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6389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

————————————————————————————————日期:

 

2009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2010年03月08日发布机构:

福州市人民政府字体:

【大】【中】【小】点击数:

166

福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

2010年3月8日

 

2009年,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的良好机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平稳较快的良好势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呈现新局面,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综合

经济增长加快,综合实力提升。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政策,迅速制定出台支持工业产品开拓市场、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鼓励重点外贸企业出口、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等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冲击,经济增长登上新的台阶。

据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241.78亿元、1197.84亿元和1084.66亿元,分别增长5.2%、13.6%和13.5%。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0.3∶47.4∶42.3调整为9.6∶47.4∶43.0。

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51.8%和44.7%。

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6851元,增长11.9%。

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了财政的增收。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325.44亿元,增长12.9%,地方级财政收入195.26亿元,增长15.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3.24亿元,增长14.1%。

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0.88亿元,增长5.4%,其中农业产值109.32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10.17亿元,增长3.8%;牧业产值58.21亿元,增长3.7%;渔业产值216.80亿元,增长5.6%。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种植面积继续调减。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8.0万亩,比上年减少4.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61.9万吨,比上年下降2.9%。

名优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生产规模扩大,全市食用菌产量9.8万吨,增长11.8%;茶叶产量1.6万吨,增长3.5%;肉、蛋、奶总产量38.70万吨,增长4.4%;蔬菜瓜果产量276.5万吨,增长3.5%;水果产量33.8万吨,增长5.6%。

渔业生产重点发展水产品深加工和优高养殖,全市水产品产量169.31万吨,增长2.6%。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20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337.1亿元,比增12.2%。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加强。

继续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技术,发展高、优、特农业。

一大批台湾名优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茶叶、水产、畜禽等良种先后在福州市落户。

林业生产保持稳定。

完成人工造林12345公顷,增长10.8%,其中速生丰产林5553公顷,沿海防护林2838公顷。

全年商品材产量13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54.9%。

工业、科技

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全市工业经济运行逐月回升,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稳健的增长势头,197项工业新增长点项目新增产值195亿元,南北“两翼”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43.2%,戴姆勒汽车、德盛镍合金等50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3949.28亿元,增长1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18.29亿元,增长14.5%;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008.95亿元,增长1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6.60亿元,增长14.1%。

完成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531.97亿元,增长18.6%;股份制工业总产值1428.37亿元,增长26.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总产值1827.59亿元,增长9.3%。

支柱产业增长明显。

电子信息、汽车、冶金、纺织等支柱产业继续主导全市工业层面,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产值584.86亿元,增长3.0%;纺织服装、化纤制造业产值526.82亿元,增长24.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246.60亿元,增长44.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233.01亿元,增长33.5%;食品制造业产值49.6亿元,增长27.0%。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势良好,主要有:

汽车增长101.0%,商品混凝土增长64.2%,化纤增长32.5%,钢材增长28.0%,发电量增长17.1%。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增势强劲,瑞芯、网龙、福大自动化等一批企业已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福州申报国家动画产业基地通过验收。

全市共实施星火计划67项,其中国家级9项,火炬计划52项;共有1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

受理专利申请4320件,批准授权2733件,增长35.4%。

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创新型城市迈出新的步伐。

全市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9家,其中上市公司1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1503亿元,增长20%。

拥有民营科技企业30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8家。

市高新区拥有企业201家,福州软件园拥有企业395家。

市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1亿元,增长14%,利税29亿元,出口创汇11.4亿美元。

质量技术监督不断加强。

全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抽查2800家企业产(商)品,批次合格率为93.1%,其中生产领域抽检2315家企业产品2327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2.7%;流通领域抽检485家企业商品485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4.8%。

全市共有11家企业15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6.27万台件。

固定资产投资、市政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迈上新台阶。

省、市重点项目及重大项目高速增长。

温福、福厦高速铁路建成通车,福永高速公路、福泉高速公路福州段扩建工程、火车南站建设、火车北站改扩建,江阴铁路支线、林浦大桥、螺洲大桥、乌龙江大桥改扩建工程、罗源湾15万吨级码头项目等陆续开工建设,拉动了投资的快速增长。

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561.7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4.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6.72亿元,增长31.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4.60亿元,增长32.3%。

房地产开发投资止跌回升,完成投资额361.80亿元,增长15.4%。

全年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52.19亿元,增长12.6%;商品房销售额457.61亿元,增长123.8%;商品房销售面积690.13万平方米,增长86.2%。

