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4962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一年级下册美术学科教案

第1课影子的游戏

教学目的:

1、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画影子的特点,运用绘画和剪贴等方法创作作品。

3、通过影子的游戏,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感受到影子的存在。

教学难点:

影子与光的关系和由影子引起的联想能力。

课前准备:

1、收集剪影作品。

2、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在投影仪的照射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影子造型)。

3、收集马蒂斯的剪影作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看影子。

2、运用投影仪描画影子,通过太阳照射描画影子。

3、学生动手描画影子,教师巡视指导。

4、创作影子:

学生在太阳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势,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5、美化影子:

引导学生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和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美的创作画。

6、拓展延伸:

欣赏中国皮影戏,并试着做皮影戏形象。

教学反思:

课前布置1、让学生观察在哪里发现的影子,2、影子是什么样子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习,课上与学生共同分析影子的成因,抓住影子的特点进行描绘,懂得了影子是光照在物体背后产生的影子,但是少数同学的影子与物体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剪影,造成画面不美观。

第2课 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的: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唾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好现成材料的造型特点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为自己的创作找到合适的材料并合理的利用。

课前准备:

1、教师根据学校周围的环境,选择沙堆作为游戏场所。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

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

纸、绳子等),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课题《走进大自然》。

2、欣赏教材上的图片以及教师提供的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

3、根据沙滩的特点,讨论:

你想让这个地方呈现怎样的效果(喜气洋洋的、神秘的、亮丽的等)?

根据你收集来的材料,说说你准备怎样做?

(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先举个例子。

讨论之后,请学生交流创作思路,其他同学教师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以便使其思路更趋合理。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可以选择单独或者小组合作完成某一作品。

2、在教学中,组长是固定的,每一学生都应有机会。

3、教师不但要指导组长如何在确定主题、分配任务、展示评价等活动中发挥核心作用,更要鼓励小组成员发扬合作精神。

4、学生活动时,教师应将主要精力用于巡视,加强安全教育。

(三)课后拓展

设想在其他季节、地点进行此类活动,并在春游、秋游或班队活动中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课开始我将本组成员搜集到的自然物相互分享,多数同学搜集的树叶、棍、石头,如何将这些自然物组成好看的画面呢?

我出示了树叶画、石头房子、种子画、水果拼盘等一系列画面激发了学生创作欲望,感叹道自然界造物给人们带来的无限神奇。

第3课花地毯

教学目的:

1、了解地毯的用途,通过观察、感知地毯图案排列的特点。

2、通过采用平面绘画或剪贴等方式独立创作小地毯,探究装饰与组合的美感。

3、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体验设计制作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基本构成点。

教学难点:

把握个人创作与集体合作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地毯实物和图片。

2、各类图案书籍。

3、民间剪纸作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1、出示学习目标。

2、看地毯情景图片,激发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过。

3、说说:

地毯的作用。

4、讨论:

地毯美在哪里?

地毯有哪些外形,有什么图案,纹样排列的特点。

二、探趣花地毯制作过程与方法

1、出示绘画制作小地毯的步骤图,学生说出设计“小地毯”的过程。

2、师演示剪纸镂空的方法制作花地毯,让学生懂得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可采用不同的画、剪方法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设计。

3、作品欣赏“小地毯”拼成的“大地毯”。

学生小组互相交流设计构思,应用剪或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

组内讨论,如何把设计好的“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

4、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课堂练习:

运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独立创作一块“小地毯”。

5、评价与展示。

将独立完成的“小地毯”贴在黑板上与大家拼成一块“大地毯”。

三、课后拓展延趣

欣赏其他材质制作的花地毯。

让学生尝试更多的旧材料(如:

布、绳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教学反思:

课上学生通过老师的演示,学会了镂空制作地毯的方法,此方法简便易学,要使自己设计的地毯更新颖独特,还需添加完形、涂上喜爱的颜色,当师将学生设计的小地毯在黑板上组合成一块大地毯时,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第4课 分一分变一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

2、激发学生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

教学重点:

形状的分割与组合。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适当的分个角度。

课前准备:

1、蛋糕实物样本、照片。

2、有关景物绘画的书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一)师生交流:

1、你吃过或见过什么样造型的蛋糕?

2、你吃蛋糕时,带着怎样的心情?

二、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范画。

1、介绍蛋糕种类和作用。

三、发展阶段

1、每组发一张蛋糕的范画,分组欣赏,并讨论。

2、讨论:

1)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设计蛋糕?

