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要有感情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4290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8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是要有感情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数学是要有感情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数学是要有感情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数学是要有感情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数学是要有感情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是要有感情的.docx

《数学是要有感情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是要有感情的.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是要有感情的.docx

数学是要有感情的

数学是要有感情的

上课内容为国标本苏教版数学教材下册《长方形、正方形、圆》,上课班级是小班,二十多名学生,活跃得很,执教者是李小娟老师,三十刚出头,温文尔雅,特受学生喜爱。

预备铃响起。

听课教师和上课学生已早早地坐在教室,他们在窃窃私语。

学生偷偷地回头,他们感到今天坐着这么多“新面孔”,有些陌生感,没了往日课前的嬉闹,只是偷偷地与前后左右的同学使眼色、动嘴巴;听课教师对教室环境颇感兴趣,前墙上方镶着一面国旗,后墙上方挂着一只圆钟,黑板报是“车轮滚滚迎奥运”的评比栏,旁边的橱柜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墙砖上张贴着学生的书画作品,一番儿童乐园的景象。

李老师轻轻地飘了进来,教室里一阵骚动,师生眼前一亮,身板子不由地挺了起来,目光聚集于李老师胸前。

“哇!

”有的学生忘乎所以地叫了起来:

“李老师,你真漂亮!

但见李老师的衣服上贴着各种五颜六色的粘纸,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和圆形的,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景线。

学生相互猜测着老师此举何意,没等老师解释,有聪明的学生代言:

“老师,那是不是给我们的奖品呀?

“对呀。

“那为什么不是红五星了呢?

”学生嘀咕着,感到新鲜。

“对呀,那为什么呢?

”李老师趁机反问。

“这肯定与我们的学习有关系。

”又有了聪明的学生,他们毕竟也算是久经“学”场了,有了些捉摸老师行为的经验了。

正式铃响起。

李老师只能打住本来还可往下顺势而谈的话题,换了一个话题:

“小朋友们,李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呢?

“是。

”学生异口同声。

“那你们知道我——这位大朋友的名字吗?

“李——小——娟。

”回答声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有些顾虑。

“今天,我们这儿又来了新朋友。

学生转头又回头。

“你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交朋友呢?

“想。

”又是异口同声。

“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

”一名学生回答。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长什么样子。

”另一名学生回答。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住在什么地方。

”又有一名学生回答。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好不好。

”有一名学生补充。

……

“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衣服上的这些图形交朋友啊?

”李老师昂首挺胸。

“啊!

”学生惊呼,原来是和它们交朋友。

“不想?

”李老师追问。

“想。

”学生回过神来。

“那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李老师试探。

“那是长方形,那也是长方形,旁边的是……”没等这名学生说完,一些学生忍不住脱口而出:

“还有圆形。

“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

“长方形是长长的,正方形是方方的,圆形是圆圆的。

”学生在下面提示着回答的同学。

“说得真棒,”李老师顺手从衣服上剥下一个“长方形”奖品贴在这位学生的额头,“今天你又有长进了。

“长进”之“长”配“长方形”之“长”,有味道!

“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

”李老师又问。

学生面面相觑,不理解老师的意思。

“不要急,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做完游戏你们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

学生拿出各种各样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木块玩起了搭积木游戏。

搭积木学生在幼儿园时经常玩,不过今天在玩之前老师提了一个要求:

先要用手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个面,然后再拼搭。

游戏很快就完成,学生在相互欣赏各小组作品的同时思考着玩之前老师的提问,各小组自发讨论着,李老师走下来倾听着,指点着,鼓励着。

很快,就有学生发现了“新大陆”:

“老师,老师,正方形住在这儿呢。

”她用手在正方体积木上指划着。

“李老师,对吗?

李老师边点头边奖给她一个“正方形”。

这一下子,长方形、圆形都被其他学生找到了。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给这些新朋友拍一张照片呀?

”老师又提出一个新的建议。

“没照相机,怎么拍呀?

