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面层病害及防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2740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面层病害及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沥青面层病害及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沥青面层病害及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沥青面层病害及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沥青面层病害及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沥青面层病害及防治.docx

《沥青面层病害及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面层病害及防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沥青面层病害及防治.docx

沥青面层病害及防治

一、横向开裂

1、现象

裂缝与路中线基本垂直,线宽不一,缝长有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部分路福的。

2、预防措施

(1)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

(2)充分压实横向接缝。

(3)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

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

(4)桥涵两侧填土充分压实或进行加固处理;工后沉降严重地段事前应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和合理的路基施工组织。

3、治理办法

为防止雨水由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对于细裂缝(2~5㎜)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

对于大于5㎜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灌缝。

灌缝前,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垃圾,并使缝内干燥。

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石屑。

二、纵向裂缝

1、现象

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2、预防措施

(1)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

(2)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

以上。

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坍斜部分切除,切线应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之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0.3~0.6㎏/㎡粘层沥青,再摊铺相邻路幅。

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

(3)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需达到要求。

如符合质量要求的回填土来源或压实有困难时,须作特殊处理,如采用黄砂、砾石砂或有自硬性的高钙粉煤灰或热焖钢渣等。

(4)拓宽路段的基层厚度和材料须与老路面一致,或稍厚。

土路基应密实、稳定。

铺筑沥青面层前,老路面侧壁需涂刷0.3~0.6㎏/㎡粘层沥青。

沥青面层应充分压实。

新老路面接缝宜用热烙铁烫密。

3、治理方法

2~5㎜的裂缝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大于5㎜的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灌缝。

灌缝前,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垃圾,并使缝内干燥。

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石屑。

三、网状裂缝

1、现象

裂缝纵横交错,缝宽1㎜以上,缝距40㎝以下。

1㎡以上。

2、预防措施

(1)沥青面层摊铺前,对下卧层需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卧层,保证下卧层稳定,并宜喷洒0.3~0.6㎏/㎡粘层沥青。

(2)原材料质量和混合料质量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的要求进行选定、拌制和施工。

(3)沥青面层各层应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的良好连接;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措施有效地排除雨后结构层内积水。

(4)路面结构设计应做好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使路面结构组合与总体强度满足设计使用期限内交通荷载要求。

上基层必须选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有粗粒料的石灰、水泥稳定类材料。

3、治理方法

(1)如夹有软卧层或不稳定结构层时,应将其铲除;如因结构层积水引起网裂时,铲除面层后,需加设将路面渗透水排除至路外的排水措施。

然后再铺筑新混合料。

(2)如强度满足要求,网状裂缝出自沥青面层厚度不足时,可采用铣削网裂的面层后加铺新料来处理。

加铺厚度按现行设计规范计算确定。

(3)由于路基不稳定,导致路面网裂时,可采用石灰或水泥处理路基,或注浆加固处理,深度可按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20~40㎝。

消石灰用量5%~10%,或水泥用量4%~6%。

待土路基处理稳定后,再重做基层、面层。

(4)由于基层软卧或厚度不足引起路面网裂时,可根据情况,分别采取加厚、调换或综合稳定的措施进行加强。

水稳定性好、收缩性小的半刚性材料是首选基层。

基层加强后,再铺筑沥青面层。

四、反射裂缝

1、现象

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面层,路表面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

对于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在柔性路面上加罩的沥青结构层,裂缝形式不一,取决于下卧层。

2、预防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

(2)在旧路面加罩沥青路面结构层前,可铣削原路面后再加罩,或采用铺设土工布、搁栅后再加罩,以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

3、治理方法

(1)缝宽小于2㎜时,可不做处理。

(2)缝宽大于2㎜时,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或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灌缝。

