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9篇.docx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9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9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2011年辽宁省说明文阅读9篇
核辐射,如何有效防护
①最近发生在日本的9.0级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震惊全世界。
那么,核泄漏对人有何影响?
如何防护?
②放射性物质是指能自然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一般是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如钚、铀等。
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只有较大剂量放射性物质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在同样剂量放射线作用下,胎儿危害最大,其次是儿童,再次是成人。
【A】人体对放射线最为敏感的部位是造血、免疫、生殖器官和胃肠道等。
③一定剂量的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
外周血细胞下降、感染、贫血和出血等表现;免疫功能低下,易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表现;性功能低下,甚至不孕、不育等。
【B】
④一定剂量的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除产生急性损伤效应外,还可能引起远期效应:
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骨髓中白细胞可呈成熟障碍甚至再生低下。
骨髓和外周血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可引发白血病和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皮肤癌、恶性淋巴瘤等;可加速老化,毛发脱色或变白,皮肤弹性减弱;可能缩短寿命;可发生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C】
⑤核泄漏早期采取的防护措施主要有:
(1)隐蔽:
在放射性污染物到达以前躲在室内,关闭门窗。
必要时可用砖、土坯、沙袋将窗户加以屏蔽。
(2)尽可能快速撤离:
撤离的人群应是受照剂量较高、可能发生确定性损伤效应的较小人群。
(3)必要的药物防护:
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化钾片。
⑥核泄漏中期采取的防护措施主要有:
(1)搬迁:
即将人群从污染区迁移出去。
(2)控制人员进入污染区。
(3)控制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
如必须食用沾染食物时,可用水洗或去掉被沾染的表层、削去果皮的方法去除蔬菜和水果表面的放射性污染物。
(4)洗消建筑物、道路及工作场所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可进行清扫、水洗、覆盖或刮去表层等。
⑦核泄漏时个人防护措施有:
(1)呼吸防护:
可用防尘口罩,也可用手帕、纸巾、餐巾、衣服等捂住口、鼻。
如果将口罩或其他防护材料浸湿,其防护放射性物质效果更佳。
(2)体表防护:
可用任何着装用品如帽、头巾、雨衣、手套和靴等,并可翻起衣领、围上围巾、扎紧袖口和裤脚等方法,可减少体表放射性物质的沾染。
(3)洗消以除放射性物质沾染:
皮肤除沾染的最好方法是淋浴,在没有淋浴的情况下,可用水洗身体裸露部位,如脸、手、颈部等,特别应注意有油泥的部位以及耳、鼻、眼周围,应进行彻底擦洗。
(4)健康检查:
一旦发现有异常放射性物质或上述不适症状,应尽快到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7.选文是________说明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8.根据选文内容,选出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 )(3分)
A.放射性物质是指能自然向外辐射射线,发出能量的物质。
B.人体对放射线最为敏感的部位是造血、免疫、生殖器官和脑部等。
C.隐蔽、尽可能快速撤离、必要的药物防护是核泄漏早期采取的主要防护措施。
D.核泄漏早期,要将受照人群从污染区迁移出去。
19.句子“胎儿受照射后主要危害有:
胎儿死亡率增加、器官形成障碍,出现死胎或畸形发育;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出现小头畸形、智力发育不全、生长发育迟缓和畸形儿几率增多等。
”是从原文中摘取出来的,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判断该句放在(【A】、【B】、【C】)________处最合适。
(2分)
20.选文的语言体现了说明文的特色,请举出一例,并加以说明。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近年来,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多次出现问题,加之自然灾害频发,致使有些人陷入恐慌。
生活要幸福安康,安全防患意识不可缺。
请结合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当你面对隐患或灾难时将采取哪些有效的防护措施。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事理 作比较 在同样剂量放射线作用下,不同人群所受危害不同,胎儿所受危害最大。
18.C
19.B
20.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要求即可,例:
“撤离的人群应是受照剂量较高、可能发生确定性损伤效应的较小人群”中的“可能”一词表示估计,用在此处表示不完全肯定的意思,可能发生确定性损伤效应,也可能没发生确定性损伤效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1.答案不少于三条,能结合选文和生活实际即可。
(2011辽宁鞍山)
阳光与流感
①为什么冬季流感会大规模爆发并危及所有人的健康和生命?
