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知识点例题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0917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知识点例题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溶液知识点例题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溶液知识点例题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溶液知识点例题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溶液知识点例题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溶液知识点例题练习题.docx

《溶液知识点例题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知识点例题练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溶液知识点例题练习题.docx

溶液知识点例题练习题

溶液知识点、例题、练习题.

考点一、溶液

1.特征:

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

2.与浊液的区别:

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溶液均一、稳定

3.组成:

溶质和溶剂

[例题]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海水是盐溶液,所以冬天海水不易结冰

[解析]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如含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含亚铁离子的溶液呈浅绿色,浓的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且不透明等;与水相比,盐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所以冬天海水不易结冰。

[答案]A

练习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做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2.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白糖

C.纯碱

D.食盐

3.(2010佛山1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液度曲线如下图。

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中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B.①②中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中溶液质量增加,②中溶液质量减少

D.①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中溶液

4.(2010山西13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有关知识。

下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

(1从上图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参照上图在常温20°C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明观察到A中所加固体全部溶解,则B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

D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5.(2010襄樊23把249.5g稀盐酸加入盛有50g碳酸钙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

试计算: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D[解析]溶液具有均一性,即溶液各个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必须是混合物,澄清、无色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盐水的沸点要比纯水高。

2.A[解析]此题考查溶液的形成和特性。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例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花生油放入水中形成的乳浊液。

答案为A。

3.C[解析]此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增大,乙的溶解度减小,①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会继续溶解,溶液质量增加,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②试管中的溶液中会析出一部分乙,溶液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无法判断。

分析各选项,答案为C。

4.(1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

(2固体部分溶解A、C、D37.5%

5.解:

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CO2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考点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判断方法:

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2.相互转化:

说明:

极少数固体(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比较特殊,也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给予足够重视。

[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是该温度下最浓的溶液

(C极易溶于水的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浓溶液,难溶于水的物质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

(D溶液中存在固体溶质,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解析]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与否,与该状态下溶液的浓稀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所以(A错。

当温度一定时,在饱和溶液里所含的溶质一定比任何不饱和溶液里所含的溶质多,所以(B正确。

又因为极易溶于水的物质,其饱和溶液肯定是浓溶液,而难溶于水的物质,其饱和溶液仍然是稀溶液,所以(C正确。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底部可能存在固体溶质,这时溶质尚未达到最大溶解限度,溶液仍是不饱和溶液,所以(D错。

[答案](B、(C

练习题

1.(’10长沙6将7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各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硝酸钠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0扬州18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两溶液仍饱和

B.甲溶液仍饱和

C.溶质质量分数:

甲>乙

D.溶液质量:

甲=乙

3.(’10绍兴9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加热到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溶液

4.(’10兰州34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_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

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状态不稳定的是_____。

5.(’10杭州9下图为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a、b两种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时的温度是_____℃。

(2要从b物质的溶液中析出晶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

(3若要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以上的a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应不低于_____℃。

答案

1.C[解析]将7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10℃后,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该过程中,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而溶质的质量减小,因而溶液中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也减小。

2.BC[解析]从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直观看出: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当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甲溶液将会有晶体析出,得到t1℃时甲的饱和溶液,乙溶液将变得不饱和,但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小于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于不确定t2℃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因而也无法判断t1℃时,甲、乙溶液的质量关系。

3.D[解析]此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观察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bg,此温度时分别向100克水中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A溶液不饱和,B溶液饱和;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将t1℃

时的两溶液都加热到t2℃,A的溶解度增大,B的溶解度减小,因此,A溶液更不饱和了,B溶液会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

分析各选项,答案为D。

4.(1<(2a(3BA

5.(165(2蒸发溶剂(380

考点三、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概念“四要素”:

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单位为g

(2影响因素:

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3表示方法:

列表法、曲线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概念“五要素”:

101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体积分数

(2影响因素:

温度、压强

[例题]已知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克,有90克KNO3固体,加入75克水,能得到多少克溶液?