灌缝前须先清除缝内垃圾,缝边碎粒,并保持缝内干燥。

灌缝后撒粗砂或3~5㎜石屑。

五、翻浆

1、现象

基层的粉、细料浆水从面层裂缝或从多空隙率面层的空隙处析出,雨后路表面呈淡灰色。

2、预防措施

(1)采用含粗粒料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作为高等级道路上的上基层。

粒料级配应符合要求,细料含量要适当。

i

(2)在低温季节施工时,石灰稳定类材料可掺入早强剂,以提高其早期强度。

(3)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面层类型和适当厚度。

沥青混凝土面层宜采用二层式或三层式,其中一层须采用密级配。

当各层均为沥青碎石时,基层表面必须做下封层。

沥青路面各层的混合料类型可参见附录选定。

(4)设计时,对空隙率较大、易渗水的里面,需考虑设置排除结构层内积水的结构措施。

(5)表面处治和贯入式面层经施工压实后,空隙率仍然较大,需要有较长时间借助行车进一步压实成型。

因此,这两种类型面层宜在热天或少雨季节施工。

3、治理对策

(1)采取切实措施,使路面排水顺畅,及时清除雨水进水孔垃圾,避免路面积水和减少雨水下渗。

(2)对轻微翻浆路段,将面层挖除后,清除基层表面软弱层,施设下封层后铺筑沥青面层。

(3)对严重翻浆路段,将面层、基层挖除,如涉及路基,还要对路基处理之后,铺筑水稳性好、含有粗骨料的半刚性材料作为基层,并用适宜的沥青结构层进行修复。

并做好排除路面结构层内积水的技术措施。

六、车辙

1、现象

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轮迹处于下陷,轮迹两侧往往拌有隆起形成纵向带状凹槽。

在实施渠化交通的路段或停刹车频率较高的路段较易出现。

2、预防措施

(1)粗集料应粗糙且具有较多的破碎裂面。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中的粗集料形成良好的骨架作用,细集料充分填充空隙。

(2)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按《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选用适合标号的沥青,针入度不宜过大。

(3)施工时,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碾压,基层和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度应分别达到98%和95%或96%。

(4)对于通行重车比例较大的道路,或起动、制动频繁、陡坡的路段,必要时可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抗车辙能力。

但在选用时需兼顾高低温性能。

(5)道路结构组合设计时,沥青面层每层的厚度不宜超过混合料集料最大粒径的3~4倍。

否则较易引起车辙。

3、治理方法

(1)如仅在轮迹处出现下陷,而轮迹两侧未出现隆起时,则可先确定修补范围,一般可目测或将直尺架在凹陷上,与长直尺底面相接的路面处可确定为修补范围的轮廓线,沿轮廓线将5~10㎝宽的面层完全凿去或用机械铣削,槽壁与槽底垂直,并将凹陷内的原面层凿毛,清扫干净后,涂刷0.3~0.6㎏/㎡粘层沥青,用与原面层结构相同的材料修补,并充分压实,与路面接平。

(2)如在轮迹的两侧同时出现条状隆起,应先将隆起部位凿去或铣削,直至其深度大于原面层材料最大粒径的2倍,槽壁与槽底垂直,将波谷处的原面层凿毛,清扫干净后涂刷0.3~0.6㎏/㎡粘层沥青,再铺筑与面层相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并充分压实与路面接平。

(3)若因基层强度不够,水温性不好等原因引起车辙时,则应对基层进行补强或将损坏的基层挖除,重新铺筑。

新修补的基层应有足够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坚实平整;如原为半刚性基层,可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水泥稳定碎石修筑。

但其厚度不小于15㎝。

修补时应注意与周边原基层的良好衔接。

(4)对于受条件限制或车辙面积较小的街坊道路,可采用现场冷拌的乳化沥青混合料修补。

其集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可参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确定。

六、拥包

1、现象

沿行车方向或横向出现局部隆起。

拥包较易发生在车辆经常起动、制动的地方,如停车站、交叉口等。

2、预防措施

(1)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细集料的用量,细集料不可偏多。

选用针入度较低的沥青,并严格控制沥青用量。

(2)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均匀撒布粘层沥青,确保上下层粘结。

(3)人工摊铺时,由于料车卸料容易离析,应做到粗细料均匀分布,避免细料集中。

(4)施工时,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碾压,基层和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度应分别达到98%和95%或96%。