②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现在流行病学的一些研究给出了部分答案。
原因之一是,由于冬季人们较少晒太阳,结果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造成抵抗力低,容易患流感。
同时,晒太阳少也意味着无法充分利用太阳的杀菌功能,也给了流感病毒进攻人的机会。
③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冬至后的那个月是流感和感冒最厉害的时期,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情严重,严重时会致人于死地。
对全球的流感疫情统计表明,平均每年死于流感和与流感相关的疾病的人数达100万。
④早在1981年,英国流行病学家埃德加•霍普•辛姆普森就提出,流感的季节性高发病率可能与太阳辐射有关。
只是当时几乎没有其他专业人员把这个假说当回事。
但此后持续不断的证据提示,维生素D可能在人的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⑤今天,一些研究再次证明辛姆普森的流感季节性理论,而且有了更为深入的发现。
美国加利福尼亚阿塔斯卡德罗州立医院的约翰•坎内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流感的各种研究结果的综合性调查,提出维生素D可能是冬季流感中重要的一环。
比如,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的和在克拉斯诺达重复的一项研究证明,接种了流感灭活疫苗的年轻男人在冬至后的冬季出现发烧和免疫反应的症状是他们在夏季时的8倍。
这可能是在严寒的冬天人们晒太阳少,而在夏天晒太阳多,因而维生素D在冬天生成少的缘故。
⑥而在印度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低于每毫升10毫微克的儿童比那些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儿童患呼吸道感染的机会高11倍。
对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多项流感研究回顾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如果人们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鳕鱼油,可以减少患流感的几率。
成年人以每日正常剂量服用鳕鱼油4个月以上,可减少50%的流感发病。
⑦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只要晒太阳就可以迅速和大量生成维生素D,以满足身体之需。
比如,在夏季只进行几分钟的日光浴,人的身体就会制造出约2万国际单位(500微克)的维生素D。
这种生产维生素D的机制对生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维生素D帮助人吸收钙,以制造骨骼和维持骨密度。
同样,维生素D在免疫上的作用也是重要的。
⑧但是,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维生素D的作用只是一种假说,需要双盲对照研究来证实。
同时,冬季人们易患流感是有很多相关因素的。
美国纽约医学院的退休教授埃德温•基尔本认为,冬季让人置身于许多与流感相关的因素中。
比如,相对低的湿度形成了流感病毒最容易藏身的气溶胶,而且在户内的密集人群和设施中易于传播。
即使在实验室中对小鼠控制这些环境因素,如拥挤和湿度,小鼠的流感也仍然存在着重要的季节因素,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的传播。
⑨但不管怎样,如果针对流感在冬季发生的几个要素来预防,就可能较大减少流感的发病。
如勤开门、窗通风,多晒太阳(既补充维生素D,又帮助杀毒),食物多补充维生素D,有条件时尽量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多锻炼提高抵抗力等等,都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发病。
(选自《百科知识》)
18.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
(2分)
答:
19.选文第④段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请举一例说明。
(3分)
答:
20.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能什么作用?
(4分)
答:
21.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只要晒太阳就可能迅速并大量生成维生素D。
B.约翰·坎内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流感的各种研究结果的综合性调查,提出维生素D可能是冬季流感中重要的一环。
C.目前,国际医学专家对引发冬季流感的病因已经达成共识。
D.由于冬季人们较少晒太阳,导致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造成抵抗力低,容易患流感。
22.阅读选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有归真些预防流感的方法?
