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性氧化物的通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08173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性氧化物的通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性氧化物的通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性氧化物的通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性氧化物的通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性氧化物的通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性氧化物的通性.docx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性氧化物的通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性氧化物的通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性氧化物的通性.docx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一、单选题

1.鉴别二氧化硫和丙烯两种气体,下列方法或所选试剂中不可行的是

A.可燃性实验B.酸性高锰酸钾C.澄清石灰水D.品红试液

2.下列过程,观察不到颜色变化的是(  )

A.NO气体暴露在空气中

B.往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C.Cl2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

D.往NaOH溶液中通入CO2

3.下列各组物质中,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溶液Z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

在洗气瓶中一定不生成沉淀的是

X

Y

Z

A

NO2

SO2

BaCl2

B

NH3

O2

FeSO4

C

NH3

CO2

CaCl2

D

CO2

HCl

BaCl2

 

A.AB.BC.CD.D

4.根据下列装置完成系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和浓硝酸的反应与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一样需要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B.BaCl2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BaSO3

C.H2S溶液中会出现黄色沉淀,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D.为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A试管中的试剂可以是KMnO4溶液

5.学生甲和学生乙完成了下列实验,其中实验现象完全相同的是

学生甲

学生乙

A.

向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向盐酸中逐滴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B.

向三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入三氯化铝溶液

C.

向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通入Cl2

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再滴加KSCN溶液

D.

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

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3

 

A.AB.BC.CD.D

6.将足量CO2通入NaOH和B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B段表示的离子方程式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CO2+OH-=HCO3-

②CO2+2OH-=CO32-+H2O

③CO32-+Ba2+=BaCO3↓

④BaCO3+CO2+H2O=Ba2++2HCO3-

⑤CO32-+CO2+H2O=2HCO3-

A.③①B.②⑤

C.⑤④D.④②

7.下列装置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SO2

B.验证SO2漂白性

C.收集SO2

D.处理含SO2的尾气

8.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现用70%硫酸溶液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

气体,实验现象很明显,且不易污染空气。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B.品红溶液褪色

C.溴水橙色褪去D.含酚酞的

溶液红色变浅

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光照时甲烷与氯气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B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X一定具有氧化性

C

两支盛0.1mol·L-1醋酸和次氯酸的试管中分别滴加等浓度Na2CO3溶液,观察到前者有气泡、后者无气泡

Ka(CH3COOH)>Ka1(H2CO3)>Ka(HClO)

D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H2SO4并加热,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

淀粉没有水解

 

A.AB.BC.CD.D

1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颜色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A.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红色

B.内壁有油污的试管做银镜反应→黑色沉淀

C.苯酚在空气中氧化→粉红色

D.稀KI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紫色

二、综合题

11.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可简化表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

(2)根据SO2的性质,可让工厂的烟道气通过________除去SO2,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3)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

注 溶液的pH越大,H+的物质的量浓度就越小。

①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相混合,pH将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少用煤做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12.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1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CaCO3、Ca(OH)2;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2)若X是空气,则上述反应中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___________,若空气过量,导致的结果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程中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1也可通过催化剂直接转化成无污染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工业废气中主要含N2、SO2,不考虑其他成分,则可用下列工艺生产NaHSO3过饱和溶液[NaHSO3过饱和溶液是生产焦亚硫酸钠(Na2S2O5)的原料]。

pH=4.1时,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艺中加入Na2CO3

固体、并再次通入废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硫不能燃烧,乙烯燃烧有黑烟,可燃性实验可鉴别,故A不选;

B.二者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选;

C.二氧化硫使石灰水变浑浊,而乙烯不能,可鉴别,故C不选;

D.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而乙烯不能,可鉴别,故D不选;

故答案为:

B。

2.D

【解析】

【详解】

A.无色气体NO暴露在空气中,会和氧气生成红棕色的NO2,故A错误;

B.往棕黄色的FeCl3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会生成红色的硫氰化铁,故B错误;

C.Cl2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会将有色布条漂白,故C错误;

D.往无色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均为无色,故D正确;

答案:

D。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NO2与SO2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NO2+SO2+H2O=NO+H2SO4,生成的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A错误;

B.NH3通入溶液使溶液呈现碱性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O2将氢氧化亚铁氧化为氢氧化铁沉淀,B错误;

C.NH3与CO2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铵,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错误;

D.CO2、HCl与BaCl2水溶液不产生沉淀,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CO2与BaCl2不反应。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硝酸氧化性更强,常温下就能和铜反应,而浓硫酸需加热,故A错误;

B.因为SO2的水溶液即亚硫酸的酸性较盐酸弱,不发生反应,故B错误;

C.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气体与H2S溶液常温下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硫(单质)和水,体现了SO2的氧化性,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当A中KMnO4溶液没有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已经完全除尽,避免了二氧化硫和可溶性硅酸盐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可溶性硅酸盐反应析出硅酸白色沉淀,说明碳酸能制取硅酸,能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酸性,故D正确。

故选D。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均发生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的反应,均观察到气泡生成,故A正确;

B.向三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入三氯化铝溶液,开始没有沉淀后生成沉淀,现象不同,故B错误;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通入Cl2先不变色后变红,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再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现象不同,故C错误;

D.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不反应,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3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现象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OA段发CO32-+Ba2+=BaCO3↓,BC段发生BaCO3+CO2+H2O=Ba2++2HCO3-,AB段没有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则AB段发生CO2+2OH-=CO32-+H2O、CO32-+CO2+H2O=2HCO3-,答案选B。

