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三单元主题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0915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第三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六上第三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六上第三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六上第三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六上第三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第三单元主题教案.docx

《六上第三单元主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第三单元主题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上第三单元主题教案.docx

六上第三单元主题教案

第三单元

阅读好时光

——单元主题学习设计(六年级)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选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

本单元语用主题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何为“恰当的阅读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每一课正文前的阅读提示和每课后的交流指导也相当重要。

如《竹节人》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完成第二个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就主要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宇宙生命之谜》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仔细读,必要时多读几遍。

有的段落和我们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就不需要细读。

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查查资料加以判断。

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资料多、篇幅长,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有选择性地精读、选读、略读、跳读。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会意识到原来阅读真是件有趣的事情。

 

设计

理念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和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抓住主要内容,通过不断地朗读、思考和探索了解不同民族的风情特点,同是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

 

总体

构想

在教的过程中注意三篇课文的整合与利用,三篇课文尽管训练重点不同,但是彼此之间联系紧密,教学时要统筹考虑。

《竹节人》是学生初次接触“有目的地阅读”,初步感受怎样带着不同的目的阅读同一篇文章,懂得阅读目的不同,选择的内容不一样,使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

《宇宙生命之谜》侧重引导学生怎样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故宫博物院》为学生提供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在前两篇课文中掌握的策略,自主开展“有目的地阅读”,并进行交流。

本单元的学习,是对以往学习方法的一次综合、提升,要关注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通过讨论、比较和交流,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如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取合适的材料,运用适宜的方法,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方式应该更加自主,在情感朗读、领悟表达、识字写字教学等方面不做过多的要求。

目标

预设

本单元对“有目的地阅读”进行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

《竹节人》通过学习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到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阅读的目的开展阅读,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还提出两个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

《故宫博物馆》是一组非连续文本,引导学生将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逐步实现在自主有目的地阅读。

交流平台对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提示学生要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养成“有目的地阅读”兴趣的习惯。

课时

安排

整体预习课——1课时

精读引领课——2课时

自读提高课——1课时

阅读汇报课——2课时

拓展延伸课——3课时

“语文主题学习”备课笔记

学习主题

阅读好时光

(1)课时

主备人

思娜峰

教学内容

《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馆》的字词及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课型

整体预习课

课时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2、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

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预习作业设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30个字词。

能正确读写“疲倦、疙瘩、威风凛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练朗读文中的精彩片段。

3.能根据正文前的阅读提示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感知主题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单元导语”部分,说一说:

本单元主题是什么?

本组课文有什么共同点?

我们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学生说后教师小结:

本单元的主题我们可以概括为“有目的的阅读”。

从导语中我们知道,本组课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课前的阅读提示和课后的交流指导。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读课文,标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同桌交流。

2.结合正文前的阅读提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完成导读单。

 

主题

课题

主要内容

阅读目的

关注点

有目的的阅读

竹节人

宇宙生命之谜

故宫博物院

(三)交流汇报

1.小组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

《竹节人》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因为“我”和同桌上课时偷玩斗竹节人,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却意外地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喜爱竹节人的故事。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故宫博物院》由四份阅读材料构成。

材料一介绍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故宫的热爱与赞颂之情;材料二介绍了故宫因火而遭毁坏,后又修复的过程,具体介绍了梁九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重建太和殿的工作的,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技艺;材料三是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的一幅截图,向游客简单介绍了故宫,并介绍了去故宫博物院参观的方案;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2.班内交流。

听听其他同学讲述的主要内容,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会有所不同。

读书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比如,你是带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这一任务阅读,就要重点阅读材料一、三、四,材料二则只需要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有针对性的阅读,可以极大的提高阅读速度。

     

 

二次备案

课时作业设计

1.熟记这两课的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完成两课练习册关于字词部分的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主题学习”备课笔记

学习主题

阅读好时光

(2)课时

主备人

思娜峰

教学内容

《竹节人》+丛书《竹蜻蜓》

课型

精读引领课

课时教学目标

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疲倦、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根据课文导语中给出的三个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

3.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4.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预习作业设计

搜集还有哪些有趣的竹节人。

搜集童年视频。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根据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文章,分组交流学习。

2.通过品读文本,激发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思考,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感知童年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豁开疙瘩卡住冰棍孙悟空橡皮擦雕刻磕头

跺脚颓然沮丧趴下威风凛凛别出心裁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播放斗竹节人视频片段,导入课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任务,确定分组,小组交流、汇报。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

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竹节人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以及玩法。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投入地做竹节人、装饰竹节人、玩竹节人的部分。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老师没收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内容,重点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思考问题。

阅读任务一:

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①找出制作竹节人的相关文字,写一份制作指南。

预设:

重点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抓住句中的数量词“一截”“八截”“一对”“一根”和动词“锯、钻、做、穿”来整理。

课文第11—13自然段也有一些关于让竹节人更威风的装饰方法,如系上冰棍棒儿、装上废钩针等等。

②找出与竹节人的玩法相关的文字,画出重点字词。

阅读任务二: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①竹节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

阅读任务三: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①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时,哪些段落可以略看?

②老师没收竹节人时“怒气冲冲”,玩竹节人时却又“全神贯注,忘乎所以”,这矛盾吗?

你觉得老师的这一行为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吗?

③为什么“我”和同桌虽然没有拿回竹节人,却“心满意足”,而且“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了?

(2)教师相机指导阅读方法。

预设: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系不大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比如,你是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阅读,遇到文中写‘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时,只要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这样的指导比较有针对性,可以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

3.师生共同品读精彩段落。

(1)读第11—14自然段,体会竹节人的威风和神气。

思考:

①同学们是如何装饰竹节人的?