”学生又有了困惑。

“你们有铅笔和白纸嘛。

”李老师提示学生。

学生拿着积木、铅笔和白纸,频频在这三者间运动着,探索着,尝试着。

终于,有学生找到了办法:

把形体压在白纸上用铅笔沿边描下来。

这正是书上提供的方法。

当然,老师衣服上又少了一个奖品。

接之,老师组织学生用这种方法在白纸上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然后剪下来。

于中,李老师又启发学生想到了用印泥、橡皮泥等方法印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其实,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

你们能给你们剪下来的这些图形分别找到新家吗?

”李老师又抛给学生一个有趣的问题。

“找到它们的新家后,就把这些图形贴在相应物体的面上。

这下可热闹了:

喊的喊,跳的跳,推的推,拉的拉……。

够得着的自己贴,够不着的找李老师和听课老师帮着贴。

墙壁上、门窗上、桌椅上、开关上、钟面上、国旗上、玩具上……,还有地砖上,点缀了一层白白的“雪花”。

后继活动内容是学生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用水彩笔在方格纸上画“你们想象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学生尽情地围着、画着,不约而同地在“圆形”处遇到了困难,也只好求救于老师了。

这是教师意料中的事。

该全课总结了,李老师要大家给这节课起个课题。

“我们学的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李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了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圆》,刚要转过头来,一名男孩突然爆出“交朋友”,他情见乎辞。

哗,师生满堂哄笑,这名男孩不好意思地伸了伸舌头,坐了下去。

李老师怔了一怔,尔后随机应变地用粉笔重重把课题添加成了《和长方形、正方形、圆交朋友》,并带头鼓起掌来,听课老师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也鼓起掌来,学生也跟着鼓起掌来,这名男孩得意起来,对大家做了个鬼脸。

离下课还有近五分钟时间。

李老师布置了一个机动节目:

“请小朋友们把发下来的卡片制作成一张明信片,正面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粘纸进行组合拼贴,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选一位客人老师做朋友,让他们对你的作品进行评价。

你可以在反面写上你想对客人老师说的话,也可以请客人老师在反面写上他想对你说的话。

大结局不述也不难想象,学生又忙得不亦乐乎,听课老师随之也忙得不亦乐乎!

忙来忙去,忙得学生不想下课、教师不能下课了……。

这算不算拖课?

感情这东西,的确叫人难分难解啊!

卡特金说过:

“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

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遗忘。

”数学中的数字、图形、符号、习题等本来就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来就应伴随着人的感情,只不过现在把它们反映成白纸黑字,其感情色彩好象就黯淡了。

我们要让数学成为“人的数学”,让数学充满生命活力,那我们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挖掘数学内在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条件,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其实,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他们并不是十分陌生。

教师正是抓住这一点,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积木游戏,只是教师在此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学生在“搭”和“摸”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更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以前玩积木时所没有留意的。

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化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手中玩弄出来了。

在此基础上,后来的“剪贴”、“围画”、“拼贴”等的活动效果自然就“水”(知识)到“渠”(生活)成了。

其次,我们要挖掘数学外在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满怀感情地进行数学教学,发挥情感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很有趣的。

在这节课中,教师基于自身丰富的情感和由此带来的很好的群众基础,一反常态地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奖品”贴在自己的衣服上,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兴趣和议论,给课堂教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调;继之的一番有关“交朋友”的过渡性谈话,以及借“交朋友”之线索(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住在什么地方、怎么拍一张照片等)来串联的知识教学活动,又给了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在此基础上,后来的一名男孩爆出的“古怪”的课题《交朋友》也就不足为奇了,学生制作明信片活动而迟迟不愿下课也就有情可原了。

总之,数学是要感情的,只要教师用感情来浸泡数学,并把数学回炉于生活,炼出用感情包装的数学,学生有了感情。

至此,我们才可说“数学就有了感情”。

妙用幽默笔法,装点数学课堂

(214101)江苏省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

(214101)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分部小学部    陈  蓓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

“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

脑研究表明:

令人愉快的幽默可以改善学习效果,而且可能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15%~50%。