(5)对于通行重车比例较大的道路,或起动、制动频繁、陡坡的路段,必要时可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抗车辙能力。

但在选用时需兼顾高低温性能。

3、治理办法

(1)凡由于沥青混合料本身级配偏细,沥青用量偏高,或者上下层粘结不好而形成的拥包,应将其完全铣削掉,并低于原路表,然后待开挖表面干燥后喷洒0.3~0.6㎏/㎡粘层沥青,再铺筑热稳定性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至与路面平齐。

当拥包周围伴有路面下陷时,应将其一并处理。

(2)如基层已被推挤,应将损坏部分挖除,重新铺筑

(3)修补时应采用与原路面结构相同或强度较高的材料。

如受条件限制,则对于面积较小的修补,可采用现场冷拌的乳化沥青混合料,但应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和沥青用量。

七、搓板

1、现象

路表面出现轻微、连续的接近等距离的起伏状,形似洗衣搓板。

虽峰谷高差不大,但行车时有明显的频率较高颠簸感。

2、预防措施

(1)合理设计与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级配。

(2)在摊铺沥青混合料前,须将下层顶面的浮土、杂物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粘层沥青,保证上下层粘结良好。

(3)基层、面层应碾压密实,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碾压,基层和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度应分别达到98%和95%或96%。

(4)旧路上进行沥青罩面前,须先处理原路面上已发生的搓板病害,否则,压路机无法将搓板上新罩的面层均匀碾压密实,新的搓板现象随即就会出现。

3、治理方法

(1)如属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多引起的不很严重的搓板时,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细集料的用量,细集料不可偏多。

选用针入度较低的沥青,并严格控制沥青用量。

(2)因上下面层相对滑动引起的搓板,或搓板较严重,面积较大时,应将面层全部铲除,并低于原路面,其深度应大于用于修补沥青混合料最大集料粒径的2倍,槽壁与槽底垂直,清除下层表面的碎屑、杂物及粉尘后,喷洒0.3~0.6㎏/㎡的粘层沥青,重新铺筑沥青面层。

(3)在交通量较小的街坊道路上,可采用冷拌的乳化沥青混合料找平或进行小面积的修补。

(4)属于基层原因形成的搓板,应对损坏的基层进行修补。

八、泛油

1、现象

表面处治和贯入式路面的表面基本上被一薄层沥青覆盖,未见或很少见到集料,路表光滑,容易引起行车滑溜交通事故。

2、预防措施

(1)施工前,须根据本地区气候条件参照表3.5-1选定合适的沥青标号。

表面处治和贯入式路面选用的沥青标号表3.5-1

气候分区

寒区

温区

热区

石油沥青标号

A-140

A-180

A-200

A-100

A-140

A-180

A-60

A-100

A-140

注:

摘自《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

(2)沥青用量和集料规格、撒布量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

(3)冬天施工时,面层成型慢,集料容易散失,应及时补撒集料,避免低温季节施工。

3、治理方法

在热天气温较高时进行处理最为有效。

如轻微泛油,可撒布3~5(8)㎜石屑或粗黄砂,撒布量以车轮不粘沥青为度;如泛油较严重,可先撒布5~10(15)㎜集料,经行车碾压稳定后再撒布3~5(8)㎜石屑或粗黄砂嵌缝。

使用过程中,散失的集料须及时回扫或补撒集料。

九、坑槽

1、现象

表面局部松散,形成深度2㎝以上的凹槽。

在水的侵蚀和行车的作用下,凹槽进一步扩大,或相互连接,形成较大较深的坑槽,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预防措施

(1)沥青表面应具有足够的设计深度,特别是上面层,不应小于施工厚度以保证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有足够的抗力。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选用具有较高粘结力的较密实的级配。

若采用空隙较大的抗滑面层或使用酸性石料时,宜是用改性沥青或在沥青中掺加一定量的抗剥落剂以改善沥青和石料的粘附性能。

(2)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拌制时间、沥青用量及拌和温度,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严防温度过高沥青焦枯现象发生。