[解析]题目中提供了“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分别为:

90克和75克,就需要计算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溶液,有无过量问题。

解:

设:

60℃时x克的KNO3固体溶解在75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根据题意的

110/100===x/75

解得:

x===82.5克<90克,说明90克KNO3固体,加入75克水,有7.5克KNO3没有溶解

故:

所得溶液的质量===82.5克+75克==157.5克

答:

能得到溶液157.5g

练习题

1.(’10济宁7室温下,称取氯化钠和碳酸钠各30g放入同一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二者的混合溶液。

请参照氯化钠、碳酸钠两物质的溶解度表判断,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物质

溶解度/g

010203040

温度/℃

氯化钠3535.53636.537

碳酸钠6101836.550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B.20℃时,未溶解固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C.30℃时,溶液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相同

D.30℃时,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

2.(’10襄樊17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在__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4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

3.(’10宜昌18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10305060

溶解度/g氯化钠35.836.337.037.3硝酸钾20.945.885.5110

(1B是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

(260℃时,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3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g。

4.(’10江西2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

(2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选填“>”、“<”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5.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500g中溶有硝酸钾137.4g。

如果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

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溶解度。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碳酸钠的溶解度是18g,因此在该温度下,将氯化钠和碳酸钠各30g放入100g水中,氯化钠会全部溶解,而碳酸钠有剩余,故未溶解的固体是碳酸钠。

2.(140(2甲

3.(1氯化钠和NaCl(2不饱和5

4.2

4.(440(2不饱和(3加水(或降温(4<

5.[解析]30℃时,蒸发掉90g水后,计算析出多少克硝酸钾,那此时的硝酸钾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可根据饱和溶液的特点计算。

把饱和溶液的特点:

公式溶解度(S/溶剂(100=====m溶质/m溶剂

溶解度(S===m溶质x溶剂(100/m溶剂

m溶剂===m溶质x100/s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解度(S/溶液(100+s===m溶质/m溶液

(s高-s低/(100+s低==m加/m溶液低

m加====(s高-s低xm溶液低/(100+s低

解:

根据题意得

30℃时,蒸发掉90g水后,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m溶剂====500-137.5-90===272.5(克根据溶解度(S/溶剂(100=====m溶质/m溶剂

得272.5g的溶剂中含溶质m溶质====sxm溶剂/100===45.8x272.5/100==124.8(g

析出硝酸钾的质量:

137.4-124.8=12.6(g

答:

可析出12.6g克硝酸钾。

考点四、溶解度曲线

1.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均表示在对应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溶液必须是饱和溶液。

(2两条或两条以上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对应得温度下,这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同时也表示在该点所对应的温度下,这几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3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也属于饱和溶液。

2.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硝酸钠等;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3.应用:

(1判断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判断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趋势;

(4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

(5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

(6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例题]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

1

℃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B.t

2

℃时,x的溶解度等于y的溶解度

C.t

3℃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

℃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t

1℃时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

℃时变为饱和溶液

[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简单应用。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

1

℃时x曲线在下,y曲线在上,

故t

1℃时y的溶解度大于x的溶解度,故A不正确;t

2

℃时x和y相交,溶解度相等,故B

正确;t

3℃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

℃时,因x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t

3℃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

℃时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错误;y物

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

1℃时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

℃时,溶解度增大,将会成为

不饱和溶液,故D错。

[答案]B

练习题

1.(’10哈尔滨11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是(

A.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B.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2℃时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0成都11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相同质量的a、b溶解时放出的热量相同

C.升高温度,可使a或b的饱和溶液变不不饱和溶液

D.将相同质量的a、b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相同

3.(’10海南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是的(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3℃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可得160g溶液

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4.(’10苏州30根据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5.(’10福州15请根据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时,A、B两种物质溶解相同。

(2t2℃时,100g水中溶解_______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_______g。