2)蛋糕上可以画些什么?

3、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几种描绘蛋糕的方法,并说明绘画要求。

4、切蛋糕比赛:

按小组的人数分蛋糕,要每人分到一块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集体交流比赛结果。

5、教师汇总指导,利用多媒体欣赏用切开的蛋糕重新排列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三、课后拓展

启发学生利用废旧纸盒设计制作立体的蛋糕。

教学反思:

学生在分蛋糕的环节中,有的学生无从下剪表现的不够大胆,老师要鼓励学生回忆生活中分蛋糕的情景,如何将蛋糕切割,大块儿的给谁吃,小块儿的又给谁吃,将分好的蛋糕装到盘中易于画面的组织,更能丰富画面效果,若画面添加上刀、叉等工具作为衬托使画面更为生动。

第5课 有趣的半圆形

教学目的:

1、认识半圆形,利用半圆形去概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形象。

2、通过折、剪、贴、绘等方法,将半圆形变成新的有趣的形象。

3、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

利用对造型的概括和联想能力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如何引发学生的概括与联想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印有若干半圆形的纸、半圆形的立体玩具、各种颜色的纸、录。

2、学生准备旧挂历、画报、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引导,感性积累

1、观察生活,交流想法。

教师: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景物,他们都是由各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半圆形的景物?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反馈信息。

2、欣赏录象,拓展思维。

播放录像:

生活中各种半圆形的动物、物品。

二、大胆构思,进行制作。

1、想象游戏: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印有若干半圆形的纸,让学生在半圆形上添画出各种景物。

学生独立创作。

让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在全班中交流,比比谁变化得最多。

2、学生尝试用剪贴的形式把半圆形进行变化,然后师生交流。

3、引导比较、交流半圆形的立体玩具和平面剪贴的区别。

分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法。

4、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制作平面景物或立体玩具。

5、讲评作业,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三、全课小结

1、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课后拓展:

用其他形状变化出各种动物或物品。

四、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工具材料。

教学反思:

在将半圆形演变成生活中的物体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将半圆形变换方向加以想象,这样可以加大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更有利于环境的衬托,避免了千篇一律的现象。

第6课摸一摸,画一画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

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造型语言表达自己对触觉的感受。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出触觉感受,并能用线条、形状、色彩进行创作表现。

在体验的基础上,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绘画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色水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感受积累

1、触觉感受

教师出示不同材料、物体。

学生依次上次触摸,并谈谈触摸的感受,想象如何描绘表现这种触觉。

2、视觉感受

教师展示表现触觉的图片资料。

启发学生说说欣赏图片的感受和联想。

二、构思与实践

1、教师实际操作,用不同的用笔方法,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理效果。

2、小组合作讨论:

用什么工具、材料,什么造型手段来表现自己对触觉的感受。

3、学生尝试表现,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在反复的实践中,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触觉的独特感受。

4、讲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并让学生谈谈感受。

5、举办作品展,用作品布置教室。

三、全课小结

1、让学生谈谈本课的学习心得。

2、课后拓展:

回家多做些触摸实物再加以表现的实践活动。

四、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需要的工具材料。

教学反思:

课上我将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学生触摸,学生能够体验到物体的质感、肌理给人带来的不同感觉,但运用美术的表达方式落实到画面上,只能根据我们所学到的点、线去表现,如沙粒可以用点,沙中的大颗粒就是大点(即小石头),线的运用更讲究,曲线可以表现哪些感觉,直线又适合表现什么感觉,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清晰了点、线、面在画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7课纸风铃

教学目标:

1、根据演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

2、将收集、加工后的什物串起来,制作1-2串挂饰。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风铃的基本结构,利用废弃物等材料,制作装饰纸风铃。

教学难点:

纸风铃的串联方法、各种材料的配合使用。

利用收集的材料制作挂饰。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麦杆、果核、困壳、落叶、野花、贝壳、小石子、及针、线透明胶等工具材料。

2、教师收集各种挂饰的图片,准备胶水、针线等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起导入

1、学生欣赏教材及教师出示的小挂饰。

2、小组交流:

你喜欢什么挂饰?

你准备怎样来制作?

二、设计与制作

1、组织探究

(1)引导观察:

小小挂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各种挂饰的构成部件。

(3)小组讨论思考:

根据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怎样制作自己喜欢的挂饰?