(3)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应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粘层沥青。

面层摊铺后应按有关规范要求碾压密实。

如在老路面上罩面,原路面上坑槽必须先行修补之后,再进行罩面。

(4)当路表面出现松散、脱皮、轻微网裂等可能使雨水下渗的病害,或路面被机械刮铲受损,应及时修补以免病害扩展。

3、治理方法

(1)如路基完好,坑槽深度仅涉及下面层的维修。

1)确定所需修补的坑槽范围,一般可根据路面的情况略大于坑槽的面积,修补范围应方正并与行车方向平行或垂直。

2)若小面积的坑槽较多或较密时,应将多个小坑槽合并确定修补范围。

3)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修补范围内的面层削去,槽壁与槽底应垂直。

槽底面应坚实无松动现象,并使周围好的路面不受影响或松动损坏。

4)将槽壁槽底的松动部分,损坏的碎块及杂物清扫干净,然后在槽壁槽底表面均匀涂刷一层粘层沥青,用量约为0.3~0.6㎏/㎡。

5)将与原面层材料级配基本相同的沥青混合料填入槽内,摊铺平整,并约按槽深1.2倍掌握好松铺系数。

摊铺时需要特别注意将槽壁四周的原沥青面层边缘压实铺平。

6)用压实机具在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上反复来回碾压至与原路面平齐。

如坑槽较深或面积较小,无法用压实机具一次成型时,应分层铺筑,下层可采用人工夯实,上层则应采用机械压实。

(2)如基层已损坏,须先将基层补强或重新铺筑。

基层应坚实平整,没有松散和软弱现象。

(3)对于交通量较小的街坊道路,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材料有困难时,可用冷拌的乳化沥青混合料来修补面层,但须采用较密实的级配,并充分碾压,以防止雨水再次下渗。

一十、松散

1、现象

面层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或基本丧失,路表面可观察到成片悬浮的集料或小块混合料,面层的部分区域明显不成整体。

干燥季节,在行车作用下可见轮后粉尘飞扬。

2、预防措施

(1)对使用酸性石料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须在沥青中掺入抗剥落剂或在填料中掺用适量的石灰粉、干净消石灰、水泥。

以提高沥青与酸性石料的粘附性能。

(2)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选用标号合适的沥青和干净的矿料,集料的含泥量不得超过规定的要求;集料在进入拌缸前应完全烘干并达到规定的温度;除按规定加入沥青外,还应在拌制过程中随时观察沥青混合料的外观,是否因沥青含量偏少而呈暗淡无光泽的现象,拌制新的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时尤应加强观测;集料烘干加热时的温度一般控制不超过180℃,避免过高,否则会加快沥青中的轻质油分挥发,使沥青过早老化,影响沥青混凝土整体性。

(3)沥青混合料运到工地后应及时摊铺,及时碾压。

摊铺温度及碾压温度偏低会降低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质量。

摊铺后应及时按照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度,碾压结束时温度应不低于70℃;应避免在气温低于15℃或雨天施工。

(4)路面出现脱皮等轻微病害时,应及时修补。

3、治理方法

将松散的面层清除,重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如涉及基层,则应先对基层进行处理。

一十一、脱皮

1、现象

沥青路面上层与下层或旧路上的罩面与原路面粘结不良,表面层呈成块状或成片状的脱落,其形状、大小不等,严重时可成片。

2、预防措施

(1)在铺设沥青面层前,应彻底清除下层表面的泥土、杂物、浮尘等,并保持表面干燥,喷洒沥青粘层后,立即摊铺沥青混合料,使上下层粘结良好。

(2)在旧路面上加罩沥青面层时,原路面应用风镐或“十”字镐凿毛,有条件时,采用铣削机铣削,经清扫、喷洒粘层沥青后,再加罩面层。

(3)单层式或双层式面层的上层压实厚度必须大于集料粒径的两倍,有利于压实成型。

3、治理方法

(1)脱皮较严重的路段,应将沥青面层全部削去,重新铺筑面层。

(2)脱皮面积较小,且交通量不大的街坊道路,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材料有困难时,可用冷拌的乳化沥青混合料来修补面层,但须采用较密实的级配,并充分碾压,以防止雨水再次下渗。

