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单元复习教案6.docx
《秋季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单元复习教案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单元复习教案6.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学期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单元复习教案6
第四单元分析
个人设计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一
单元
教材
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也初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知道“平均分”用除法算,并已有“平均分”的感性积累。
在这基础上,本单元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全单元教材编排一道例题和练习二,按照被除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分成了两段,并结合出现相关的解决问题。
例题和“想想做做”的第1~5为第一段,这里出现的被除数都不超过12。
之后的教材为第二段,要求学生用2~6的任意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是解决的工具。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创造”,培养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3、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交流的学习空间。
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先教学计算,再教学相关应用题的编写模式,从单元教学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练习,都注意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引导学生探求算法,避免单纯的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
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算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数学观。
教材没有告诉学生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是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各种算法,交流探索成果。
最后联系学生的各种算法,体会都是用“5个2是10”这样的事实算出商是5的,从而导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安排,促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二
单元目标要求
1、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逐步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
2、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分析、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方法的合理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重点、难点:
能逐步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能用除法计算的简单数学问题。
1、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逐步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
2、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分析、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方法的合理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重点、难点:
能逐步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能用除法计算的简单数学问题。
三
单元设计意图
1. 被除数在12以内的除法。
例题的图画是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的场景,计算分成几组的算式是10÷2。
学生知道这是一个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会很自然地想到操作学具。
分圆片不仅得出了答案,还从中看到5个2人是10人(即二五一十),从而感觉除法计算可能和乘法口诀有关。
在此基础上,教材及时告诉学生:
“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这使口诀求商的教学成为有意义地接受。
2. 被除数比12大的除法。
口算被除数大于12的除法没有编排例题,通过“想想做做”第6题教学。
在列出算式20÷5和20÷4以后,由“白菜”卡通提出“用哪句口诀算”,把被除数是12以内数的口算经验迁移过来。
3. 看乘法口诀说除法算式。
口算除法是根据算式寻找适宜的乘法口诀,练习五第1题则是根据乘法口诀说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换个角度进一步体验表内除法与乘法口诀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口诀求商的技能。
4. 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五第9~13题是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有三个特点:
一是与解题有关的信息分别在图、文字或对话中;二是通过估计培养推理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三是在综合情境里解决问题。
第12题围绕购买五种食品,已经提出了三个问题,还要继续提出其他问题。
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条件,根据问题的需要准确地选用条件,能感受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体验常用的数量关系,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用口诀求商应该怎样想?
例题教学的方法是: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用补充口诀的形式获得除法的商。
正如例题示范的“二(五)一十,商是5”。
根据除法算式想乘法口诀,有些学生能直接找到那句口诀,而且想得很快。
也有些学生暂时达不到这样的程度,需要依次背口诀才能找到适宜的口诀。
指导学生背口诀可以从“一几得几”开始,按先“横”后“竖”中间“拐弯”的次序进行。
“试一试”里计算8÷4,只要横着背4的乘法口诀:
一四、二四。
计算12÷3要拐弯背3的乘法口诀:
一三、二三、三三、三四。
“想想做做”第2题里每组的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用的是同一句口诀,让学生体会乘法口诀既能口算乘法,也能口算除法,从而理解口诀求商的方法,还渗透了乘、除法间的关系。
第3题分别用2、3、4的口诀求商,按被除数从小到大依次计算各题,就是从口诀“一几得几”逐句计算除法,有助于比较熟练地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第5题根据乘法口诀找规律填数,本单元教学时可经常进行这样的专项练习。
四
单元
目标
达成
分析
学生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分析、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分一分
(1)
教时
1
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
与
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体会“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
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口算
同桌交换批阅
指名校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入平均分
1.教学书上第42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
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分桃,把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
先用圆片分一分,再和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
追问:
请把分的情况分分类?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认识平均分)。
1.1、组织学生小组比赛。
采访:
分法最多的组,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是怎么分的?
2、认识“平均分”。
(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4.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
把8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5.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谈话:
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
出示:
有8个桃子。
问题:
如果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想想做做”第1题。
“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
给学生三分钟,请同桌两个人合作,先用圆片分一分再用水彩笔把分的结果写在纸条上,每张纸条上写一个结果。
比一比,哪组分的方法最多!
