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事业编招考刷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40939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事业编招考刷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师事业编招考刷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师事业编招考刷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师事业编招考刷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师事业编招考刷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事业编招考刷题.docx

《教师事业编招考刷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事业编招考刷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事业编招考刷题.docx

教师事业编招考刷题

教师招聘刷题

1.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迁移

B.动机

C.策略

D.技巧

2.某语文老师在上课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经常用歌谣、口诀等方法,充分利用音韵和节奏把零散的枯燥的信息编成歌谣,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3.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及审题方法会影响化学、物理等的学习审题态度及审题方法,这种学习迁移叫()。

A.具体迁移

B.顺应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迁移

4.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内化说

D.关系转换说

5.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的实验者是()。

A.贾德

B.奥苏贝尔

C.布鲁纳

D.皮亚杰

6.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7.在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放慢速度,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A.计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组织策略

8.()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9.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

10.元认知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比纳。

(判断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

迁移即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

2.【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

常用的有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联系实际生活等。

3.【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

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

4.【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

共同要素说,也称为相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要素。

5.【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习迁移理论。

贾德通过“水下击靶”实验提出了概括说,认为迁移是基于两种学习之间的一般原理。

即学习A时获得的一般原理用于学习B时所产生的迁移。

它是共同要素说的一种发展。

6.【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

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的时间管理策略。

7.【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

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遇到困难或偏离目标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8.【答案】学习策略。

9.【答案】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10.【答案】×。

中公讲师解析:

“元认知”概念是弗莱维尔提出来的。

1.()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

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类。

A.马斯洛

B.阿特金森

C.维纳

D.海德

2.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大学,就会增强自己考上大学的信心。

这种自我效能感源自()。

A.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B.替代性经验

C.言语说服

D.情绪唤起

3.小平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发现学习过程本身有乐趣。

根据奥苏贝尔学习动机理论,小平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4.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5.记忆圆周率“3.14159……”时采用口诀“山顶一寺一壶酒……”这种加工策略是()。

A.位置记忆法

B.首字联词法

C.限定词法

D.谐音联想法

6._______________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_______________。

7.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原因所做的_______________。

8.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______的影响。

1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选择性。

(判断题)

1.【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2.【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

替代性经验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的成败经验,而获得强化的过程。

3.【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

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选项描述小平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对知识的追求,因此属于认知内驱力。

4.【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

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通过对概念、词语、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以促进对同类型新知识的学习和回忆。

如一些学生通过使用意义分组法、主题联想法、发音相似分组法等归类策略来提高自己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的效率。

另一种是纲要策略,指学生用语词或句子将主题总结出来,也可以用符号、图示等形象将内容结构表达出来的一种策略,主要是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常用的纲要策略有主题纲要法、符号纲要法(层次图和流程图)、制作关系图等。

5.【答案】D。

中公讲师解析:

谐音联想法是一种用相同或相似的读音将无意义材料变成有意义的材料以帮助记忆的方法。

6.【答案】学习动机、内部动力。

7.【答案】解释和评价。

8.【答案】主观判断与信念。

9.【答案】负迁移、消极。

10.【答案】×。

中公讲师解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是强调逐层递进的一种关系,所以,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而非选择性。

1.处于不同层次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的是()。

A.创造性

B.学会学习

C.学习迁移

D.学习动机

3.迁移在心理学上也称学习迁移或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迁移?

()

A.望梅止渴

B.照本宣科

C.触类旁通

D.上行下效

4.学过高等数学后利于初等数学的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5.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这一分类的标准是()。

A.迁移的情境

B.迁移发生的方式

C.迁移的效果

D.迁移的方向

6.学习动机产生的动力不同,学习动机分为()和外部学习动机。

7.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自我提高内驱力、()。

8.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来划分,分成()和()。

9.根据迁移的()和结果或者根据迁移的效果来划分,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10.学习迁移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说。

(判断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2.【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故此题选C。

3.【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故此题选C。

4.【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

根据迁移的性质,或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成为逆向迁移。

所以,高等数学有利于初等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属于逆向正迁移。

5.【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

根据迁移的性质,或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

6.【答案】内部学习动机

7.【答案】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8.【答案】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9.【答案】性质。

10.【答案】√。

中公讲师解析:

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心理官能说,代表人物是沃尔夫。

1.研究表明:

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是()的动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A.低强度

B.中等强度

C.高强度

D.零强度

2.学习动机有高尚和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A.作用

B.社会意义

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

3.学生为了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奖励或因为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称为()。

A.内部动机

B.高尚动机

C.外部动机

D.低级动机

4.学校利用评“三好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发挥()的作用。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期待的内驱力

5.成就动机一般由()构成。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竞争内驱力

6.学习动机的主要功能有()。

A.激发功能

B.定向功能

C.练习功能

D.强化功能

7.一个人的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就越高。

(判断题)

8.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判断题)

9.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合体。

(判断题)

10.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判断题)

1.【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

考查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

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3.【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

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如表扬、奖励等。

4.【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学生为了某种地位或名誉而学习,这里学校用“三好生”的名誉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属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5.【答案】ABC。

中公讲师解析:

