  2.估测活动:

咱们再来一个估测时间的活动。

  ①从教室后走到前面的时间

  师:

请一个小朋友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其他的孩子估计一下他走这段路程大约是几秒。

同时介绍秒表(这是专门测秒的计时工具),老师用它来准确计时。

  师:

哪些估得比较准?

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生:

我是用数的方法。

  师:

数给同学们看看。

(生演示)

  师:

他数的节奏就和秒针走的节奏相似,所以他估得较准。

  ②系红领巾的时间

  师:

再来估测小朋友系红领巾的时间,这一次看谁估得准确。

  (根据学生的汇报,提炼方法)师:

我们大都用上了数数的方法,每数一下要和秒针走的节奏差不多,就能较准的估计。

  [分析:

估测时间的活动是利用前面学生对1秒、几秒的体验进行的,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测,由第一次的估不准,到听同学交流方法,再到第二次大部分估准,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估测短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