观察题中的插图,
动手试一试:
用圆片摆一摆。
小组交流讨论,指明学生到前面分一分。
独立判断
学生动手练习,并填空。
汇报交流。
展示:
操作的结果。
谈话:
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
现在,我们再继续把这些纸条来分一分,你会怎么分?
提问:
你是怎样分的?
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集体交流
指名回答讲述:
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者每份都是3个、5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小结: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第43页“试一试”。
2.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先分一分,再说一说
学生自己选择解决的方法,把分的结果填在书上,再说说用了什么办法分的。
集体交流,展示并说一说:
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分得几个?
指名回答
拓展
延伸、
总结
提升
今天练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独立思考
指名回答
板书
设计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8个桃子,每个小朋友分1个,可以分给8个小朋友。
8个桃子,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
8个桃子,每个小朋友分4个,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分一分
(2)
教时
2
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在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重点
与
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体会“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
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口算
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
一、创设情境,引入例题(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
创设情境:
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先用圆片分一分,再和同桌交流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
分组活动,教师参加活动,适时点拨引导。
指名实物投影演示,并说说思考过程。
二、比较归纳理解分法可能不同,但分的过程是每份同样多
3.引导学生比较归纳。
比较:
分的方法不一样,想一想,分的过程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小结
分的过程是每份同样多,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几个几个地分。
不管是一个一个分,还是几个几个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4个。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巩固平均的理解
1.出示“试一试”
2.“想想做做”第1题。
3.“想想做做”第2、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分一分、同桌说一说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再填一填。
独立填写
独立完成
独立分一分,再说一说
指名边分边说思考过程
指名回答
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指名边分边说思考过程
拓展
延伸、
总结
提升
出示“动手做”
今天练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先拼一拼,再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独立思考
指名回答
板书
设计
分一分
(二)
8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4个。
把12根小棒平均分给2份,每份6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平均分成4份,每份3根。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分一分(3)
教时
3
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重点
与
难点
通过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
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口算
独立完成
同桌交换批阅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1.展示8个圆片。
要求:
①把它们平均分4份,每份有几个?
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分成几份?
小结
学生拿出自己的小棒动手操作。
(1个学生上实物投影操作)
同桌交流
提问:
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
指名回答
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创设情境。
出示:
12枝铅笔。
谈话:
老师为了奖励上课认真的同学,特意准备了一些铅笔。
数一数有几枝?
2.明确要求。
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3.自主探索。
拿出12根小棒来代表12枝铅笔。
4.小结:
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分的过程却可能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
成几份”,最后所分的结果都符合“平均分”的要求。
(5)谈话:
看一看你的分法,是不是符合要求?
6.展示后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动手试一试。
(1)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
(1)提问:
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2)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有意识地分成两类。
第一类:
12枝铅笔,每份3/2枝,平均分成了4/6份。
第二类:
12枝铅笔,平均分成4/6份,每份3/2枝。
(3)谈话:
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分对了,但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小组交流。
总结:
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分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概念。
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5题。
(1)出示图
2.“想想做做”第6题。
(1)提问:
图上画了什么?
兔子是怎样分的?
鸡是怎样分的呢?
(注意两种分法)
(2)独立完成填空。
(3)交流并订正。
(2)独立完成填空。
(2)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如果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
集体交流
拓展
延伸、
总结
提升
今天你有些什么收获?
独立思考
指名说说
板书
设计
分一分(3)
12枝铅笔,每份1枝,分成了12份。
12枝铅笔,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枝。
12枝铅笔,每份2枝,分成了6份。
12枝铅笔,平均分成6份,每份2枝。
12枝铅笔,每份3枝,分成了4份。
12枝铅笔,平均分成4份,每份3枝。
12枝铅笔,每份4枝,分成了3份。
12枝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4枝。
12枝铅笔,每份6枝,分成了2份。
12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6枝。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除法
教时
4
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会正确读、写除法算式,指导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从简单的平均分问题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与
难点
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活动
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口算
同桌交换批阅
指名校对
一、
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中小朋友打算坐缆车上山游玩,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教学除法算式
①讲述:
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
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②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
独立思考
同伴合作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
同伴说说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独立练习书写除号,读、写除法算式。
独立思考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后板书:
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 )人。
追问:
怎样才能知道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你打算怎么办?
