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3407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docx

《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docx

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

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注意:

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

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11月29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要求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是基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可以促进贫困人口素质的提高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可以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为脱贫致富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具有收集、传递、存储、创新的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红对联、红灯笼、红包、红人、红旗、股市一片红……中国人以红色代表喜庆和美好,经过几千年的承启,红色成为中华文化的喜色。

这表明红色文化(  )

A.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D.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3.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已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凡人善举,已成为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道德建设的平台和载体。

开展道德讲堂、让“善良”成为风尚的依据是(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就能使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式,为人们参与选举、制定政策以及监督公共权力提供了一种更为直接、便利的方式,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材料体现了(  )

①文化对政治具有促进作用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对政治有重大影响④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5.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美国电视剧有75%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

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障观众持续观看相关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④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6.2016年1月14日,中埃文化年开幕式在埃及卢克泰盛大举行,中埃两国顶尖艺术团队、超200人的演出阵容共同打造一场“文明对话”盛宴。

中埃的“文明对话”(  )

①是两种文化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的盛宴②是源远流长文化之间再续辉煌的盛宴

③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有利于消弭差异,共创文化共同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常备装备,利用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但对于真正爱书的人来说,除了纯粹消遣的小说和找不到纸质版的早期工具书外,读有意义的书还是选择纸质版。

他们普遍认为,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

上述材料说明(  )

①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②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③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电子传媒将取代印刷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8.某画家大胆尝试将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制作工艺相结合,突破单层剪纸的工艺制作,将多层剪纸叠加(如图),纳入素描手法,注入高雅元素,强调三维和摄影效果,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

这些剪纸作品(  )

①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体现了传统工艺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③表明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途径④说明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要将其和现代时尚与生活在今天的个体消费需求结合起来,利用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本国特色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进行提炼、开发与转化,形成符合当代人审美和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本国文化更好地传承。

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必须植根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②博采众长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③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④体现时代精神和满足群众需求是文化创作的重要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不断引进的韩国综艺节目充斥国内荧屏,有些节目版权费甚至涨到了原来的十倍。

相比之下,国内原创综艺节目动辄被“山寨”,发展举步维艰。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  )

①拒绝综艺节目舶来品,保护原创综艺版权

②将借鉴与原创相结合,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③重视大众传媒,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手段

④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本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如图的漫画启示我们(  )

①弘扬传统文化要注入时代精神

②文化创新要以传统文化为源泉

③创新要尊重旧事物的合理因素

④改革要结合实际敢于破旧立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为培养高水准产业工人,教育部2015年下半年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由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对学生的培养。

职业院校负责学生理论课程,企业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负责其实践操作课程,并深度参与学校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内容编制,此项试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创新校企联系形式,实现职业教育发展和产业发展的统一

②探索高水准产业工人培养新途径,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方式变革

③发展传统师徒制,是弘扬工匠精神的关键措施

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普遍提高学生学术研究能力。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3.电视剧《琅琊榜》获得中国观众一致称赞,登陆海外以来也受到各国友人的狂热追捧。

除了精彩的剧情广受好评之外,剧中医女出身、精于药疗的靖王之母更是让友人们在看剧时忍不住赞叹中医药的神奇和风采。

《琅琊榜》获得好评(  )

①说明文化创新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说明优秀中华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天津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如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茶汤、干果、熟梨糕等民间特色小吃。

假如天津市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邀请你为此次文化交流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  )

A.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博大精深,求同存异,相互尊重  D.尊重差异,平等协商,文化共享

15.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如图汉字“马”的不同字体中,我们能感悟到(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②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落后文化必须加以剔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冬至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在长期发展中,中华各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令文化,北方地区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地区有吃米团、长线面的习惯。

这表明(  )

①通过传统习俗可以领略到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不同的文化决定人们在实践中的行为选择

③传统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

纵横十九路,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之外有文理哲思。

用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

由此可知(  )

①中华文化具有歉收并蓄的特点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下列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A.求同存异,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B.兼收并蓄,就是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C.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D.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9.近年来,微电影发展的劲头很强劲。

微电影让草根们有了一试身手的机会,同时也被导演、明星赋予了诸多功能,但微电影内容良莠不齐、广告的裹挟、一窝蜂地跟进,也束缚了微电影的良性成长,我们无法否认这一新形式旺盛的生命力,但微电影还有待进一步成熟。

这告诉我们(  )

①我们可以好好享受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②发展大众文化要坚持提倡多样化与弘扬主旋律的统一

③必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播出后,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不仅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大众喜欢的文化起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大众喜欢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1.2016年12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为“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文明出行”。

这种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主题活动使“全国交通安全日”的公众认知度不断提升,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交通安全问题,共同建设汽车文明。

这项活动(  )

①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可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②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体现,能够培育文明风尚

③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④表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与传统日历相比,《故宫日历》通过大量故宫藏品图片、国宝日读等,让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千年风景,使公众潜藏于心的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爱被激发出来。

《故宫日历2016》发行仅一个月就占据了各大书店和电商图书销售榜前列。

《故宫日历》的出版发行(  )