奥苏贝尔提出的动机理论,把动机分为了三类分别是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

6.【答案】ABD。

中公讲师解析:

学习动机无练习功能。

7.【答案】×。

中公讲师解析: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强度的动机解决问题效率最高。

8.【答案】√。

中公讲师解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高或动机过低学习效率均不佳,只有在中等强度下学习效率最高。

9.【答案】√。

中公讲师解析:

不同理论流派对学习动机有着不同的解释,学习动机不是单一的、片面的而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题。

10.【答案】√。

中公讲师解析:

在一定的条件下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同一班级的学生小龙、小山、小丽等8人因为喜欢研究小动物而自行组成一个学习兴趣小组,这个群体属于()。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非法群体D.合法群体

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有三种类型,即()。

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D.惩罚型、争议型、权威型

3.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

A.赫尔巴特B.马卡连柯C.巴班斯基D.乌申斯基

4.所谓()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个人的好恶、兴趣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A.非正式群体B.正式群体C.联合群体D.松散群体

5.班级授课制的优势有()。

A.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B.能很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C.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D.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6.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A.有明确的目标B.健全的规章制度

C.有健全的组织、骨干分子和坚强的领导核心D.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7.运用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时要注意的有()。

A.坚持严格要求B.注重宣传和教育

C.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D.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8.班级管理的模式包括()。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

C.集体管理D.目标管理

9.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

A.独裁型B.专制型C.开放型D.放任型

10.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策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判断题)

1.【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

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2.【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可分为:

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3.【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

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

4.【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

根据群体的构成原则可以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分工。

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依据群体成员相互关系的程度和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松散群体是低层次的,是人们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而结成的集合体。

比如,在同一辆客车上的旅客。

联合群体是中间层次,其特点是成员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活动目的,群体成员之间建立有公务和个人间的接触,共同的活动较多,因而发展为联合群体。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为了实现有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心理凝聚力的群体。

根据定义特点,本题答案应选A。

5.【答案】AD。

中公讲师解析:

BC属于班级授课制的劣势。

6.【答案】ABCD。

中公讲师解析: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如下特征: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7.【答案】ABCD。

8.【答案】ABD。

中公讲师解析:

班级管理的模式包括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9.【答案】BD。

中公讲师解析:

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10.【答案】×。

中公讲师解析: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策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的民主管理。

1.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之为()。

A.教育传递--保存文化功能B.教育传播--交流文化功能

C.教育选择--提升文化功能D.教育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2.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懂得近亲结婚以及各类遗传病对新生一代的危害,能有意识地注意妇女孕期的保健卫生,尽量减少因用药不慎、疲劳过度、神经紧张等对胎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大大的减少了先天愚型儿和先天残疾儿的出生。

这体现了教育在()方面的作用。

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C.促进人口结构化趋向合理化D.利于人口迁移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体现了()的教育观点。

A.遗传决定论B.教育万能论C.环境决定论D.二因素论

4.德国哲学家兰德曼在《哲学人类学》中曾论述:

“人必须自我完成,必须自我决定进入某种特殊的事物,必须凭借自身努力力图解决自身出现的问题。

”体现了人的发展具有()。

A.能动性B.未完成性C.客观性D.自觉性

5.少年期相当于学龄中期,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A.6-11岁B.7-12岁C.11、12-14、15岁D.12、13-15、16岁

6.人的身心发展有共性也有个性,个体发展表现千差万别,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分别促进儿童发展,做到()。

A.循序渐进B.适时而教C.因材施教D.适度超前

7.不符合婴儿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A.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B.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D.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8.教育系统在文化创新方面具有的三大优势是()。

A.人才济济B.知识密集C.具有科研优势D.智商超群

9.许多家庭的不正当娱乐,或非法经营,比如在家开麻将馆等,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

这属于社会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判断题)

10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但它对政治经济制度也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判断题)

1.【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

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促进作用当中包括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通过培养人来传承文化,为特定社会服务,实现个体社会化。

所谓“传承文化”即指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

故本题答案为A,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能力。

2.【答案】B。

人口素质是由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它们都与教育息息相关。

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

3.【答案】A。

中公讲师解析:

题干中强调莲花在淤泥中不受侵染体现的是由于莲花的遗传因素决定了发展表现,属于遗传决定论。

4.【答案】A。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答案】C。

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故本题答案为C。

6.【答案】C。

个体身心发展存在的个别差异性带给我们的启示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故本题答案为C。

7.【答案】B。

中公讲师解析:

婴儿的动作发展规律:

第一,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第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

其顺序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第三,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婴儿首先出现的是身体肌肉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以后才是灵巧的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

第四,从无意识动作到有意识动作,婴儿最初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识的支配。

8.【答案】ABC。

中公讲师解析:

教育对于文化的更新与创造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育为文化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大量具有创造活力的人才;

(2)教育选择文化并将选择后的文化确定为教育内容,使得文化更具有生命力;(3)教育带来的文化交流,使原生文化在与多元文化交融后,激发出文化创新的生机和活力。

9.【答案】×。

中公讲师解析:

题干说的是家庭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10.【答案】√。

中公讲师解析:

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反过来,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然,尽管教育对社会政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却不能决定社会的政治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