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6198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docx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详细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况1

一、项目概况1

二、编制依据2

三、编制标准3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4

一、项目建设背景4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5

第三章建设目标与原则9

一、建设目标9

二、建设原则11

第四章系统结构与建设方案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系统结构15

二、数据库建设方案15

(一)数据库结构17

(二)数据库内容18

三、系统建设方案20

(一)系统总结构20

(二)系统维护子系统21

(三)系统应用子系统24

(四)系统平台软件、开发方式及数据访问9

第六章系统建设效益评价38

第七章保障措施40

附件

1.《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试点示范扩建项目建设任务的通知》,林资发[2007]238号

2.《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绿色某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的函》,苏政办函[2004]13号;

3.绿色某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2004—2010)

4.《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林业局关于做好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6]137号;

 

第一章概况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某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建设内容:

1.开发“某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2.建立“林业基础数据库”和“地理空间数据库”;

3.实现全省年度森林资源数据更新。

建设目标:

建成集森林资源数据、大比例尺地理空间数据于一体的某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某省森林资源数据的采集、建库、传输、管理和使用的一整套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实现年度森林资源数据更新,为林业专业业务管理提供支持,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林业基础信息服务。

具体包括:

1.建成森林资源数据库;

2.建成全省统一的1∶1万地理空间数据库(地形图、航空影像)

3.建成全省统一的1∶5万地理空间数据库(电子地图)

4.建立林业数据入库与更新、林业数据管理与查询检索、系统维护等三个基础应用系统。

该系统建成后,通过内部局域网,可供行政管理人员、业务技术人员图文并茂地查询、浏览全省任意区域的林业小班信息,统计任意区域林业基本数据,制作任意区域林相图。

建设效益:

某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后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能及时更新、掌握基础林业数据,实现对全省森林资源科学准确、及时有效的管理

2.实现林业“一个库、一张图、一套表”,解决林业各部门基础数据互相矛盾的问题

3.能为“绿色某”和“数字林业”建设提供行业实施范例

4.能从整体上推进某省的林业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林业行业的信息化管理能力

5.能大大促进某省林业行业的科技进步,培养一大批林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建设范围:

全省。

建设期限:

2011年~2012年。

二、编制依据

1.《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

2.《某省测绘管理条例》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

4.《绿色某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

5.《中共某省委某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绿色某建设的决定》(苏发[2004]5号)

6.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

7.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试点示范项目技术方案和工作方案

三、编制标准

1.《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试点示范项目标准》,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2.《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4年)

3.《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3年)

4.林业科学数据库和数据共享技术标准与规范(第一辑)

5.《地理格网》(GB12409–1990)

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92)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GB/T2260–2002)

8.《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GB/T17694–1999)

9.《软件工程术语》(GB/T11457–1995)

10.《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T7027-2002)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森林资源从广义上讲包括林地、林木及其空间范围内生长着的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和自下而上所发挥作用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它具有分布辽阔、系统结构复杂、生长周期长等特点,采用传统方法对它进行管理缺乏直观性,给经营、决策带来了许多困难。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管理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多种组合形式的资源数据,实现资源现状管理和动态变化研究的可视化,,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具有积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

“某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就是用数字化手段真实再现某森林资源状况。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基于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林业信息数字化;二是对这些数字信息的储存、处理、传输和应用。

自2003年绿色某建设开始,全省各地植树造林1399.9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1.36%增长到20.64%。

但目前某省“数字林业”建设相对滞后,与急剧增长的林业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某省上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1985-1988年,至今已20余年,数据过时,由于基础数据陈旧且没有电子存档,给各级领导分析、决策、指挥带来较大困难。

2007年至2009年,全省完成了新一轮的二类调查,

全省共调查各类林地小班105.4万个,四旁树固定样地6.6万个,形成调查数据1.5亿组,并初步建立了1:

1万和1:

5万各类森林资源分布图,自主研制开发了森林资源数据处理、汇总软件,建立了森林资源数据库,初步实现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一个库,一套表”,为建设“某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利用这些最基础的森林资源数据建设“某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适时的对全省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准确、及时有效的管理;利用造林、采伐、林地征占用、森林火灾、病虫害等相关数据进行全省森林资源数据实施更新;可以解决造林、森保、林政、防火、资源监测等基础数据互相矛盾的问题,提高可信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林业数据,实现各类林业数据交换共享。