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件出示填空题)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就成了手握()的(),号称()。

竹节人手上装上两根(),就成为手握()的(),号称()。

还可以用()剪一把(),用铁丝系一绺()做一柄(),给竹节人装上。

(三)整合阅读《语文主题学习》第12页《竹蜻蜓》

过渡:

范锡林笔下的竹节人是战场上的壮士,现在我们来看另一位作家笔下的竹蜻蜓,她童年时的竹蜻蜓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大家读一读、想一想,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交流。

1.学生阅读《竹蜻蜓》。

2.阅读与交流。

(1)说说作家高洪波笔下的竹蜻蜓与课文中的竹节人有什么不同。

(2)作家高洪波从玩竹蜻蜓中收获了什么呢?

二次备案

课时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生字每个写3遍并组词。

3.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7、竹节人

阅读方法

关注内容

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

学习“竹节人”游戏描写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教学反思

“语文主题学习”备课笔记

学习主题

阅读好时光

第(3)课时

主备人

高建霞

教学内容

《宇宙生命之谜》+丛书《别的星球有生物吗?

课型

精读引领课

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提取信息。

3.了解火星上为什么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4.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

重难点

会认会写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火星上为什么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预习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火星上为什么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重点)

2.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难点)

二、品读释疑

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2.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

上的世界”。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嫦娥奔

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

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

但是,地球之外

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

问题。

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

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

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神话?

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神话与读者的生活比较接近,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另一方面是为了让直白的说明文有一丝“神秘”的色彩,更有可读性,吸引读者去阅读。

4.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

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

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

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

理论上的宇宙是无限的。

哪些词说明宇宙是浩瀚无边的?

“无限”“极小”“沧海一粟”“几千亿”等词语说明了宇宙的浩瀚,同时也说明人类对于宇宙的未知还有很多,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

5.阅读方法解密:

借助中心句理解内容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所以就是中心句。

位置:

一般在段首段尾处。

6.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

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C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

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

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从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四个方面介绍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1)适合的温度

(2)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

(3)适当的大气

(4)足够的光热

7.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C,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太阳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C,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科学家对太阳系除了地球外的其他行星进行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从水星、金星表面温度高,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温度太低两个方面分析了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

“达到300~400°C”“低于-140°C”,结合生活实际就知道,这样的温度生命根本没办法存在。

8.这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方法?

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运用了“列举排除”的方法,通过分析太阳系除了地球之外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将这些星球排除,说明这些星球不可能存在生命。

9.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

更有趣的是,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为什么说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地球与火星自转圈数、轨道倾角的比较,说明火星与地球非常接近,证明“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10.这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这个自然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通过地球与火星自转一圈用时、轨道倾角的比较,说明火星与地球非常接近,证明了“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的观点,更容易让读者认可。

11.科学家们还发现:

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

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为什么又说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1)通过近距离的飞船观测发现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

(2)从干燥、大气、磁场等方面说明火星没有符合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强调了生命存在必要条件的缺少,气势更强,更有说服力。

12.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个名叫“海盗号”的探测器。

这两个探测器在火星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得到两个重要结果:

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这证明,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科学家又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

的岩层之中呢?

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远距离的观测还是不够科学严谨,火星登陆的分析测试从土壤和表面取样两个方面说明火星没有生命存在,表现了科学家们科学严谨的研究精神。

13.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怎样理解这句话?

“一直”与第1自然段的“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相呼应,既写出了人们的执着,也表现了科学家们不畏艰险、坚持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结构主旨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表达了作者对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的敬佩,同时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1、写作方法:

学用列举排除、摆事实、列数字等方法说明问题

(1)本文作者运用“列举排除”的方法分析了太阳系除了地球之外,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将这些星球排除,说明这些星球不可能存在生命;将宇宙飞船着陆火星检测出没有生命迹象的事实摆出来,说明火星上也没有生命存在;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火星水汽、氧气含量极少。

(2)举例:

晕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

这段文字中“新疆地区出现晕将要下雨”就是摆事实。

(3)练一练:

学用以上方法写一个关于环保方面的小练笔。

2、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3、主题延伸

我们对宇宙的探索离不开航天事业,搜集关于中国航天发展方面的资料,开展一次“我为航天喝彩”的实践活动。

二次备案

课时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用说明方法写一个关于环保方面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

宇宙生命之谜

提出问题————存在生命之谜

分析问题存在条件

探求结论未解之谜

教学反思

 

“语文主题学习”备课笔记

学习主题

阅读好时光

第(4)课时

主备人

高建霞

教学内容

《故宫博物院》+丛书《故宫》

课型

精读引领课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了解行踪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学习空间说明顺序,了解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难点:

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预习作业设计

1.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

2.查找有关故宫的资料、图片。

教学准备

1.电影资料《故宫博物院》。

2.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故宫的相关图片)

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图片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宫——故宫,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如果你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

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参观者们不仅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同时更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

二、预习交流

1、简要介绍故宫博物院。

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鳌头(áo) 金銮殿(luán) 额枋(fāng) 蟠龙(pán) 攒(cuán) 磬(qìng) 镏金(liú) 迥然不同(jiǒng) 中轴线(zhóu)

三、整体感知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的?

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

A.规模宏大: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B.建筑精美: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

C.布局统一:

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前后两大建筑群“基本一样”。

四、合作探究

活动一:

(小组合作学习)

1、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填好故宫博物院平面图。

(1)交代行踪的词:

“从……往里……,沿着……穿过……到……”

“走进……”“进了……就来到……”“从……出来……”

(2)方位词语:

“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全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分说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活动二:

(小组合作学习)

1、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

(太和殿。

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