当一个人快乐的时候,能带给脑更多的氧,并释放肽使人愉快。

幽默可以创造一个更积极的情感“气候”,温暖学生,吸引学生,成长学生。

数学课以理性见长,由此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一本正经”的严肃与紧张,较之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更易产生疲倦。

我认为,作为学科的数学,不妨在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幽上一默,让学生乐上一回,对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润滑知识教学均有好处。

教学幽默就是教师运用巧妙诙谐的、机智有趣的、出乎意料的语言或体态,对学生施加影响,以活跃师生交往的气氛,愉快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艺术。

英国的乔丹分析的“称职教师”特征中就有“幽默”这一指标。

一、幽默的数学,让学生快乐地爱上你

海因·雷曼麦说:

“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

教师以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语言和戏弄夸张、惟妙惟肖的动作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语言美”和“行为美”,沉浸于暖色情调,享受到愉悦体验,从而喜爱数学。

[例1]教学《有趣的拼搭》时,一位教师对“球”作这样形象化描述:

“它总是坐不住,喜欢的溜溜地滚”。

[例2]教学《角的度量》时,学生测量一条边呈水平方向的“标准”角后,一位教师说:

“刚才我们测量的都是一些‘规规矩矩’的角,这里还有几个比较‘调皮’的角,你会测量吗?

[例3]《比例尺》课首导入时,一位教师故作神秘地说:

“我的衣服口袋里装着一个人”。

“啊!

怎么装呀?

”学生惊奇。

“把人变小呀,”教师学着变戏法模样从口袋中掏出一张相片。

“哦”,学生恍然大悟。

[例4]教学《认识东南西北》时,一位教师模仿《黑猫警长》中小偷“一只耳”的走路:

东瞧瞧、西望望,然后让学生也演一演。

最后让学生“学企鹅向北走两步”、“面朝东学小猫叫”、“背向南做个鬼脸”……

[例5]教学《分数乘以整数》时,一位教师在学生解答“2/9+2/9”、“2/9+2/9+2/9”、“2/9+2/9+2/9+2/9”开始无聊中,突然甩出长长的纸条,上面写满了“2/9”,然后用夸张的语气刺激学生:

“这么多,做不快了吧”。

二、幽默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看懂你

调查表明:

如果在叙述一个概念时,紧接着举一个幽默的例子解释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以幽默的方法点拨知识,特别对一些抽象的数学内容和深奥的数学道理,可以使其通俗化,从而降低知识难度,提高理解效度。

[例6]教学《退位减法》时,像“100-43”这样的题目,是教学难点。

一位教师作了这样的比喻:

“被减数的个位是穷光蛋,减3不够,向‘十叔叔’借,‘十叔叔’也是穷光蛋,可它乐于助人,向‘百伯伯’借,‘百伯伯’借给它100,‘十叔叔’把100换成10个十,自己留了9个十,拿出1个十借给个位,个位就用借来的10减3,……”。

[例7]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中“231×3”的竖式计算时,一位教师作了如此形容:

“乘数3是个好客又有礼貌的小主人,它依次与客人‘个位’、‘十位’、‘百位’握手相乘,……”。

[例8]教学《观察物体》时,一位教师组织学生模拟“拍照”活动。

学生按教师或同学提出的要求摆着各种身姿:

“拍出只看到正面的照片”、“拍出能同时看到正面和左侧面的照片”……

[例9]教学《平行线的认识》时,学生对“同一平面”不易理解,一位教师煞有其事地说:

“据说,在大桥正常行驶的汽车与桥下河面行驶的轮船相‘吻’。

你信吗?

[例10]教学《体积的意义》时,一位教师联系了语文课《乌鸦喝水》:

“这只乌鸦数学学得多好啊!

你们知道它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吗?

