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2911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

广东省深圳市最新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部分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符号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Ca2+:

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2N2:

4个氮原子

C.MnO42﹣:

一个高锰酸根离子

D.

表示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H<7的雨叫做酸雨

B.过滤过程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是碱溶液

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时,产生较多浮渣的是硬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分馏属于化学变化

B.烧碱可用于中和酸性废液

C.塑料和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D.混合施用硫酸铵和草木灰(碳酸钾的水溶液呈碱性)可增强肥效

4.关于如图几个实验或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分离碘酒中的碘

C、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D、热水的作用仅仅是隔绝空气

A.AB.BC.CD.D

5.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由CuCl2、HCl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继续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Cu、一定不含Fe

B.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液中一定存在Fe2+,可能存在H+

C.溶液的质量可能会增大

D.过滤前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有还原性的气体

6.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8

40

10

20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2

4

X

52

A.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3:

1

B.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H2O

2H2↑+O2↑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丙可能为不参加反应的杂质

7.如图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其中○和●表示两种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

2

C.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单质

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8.下列对知识的整理错误的一组(  )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能源

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缺铁会引起人体贫血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其腐烂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风能、太阳能等属于新能源

C、化学与应用

D、化学与安全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炒勺的塑料手柄具有热固性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做“灯火实验”

A.AB.BC.CD.D

9.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向硫酸溶液中加水

B.

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

C.

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D.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10.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试剂

A

除去二氧化锰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固体

加水

C

验证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加入稀盐酸

D

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

加水溶解,过滤

A.AB.BC.CD.D

 

二、非选择题

11.A~K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为红棕色固体,F俗称烧碱,在工业上的用途常用于造纸、纺织,J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沉淀D不稳定,在空气中会迅速和O2、H2O反应得到沉淀K.

(1)根据图推断,J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反应中能推出此无色气体具有______性;

(3)写出F物质和G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写出B物质和H2SO4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5)I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有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请根据它们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H______;

(2)在实验室,如果用加热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则需要选择上述仪器中的______(填序号)组装成合适的发生装置,若选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会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中混有水蒸气,此时可以将气体通入图2装置中进行干燥,则试剂瓶中应加入的试剂名称为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想要收集到较干燥的氢气,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收集的气体需具有的性质______;

(4)在实验室将某气体X持续通入图3装置中,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Y(Y为固体)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①H2和NaHCO3②CO和Na2CO3③CO和CuO④H2和Fe2O3

写出试管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13.某兴趣小组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假设该样品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质),取样品13.25g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与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部分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符号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Ca2+:

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2N2:

4个氮原子

C.MnO42﹣:

一个高锰酸根离子

D.

表示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

A、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Ca2+表示钙离子,故选项错误;

B、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N2表示为2个氮分子,故选项错误;

C、MnO42﹣中锰元素显+6价,故为锰酸根离子,故选项错误;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核内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故为钠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H<7的雨叫做酸雨

B.过滤过程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是碱溶液

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时,产生较多浮渣的是硬水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分析】A、根据PH<5.6的雨叫做酸雨解答;

B、根据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C、根据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解答;

D、根据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

A、PH<5.6的雨叫做酸雨,故错误;

B、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不是搅拌、加快过滤速度,故错误;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不是碱溶液,故错误;

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时,产生较多浮渣的是硬水,故正确.

答案: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雨的形成、过滤的要求、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分馏属于化学变化

B.烧碱可用于中和酸性废液

C.塑料和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D.混合施用硫酸铵和草木灰(碳酸钾的水溶液呈碱性)可增强肥效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解答】解:

A、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烧碱可用于中和酸性废液,正确;

C、三大合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错误;

D、混合施用硫酸铵和草木灰(碳酸钾的水溶液呈碱性)会降低肥效,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的判别,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关于如图几个实验或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分离碘酒中的碘

C、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D、热水的作用仅仅是隔绝空气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解答;

B、根据过滤的作用进行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分析;

D、根据实验中的热水起隔绝空气和加热的作用解答.

