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蓝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5147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蓝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规划蓝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规划蓝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规划蓝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规划蓝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蓝图.docx

《规划蓝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蓝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划蓝图.docx

规划蓝图

规划蓝图聚焦民生期盼幸福

——2011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

一、两会常识

二、2011两会概况(背景、特点、意义)

三、政府工作报告

四、总书记讲话

五、温总理风采

六、热点关注

七、关键在于落实

 

苏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书记中心组

2011-3-21

 

一.两会常识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利机关,代表全国人民行驶国家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在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

1、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

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

4、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能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为什么称“两会”】

每年举行全国人代会时,全国政协也召开会议,所以统称“两会”。

政协会议一般都有自己的议程,如审议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等。

当然,政协也列席人大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计划预算的报告、高法与高检的报告,并进行讨论。

但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也有不同:

人大审议这些报后,要通过表决对这些报告作出决议;政协是讨论这些报告,对这些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但不表决作出决议。

二.2011两会概况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

·时间:

2011年3月3日-13日,会期11天。

·议程:

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所作的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

委员们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等。

·提案工作:

本次会议共收到提案5762件,比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增加6.11%。

参与提案的委员2035人,占委员总数90.04%。

经审查,立案5408件,占提案总数93.86%。

从内容上看,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共提出提案2400余件;围绕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共提出提案1800余件;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共提出提案1100余件。

此外,提案还就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举办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推进公共外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与以往提案比较,今年80%的提案都是建立委员们通过调研走访基础上,20%的提案都是有关民生问题,60%的提案是关于修宪的建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时间:

2011年3月5日上午开幕,3月14日闭幕,会期10天。

·议程:

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审查和批准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和批准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1年中央预算;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议案工作:

会议共收到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566件,议案数量比去年增加了12.5%。

同时,还收到代表提出的建议和意见2960多件。

今年的代表议案案由鲜明、案据充分、方案具体,质量比较高,在内容上有三个方面新的特点:

一是高度关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有效实施,这方面议案占议案总数的近60%;二是高度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在代表提出的558件立法方面议案中,要求修改完善法律和制定法律配套法规的有312件;三是高度关注社会管理的加强和创新,今年代表在这方面提出的议案有130件,占议案总数的23%。

背景、特点、意义

背景:

【政治背景】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启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011年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锐意进取,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厚重的基础。

【经济背景】

刚过去的“十一五”,中国GDP增长速度年均超过10%,其中2010年增速为10.3%,达到397983亿元,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1年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计划的开启年,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关键时期,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

【社会背景】

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等,都是2011年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特点:

  谋划十二五蓝图,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

意义:

——全面总结了我国“十一五”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系统部署今年的各项工作,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描绘了“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引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新路向。

——庄严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标志在中国综合模式不断崛起、中国道路不断延伸的辉煌进程中,又形成了中国法治模式。

——深度诠释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把保障民生作为十二五规划重点,更鲜明宣告和平外交原则,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全局性任务。

——最大限度保障民生、凝聚民心,汇集民智,标志改革开放将从“部分先富”向“共同富裕”转变,宣告“为民谋幸福”的国家天职。

——内容丰富、成效显著、意义重大,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

三、政府工作报告

(一)回顾“十一五”成就

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GDP:

“十一五”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三农:

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

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

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

    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了25%到4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

民生:

努力让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政府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

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实施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办法,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

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使1100万户困难家庭住上了新房。

我们要持之以恒,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教育:

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五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年均增长22.4%。

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

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和涉农农业的学生实行免费。

收入:

“十一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9.7%

这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

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经济: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

“十一五”前期,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以及结构性、输入性物价上涨等问题,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

  近两年,面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沉着应对,科学决策,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坚持实施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大范围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加强科技支撑,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成就:

5年来政府工作成就来之不易,有理由自豪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主要是: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之比重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

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

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满意!

解读:

“十一五”回顾中关于教育

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政府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温家宝介绍,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五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年均增长22.4%。

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

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和涉农农业的学生实行免费。

    加快实施国家助学制度,财政投入从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亿元,覆盖面从高等学校扩大到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共资助学生2130万名,还为1200多万名义务教育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

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高校创新能力。

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央财政科技投入6197亿元,年均增长22.7%,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二)“十二五”规划新蓝图

1.“十二五”的主要目标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十二五”期间要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

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

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3.“十二五”期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4.“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

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的相关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5.“十二五”期间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明显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防洪能力。

 

6.“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

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7.“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

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

 

 8.“十二五”期间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

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解读】“十二五”中关于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1.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2.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实行县(市)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克服应试教育倾向。

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改进考试招生办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制度。

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三)2011年主要任务

1.2011年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总的考虑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

3.解读五大数据看走势

8%:

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发展理念更趋冷静十二五’开局之年的8%传递的重要讯息是,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是中国发展所必须的。

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没有一定的速度绝对不行,而过快的速度又会导致发展不可持续。

4%:

总体温和可控,不会恶性通胀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一预期目标,比去年3%的目标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实际涨幅高了0.7个百分点。

这凸显出当前物价形势的复杂性,今年物价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

我国夏粮产区遭遇严重旱情,劳动力短缺导致用工成本提高,美国等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市场流动性泛滥,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

900万人:

“两难”局面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今年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这显示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今年大学毕业生有660万,加上往年没找到工作的,累加起来,压力不小。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反映了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出现这种矛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依然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难以与高校毕业生发生有效对接;另一方面,现在的户籍和人事管理制度也不利于人才流动。

16%:

贷款释放稳健信号,满足发展不必担忧2011年的货币政策表示今年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

从这一指标可以看出,今年货币政策继续向常态回归,向市场释放稳健信号。

确定这样一个规模,是更好处理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间关系的体现。

减少信贷增量、降低货币投放速度,将有利于调控物价、抑制资产价格泡沫。

9000亿元:

赤字力度回调,“积极”基调不改今年将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

相比2010年10500亿元赤字,赤字的减少透露出这样的信号:

今年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会有所收敛。

【解读】2011年教育的任务

2011年,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做好“双语”教学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引导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支持特殊教育发展。

落实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四、总书记讲话

(一)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科学化管理水平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2月19日上午在中央党校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胡锦涛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

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胡锦涛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二)科技教育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根本和基础

3月4日在听取12位政协农工党、九三学社界委员发言后,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胡锦涛指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

要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要大力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