(3)脱皮部位发现下层松软等病害时对基层补强后再进行修复

一十二、啃边

1、现象

路面边缘破损松散、脱落。

2、预防措施

(1)合理设计路面排水系统、注意日常养护,经常清除雨水口进水孔垃圾,使路面排水畅通。

(2)施工时,路面边缘应充分碾压,压实后的沥青层应与缘石齐平、密贴。

因此摊铺时要正确掌握上面层的摊铺系数。

(3)基层宽度须超出沥青层20~30㎝,以改善路面受力条件。

3、治理方法

在啃边路段修补范围内,离沥青面层边缘5~10㎝处划出标线,选择使用机具沿标线将面层材料挖除,经清扫后,在底面、侧面涂刷粘层沥青,然后按原路面的结构和材料进行修复,接缝处以热烙烫边,使接缝紧密。

一十三、光面

1、现象

路表面光滑,表面看不到粗集料或集料已被磨光。

阴雨天气易出现行车滑溜交通事故。

2、预防措施

(1)表面处治和贯入式路面所用的材料、规格和用量应符合相关规定。

集料应具有较好的颗粒形状、较多的棱角。

成型期间,集料散失时应及时补撒。

(2)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级配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规定≤2.36㎜(圆孔筛2.5㎜)和≥4.75㎜(圆孔筛5.0㎜)的含量必须严格控制在规范规定的容许范围内,避免细集料过多;公路及主干路、次干路的上面层应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砂粒式沥青混凝土的最大粒径较小,细料较多,易形成光面,一般只用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3)采用具有总够强度,耐磨性好的集料修筑上面层。

对于高等级道路、一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压碎值不大于28%,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0%;用于其他道路等级时,压碎值不大于30%,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40%。

3、治理方法

(1)对表面处治和贯入式路面,可直接在光面上加罩封层,或用铣削机将表面层刨除,清扫后,进行封层。

封层材料按规范要求选择。

(2)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经铣刨、清扫后,喷洒0.3~0.6㎏/㎡粘层沥青,然后铺筑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一十四、与收水井、检查井衔接不顺

1、现象

收水井、检查井盖框标高比路面高或低,汽车通过时有跳车或抖动现象,行车不舒适,路面容易损坏。

2、预防措施

(1)施工前,必须按设计图纸做好放样工作,标高要求准确,收水井、检查井中所在位置的标高与道路纵向标高、横坡相协调,避免出现高差。

(2)收水井、检查井的基础及墙身构造应合理设计,按规范施工,减少或防止下沉。

(3)井周边的回填土、路面结构必须充分压实。

回填土压实有困难时,可采用水稳定性好,压缩性小的粒状材料或稳定类材料进行回填。

(4)在铺筑沥青混合料前,须先在井壁涂刷粘层沥青再铺筑面层,压实后,宜用热烙铁烫密缝边,以防井壁渗水。

3、治理方法

(1)当收水井、检查井高出路面时,可吊移盖框,降低井壁至合适标高后,再放上盖框,并处理好周边缝隙。

(2)当收水井、检查井低于路面时,可先将盖框吊开,以合适材料调平底座,调平材料达到强度后放上盖框。

盖框安置妥当后,认真做好接缝处理工作,使接缝密封不渗水。

十六、施工接缝明显

1、现象

接缝歪斜不顺直;前后摊铺幅色差大、外观差;接缝不平整有高差,行车不舒适。

2、预防措施

(1)在同一路段中,应采用同一料场的集料,避免色泽不一;上面层应采用同一种类型级配,混合料配合比要一致。

(2)纵横冷接缝必须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处理好。

在摊铺新料前,须将已压实的路面边缘塌斜部分用切割机切除,切线顺直,侧壁垂直,清扫碎粒料后,涂刷0.3~0.6㎏/㎡粘层沥青,然后再摊铺新料,并掌握好松铺系数。

施工后及时用3m直尺检查接缝处平整度,如不符合要求,趁混合料未冷却时进行处理。

(3)纵横向接缝须采用合理的碾压工艺。

在碾压纵向接缝时,压路机应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的10~15㎝,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15㎝。