【解答】解:

A、盐酸具有挥发性,但盐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故错;

B、过滤不能除去碘酒中的溶质碘,故错误;

C、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够溶解于水但溶解的量较少,故图中实验能够起到对比的作用,故正确;

D、实验中的热水起隔绝空气和加热的作用,故错.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由CuCl2、HCl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继续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Cu、一定不含Fe

B.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液中一定存在Fe2+,可能存在H+

C.溶液的质量可能会增大

D.过滤前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有还原性的气体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

A、由题意可知,向滤液中继续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盐酸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含有Cu、一定不含Fe,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盐酸有剩余,滤液中一定存在H+,故B不正确;

C、由于铁与氯化铜反应溶液的质量减小,铁与盐酸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大,由于氯化铜、盐酸的量不能确定,反应溶液的质量可能会增大,故C正确;

D、由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氢气具有还原性,故D正确.

故选:

B.

【点评】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首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置换的先后顺序为由弱到强,最强的最后置换出来.

 

6.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8

40

10

20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2

4

X

52

A.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3:

1

B.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H2O

2H2↑+O2↑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丙可能为不参加反应的杂质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

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12g﹣8g=4g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52g﹣20g=32克,是生成物;乙是质量减少40g﹣4g=36g,为反应物,故可知丙质量仍为10g,质量不变,则x=10﹣g,可能为做催化剂.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

【解答】解:

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12g﹣8g=4g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52g﹣20g=32克,是生成物;乙是质量减少40g﹣4g=36g,为反应物,故可知丙质量仍为10g,质量不变,则x=10﹣g,可能为做催化剂.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

A、反应中甲、乙质量比为=(12g﹣8g):

(40g﹣4g)=1:

9,不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乙→甲+丙,质量比为:

36:

4:

32,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H2O

2H2↑+O2↑,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正确;

D、根由分析可知,丙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7.如图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其中○和●表示两种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

2

C.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单质

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由于该图示中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该图示中存在没有参与反应的分子,故可对该图示中反应前后分子的情况进行转换,据此结合分子的结构和反应类型等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由于该图示中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该图示中存在没有参与反应的分子,故可对该图示中反应前后分子的情况进行转换,如图所示:

A、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所以该反应是“一变多”的分解反应,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反应前为同种分子个数是2(每个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反应后是两种分子,其中一种单质的分子个数是2,另一种单质的分子个数是1,符合2H2O═2H2↑+O2↑的变化过程,故B不正确;

C、乙中的分子种类是两种,且每一种分子含有同种原子的单质的分子,所以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单质,故C正确;

D、任何化学反应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也不例外,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该题关键是从模型图中看出各物质分子的构成,注意解题是要考虑到模型图中每种分子有几个参加反应,利用反应时的微粒个数关系及结构可很轻松的判断.

 

8.下列对知识的整理错误的一组(  )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能源

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缺铁会引起人体贫血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其腐烂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风能、太阳能等属于新能源

C、化学与应用

D、化学与安全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炒勺的塑料手柄具有热固性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做“灯火实验”

A.AB.BC.CD.D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塑料及其应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A.根据甲醛有毒进行解答;

B.根据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而风能、太阳能等属于新能源进行解答;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炒勺的塑料手柄具有热固性进行解答;

D.根据验纯是为了然后续的燃烧实验更安全防止爆炸,灯火实验是要检验对应环境中氧气是否能够支持人的正常呼吸进行解答.

【解答】解:

A.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缺铁会引起人体贫血;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以防其腐烂,故A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属于新能源,故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以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炒勺的塑料手柄具有热固性,故C正确;

D.检验气密性是为保证能够顺利制得相应气体,验纯是为了然后续的燃烧实验更安全防止爆炸,而灯火实验是要检验对应环境中氧气是否能够支持人的正常呼吸,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难度不大,解答时要注意对题目的准确理解,解答时可以注意是否有解题的技巧,另外就是平时学习中多归纳总结,对比和联想,这样更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9.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向硫酸溶液中加水

B.

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

C.

