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经济学常识》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6174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经济学常识》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经济学常识》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经济学常识》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经济学常识》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经济学常识》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经济学常识》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经济学常识》 新人教版选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经济学常识》 新人教版选修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经济学常识》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经济学常识》新人教版选修2

选修二经济学常识

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1.斯密指出:

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

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

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

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在这样的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更好。

 

利用所学经济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请

(1)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什么?

(2)应当如何评价斯密的上述观点?

答案

(1)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2)①斯密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认为扩大市场范围,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

与此相应,他极力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

在他看来,国家的职能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三个方面。

②斯密认识到了商品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钱的目的,会把他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但他未认识到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2.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自由放任思想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表现,就是主张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反对对外贸易垄断和政府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斯密这一主张的理论来源在于他批判重商主义时提出的对外贸易优势原理。

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斯密如何运用绝对成本学说解释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答案

(1)在对外贸易中,不同国家生产相同的产品,其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

(2)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本国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所以各国都应该参与对外贸易。

3.材料一李嘉图提出:

资本的丧失可能立刻把一个经济增长中的国家变为停滞的国家。

一个国家只有在它积累资本的时候才是前进的。

材料二李嘉图还认为:

财富往往是在地租稳定甚至下降的时候增加得最为迅速。

(1)在李嘉图看来,国家财富增长的条件是什么?

(2)李嘉图认为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条件?

答案

(1)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

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

(2)李嘉图认为,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而积累资本来自利润,所以他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在他看来,收入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4.李嘉图认为,利润是商品价值中扣除工资后被资本家占有的部分,因此,工资高低决定利润大小。

工资上升,利润下降;工资下降,利润上升。

所以,要提高利润率,就必须降低工人工资。

他又认为,工资是由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而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劳动者维持其自身与其家庭所需的食物、其他必需品的价格决定的。

因此,要降低工资,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降低个人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

如何才能降低这些必需品的价格呢?

李嘉图认为有两种方式:

一是通过贸易扩张,从国外进口廉价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从而使国内市场上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下降;二是通过机器改良,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本国生产的食物和必需品的价值,进而降低价格。

结合材料回答:

在李嘉图看来,发展对外贸易对提高利润率有何影响?

为什么?

答案

(1)发展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

(2)原因:

①在李嘉图看来,工资高低决定利润大小,要提高利润率,就必须降低工人工资。

要降低工资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必须降低个人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从国外进口廉价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从而使国内市场上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下降是一条重要途径。

因此,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

②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1.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我们经常发现下列现象:

现象一当某类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时,其价格高于价值。

这时,不仅原来生产该类商品的企业会扩大生产规模,而且会吸引部分本来生产其他不赚钱的商品的企业将资本转移到这一行业中来。

而当该类商品供过于求,其价格低于自身价值时,生产该类商品的企业会缩小生产规模,甚至将资本转移到别的部门中去。

现象二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胜,都想采用本行业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不断加强管理,以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

现象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一行业内有的企业经营良好,而有的企业经营不善,经常发生亏损企业被同行业中效益好的企业兼并的事件。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

(3)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4)斯密在这一理论认识上的不足体现在哪里?

答案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

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实现优胜劣汰。

(3)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

(4)斯密看到了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积极的一面,提出“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但他并未看到,这只“看不见的手”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其作用的发挥过程中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2.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根据,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恩格斯在评论《资本论》时指出,剩余价值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剩余价值?

(2)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有哪些?

(3)如何理解“剩余价值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作的划时代的功绩”?

答案

(1)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2)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获得的。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3)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李嘉图认为,个人的生长过程是由青年而壮年,而老死;但是国家的发展过程却不如此。

国家达到最旺盛的状态以后,再向前发展诚然可能受到阻碍,但它的自然趋势却是永远地继续前进,使它的财富和人口永远不会减少。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

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2)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有什么意义?

答案

(1)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有两个具体表现:

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它们的激化将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2)李嘉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等同于一般物质生产,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将永远存在下去的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他们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还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4.有人说,资本家的利润是从贱买贵卖中获得的。

你是怎样认为的?

答案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它不符合剩余价值生产的理论。

(2)贱买贵卖不能给资本家带来利润。

因为流通中不能增加价值总量,有的人多得了,别的人就少得了。

(3)实际上,利润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在本质上和剩余价值是一样的。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源泉是榨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

专题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1.有人认为,罗斯福推行“新政”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生在这个时代,生在美国,而不是生在日本、德国等其他国家。

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

(1)“生在这个时代”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飞速发展,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大生产程度大为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突出。

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挽救危机导致人民不满情绪高涨。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国家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

(2)“生在美国”是因为首先美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全面干预经济提供了经济基础;其次是美国具有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使美国不至于像德、日那样走上法西斯扩张道路。

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由于各国政府干预的程度、方式等不同,当前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呈现出不同的模式。

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比较

市场作用

政府干预程度

社会保障水平

美国模式

最大

最低

较低

德国模式

中等

中等

较高

日本模式

最小

最高

较低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对这三种经济模式进行评价。

答案

(1)美国模式强调发挥市场作用,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但容易加剧两极分化。

(2)德国模式通过发挥市场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但过大的社会保障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3)日本模式重视政府主导,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易于形成官商勾结,造成政府决策失误和加剧社会不公。

3.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失败给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启示?

答案

(1)我们应该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把国家的干预和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2)坚持产权结构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不能搞私有化,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需要借鉴和吸收包括新自由主义在内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但不能照搬他们的理论。

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应该朝着“两个结合”走:

一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机结合;二是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

4.材料一李嘉图认为,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运行,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

材料二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时,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经济的萧条与失业问题,对此,政府应积极加强调控。

他认为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

材料三202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