三、幽默的数学,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你

实验表明:

播放一组视听材料后发现,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得最深刻。

史密斯的研究表明:

在十分枯燥的学科考试中加进一些幽默的试题,能大大减轻学生厌倦心理,提高考试成绩。

加入了幽默“夹心”的数学知识,同由教师反复叮嘱或反复练习相比,学生记得轻松、记得有效。

[例11]对乘法分配律“a(b+c)=ab+ac”,一位教师作了这样的“配音”:

“a特喜欢交朋友,先与b结合,又与c结合,最后一起手拉手”。

[例12]对“0”的运算特点,一位教师配了一首儿歌:

“零蛋零蛋是笨蛋,与谁相加都滚蛋;零蛋零蛋是炸弹,与谁乘除都完蛋”。

[例13]《时分秒》课尾,一位教师这样总结:

“钟家三兄弟,老大时针矮胖子,老三秒针瘦高子,老二分针排中间。

三兄弟真哥们,你走我也走。

老大跨一大格,老二就得走一圈;老二走一小格,老三也得走一圈”。

[例14]《比例的意义》课尾,一位教师讲了一个笑话:

“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把一篇1500字的文章缩写成500字。

下课时,小马虎把作业交了上来。

老师看了生气地说‘你是怎么搞的,45米高的建筑写成了15米,6辆汽车写成了2辆,3个人写成了1个人,……”。

教师在学生笑声中问:

“你说,小马虎是怎么搞的呢?

[例15]学习《整数的四则运算》后,一位教师布置了这样的绕口令习题:

“四是四,十是十,四十减十四,再乘四十四,是一千一百四十四,你说是不是?

四、幽默的数学,让学生舒畅地纠正你

布贝尔说:

“教师决不可以忘记,对于种种冲突,只要能在一种健康气氛中加以解决,那么冲突也会具有教育价值”。

幽默就能创造这种“健康气氛”,让学生在笑声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并能记忆深刻。

[例16]一位学生解答“540千克稻谷可碾米386.5千克,那么2000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

”时,错误地列式为“540÷386.5×2000≈2794(千克)”。

一位教师笑着说:

“这台碾米机真神了,还是叫它造米机吧!

[例17]一位学生因误解得出“饲养场一共养了248.5只猪”的结果,一位教师反问:

“这半只猪怎么养活呀?

[例18]在练习长度单位时,一位男教师出了一题:

“老师的身高为17(  )”。

一位学生不假思索地抢答:

“你的身高为17厘米”。

教师“怒”道:

“我在你眼里竟如此渺小。

我可是一个大丈夫啊!

[例19]解答“敬老院有15位老爷爷,平均76岁,还有10位老奶奶,平均74岁。

求全部老人的平均年龄”时,有学生错误解答为“(76+74)÷(15+10)=6(岁)”。

一位教师风趣地说:

“这是敬老院还是幼儿园啊?

[例20]作业: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日记,请你用数学的眼光看看有没有问题。

“早晨6小时,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2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重的鸡蛋。

然后,背着约3吨重的书包去上学……”。

列宁说:

“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

正如药丸外面裹上糖衣而不苦口一样,幽默给枯燥的数学知识也裹上了一层“糖衣”,使学生乐于接受。

幽默是一种“柔化剂”,可以消除紧张;幽默是一种“强化剂”,可以亢奋思维;幽默是一种“催化剂”,可以化解矛盾。

幽默为数学课带来了春的暖流,让数学课充满了笑的活力。

激趣、启悟、固知、纠错,一切尽在笑声中。

但是,幽默只是活化数学教学的“佐料”,必须注意不要喧宾夺主,弄巧成拙。

最后,愿教师都能做“马良”,挥动幽默这支“神笔”,把数学课点缀得活灵活现、神采飞扬。

一堂别有“风味”的数学课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张泾中心小学    严育洪

建议思考的问题

·贴近生活的数学内容怎样教学更贴近学生?

·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更有利于数学教学?

·开放、综合、活动的数学课“新面容”带给学生怎样的“动感地带”?

案例描述

《认识左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由年轻的顾老师执教。

教学环境的变样——咖啡屋?