同时,随着此次二类调查的开展,通过技术培训和内业工作的开展,各地储备的技术力量已满足实现当地数字林业建设的需要。

目前,南京、无锡、苏州、镇江和南通在二类调查的基础上已先后建立了森林资源管理系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全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建立完善的林业动态监测体系,整合现有监测资源,对我国森林资源、土地荒漠化及其他生态变化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

”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建设“数字林业”的明确要求。

1.推进绿色某建设的需要

某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2003年以来,按照建设生态省的总体要求,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向全省作出“建设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清新宜人的绿色某”的号召。

2004年出台了《中共某省委某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绿色某建设的决定》,批准实施《绿色某现代林业工程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林业建设,加强某林业数字信息化管理,实现林业大部分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要求应用3S技术,建立以空间和专业数据库为基础的林业信息平台,推动某数字林业建设,重点建立某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研制开发为资源管理等服务的专业应用系统,为某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

2.加强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管理的需要

为准确掌握全省各地的森林资源状况,建立健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更好地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和绿色某建设服务,2007年至2009年,全省历时3年完成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

共调查小班105.4万个、四旁树样地6.6万个,全面查清了各地森林资源总量、结构和空间布局,客观反映了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并将所有林地小班空间信息落实到山头地块。

当前,如何利用调查成果资料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十分必要,通过系统建设,可以实现对二类调查数据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并依托系统实现年度造林、森林资源消耗的更新管理,及时对森林资源数据进行更新,实现全省森林资源动态管理,定期向社会公布,为各级政府科学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3.提升年度森林资源监测水平的需要

2003年初,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建设绿色某的号召,提出把“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确定为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内容之一,同时,这两个指标也是某省“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具体量化指标之一。

2006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统计工作,森林覆盖率数据是25个具体小康监测指标之一。

2008年省委、省政府制定“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将“林木覆盖率”作为5大类28项47个具体指标之一进行单独设置,被列入生态文明考核内容。

“十二五”期间,某林业将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森林覆盖率增长,森林蓄积量增加,林业生态、经济、景观效益增强为目标,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2%以上。

对全省各地的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准确、及时有效的监测,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长期以来,某省沿用上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进行省级森林资源的监测,其数据主要来自于地面观测,监测工作量大,监测周期长(5年一次),成本高,效率低,实时性差,且只能反映全省林业宏观情况,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某省林业建设需要,更不能满足绿色某建设的年度考核任务。

因此,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全省森林资源消长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为省委、省政府每年对各地的森林覆盖率考核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全省森林覆盖率的实时监测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4.促进某省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建设的需要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是国家在“十五”期间提出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四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之一,是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苏政发[2005]26号)确定的15项涉及全局的基础性、公益性、标志性信息化工程之一。

某省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八个数据分库,其中之一是“森林资源分库”,该数据库实现集地理空间基础信息与自然资源信息共享、更新、交换服务为一体的规范化的政务信息运行管理体系。

某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为森林资源分库提供重要信息,为政府建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保障安全、科技推动、服务为本、高效利用、完善体制、加强监管”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供支撑。

第三章建设目标与原则

一、方案目标

本方案的目标是:

建成集森林资源数据(一类调查、二类调查、年度营造林等数据等)、大比例尺地理空间数据(1:

1万地形图或影像图、1:

5万电子地图)于一体的省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某省森林资源数据的采集、建库、传输、管理和使用的一整套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实现多种类型的森林资源在基础空间数据平台上的集成管理,为建立其他林业专业业务管理系统提供支持平台,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林业基础信息服务。

1.辅助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完成业务,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效率

某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首要任务是满足森林资源管理业务工作需求。

考虑到森林资源管理对图形、图像和报表的特殊需要,系统以“3S”技术和地理空间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为森林资源管理人员提供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数据管理、森林规划设计调查(二类)数据管理、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包括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宏观森林资源信息分析(基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