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D.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碱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

【分析】看图象一般看图象的起点、终点、转折点、走势,然后结合每个选项的内容并和图象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解:

A、硫酸加水稀释后仍然显酸性,则pH<7,故错误;

B、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溶解度不变,故错误;

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刚开始没有沉淀;等氢离子反应完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等反应完全后,沉淀的质量就保持不变,故正确;

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产物中有固体锰酸钾,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看图象的要领,即看图象一般看图象的起点、终点、转折点、走势.

 

10.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试剂

A

除去二氧化锰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固体

加水

C

验证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加入稀盐酸

D

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

加水溶解,过滤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A、依据二氧化锰不易溶于水分析;

B、依据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固体溶解时的现象分析;

C、依据金和铜都和盐酸不反应进行分析;

D、依据除杂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A、二氧化锰不易溶于水,应该是通过溶解、过滤、烘干的步骤分离,故方法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故可采用加水的方法鉴别三者,故方法正确;

C、金和铜都和盐酸不反应,故方法错误;

D、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不能加水,因为氧化钙会与水反应,故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鉴别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11.A~K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为红棕色固体,F俗称烧碱,在工业上的用途常用于造纸、纺织,J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沉淀D不稳定,在空气中会迅速和O2、H2O反应得到沉淀K.

(1)根据图推断,J的化学式 CaCO3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

2Fe+3CO2 ,反应中能推出此无色气体具有 还原 性;

(3)写出F物质和G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 ;

(4)写出B物质和H2SO4反应的实验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 ;

(5)I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有 改良酸性土壤 (写出一条即可).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F俗称烧碱,在工业上的用途常用于造纸、纺织”,则推测F为氢氧化钠;根据“A为红棕色固体”,则推测:

A为氧化铁;根据“J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推测:

J为碳酸钙;根据“沉淀D不稳定,在空气中会迅速和O2、H2O反应得到沉淀K”,结合图框,则推测:

D为氢氧化亚铁,K氢氧化铁;根据图框中的信息,推测B为铁,C为硫酸亚铁,E为二氧化碳,H为碳酸钠,I为为氢氧化钙,G为硫酸铁,代入图框检验,符合题意.

【解答】解:

根据“F俗称烧碱,在工业上的用途常用于造纸、纺织”,则推测F为氢氧化钠;根据“A为红棕色固体”,则推测:

A为氧化铁;根据“J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推测:

J为碳酸钙;根据“沉淀D不稳定,在空气中会迅速和O2、H2O反应得到沉淀K”,结合图框,则推测:

D为氢氧化亚铁,K氢氧化铁;根据图框中的信息,推测B为铁,C为硫酸亚铁,E为二氧化碳,H为碳酸钠,I为氢氧化钙,G为硫酸铁,代入图框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图推断,J为碳酸钙,故J的化学式CaCO3;

(2)由题意可知,反应①为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

2Fe+3CO2;反应中能推出此无色气体具有还原性;

(3)根据分析,F为氢氧化钠,G为硫酸铁,故F物质和G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

(4)根据分析,B为铁,故B物质和H2SO4反应的实验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5)根据分析,I为氢氧化钙,故I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有改良酸性土壤(或做建筑材料,如石灰浆、三合土,或配制波尔多液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CaCO3;

(2)Fe2O3+3CO

2Fe+3CO2,还原;(3)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

(4)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置换反应;(5)改良酸性土壤(或做建筑材料,如石灰浆、三合土,或配制波尔多液等,合理即可).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装置,请根据它们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 铁架台 、H 水槽 ;

(2)在实验室,如果用加热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则需要选择上述仪器中的 ACDF (填序号)组装成合适的发生装置,若选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则会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中混有水蒸气,此时可以将气体通入图2装置中进行干燥,则试剂瓶中应加入的试剂名称为 浓硫酸 ;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若想要收集到较干燥的氢气,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向下排空气法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收集的气体需具有的性质 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成分发生反应 ;

(4)在实验室将某气体X持续通入图3装置中,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Y(Y为固体)可能是 ①③ (填序号)

①H2和NaHCO3②CO和Na2CO3③CO和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