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纲要综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4436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纲要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纲要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纲要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纲要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纲要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纲要综述.docx

《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纲要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纲要综述.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纲要综述.docx

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纲要综述

2016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3复习纲要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 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②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其思想主张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理解)

原因:

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并得到统治者的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由于私学兴起,使得“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移。

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荀子的所属学派与主张(运用)

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①政治思想:

A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为政以德;C“克己复礼”。

②教育思想:

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③伦理观:

性相近。

孟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亚圣)

①政治思想:

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仁政”思想。

②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

主张“性本善”,以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

荀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其思想主张:

①施政纲领:

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③伦理观:

主张“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④哲学:

“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

★注: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3、老子和韩非子的所属学派及思想主张。

(运用)

老子: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唯心论: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②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③朴素辩证法: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韩非子:

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①主张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②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

③“今必胜昔”,主张变革。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 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②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理解)

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主张: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大力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运用)

⑴时间:

西汉武帝时期

⑵原因:

新儒学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因而被汉武帝采纳。

⑶措施:

①思想:

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②政治:

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③教育:

兴办太学;把儒家经典(“五经”)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⑷影响:

儒学正统地位在西汉确立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 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第3课宋明理学

①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②“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1、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识记)

理学:

北宋:

程颢、程颐;南宋:

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心学:

南宋:

陆九渊;明朝: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2、“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理解)

“二程”主张: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的主张:

①三纲五常就是天理;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 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主张

1、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理解)

思想家

思想主张

李贽

①否定孔子权威,向正统思想挑战;

②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

③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④主张“工商皆本”。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黄宗羲

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工商皆本”。

顾炎武

①主张经世致用;

②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王夫之

①唯物论: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②辩证法: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③认识论:

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考察研究认识。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 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普罗泰格拉: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③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2、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美德由教育而来。

3、柏拉图:

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唯心)

③著有《理想国》一书。

4、亚里斯多德

①“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②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 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①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

③“文学三杰”

④欧洲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和影响

⑤新教三大教派

1、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理解)

①前提: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②物质基础:

意大利的经济繁荣。

③人才基础:

意大利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

④文化基础:

意大利所具有的古代希腊、古代罗马丰厚的文化遗存。

2、“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理解)

含义: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们追求现实的幸福生活,发展个性,崇尚理性和科学。

评价:

①积极:

有利于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②消极:

过分推崇人文主义,容易导致人的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的混乱。

3、文学三杰(识记)

但丁:

《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歌集》;薄伽丘:

《十日谈》。

4、欧洲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和影响(理解)

(1)标志:

1517,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影响:

性质:

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影响:

①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发展。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除了精神枷锁。

5、新教的三大教派(识记)

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和英国国教。

第7课 启蒙运动

课 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第7课

启蒙运动

①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②法国、德意志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③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和历史意义

1、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理解)

①经济: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的压迫。

③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

2、法国、德意志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理解)

国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法国

伏尔泰

①抨击天主教会;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③“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代表作: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孟德斯鸠

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代表作:

《论法的精神》。

卢梭

①“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说;

②社会契约论;

③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德意志

康德

①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提出“人非工具”;

③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

④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代表作:

《纯粹理性批判》

3、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和历史意义。

(运用)

核心:

“理性”。

(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意义:

①对欧洲: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对法国:

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③对世界:

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注:

注意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核心的不同:

前者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后者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公开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同时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 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②《九章算术》、《石氏星表》的地位

③《授时历》

④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⑤《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的作者和地位

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运用)

1、四大发明:

⑴指南针:

战国时发明了“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⑵造纸术:

西汉开始出现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实现了人类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

魏晋时期,纸张成为我国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⑶印刷术:

隋唐雕版印刷术(868年,唐《金刚经》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术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⑷火药:

唐末用于军事;北宋广泛使用于军事;南宋发明管形“突火枪等,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2、评价:

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传播;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大作用。

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总之:

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之后,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二.《九章算术》、《石氏星表》的地位(识记)

1、《九章算术》的地位

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石氏星表》的地位:

《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三.《授时历》(理解)

《授时历》由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订,确定一年为364.2425日。

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与今天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早了三百年。

《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

四.中国古代四大农书(识记)