接缝须得得到充分压实,达到紧密、平顺要求。

十七、压实度不足

1、现象

压实未达到规范要求。

在压实度不足的面层上,用手指甲或细木条对路表面的粒料进行拨挑时,粒料有松动或被挑起的现象发生。

2、预防措施

(1)在碾压时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进行速度须慢而均匀。

碾压速度应符合表3.5-2的规定。

压路机碾压速度(㎞/h)表3.5-2

压路机

类型

初压

复压

终压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钢筒式

1.5~2

3

2.5~3.5

5

2.5~3.5

5

轮胎式

3.5~4.5

8

4~6

8

振动式

1.5~2(静压)

5(静压)

4~5(振动)

4~5(振动)

2~3(静压)

5(静压)

注:

摘自《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50092)

(2)碾压时驱动轮面向摊铺机方向前进,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

(3)沥青混合料拌制时,集料烘干温度要控制在160~180℃之间,温度过高会使沥青出现焦枯,丧失粘结力,影响沥青混合料压实性和整体性。

(4)沥青混合料运至工地后应及时摊铺,及时碾压,碾压温度过低会使沥青粘度提高,不易压实。

应尽量避免气温低于10℃或雨季施工。

(5)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得超过10㎝,最小厚度应大于集料最大粒径1.5倍(中、下面层)或2倍。

压实度应符合规定。

3、治理方法

压实度不足的面层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病害,一般应铣削后重新铺筑热拌沥青混合料。

一十五、水损害

1、现象

病害基本发生在雨季。

开始时路面呈现小块网裂,以后面积逐渐扩大。

严重时基层往上冒白浆、路面下沉。

当沥青粘附性损失时,沥青层松散,并伴有坑槽。

2、预防措施

(1)切记过分追求高平整度而忽视压实度,应采取切实措施,使沥青面层达到规范所要求的压实度。

甚至更高,如98%,以减少沥青路面的空隙率,避免或减少水损害。

(2)做好排水设施配套工作。

1)路面横坡宜大于1.5%,当路幅较宽时(如单向三车道以上),横坡需放大,最好采用2.0%,以利路表面雨水顺畅而快速地排至路外。

2)路面使用初期,未受到行车进一步压实,路面渗水难以避免,尤其是采用空隙比较大的抗滑表层时。

因此,在半刚性基层表面做封层外,下面层必须采用密级配的Ⅰ型沥青混凝土,并在路边设置纵向沟、管,经一定距离如40m左右设置横向盲沟,将结构层内滞留水排除路外。

3)对中央分隔及绿化的浇淋水和雨水,须采取措施,防止渗入路基和路面结构层内。

在路边缘与中央分隔带内土体之间设置防渗土工布,或油毛毡,并在分隔带内设置纵向排水沟,隔一定距离设置横向排水管,将水排出路外。

4)路外侧绿地的土体标高如高于路面标高时,在绿地与道路之间应设置边沟,防止绿地水渗至里面结构。

(3)在设计时,首先要认真调查,收集路线所经地域的地下水位和地表积水资料,然后定出合理的设计标高,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根据路面使用功能和交通状况,合理设计沥青面层的结构和材料,必要时可采用改性沥青或新型的沥青混凝土,以减少空隙率,提高耐久性。

3、治理办法

当路面出现水损害时,必须查明原因,及时对症下药进行治理。

(1)因沥青路面压实度不够,渗水而造成面层开裂、松散、坑塘时,应清除损坏部位。

清除深度应满足新铺沥青混合料最大粒径3倍(方孔筛)左右的要求。

(2)当路面冒浆、下沉比较严重、坑塘深度直至沥青底面时,必须将损坏部位的整个沥青层挖除。

如基层已损坏,亦须挖除,然后按原路结构修复。

当排水设施不完善是造成路面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