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3690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考研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考研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考研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考研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docx

《考研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docx

考研政治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3.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4.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

“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自由理性的外化

5.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考察经济生活运行的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元,流通需要量为3亿元,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4.2亿元B.3.5亿元C.3.3亿元D.2.4亿元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7.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

8.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

A.没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

B.没有扩大民主主义宣传

C.没有到群众中做实际的调查

D.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9.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

A.经验主义B.冒险主义C.机会主义D.教条主义

10.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制定和执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公私兼顾、劳资双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的统一

11.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D.全面协调发展

12.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管理民主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理论联系实际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

14.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两党在新形势下的首次会谈,此次会议

A.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达成广泛共识B.开启了国共两党对话先声

C.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远景”D.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

15.2008年9月25日,我国神州七号航天飞船成功飞入太空实现的是

A.载人飞行B.绕月探测C.天地对话D.出舱活动

16.在2008年4月中旬举行的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上,一举成为第一大党的是

A.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B.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

C.尼泊尔大会党D.尼泊尔民族主义党

二、多项选择题:

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

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

18.邓小平说:

“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19.“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已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

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20.华罗庚生前曾说: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

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

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

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的实现的归宿

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21.“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

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爆发,即危机,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的解体的各种因素。

”马克思的这一论述表明,资本主义信用制度

A.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

B.促进了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的形成

C.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发展和解体要素的形成

D.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加深了商品经济运行中的矛盾

22.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

A.维持劳动者自身性命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2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A.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B.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

C.进一步完善生产要素市场D.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24.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表明处理效率公平的关系,就是

A.把效率和公平相互之间的矛盾协调统一起来

B.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协调作用

C.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D.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25.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

A.正确的革命道路B.科学的指导思想

C.坚强的领导力量D.崭新的奋斗目标

26.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其中“民族的”是指:

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27.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

A.“毕其功于一役”B.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28.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9.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诚信友爱”的内涵包括

A.全社会管理完善,秩序良好B.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可信

C.全体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D.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3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

A.农村村民委员会B.城市居民委员会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妇女联合会

31.2008年中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中国政府做了各种努力,84017人被抢救出来,140万被解救,430万被救治,1万伤员转到20个城市地区,被375所医院及时救治,这个事实表现了什么

A.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性质B.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

C.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显著成效

32.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视察工作,在线与网民进行了交流,最近有很多的政府官员,利用网上跟百姓沟通,这种网络表达体现了什么

A.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B.反腐倡廉的新通道

C.民主政治体制的新形势D.密切干群关系的新方式

33.8月22号成功举办完奥运会,彰显了我国和世界共同进步而遵守的梦想,奥运理念是什么

A.平安奥运B.绿色奥运C.科技奥运D.人文奥运

三、分析题:

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

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

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

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

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

是不是华佗弄错了?

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

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

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

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

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6分)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

(4分)

客观题答案快速查找:

1.A2.D3.B4.C5.C6.A7.B8.D9.D10.B11.C12.A

13.C14.A15.D16.B17.ABCD18.ACD19.AC20.AB21.BCD22.ACD23.BCD24.

ACD25.BCD26.BC27.ABC28.ABD29.BD30.ABC31.ABCD32.ABD33.BCD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都基本问题。

    

    【解题思路点拨】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选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都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指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都问题,第二指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都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都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都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都产物。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2.【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的检验标准。

    

    【解题思路点拨】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从而判明主观和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选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

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是不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

    

    3.【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结构。

    

    【解题思路点拨】社会经济结构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结构指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狭义的经济结构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

经济结构反映的内容是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

社会经济结构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系统,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选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

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三部分,其中经济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结构指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狭义的经济结构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

政治结构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

文化结构主要指以经济结构为基础并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社会意识形态,即文化上层建筑。

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基本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

    

    4.【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人的本质属性。

    

    【解题思路点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又一重要观点。

它告诉我们,人不仅作为“类”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本质区别;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经济关系中;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这一观点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要求人们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包括阶级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一定群体和个人的本质和作用。

在一定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上或者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社会属性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5.【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货币流通规律。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根据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来计算,即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题目中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元,货币量为3亿元,因此,去年货币流通速度为=8万次/年。

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今年的商品价格总额则为24×(1+10%)=264万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今年流通中的货币量为264/8=33亿元。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货币流通有其自身的规律,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它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就是: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其中,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这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

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金属币量相适应,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造成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

    

    6.【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的实质。

    

    【解题思路点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选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

再次,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最后,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它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

    

    7.【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资本构成理论。

    

    【解题思路点拨】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考察。

从物质形式上看,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式上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

v表示。

题目中只涉及到由于预付资本的价值总量因价格上涨落发生了变化,并未涉及到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发生变化,所以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都不变,变化都是资本价值构成。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选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在资本主义企业内部资本家投入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自然形式上看总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

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着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取决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愈高,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就愈多;生产技术水平愈低,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也就愈少。

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在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

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

v来表示。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

    

    8.【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重要观点。

    

    【解题思路点拨】本题是纯知识点的记忆。

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选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中国共产党1922年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指出中国革命基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口号。

孙中山在1924年将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中国共产党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建立了联盟,结成了革命统一战线。

在统一战线内部出现了以邹鲁、谢持为首的西山会议派思想。

孙中山去世后又出现了以戴季陶为首的戴季陶主义。

他们歪曲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反对国共合作,破坏革命。

在统一战线外部出现了曾琦、李璜为代表的国家主义思想,攻击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民同盟军的问题。

邓中夏、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探索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出有一个过程,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开始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是主要标志。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