2、自主创作。

(1)学生分部分制作。

(2)进行拼装。

教师在学生串的过程适时帮助学生,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整体装饰。

三、全课小结

1、让学生上台展示挂饰,说说自己的制作心得。

2、举办小小展览会。

3、课外延伸:

在节日里,制作一串精美的挂饰送给朋友或师长。

四、收拾与整理,布置下次活动所需要材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风铃是由铃身、铃绳、铃舌组成的,课上我让学生折出已会折叠的纸工做为铃身,在将纸剪成条状当铃绳,最后添加上自己喜爱的形状作为铃舌,这种制作方式便于快速看到纸风铃的全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第8课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

2、能够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4、对学生进行热爱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表现出有趣、漂亮的瓢虫。

教学难点:

表现的瓢虫与众不同。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

2、学生收集瓢虫的资料(或实物),收集半球形(或接近半球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

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糨糊、金属丝、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性积累,孕伏铺垫

1、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认识瓢虫吗?

请你们来谈谈对瓢虫的看法,好吗?

反馈信息,教师小节瓢虫的生活习性。

2、观察瓢虫的实物(或图片)。

3、让学生谈谈瓢虫的外形,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二、大胆构思,发表见解

1、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

书上的作品使用了哪些材料,你猜想作者是怎样做的?

你想怎样制作瓢虫?

2.让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制作方法或步骤在学生中、小组中、全班中交流。

3.反馈信息,教师再向学生介绍几制作方法。

三、现场制作、绘画

1、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制作手段来表现。

2、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能够用二至三种的方法制作出瓢虫。

教师巡视,适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引导学生为做好的瓢虫绘画或制作一个背景图。

四、全课小结

1、展示作品,引导评价、欣赏。

2、课外拓展: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观察对象,用制作或绘画的形式将观察结果表现出来。

五、收拾与整理,布置下次准备的材料。

教学反思:

学生练习时都能抓住瓢虫的特征作画,并能给瓢虫穿上与众不同的衣服,但给主体添加背景时却无从下手,师需根据情况加以引导配置相应的环境,从而达到画面的完美。

第9课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目标:

1、观察、回忆生活中的趣事,体验人物动态、表情的夸张以及表现主题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趣事。

3、通过说一说、看一看、画一画生活中的趣事,培养孩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和幽默风趣的风格。

教学重点:

说一说、听一听、看一看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难点:

画面内容有趣且主体突出。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颜色的纸、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交流,确定目标

小组交流:

生活中有趣的事。

二、导出课题

1、电脑演示:

学生的绘画作品

2、教师启示学生看看画上所表现的故事。

3、学生讨论交流。

1)教师运用多媒体指导创作的方法。

2)学生说说自己想画出什么作品,表现什么主题。

3)明确主题、确定人物、添画相应的背景。

4、学生动手画并分工合作。

5、教师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认真合作,充分发挥想像力。

(2)及时发现有困难的小组,组织交流,互相启发创作思维。

6、汇报交流,展示作品。

比较欣赏,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点评。

三、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创作方法?

教学反思:

课上学生表演了游戏“一网不捞鱼”等生活中有趣的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第10课泡泡飞呀飞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玩边观察泡泡飞起来的情景。

2.引导学生想像泡泡飞起来时,透过泡泡会看到各种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及泡泡的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

学生作品是否有新意与个性;引导学生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新颖的特征。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大瓶洗洁精调成的肥皂水、色彩纸、图钉、气球等。

2、学生每人带一只小瓶、一根吸管、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交流,确定目标

1.电脑演示:

泡泡飞动的情景(激发兴趣)

2.学生交流

二、导出课题

1.让学生说说吹泡泡的有趣。

2.学生动手吹泡泡。

3.电脑演示:

新颖有趣的泡泡。

4.学生发挥想像力:

装饰、美化泡泡。

5.教师运用多媒体指导创作方法。

6.学生动手操作(分工合作)。

7.教师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认真合作,充分发挥想像力。

(2)及时发现有保险单的小组,组织交流,互相启发创作思维。

8.汇报交流,展示作品

(比较欣赏,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点评。

三、收拾与整理

(让学生把废料丢入垃圾筒,将多余材料收入塑料袋。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11课太空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像、设计。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

3、引导学生体验想像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想象和探究的方法,能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创作。

教学难点:

能用各种材料来组合、粘接制作太空里的植物。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彩纸、吸管、橡皮泥、橡塑板等材料。

2、教育学生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交流,确定目标

1.电脑演示:

太空场面(创设情境)

2.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导出课题

1.电脑演示:

太空里的植物。

2.学生说说其中的乐趣。

3.组织学生,分发材料。

4.引导学生想像:

假如自己是太空人,看到了那些奇异的植物?