(4分)
答:
【参考答案】
18.用问句引出说明中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每点1分.共2分)
19.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唯一答案,只找到句子未加说明或所找句子不是本段的句子不得分,共3分。
示例
(1)“流感的季节性高发病率可能与太阳辐射有关”中“可能”表示推测并无肯定(1分)意思是太阳辐射可能会带来流感的季节性高发病率的提升,但不是确定因素(1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分);示例
(2)“只是当时几乎没有其他专业人员把这个假说当回事”中“几乎”起限制作用,表示绝大多数,不是所有的(1分)意思是绝大多数专业人员都没有把这个假说当加速(1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分)
20.列数字作比较(各1分)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维生素D含量越高,感染流感病毒的几率越小。
(2分,共4分)
21.C(3分)
22.保持空气流通,多晒太阳,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多锻炼,提高抵抗力等。
(共4分,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
(2011辽宁阜新)
吃多少细菌才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
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只要碰上一次有害细菌,就足以令我们寝食难安。
其实,人们因吃东西而出现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或者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肉、蛋、奶,都充满了细菌。
绝大多数人喜欢的走地鸡、野味、农家肥种的菜、野生的鱼虾等等,携带的细菌比大规模养殖的更难控制。
通常的洗涤,可以去掉一部分,但是对大多数细菌来说,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有时用“春风吹又生”来形容,都显得过于保守。
细菌的繁殖速度,在适当的条件下,半小时就会增加一倍。
换句话说,一个细菌在24小时之后,就可以给全国人民每人分上二十几万个。
③食物中细菌的存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今天可能还少,放两天却可能变得很多。
细菌在食物上的存在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菌种的来源,二是保存的条件。
细菌的来源更多地取决于环境,卫生洁净的环境中较少,大规模科学种植养殖的食物原料中也较少。
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简称)推荐人们食用农场养殖的鱼类,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经过高温处理的熟食中的细菌比原料中少。
就保存条件来说,低温不利于细菌生长,所以大家才会把食物放在冰箱中。
但是哪怕是零下20℃的冷冻室,也不能杀死细菌,只是让它们消停一下。
一些顽强的细菌,在4℃的冷藏室内照样生长。
所以,冰箱也只能暂时保存食物,最安全的方案还是尽量加快流通,减少存货。
高浓度的盐是抑制细菌生长的有效手段,千百年来,没有冰箱的祖先就是用这种方式保存某些食物的,比如腊肉、咸菜。
④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
一般来说,在121℃下加热15分钟以上。
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就成不了气候了。
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
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左右15秒。
经过这样的处理,细菌量会被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
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
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
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
如果对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就前功尽弃了。
其他的食物也是如此。
比如说鸡蛋,有些人喜欢吃那种蛋黄没有凝固的所谓“流黄蛋”。
如果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细菌,或者在满是鸡粪的鸡窝里的鸡蛋,鸡蛋中的致病细菌在蛋黄没有凝固的温度下不会被杀死,这样,“流黄蛋”就比较危险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也尽量吃多少做多少。
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提供广阔的天空。
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选自《初中生世界》有删改)
18.理清选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2分)
食物出现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________________→细菌的来源和存在条件→________________→提醒人们家中食物尽量减少存货。
19.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食物中的细菌?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④段画浪线的句子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3分)
资料链接:
近日胥先生打开一罐过期的八宝粥,加热后和儿子一起吃掉,24小时以后父子二人均出现全身乏力、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复视、四肢瘫痪、呼吸衰竭等症状,经抢救后,孩子终于脱离了危险,而胥先生却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上述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请你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8.细菌分布广、繁殖速度快 加热是杀死细菌的有效方法
19.保持清洁的环境,高温杀菌,高浓度的盐。
20.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加热是杀死食物中细菌的有效方法,
21.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统一答案。
只找句子未加说明或所找的句子非本段的句子不得分。
示例
(1):
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
“到目前为止”起限制作用 表明今后可能还会有新的杀菌方法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示例
(2):
一般来说,在121℃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就成不了气候了。
“一般来说”起限制作用 表示在通常情况下这样,不排除特殊情况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示例(3):
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通常”表示限制 表示在一般情况下是这样,并不包括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处理 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
22.过期的食品因滋生细菌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害生命。
“建议”参考示例: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保质期。
坚决不食用过期食品。
(2011辽宁辽阳)
美酒不要加咖啡
云无心
①对于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邓丽君大概是一个永恒的传说。
她的许多歌曲都曾经唱遍大街小巷,比如那首《美酒加咖啡》:
“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我并没有醉……”
②不管是邓丽君还是这首歌的作者,大概都不会想到这首歌居然描述了一个科学事实:
当把酒和咖啡一起喝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喝了“一杯又一杯”,却还是感觉“我并没有醉”。
最近,美国疾控中心和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却对“美酒加咖啡”的喝法亮出了红牌。
③在美国,酗酒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据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每年因饮酒导致的死亡接近8万起。
而在青年人中,把运动饮料与酒精饮料混合喝是一种时髦,而运动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糖以及其他成分。
2009年佛罗里达大学公布的一项调查发现,将运动饮料与酒精饮料混合喝的人,醉酒的发生率是单纯喝酒时的3倍,酒后驾车却是单纯喝酒时的4倍。
而酒精导致的其他不良反应也大大增加。
④为什么咖啡因会让人更容易喝醉呢?