上课铃声响了,一年级同学带着数学书、文具盒来到熟悉的专用大教室。

“今天,这个教室好特别”。

“我们有没有走错啊?

“没错,数学老师在这儿呢”。

“顾老师今天真帅!

”(女教师穿一身运动装,显得青春、“帅”气。

“这像我去过的咖啡屋嘛。

”(教室里课桌两张一组靠墙围成一圈)。

“我坐哪儿呀?

”孩子们抱着学习用品一边嘀咕着一边四处寻找着自己的座位,教室里“乱”成一团。

教学内容的多彩——体育课?

美术课?

音乐课?

数学课?

突然,哨声响起,同学们的目光不由地集中到老师身上。

教师做了一个体育课上专用的整队手势。

学生愣在那儿,不知所措。

在教师目光的示意下,终于有几个同学反应过来,半信半疑地过来排队,其他同学也慢悠悠地跟了上来。

教师开始进行体育课的常规队列训练: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左转,向右……

“老师,你来代上我们的体育课吗?

”学生感觉有些“不对劲”。

教师含糊地答道:

“欢迎吗?

“欢迎”,学生虽疑惑着但仍热情地异口同声。

教师接着又发口令:

“我们该各就各位了。

请你们第一排右边的第一位同学向前一步走,这位同学左边的三位同学也向前一步走,请这四位同学组成第一小组围坐在一号台;再请你们第一排左边数起四位同学组成第二小组围坐在二号台……”。

学生一就座便被桌上的“玩具盒“吸引住了。

教师顺风扬帆:

“请小朋友从玩具盒中取出小轿车图片摆在‘玩具柜’(用3×3格的方格纸代替玩具柜)的正中间,再取出一辆公共汽车图片摆在小轿车的左边,在小轿车的上面摆一辆摩托车,摩托车的右边摆一辆吉普车,摩托车的左边摆花草,小轿车的右边摆树木,……”

这时,有一个男孩与他对面的女孩“争吵”起来:

“你怎么把公共汽车摆到小轿车的右边去了?

女孩反复地用自己的左右手比划着:

“我是摆在左边的呀?

男孩指着自己摆的公共汽车说:

“应该摆在这里。

女孩不服气地辩道:

“我对的。

不信,你过来看。

男孩走过去一看:

“咦!

怎么又对了?

“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呀?

”男孩向教师发出“SOS”信号。

教师借机向全班同学解开了这个谜。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将这些车辆及花草进行贴画活动(教师提供每小组一张十字路口的简图),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学生开始了有趣的贴画游戏。

随即,争论声又此起彼伏、穿插其间——

“这样贴错了,要撞车的”,一位学生对着合作伙伴喊道。

“汽车要靠右行使的。

它的右边在这里。

”这位学生边解释边转过身来与“汽车”同方向,并伸出右手示意。

……

一张张美丽的“城市交通一瞥”展现在大家眼前。

“车辆行驶的路线正确吗?

”教师在教室中间的地面上画出“十字路口”,让学生到“公路”上来看一看、演一演、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

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其意自解、其理自明,并达成“要遵守交通规则”的共识。

接着,教师相机介绍了国外的交通规则,如有的国家的车辆是靠左行驶的等知识。

此时,轻音乐转入奔放、热烈的《健康歌》,学生随着音乐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上扭动起来,教师也“不由自主”地跳起来,学生见了,都大胆地走下座位跟着跳起来。

教师俨然一位健美操教练:

左脚预备,右脚预备,左三圈,右三圈;左手插腰,右手伸起,屁股扭扭,脖子扭扭……

学生正尽兴地学着、跳着,下课铃声响了。

教学时间的延伸——下课了?

教师无奈地摊摊手:

“小朋友,我们的数学课就上到这里。

今天我们学习了……”

“不是数学课,是体育课。

”一名学生插嘴“纠正”。

“美术课”、“音乐课”……学生各抒己见。

“是数学课,数学书上有《左右》的。

”班长高高举起数学书,向同学们证明。

“是呀,今天我们就是在体育、美术和音乐活动中学习数学,认识了‘左’、‘右’。

”教师顺势把大大的“左、右”两字分别写在黑板的左方和右方。

“课后,请小朋友当‘小警察’,到楼梯口去看看我们学校的同学有没有都能做到‘靠右行走’。

”……

终于,可以下课了。

然而,学生还会在生活中继续演绎着这节数学课的知识和情感,他们永远不会“下课”!