5.互相交流想像中的太空植物。

6.引导学生画出太空植物的草图。

7.小组交流、修改。

8.教师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认真合作,充分发挥想像力。

(2)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小组,组织交流,互相启发创作思维。

9.汇报交流,展示作品

(比较欣赏、互相展示作品并进行点评。

三、收拾与整理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说能再用哪些材料制作出一种太空植物的作品。

教学反思:

第12课妈妈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亲的崇高与伟大。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作、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点:

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画出妈妈美丽的姿态和表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画面人物姿态、表情和场景的表现,以及对妈妈爱心的表达。

课前准备:

1、师生准备:

水彩笔、蜡笔、油画棒、绘画纸等。

2、学生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和爱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等。

3、学生可收集各种彩色图片纸、及时贴、彩色塑料纸、彩色手工纸等纸材,准备剪刀、橡皮泥等。

4、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及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交流,确定目标

1.收集有关“妈妈辛劳”的资料

2.小组交流、讨论

二、导出课题

1.电脑演示:

妈妈工作时的片子。

2.小组联系实际谈谈,感受妈妈的伟大。

3.小组讨论:

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心意?

4.学生确定主题,添画相应背景。

5.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

6.学生动手创作(分工合作)。

7.教师巡视辅导。

三、收拾与整理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引导交流

1.电脑演示:

节日中的妈妈

2.创设情境,学生欣赏体会。

二、导出课题

1.集体交流:

有那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用什么方式来表现?

3.鼓励学生用绘画、拼贴加添画的方式来表现。

4.强调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色彩搭配。

5.学生分工合作。

6.教师巡视辅导。

7.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礼物送给妈妈。

三、收拾与整理

1.把不需要的废物清理掉。

2.把使用过的工具理整齐。

四、全课小结

学生说说能再用哪些材料设计一份礼物送给妈妈?

教学反思:

第13课各式各样的水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各种水果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地动脑筋进行大胆的想像。

4.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够用学会的团、搓、接、压、印、刻等制作方法,塑造各种形状水果。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塑造水果造型和色彩。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新鲜的水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特别喜爱的水果的造型和色彩,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揭示课题)

二、创作、表现:

1.分组展示、观察课前准备的新鲜水果,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水果的造型与色彩表现出来。

2.分小组讨论作业的方案。

3.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特别注意小组的分工情况,对不适当的分法适当加以调整。

4.学生尝试利用彩泥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造型。

5.教师提出创作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采用与众不同的造

型方法表现。

(2)要大胆、自由地表现。

(3)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多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

6.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7.展示学生尝试的作品,并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香甜的水果。

(引导学生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进行想像)

8.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再独立制作一两件有趣的水果。

三、作业展评

将学生完成的作业分小组布置在教室里,各生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再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欣赏。

四、组织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五、小结:

教师谈话: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感想?

(请学生用简单的一句话,表述一下感受)

六、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用其他材料尝试制作水果。

教学反思:

第14课可爱的动物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l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具有动态的人物造型。

2.将全班同学设计的人物造型摆放在一起,再编讲一个故事。

3.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对捏、揉、搓、卷、压、拼、绕、刻、粘等捏塑造型方法的运用与掌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形体进行概括、夸张性的表现;有创意地表现捏塑动物的趣味性。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一些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运动场上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

在运动场上,你会看到什么?

你喜欢干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小组进行讨论及交流。

二、揭示题:

教师:

小朋友们喜欢运动场上的人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把运动场上各种各样形态的人物表现出来。

三、创作、表现:

1.出示运动场上各种人物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教师:

欣赏了这么多的照片,小朋友,你最喜欢运动场

上做什么运动的人?

根据你自己手中的材料,你准备怎么表现?

(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

3.教师示范讲解一些制作的方法。

4.学生独立设计、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收拾与整理:

学生作品完成之后,让学生先整理东西,一边整理一过考虑:

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五、作品展评。

1.让学生把制作好的作品摆放在老师设计的场景中,先分小组让学生自由介绍自己制作的人物。

2.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将全班同学的作品摆放在一起,让学生编讲故事。

六、小结:

谈谈上了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感想?

(让学生用简单的一句话表述自己的感受。

七、课后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试一试:

除了彩泥,还有什么材料也能用来制作运动场上的人物。

教学反思:

第15课乘上大船游世界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科,采用画、撕、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轮船是重要的水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