美国疾控中心和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提供的解释是:
在人们喝酒的时候,会根据一些主观感觉来判断自己已经喝下的酒量,但是咖啡因会屏蔽掉这种感知能力,所以喝酒者会不知不觉喝下更多,于是“一杯又一杯”了。
但是,咖啡因不会帮助体内酒精代谢,所以它只是欺骗你喝下更多,而不帮助解决喝下之后产生的问题。
⑤除了这种时髦的“混喝”外,还有许多厂家生产加了咖啡因的酒精饮料,含有5%~12%的酒精,以及相当含量的咖啡因。
一般而言,厂家不会标出咖啡因的含量。
这种饮料投入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在年轻人中备受追捧。
从2002年到2008年,市场占有率排在前两位的品牌销售量增加了67倍,达到了8000多万升。
而且前市场上大约有30个厂家生产此类产品。
⑥基于美国疾控中心公告中提到的原因,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为有必要对这类饮料的安全性进行严肃审查。
2010年11月13日,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向生产这类饮料的公司发出公开信,说将会对这类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进行检查。
⑦但从我们的习惯性思维来说,酒精是传统饮料,而咖啡因是一种“植物精华”,再加上深受群众欢迎,美国疾控中心的报告大概会受到公告的质疑。
⑧4天之后,四家生产这类饮料的公司成了“出头鸟”。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向他们发出了警告,正式指出它们加到酒精饮料中的咖啡因是“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要求他们在15天之内报告处理措施,否则就将通过法庭勒令他们停止销售。
(选自《读者》2011年第1期,有改动)
20.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文第⑤段加点词“一般”能否删去?
请说明理由。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选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美味”的诱惑,请举一例,并就此例向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0.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1分)引出下文说明内容。
(1分)(本题共2分)
21.列数字、作比较。
(2分)准确、突出(1分)地说明了将运动饮料和酒精饮料混合喝更容易喝醉。
(1分)(本题共4分)
22.不能删去。
(1分)“一般”,指在通常情况下都是这样,并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删去后与原意不符,(1分)“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1分)(本题共3分)
23.逻辑顺序(2分)
24.示例:
碳酸饮料、烧烤、油炸食品、方便面、肯德基等。
(1分)
建议示例:
(1)政府有关部门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食品安全;
(2)普及健康饮食知识,提高公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3)开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吃非健康食品”的活动等(建议合理即可得分,每条建议1分,共2分)(本题共3分)
(2011辽宁营口)
动物捕食也玩“高科技”
余 塘
①自然界中,动物们捕食各有妙招,有的靠凶猛,例如豹子、鲨鱼;有的靠出其不意,例如蜥蜴、猫;有的靠麻痹动物,以小胜大,例如蚊子、鳗鱼……但是有些动物则会使用“高科技”,它们捕食手段之高超,连人类都为之叹服。
________________
②大海中有一种小鱼叫隆头鱼,为了保证自己睡觉时的安全,它会钻到海底的沙层底下,并且钻的时候还留痕迹,从外面根本看不出它呆在哪儿。
研究人员有幸在海底拍到了这样有趣的场景:
小鱼把自己隐藏好之后,一只夏威夷垂头鲨游了过来。
只见鲨鱼在小鱼隐藏的地点附近不停转圈,之后用它的下颚准确地把小鱼——它的猎物掘了出来,倒霉的小鱼也许还在睡梦中就丢了性命。
③我们人的眼睛都看不出小鱼埋藏的地点,其他食肉鱼也找不到小鱼,为什么夏威夷垂头鲨这么牛?
难道它具有超感受?
④没错,垂头鲨具有能够探测猎物电磁场的敏锐能力。
生物都有电磁场,这种电磁场非常微弱,一般情况下,其他生物感知不到,但是垂头鲨就可以。
因为在鲨鱼的上嘴唇上,有很多黑色的小点,看上去好像是人的胡子茬,这些“胡子茬”与鲨鱼的一簇对电磁场异常敏感的神经相连,形成了“电磁探测器”,能够探测猎物发出的电磁场。
于是通过“胡子茬”的探测,鲨鱼很快就发现了小鱼隐藏的地点,甚至能够准确知道小鱼钻入海底的深度。
⑤由于海底和周围含盐的海水是导电和导磁的,猎物的电磁场随时都会被海水的流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