①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②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③元朝王祯的《农书》;④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五.《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作者和地位(识记)

1、《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所作,书中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2、《本草纲目》: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所作,是对16世纪以前的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 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①《诗经》、《离骚》

②唐诗繁荣的条件

③宋词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④元曲的代表人物

⑤明清小说的代表作

一.《诗经》、《离骚》(理解)

1、《诗经》

①出现:

春秋末年,相传由孔子编写。

②内容:

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③特点:

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④地位: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离骚》

《离骚》:

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作品。

采用楚国方言和民歌形式,句式灵活,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

二.唐诗繁荣的条件(理解)

①国家统一②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③文化开放多元;④政策开明(科举“以诗取士”)。

三.宋词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和元曲的代表人物(识记)

文学形式

派别

代表人物

宋词

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元曲

关汉卿、马致远

四.明清小说的代表作。

(识记)

四大古典名著: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讽刺小说: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 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①汉字的演变脉络

②楷书、草书、行书的主要特点

③王羲之的主要书法成就

④魏晋、隋唐、两宋时期的主要画家及其代表作

⑤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特点及代表作

⑥京剧的形成

一.汉字的演变脉络(识记)

1、起源:

“图画文字”

2、脉络: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3、趋势:

由繁到简

二.楷书、草书、行书的主要特点(理解)

1、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重在实用价值。

2、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3、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三.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识记)

东晋著名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精通楷、草、行三种字体。

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四.魏晋、隋唐、两宋时期的主要画家及其代表作(识记)

1、魏晋: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2、隋唐: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

3、宋代: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五.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特点及代表作(理解)

1.特点:

①集诗、书、画、印为一体;

②强调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2.代表作:

①元代王冕的《墨梅图》②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③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六、京剧的形成(理解)

1.条件:

①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②统治者的重视;③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④徽、汉艺人的努力。

2.过程:

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

京剧。

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3.代表人物:

程长庚、谭鑫培。

4.特点:

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②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③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课 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①牛顿的主要贡献

②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③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一.牛顿的主要贡献。

(理解)

1、贡献:

①创立了经典力学。

(标志: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

②提出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及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意义:

a、海王星的发现证明了牛顿理论的预见性、科学性。

b、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二.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理解)

1、时间:

20世纪初

2、内容:

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①狭义相对论:

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②广义相对论:

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3、意义:

①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③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识记)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注:

牛顿、爱因斯坦两者理论之间的区别:

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一种特例(物体低速运动状态),包括在相对论体系中。

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课 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①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②进化论创立的标志和历史意义

1、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识记)

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进化原则,即“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2、进化论创立的标志和历史意义。

(理解)

⑴标志: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⑵核心内容: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即: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⑶意义:

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①否定了神创论,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②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③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 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①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

②法拉第的贡献

③互联网的影响

一、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理解)

1、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突破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机器动力的局限性,能够提供可控制的任何强度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适用于各种工作机,因此被称为“万能蒸汽机”。

2、影响:

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机器大生产由此开始,工厂制度兴起。

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④交通运输工具变化,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⑤造成了环境污染。

二、法拉第的贡献(理解)

1、贡献: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影响:

①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使社会结构发生改变,垄断组织形成。

③改变世界形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④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电灯、电话、电车等。

三、互联网的影响(理解)

1、过程:

①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②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

(1)积极作用

①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的传播更加便利,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②改变了人们工作方式、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

③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④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②虚拟社会及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会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 次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①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和《海国图志》

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④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影响

一.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识记)

二.魏源和《海国图志》(理解)

1、内容:

1842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意义: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解)

1、背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②清政府内部形成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2、含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的纲常伦理)是立国的根本,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在当时主要是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是巩固根本的手段。

3、实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达到巩固清朝统治的目的。

4、实践:

洋务派在19世纪60---90年代,发起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但随着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5、评价

①积极性:

继承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并付诸实践,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②局限性:

不彻底的变革封建制度,无法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

★注: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区别:

前者学习西方重在抵抗外侮,后者学习西方重在镇压农民起义;前者学习西方没有付诸实践,而后者付诸了实践,创办了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四.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影响(理解)

1、代表人物:

康有为:

①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②思想特点:

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梁启超:

代表作《变法通议》

严复:

翻译《天演论》,主张民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