边讲述边板书:
6÷2=3
提问:
6÷2=3表示把6个小朋友按每几个一组地分,分成了几份?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追问:
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
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49页的例题。
出示例题提问:
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2、练习
教学第37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独立解决(摆一摆或画一画)
学生结合例5说说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指出:
乡镇杨的题目也能用除法计算(学生回答后板书:
6÷3=2)
追问:
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1、试一试
出示49页试一试
2、比一比
观察例5、6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3、出示想想做做1
4、出示想想做做2
5、出示想想做做3
6、出示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完成,结合算式和同伴说说意思
独立思考,同伴交流
独立说说图意,完成填空
独立说说图意,完成填空
独立完成,说说两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无论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指名回答,追问:
你们是怎么想到5次能搬完的?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拓展
延伸、
总结
提升
出示“你知道吗?
”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
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独立阅读
独立思考——同伴说说
指名回答
板书
设计
6个人每辆坐2人要坐(3)辆。
6支铅笔3人每人
(2)支
6÷2=36÷3=2
除号被除数÷除数=商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练习八
教时
5
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在分一分、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中,学会用数学语言正确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重点
与
难点
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活动
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口算
同桌交换批阅
指名校对
一、
摆一摆,填一填
。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2朵棉花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12朵棉花平均分成()份,每份()个。
摆一摆,写算式。
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
同桌说一说
写一写算式
比一比:
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回答
小结:
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比一比:
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回答
二、数一数、填一填
1、出示:
第51页第3题,按要求填空
2、出示:
51/4
3、出示:
51/5
4、出示:
51/6
5、出示:
51/7
6、出示:
51/8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先写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
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同桌交流
集体校对
指名回答鼓励答案多样化
拓展
延伸、
总结
提升
出示:
51思考题
今天练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独立思考——同伴交流
独立思考
指名回答,追问补充
指名回答
板书
设计
()×3=12()×2=125×()=20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口诀求商
(1)
教时
6
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个方法。
2、通过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被除数小于12的表内除法算式的商,培养联想、推理的能力。
重点
与
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利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
根据除法算式,很快地找到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活动
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口算
同桌交换批阅
指名校对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乒乓球活动吗?
打乒乓球是怎样分组的?
投影:
8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
交流
分成几组?
提问:
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完整呈现书上的信息和问题)
交流
二、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提问:
谁知道用什么方法解决能这个问题?
可以怎样列式呢?
(板书:
8÷2=)
(2)想办法求商
(3)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相机组织以下教学活动。
所以,我们计算10÷2这道题就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先想“二()一十”,因为“二(五)一十”,所以商是5。
2、优化算法。
3、在算式上填得数,口答答句。
4、尝试练习。
10÷5=12÷3=
小组讨论
每位同学想想办法。
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表述。
学生说出连续的减法算式
再让学生讨论:
你们有没有根据除法算式找乘法口诀的好办法?
先让学生根据算式找相对应的口诀,说出商。
(1)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答案。
8÷2=
指名说说说说是怎么想的?
提问:
这道除法算式的商是多少呢?
你能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商?
指名口述解题思路。
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分的过程。
讲述:
2和几相乘得8,8÷2就得几。
2和几相乘得8用的是哪句口诀?
组织学生将刚才的几种算法进行比较,讨论哪种算法更好,好在哪里,加深学生对口诀求商方法的理解。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算式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图、文结合。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让学生看算式,找口诀,最后说出除法算式的商。
(2)独立完成,把其他几幅图上的数填完整。
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
上面的算式和下面的口诀有什么关系?
在做“6÷2=?
”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
集体订正。
提问:
通过每组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他们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样解答的?
说说题意。
充分交流思考过程
请学生说说这副图的图意。
指名回答0
拓展
延伸、
总结
提升
今天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同伴互说
指名交流
板书
设计
8÷2=4(组)
想:
二(四)得八,商是4。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练习九
教时
7
日期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的方法,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
2、通过练习,培养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
与
难点
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的方法,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活动
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口算
同桌互换批阅
全班交流
一、复习2-6的乘法口诀。
背口诀比赛。
比赛要求:
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背得又快又好!
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