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无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43529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1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无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无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无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无答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无答案)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目标1:

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教材知识。

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

比较春秋、战国形势图,说出战国形势变化,识别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结合地图讲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并归纳这些战争的特点,归纳总结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及时代特征。

(重难点)

目标3:

结合地图、史料、教材内容,分析商鞅变法的原因,理解记忆商鞅变法的内容;归纳总结商鞅变法的意义。

(重点)

目标4:

结合都江堰示意图、教材内容,识记都江堰的修建者、修建时期、地点、组成、功能,分析归纳都江堰修建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

【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记录反馈老师。

自学检测

战国七雄

1.背景:

(1)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

(2)几个大诸侯国左右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形成:

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齐、、燕、韩、赵、魏、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

3.战争:

(1)特点:

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

(3)结果:

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逐渐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

商鞅变法

1.背景:

战国时期,和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的势力增强。

2.目的:

确立新的秩序,以求,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代表:

商鞅变法。

(1)开始:

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内容:

①政治:

确立;废除贵族的;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

②经济:

废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统一度量衡。

③军事:

奖励。

(3)作用:

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奠定了基础。

4.影响:

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

后期,秦国蜀郡郡守在岷江上修建。

2.构造:

由渠首和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渠首分为鱼嘴、宝瓶口和

三个主题工程。

3.功能:

发挥着等多方面的作用。

4.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

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三、合作探究

Ø剧变年代

任务二:

【小组探究】结合春秋、战国形势图(参见教材),及教材文字表述,进行比较并思考:

◆问题1:

诸侯国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2:

“七雄”分别在哪个方位,你能使用简短的语句进行记忆吗?

◆问题3:

主要的战役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

你能说说这些战役的相关故事吗?

归纳这些战争的特点。

Ø进取年代

出示任务:

任务三:

【小组探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变法的原因,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归纳总结商鞅变法的意义。

 

Ø发展年代

出示任务:

任务四:

【小组探究】结合教材内容,及都江堰示意图,完成知识卡片内容,并识记都江堰的修建者、修建时期、地点、组成、功能,分析归纳都江堰修建的意义。

 

四、知识结构

任务五:

【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五、当堂达标

1.“三家分晋”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夏商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2.《三字经》中的“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中的“七雄”指的是()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魏、吴、燕、赵、楚、秦、韩

4.伴随铁制农具、牛耕的开始使用和推广,我国历史舞台上出现的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是()

A.奴隶主阶级

B.奴隶阶级

C.平民阶级

D.地主阶级

5.《史记•商君列传》载: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

B.确立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编定户籍

6.战国时期,使秦国能够最终兼并六国,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李悝变法

C.管仲改革

D.秦孝公改制

7.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该水利工程建筑于()

A.战国时期赵国

B.战国时期齐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二、材料分析题

8.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

……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

他虽然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材料一中,商鞅舌战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

商鞅变法中哪一措施最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

(2)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六、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

我学到的方法

我还要努力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

①韩 ②赵 ③楚 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电视剧《芈月传》的主人公芈月曾随儿子作为人质羁押于燕国,后来成为秦国的宣太后,并“垂帘听政”数十年。

请观察战国形势图,指出她生活过的燕国和秦国是(  )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①③

3.在《流血的仕途》中,主人公李斯曾有这样的感慨:

不是秦王有了李斯而幸运,而是李斯幸运地遇到了秦王,使他的才能能够发挥出来。

如果商鞅也发表这样的感慨,他应该感谢的人是(  )

A.魏文侯

B.魏惠王

C.秦穆公

D.秦孝公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的是(  )

A.秦国B.齐国

C.燕国D.赵国

5.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将士国家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6.据史料记载,商鞅因被诬告谋反而逃亡。

他逃到一家客店准备住宿时,因没有凭证被店主拒绝。

不得已,商鞅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

有人认为,商鞅死于自己的规定,请问是下列哪一项(  )

A.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B.奖励军功

C.确立县制

D.废除井田制

7.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它”是哪一项水利工程(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8.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负责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人是(  )

A.大禹B.李冰C.商鞅D.诸葛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 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1)材料一中的这段话是谁说的?

这段话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

 

(2)材料二中变法内容最能得到哪些阶层的支持?

除材料所述内容外,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还有哪些?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今天,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这次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战国初期,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

2.B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此图为教材原图。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燕国,④为秦国。

3.D [解析]任用商鞅实行变法的是秦孝公。

4.A

5.C [解析]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其军事上的改革为: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结合题意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A [解析]题中“没有凭证”体现了商鞅变法中的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7.A [解析]根据题干“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可判断出是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

8.B [解析]通过题干材料中的“四川成都平原”和“涓涓清流”可判断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是都江堰,这是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

9.[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材料一可知,商鞅主张按实际需要治理国家,不必因循守旧。

材料二中内容直接与农民和士兵相关,其他内容和作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

这次变法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借鉴意义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商鞅。

按实际需要治理国家,不必因循守旧。

(2)农民和士兵。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统一度量衡等。

(3)积极影响:

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等。

2019-2020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答案不全)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纷争。

2.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强大起来。

3.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都江堰。

难点: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自主探究】

一、战国七雄

1.战国初年,晋国被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家大夫瓜分,_______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2.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_______、_______、长平之战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3.战国中期以后,_______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战国时期,_______和_______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阶级的势力增强。

2.开始:

_______年,_______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3.内容:

政治上,确立_______,废除______________,改革_______,严明_______;经济上,废除_______,鼓励_______,统一_______;军事上,奖励_______。

4.作用:

秦国成为_______的诸侯国,为以后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_______年,_______国蜀郡郡守__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_______修建了都江堰。

其内江用于_______,外江用于_______。

2.都江堰由_______和_______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是一座_______的水利枢纽,发挥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方面的作用。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被称为“_______”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32页“相关史事”,结合课本正文概括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

2.阅读课本33页第一段,分析:

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出现各国纷纷变法这一现象?

3.观察图片《商鞅变法的内容》,表格中列举的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尝试分析这些措施中每一条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

 

4.阅读材料: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结合课文总结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拓展延伸】

“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变法使秦国行政高效、国富兵强,成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从而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国力基础。

试分析: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和启示?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一、1.韩、赵、魏;齐国。

2.齐楚燕韩赵魏秦;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3.秦。

二、1.铁制工具、牛耕;新兴地主。

2.前356年;秦孝公。

3.县制,贵族的世袭特权,户籍制度,法度;井田制,耕织,度量衡,军功。

4.最强盛;秦统一全国。

三、1.前256年;秦;李冰;岷江;灌溉;防洪。

2.渠首、灌溉网;综合性;防洪、灌溉、水运;天府之国。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成功原因:

客观上:

变法适应经济、政治发展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主观上:

秦孝公的支持,启示: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要符合国情顺应历史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