(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解降温至t1℃(其他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

答案

1.B[解析]选项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大小;选项C将t2℃时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不一定得到饱和溶液;选项Dt2℃时,若a、b均是不饱和溶液,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2.C[解析]根据图示可知,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不能代表所有固体物质。

t℃时,a、b的溶解度相同,但不能得出二者溶解时放出的热量相等;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高温度,a、b的饱和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在t℃时,相同质量的a、b分别加入100g水中会得到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但在其他温度下,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3.B[解析]此题考察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观察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t3℃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60g,将6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应该小于160g。

答案为B。

4.C[解析]根据题给溶解度曲线可知,几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这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而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因此提纯硝酸钾应该用降温结晶法;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降低温度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5.(1t1(22520%125(3B

考点五、配制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配置原理: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原理是依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100%=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100%小结:

(1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质与溶液质量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

(2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单位必须统一;

(3溶质的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4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溶质的质量分数。

2.实验所需仪器:

溶质是固体时,所需仪器有: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溶质是液体时,所需仪器有:

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3.实验步骤:

(1)计算:

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

计算液体体积时,还要利用密度进行换算,由物理密度公式l=m/V知,体积V=m/l。

(2)称量(量取):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用合适的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3)溶解:

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和量取的溶剂,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4)装瓶保存: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写上药品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橱中。

(注:

实验步骤以前三步为主)4.实验误杀分析:

(1)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①从计算错误的角度思考:

水算多了;溶质算少了。

②从用托盘天平称量的角度思考:

天平未调零;砝码破损;天平读数有问题;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左盘放纸片,右盘没放纸片等。

③从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角度思考:

量取时,仰视量筒刻度。

④从转移药品的角度思考:

烧杯不干燥或烧杯有水;量筒中的液体溶质未全部倒出;向烧杯转移固体溶质时,有一部分溶质撒落烧杯外。

⑤从药品纯度的角度思考:

溶质中含有杂质。

(2)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①称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或粘有油污。

②调零时,游码未调回“0”刻度。

③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刻度。

[例题]农业生产上,常用10%~20%的氯化钠溶液选种,以选择饱满的种子及减少农作物病毒害的发生。

现在需要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500kg,计算需要氯化钠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析]已知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NaCl溶液的质量,可以利用公式: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来求出NaCl和水的质量。

(本题计算时可直接用kg这一单位)[解]500kg×16%=80kg500kg-80kg=420kg或500kg×(1-16%)=420kg[答案]需要NaCl80kg,水420kg。

练习题16molKCl和24molK2SO41.(2001年全国高考题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molNH4Cl、的营养液。

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为mol(A、2、64、24B、64、2、24C、32、50、12D、16、50、242.(1997年全国高考题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C、称取8.0克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克胆矾配成500mL溶液3.(2010兰州20实验室用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

需要用多少ml的量筒取多少ml的浓硫酸()A.100ml54.35mlB.100ml55.5mlC.250ml54.35mlD.250ml55.5ml4.(2010安徽卷,8)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A.量取15.00mLNaOH溶液B.定容C.电解制Cl2和H2D.高温燃烧石灰石5.(2010河北17)小明要用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如图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________(选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

(2)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

___________。

(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B[解析]先求出需配制营养液中所需NH4、K、Cl、SO4物质的量,再用同样的方法求++2出选项中所提供的物质中所含NH4、K、Cl、SO4物质的量。

若与题干中的数值一致,即++2为选项。

如题干中NH4:

50mol;K:

16+24×2=64(mol;Cl:

50+16=66(mol;SO4:

++224mol。

选项B,NH4:

2+24×2=50(mol;K:

64mol;Cl:

64+2=66(mol;SO4:

24mol,与题干相符,选项B正确.-12.D[解析]500mL容量瓶只能配500mL溶液,因而配0.1mol·LCuSO4溶液500mL时,需纯CuSO40.1×0.5×160=8g,或CuSO45H2O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