市政建设取得新进展。

市区路网日渐完善,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福湾路、福峡路、三环路东北段的建设基本完成,完成杨桥路等24项路桥工程建设,新建的茶亭街面貌焕然一新。

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82.96平方公里。

城市道路总长度1060.6公里,道路面积2106.7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面积160.6万平方米。

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市民出行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新辟、调整公交线路33条,新增更新环保公交车704辆,市民公交出行率达22.1%。

公交车营运线路128条;拥有公交营运车2472辆,日客运量133万人次。

市区共有自来水厂8座,日综合生产能力148.5万吨,全年供水总量3.64亿吨,其中生活用水1.21亿吨;液化气供气总量8.55万吨,其中家庭用气4.62万吨,城市气化率98.8%;天然气供气总量2500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气1440万立方米。

全社会用电量228.50亿千瓦时,增长7.1%,其中居民用电51.13亿千瓦时,增长4.3%;工业用电133.22亿千瓦时,增长7.5%;农村用电3.07亿千瓦时,增长21.8%。

国内贸易、旅游

全面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农村消费增速首次超过城市消费增速,全市新建和改建“农家店”210家。

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明显,家电以旧换新产品6.30万台,销售额2.42亿元,家电产品下乡累计销售14.85万台,销售额3.03亿元。

拥有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55个,生猪直控基地31个,年出栏量60万头;禽蛋基地8个;蔬菜基地面积8000公顷,蔬菜基地产量90万吨。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5.79亿元,增长18.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556.35亿元。

从行业类型看,增幅明显的行业有:

食品、饮料、烟酒类完成96.16亿元,增长35.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完成38.71亿元,增长31.8%;日用品类完成18.02亿元,增长36.8%;中西药品类完成20.66亿元,增长52.2%;汽车类完成140.35亿元,增长25.3%;分城乡市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64.39亿元,增长18.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71.40亿元,增长18.2%。

市场购销两旺,消费持续升温。

居民消费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消费热点进一步拓宽。

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化妆品类增长20.1%,金银珠宝类增长22.0%,家具类增长67.6%。

会展业稳步发展。

全年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73场,其中全国性会展6场,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亚太批发市场大会暨第三届中国(福州)国际农产品贸易对接会等国家级会展活动。

一系列常设性的展会连年不断,进一步引导大众消费,促进交流。

以文化旅游为重点,培育文化旅游品牌,积极组织开展“双十佳”旅游评选活动,鼓山、于山、“三坊七巷”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过验收。

充分挖掘多元化旅游资源,加快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不断拓展旅游市场。

全市共接待过夜境内游客901万人次,增长2.6%,过夜境外游客60.60万人次,下降3.9%。

年末共有星级宾馆饭店73家,客房共计11070间。

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走出困境。

在外需回暖、政策显效、价格回升等因素影响下,外贸进出口降幅从年初到年末呈收窄趋势。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78.60亿美元,下降12.1%,其中出口总值120.12亿美元,下降11.6%。

从出口主体看,外资企业出口达65.31亿美元,内资企业出口达50.5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1.6%和4.0%。

从出口产品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33.45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达59.62亿美元,分别下降27.2%和20.8%。

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4项,实现合同外资金额12.30亿美元,下降17.4%;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10.32亿美元,增长3.1%。

全市对台贸易额达15.04亿美元,下降32.3%,新批台资项目27项。

继续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在注重招商引资的同时,坚持内外协调,加强技术交流合作。

全市新签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达1346万美元,下降18%;完成营业额2711万美元,下降33%;年末在外人员达3125人,下降39%。

交通、邮电

全市各种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港口货物运输增长显著。

全市各种运输工具完成货物吞吐量15036.6万吨,其中铁路325.7万吨,比上年下降5.8%;公路8427.86万吨,增长5.0%;水运6276.6万吨,增长4.3%;民航6.44万吨,增长7.1%。

全市各种运输工具完成旅客吞吐量达11272.04万人次,其中铁路656.9万人次,增长3.1%;公路10020.69万人次,增长2.4%;水运49.34万人次,下降8.2%;民航545.12万人次,增长20.2%。

福州现有国内航线61条,其中港澳2条,国际航线5条;新开辟福州—南京—西安、福州—南昌—重庆、福州—西安—银川、深圳—福州—舟山、海口—福州—合肥、福州—重庆—乌鲁木齐、福州—长沙—呼和浩特、福州—武汉—成都、福州—青岛—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