课后反思

新课程理念提倡数学教学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这里的“生活”既可以是学生能够实察的、触摸的、亲历的现实生活,也可以是学生在数学或其他学科中能够虚拟的、思考的、操作的学习生活。

生活是开放的、综合的、活动的,生活就因此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美丽无限。

所以,“进出口”于生活的数学教学同样应该是开放的、综合的、活动的,并也因此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美丽无限。

《认识左右》就是实践上述新课程理念的一个课例,它虽不十全十美,但别有“风味”。

1、开放、综合、活动的数学课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的“口感”。

科学的数学知识的点点划划、条条框框带给学生的是“冰冷的”、枯燥的感觉,犹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盆白面,学生有何口味!

我们只有于中添加多种调料,才会诱发学生的食欲。

《认识左右》这节课中创设的富有情调的“咖啡屋”氛围,添加的体育、美术、音乐等活动,就好似不同风味的“调料”,让学生充满感情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津津乐“道”、津津乐“动”、津津乐“学”。

学生在浓浓“作料”的调动下愉快地、自觉地“吃”进了数学知识,润物于无形之中,没有一点“雕琢”式教学的痕迹和“灌输”式教学的无奈。

这节课给学生的“口感”——“这还算是数学课?

2、开放、综合、活动的数学课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营养”。

在学科数学知识中添加各种“调料”,如果仅仅得到的是表面的多彩、形式的热闹,那只能使数学教学不伦不类,混成“怪味”,而没有真正滋润学生的心灵。

我们应注意各种“调料”与主体内容之间的适配、适度,使之最优结合,产生最佳效果。

《认识左右》这节课中在保证主要“营养”——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还配置了一些其他“养料”,如学生身心的愉悦、审美教育的熏陶、交通知识的渗透、思想教育的孕伏、设计能力的培养等等,它们使学生对主要“营养”汲取得更自然、更顺利、更有效,从而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

学生无时无处不在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中唤醒、感受、体验、发展着数学知识。

这节课给学生的“营养”——“这仍应是数学课”。

3、开放、综合、活动的数学课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品味”。

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一个内在的转化过程,教师不能单纯地寄希望于依赖长者的“权威”去迫使学生学习。

我们应该多用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课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磁化学生,让他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研究数学、应用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

《认识左右》这节课的设计就在于通过这种开放、综合、活动的数学课的持续进行,来逐渐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品位”:

让学生会用开放的眼光观察数学、会用综合的心态融纳数学、会用活动的观念实践数学。

至此,学生才算是真正透过生活“学会”了数学。

数学课的充实与发展应最终归根于充实与发展学生。

这节课给学生的“品味”——“这才真是数学课!

让数学课与生活实际链接、与其他学科关联、与活动情境挂钩,从而拉大数学课的“长度”与“宽度”,加大数学课的魅力与活力,使数学课因开放、综合、活动而青春常驻,使学生也因此而青春常驻!

(全文发表于《中小学数学》03年第7-8期并编入《人民教育》主编的《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第二缉数学卷)

都是“预习”惹的祸?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张泾中心小学  沈晓明

近读《小学数学教学》2003年第5期余志军老师的《从另一个角度看预习》,我们颇想“争鸣”。

因为我们现在主持的江苏省教研室第四期立项课题“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主要探讨在教学时空的开放(其中包括课前预习)的前提下如何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全方位的开放。

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所以,我们对上文观点要抒己见,供讨论。

一、预习,是否多此一举?

(一)小学生要预习吗?

从长远看,信息化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如果都由教师教给学生或者都由学生探究得到,这不现实,也没必要。

终身教育更需要一个人具备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