7.A

【解析】

【详解】

A.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所以不能用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取SO2,应使用浓硫酸,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导管“长进短出”,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应将进气管伸到瓶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长进短出,故C正确;

D.二氧化硫是污染性气体,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和碱反应,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含有二氧化硫的尾气,故D正确。

故选A。

8.A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硫溶于水显酸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故A错误;

B、因为二氧化硫有漂白性,所以品红褪色,故B正确;

C、因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溴水发生反应:

,所以溴水褪色,故C正确;

D、因二氧化硫能与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溶液碱性减弱,所以溶液红色变浅,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甲烷和HCl,HCl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A错误;

B.若X是NH3则生成白色的BaSO3,得到相同现象,B错误;

C.Ka(CH3COOH)>Ka1(H2CO3)>Ka(HClO),所以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产生气泡,Na2CO3和HClO不会反应,无气泡,C正确;

D.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之前要先加入NaOH中和H2SO4,不然新制的Cu(OH)2悬浊液和硫酸反应了,就不会出现预期现象,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Ka越大,酸性越强,根据强酸制弱酸原则,Ka大的酸可以和Ka小的酸对应的盐反应生成Ka小的酸。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硫通入石蕊溶液中生成亚硫酸,使溶液显酸性,石蕊遇酸变红,故A正确;

B.银镜反应的试管要洁净,否则不能形成银镜,则内壁有油污的试管做银镜反应,银不能均匀分布,则观察到黑色沉淀,故B正确;

C.酚羟基易被氧化,则苯酚在空气中氧化,观察到粉红色,故C正确;

D.稀KI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生成碘较少,不能观察到紫色,故D错误;

故选:

D。

【点睛】

选项D为易错点,注意浓度与颜色的关系。

11.SO2SO3碱液(或氨水)、氧化剂2H2SO3+O2=2H2SO4减小H2SO3+Cl2+H2O=H2SO4+2HCl①③⑤

【解析】

【分析】

(1)酸雨形成是含硫物质的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形成的,依据流程分析可知含硫燃气主要是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

(2)SO2是酸性氧化物,且SO2中硫元素显+4价,具有还原性,做还原剂,依据氧化还原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实现转化;

(3)①雨水的pH值变小的原因是由于排放出来的SO2等气体溶于水后生成H2SO3,H2SO3随雨水的下降,逐渐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生成易电离的H2SO4,2H2SO3+O2=2H2SO4,从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

②根据氯气能氧化H2SO3生成硫酸和盐酸,溶液的酸性增强,PH减小;

(4)少用煤作燃料、燃料脱硫、开发新的能源等措施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把工厂烟囱造高、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等措施不能有效地防止酸雨的形成。

【详解】

(1)酸雨形成是含硫物质的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形成的,依据流程分析可知含硫燃气主要是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反应的过程为:

SO2

SO3

H2SO4,则A物质的化学式为SO2,B物质的化学式为SO3;

(2)SO2是酸性氧化物,且SO2中硫元素显+4价,它可能升高到+6价,具有还原性,做还原剂,依据氧化还原反应,需要加入还原剂实现转化,则可让工厂的烟道气通过碱溶液(如氨水)或氧化剂(如酸性KMnO4溶液)而除去SO2,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3)①雨水的pH值变小的原因是由于排放出来的SO2等气体溶于水后生成H2SO3,H2SO3随雨水的下降,逐渐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生成易电离的H2SO4,方程式为2H2SO3+O2=2H2SO4,从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

②因氯气能氧化H2SO3生成硫酸和盐酸,两者都是强酸,酸性增强,pH减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3+Cl2+H2O=H2SO4+2HCl;

(4)少用煤作燃料、燃料脱硫、开发新的能源等措施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即①③⑤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⑤。

【点睛】

酸雨防治的主要措施:

①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②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③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④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⑤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

12.CaSO3CO4:

1NO将会被氧化成NaNO3,无法与NH4+反应生成无污染的N2NH4++NO2-=N2↑+2H2O2NO+2CO

N2+2CO2Na2CO3+2SO2+H2O=2NaHSO3+CO2加入Na2CO3固体会生成NaHCO3,再次通入废气,又重新生成NaHSO3,得到亚硫酸氢钠的过饱和溶液

【解析】

【详解】

(1)石灰乳的成分为Ca(OH)2,能与CO2、SO2反应生成CaCO3、CaSO3,加入石灰乳过量,还有剩余的Ca(OH)2;NO被X气体氧化生成的NO2被NaOH溶液吸收,所以气体2中被捕获剂捕获的气体主要为CO;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CaSO3,CO。

(2)根据反应流程可知,当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亚硝酸钠,二者配比为最佳配比;设NO为xmol、O2y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x×(3-2)=y×2×2,所以x:

y=4:

1;若空气过量,NO将会被氧化而生成NaNO3,无法与废水中的NH4+反应生成无污染的N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4:

1;NO将会被氧化而生成NaNO3,无法与NH4+反应生成无污染的N2。

(3)NH4+与亚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NO2-=N2↑+2H2O;气体1中含有NO、CO,通过催化剂直接转化成无污染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NO+2CO

N2+2CO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NH4++NO2-=N2↑+2H2O;2NO+2CO

N2+2CO2。

(4)pH=4.1时,I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SO2+H2O=2NaHSO3+CO2;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会生成NaHCO3,再次通入废气,又重新生成NaHSO3,得到亚硫酸氢钠的过饱和溶液;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Na2CO3+2SO2+H2O=2NaHSO3+CO2;加入Na2CO3固体会生成NaHCO3,再次通入废气,又重新生成NaHSO3,得到亚硫酸氢钠的过饱和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