①体现了文化自觉,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②弘扬了民族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滋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提高了文物收藏价值,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当今世界,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西方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文化帝国主义”,造成其母语流失、文化传统瓦解…….面对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  )

①构筑文化长城抵制西方文化传播与渗透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避免文化多样性

④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4.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十年。

过去十年间,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

①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消费品品质,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

其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工匠精神在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中的作用。

(6分)

26.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

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数十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

代表们认为,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源泉;弘扬长征精神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征是人类精神的丰碑,体现了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和伟大情怀。

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又影响世界,是崇尚正义,追求进步的人类的共同财富。

长征与长征精神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软实力和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长征路线和长征文化的开发,对于让后人铭记历史、让世界了解中国,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申报长征路线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征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性。

(9分)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4分)

 

27.据悉,北京大学多位学者就“依托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这一课题展开研讨,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

【破题——弘扬传统】: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智慧,成为现代的天人合一观,即源于自然,顺其自然,益于自然,反哺自然,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处、共存。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末,实现绿色经济的华丽转身是大势所趋。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在“天人合一”智慧的基础上,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患民。

绿色发展的理念必将“领航”全面小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绿色发展理念与古代生态智慧的关系。

(9分)

【共鸣——培育精神】:

某学者认为,文化强国的价值资源还要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和培育一种精神,并进行富有时代精神的创造性阐释。

倡导“和而不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观念;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思想;追求“不畏强御”“勇者不惧”的精神境界;形成“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人格追求,等等。

(2)材料中学者倡导的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如何弘扬和培育这一精神?

(8分)

28.材料一 “乡贤”是指“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

他们或以学问文章,或以吏治清明,或以道德品行而闻名,由此而形成了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是根植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最容易引起当地民众的认同感,增强地方社会的凝聚力。

材料二 被称为“小草皇后”的梁伟就是长沙的当代新乡贤。

1999年,她辞掉在北京的高薪职位,回到家乡创业,当起了一名在田里种草的农民。

10多年来,梁伟一直有一个“添绿自然、产业报国”的梦想。

2010年,梁伟发起成立农业合作社,农民可以获得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和股金分红收入。

梁伟还带领公司对贫困户家庭进行支援帮助,解决残疾人员工作问题。

现在,梁伟的天泉草业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无土草毯生产、屋顶绿化和生态护坡的综合性环保企业。

材料三 2015年8月14日,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浙江湖州召开。

会议强调,建设美丽乡村,要培育新乡贤文化,努力使乡风民风美起来。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小草皇后”梁伟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当代“新乡贤”。

(8分)

 

(2)综合上述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论证“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培育新乡贤文化”的正确性。

(8分)

 

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答案  

1.B    2.A    3.C    4.B    5.C    6.C

7.C    8.D    9.B    10.C    11.B    12.B    

13.D    14.C    15.A    16.B    17.C    18.C    

19.C    20.C    21.C    22.B    23.C    24.B

25.①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工匠精神是助推制造业升级的精神动力。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工匠精神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工匠精神推动劳动者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生产优质产品。

26.

(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历史、彰显长征精神独特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长征路线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具有独特作用。

②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申遗是弘扬与培育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

③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9分)

(2)①发挥长征精神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②扩大长征精神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

③赋予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动力作用。

(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7.

(1)①传统思想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深受古代生态智慧的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绿色发展理念保留了传统生态智慧“天人合一”的基本特征,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更加注重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传统生态智慧的继承和发展。

(每点3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分) 要求:

(1)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

(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答对四点得满分4分)

28.

(1)梁伟被称为当代“新乡贤”,是因为:

①梁伟帮助他人致富,关爱并资助困难群体,这体现梁伟具有“友善”的品质;

②梁伟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将自己的产业做强做大,这是因为梁伟身上具有“真诚”的品质和“敬业”的精神;

③梁伟践行“添绿自然、产业报国”的创业理念,体现梁伟具有“爱国”的情怀。

(2)①培育新乡贤文化,有利于推进乡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

②有利于发挥新时代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增强道德模范的感染力,做到学习道德模范的常态化;

③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对乡村文化的侵蚀;

④有利于全面提高乡民的道德素质,提高乡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解析】

1.①符合题意,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是基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可以促进贫困人口素质的提高;

②说法错误,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但教育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③符合题意,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看,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是基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为脱贫致富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不合题意,“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具有收集、传递、存储、创新的功能”,与题意无关.

故选:

B.

本题考查: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选项和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2.A符合题意,“经过几千年的承启,红色成为中华文化的喜色”,这表明红色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CD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此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时关键是要扣住“经过几千年的承启”,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3.①不合题意,题干体现的是文化的影响,而不是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排除;

②说法错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一定就能使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故排除;

③符合题意,“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已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凡人善举,已成为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道德建设的平台和载体”体现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故入选;

④符合题意,“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已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凡人善举,已成为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道德建设的平台和载体”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入选.

故本题选C.

本题考查:

文化的作用

(1)对社会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