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0475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道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2.掌握交通运输需求、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3.认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交通运输需求、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2.认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播放《航拍中国桥中的世界之最》,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让中国经济血脉更加畅通的桥梁,其中有世界第一长桥丹昆特大桥、全球第一座六线铁路大桥大胜关大桥、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等。

这些伟大的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交通运输点相互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一个区域的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这都是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

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就是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一般原则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4.2,课件展示每一原则所对应的实际案例,归纳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学生活动:

先阅读教材相关材料后主动思考案例中描述的交通运输布局所对应的原则,学生填写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内容。

然后和教师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点拨】

(1)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

(2)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3)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4)尽量少占土地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6)其他

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过渡】交通运输网由如此复杂的布局,那么,它在某一地区的布局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影响因素

【讨论】【合作探究一】

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使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落后。

近年来,

贵州省实施“县县通高速”计划,至2015年底,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为其冲出“经

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下图示意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

(1)分析贵州省高速公路每千米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的原因。

 

 

(2)分析贵州省“县县通高速”计划得以实施的社会经济原因。

 

(3)说明贵州省规高速公路网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

【点拨】交通运输网的点和线受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自然因素,要考虑地形、水文、地质、气候条件,比如在平原地区选线要尽量少占用耕地,在山区选线应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遇到沼泽地应避开;地质复杂的地区,要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免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在工程设计中还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

合理布局交通线,可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还可以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技术条件使得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讲解同时多媒体图表展示)。

小结: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以下任务:

1.区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更多的______________,从而要求交通运输布局做相应的变化。

2.【合作探究二】

济南和青岛是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2018年12月26日,济青高速铁路竣工运营,使连接济南和青岛之间重要交通干线增至7条,分别是308国道、309国道、青银高速公路、青兰高速公路、胶济铁路、胶济客专和济青高速铁路。

青岛北站位于青岛市,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客货特等站,为中国国家铁路网一级枢纽站,也是最大的铁路枢纽站。

下图为高速铁路网布局规划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描述高速铁路布局特点。

 

 

 

(2)连接济南和青岛的交通线路不断增多,试分析原因。

 

(3)说明青岛北站在客货换乘中的作用。

【点拨】教师以“青岛北站”为例,让学生理解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

小结:

1.一般而言,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2.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并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

3.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也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以下任务:

1.交通运输若不能满足区域发展所产生的________,则会阻碍区域发展,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

2.思考回答:

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交通运输的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3.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_______,且质量_______;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_______,且质量_______。

4.交通线和站点建设涉及气象、_______、_______、工程、_______、_______等技术领域以及施工水平。

5.随着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提升,从而有足够_______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为减弱。

【点拨】1.交通运输若不能满足区域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则会阻碍区域发展,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

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区域发展的“先行官”。

2.交通线和场站属于基础设施,投资额大但不能短时间直接收回投资,一般由政府组织建设。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区域,因资金紧张,交通线和场站的建设相对落后。

当区域处于工业化初期时,区域交通运输建设需求很大,并且还有各方面基础设施需要建设,政府一般无力全面、快速解决交通运输问题。

在这段发展时期,为解决突出的交通运输问题,区域一般需要借助外力。

因此,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交通运输的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

3.当区域发展至一定水平,政府拥有足够的资金,才能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水平。

所以,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且质量较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高。

4.交通线和站点建设涉及气象、水文、地质、工程、材料、机械等技术领域以及施工水平。

教师举例:

如我国的青藏铁路建设、沪昆高速铁路贵州段的高架桥景观等案例来引导学生直观感知。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三个方面的内容。

可以归纳为下面的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才能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由于所教授内容是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在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交通运输方式及其选择的内容,所以采取了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解决。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上学返校出行更是离不开交通。

所以本节所选取的案例为的青岛市,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在知识的引导和方法的点拨;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教师还通过教材和相关补充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文信息,深挖有用信息,建构起解决相似问题的思维模式,提高了课堂实效。

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融合,运用视频和大量图片,经过教材整合,采用案例教学贯彻始终,探究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多媒体课件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大容量,为学生感知事物提供了更宽阔的思维领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选用的学生自己生活的本省城市作为案例,更能够渲染气氛、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最终成功达到了本节的课标要求。

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从阐释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入手,进而讲述交通运输需求影响交通运输布局,最后讲述资金也会影响交通运输布局,从而得出区域发展影响交通运输布局。

本节教材依次安排“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三个标题。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材在第二个标题内容里设计了“案例”教学,在第三个标题里设置了“活动”教学,课后安排了“自学窗”。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和活动教学,增强说服力,同时,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测练习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2.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美国阿拉斯加(见下图)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是世界上第一条伸入北极圈的原油管道。

安克雷奇机场因低廉的机场使用费和优越的中转站位置成为全球第四大货运机场,其货运近1/4来自中国。

据此回答3~5题。

3.安克雷奇机场成为主要的中美航空货物集散地的原因是(  )

A.北部有高山阻挡,南部受寒流的影响

B.地理位置优越,航线接近球面大圆的劣弧

C.气候温暖,风力较小

D.人口密集,能源丰富

4.阿拉斯加输油管道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不包括(  )

A.多年冻土

B.复杂的地形条件

C.气象条件恶劣,多风沙天气

D.暴风雪

5.普拉德霍贝湾的石油是通过管道运到瓦尔迪兹港口,再经海洋运输到美国本土炼油厂的,在运输过程中没有使用铁路运输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铁路的技术不成熟

B.沿线多冻土,且多山地,地形复杂,很难建设铁路

C.铁路运输成本太高

D.速度慢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报道,2013年2月18日,中国企业获得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运营权,未来,瓜达尔港将会给中国能源供应通道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

瓜达尔港港口,位于巴基斯坦西南边陲,阿拉伯海之滨,靠近伊朗边境,距离世界主要运油航道霍尔木兹海峡更是只有400千米。

这个深水港,在10年前由中国贷款资助,分两个阶段兴建完成。

目前,来往中国和中东之间的海上贸易航道,尤其是石油运输非常遥远,如果通过瓜达尔港再由陆路输往中国,路程最多缩短85%。

材料二 下图为瓜达尔港相关区位图。

(1)沿中巴铁路模拟路线修输油管道有哪些不利条件?

 

(2)分析瓜达尔港的优势条件。

 

(3)列举中国公司接管瓜达尔港对中巴两国主要影响。

评测练习参考答案

1、C2、B3、B4、C5、B

6.

(1)地势起伏大,管道铺设困难;气候条件恶劣,不利于施工;多发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管道安全;国外施工后勤保障不便。

(2)海湾宽阔,风浪小;深水港,利于大型船舶靠岸;纬度低,终年不冻;靠近世界主要运油航道霍尔木兹海峡,来往船舶多;附近有机场公路,利于港口物资补给;经济腹地广。

(3)通过瓜达尔港再由陆路输往中国,路程缩短85%,节省运输成本;给中国能源供应通道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加强中巴合作,促进文化交流;给巴方带来资金、技术,促进其经济发展。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亮点:

1、本节课教学设计完整,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教师的导,学生的学,都能遵循知识学习的认识规律,也注重了师生的互动合作。

以学生自己的家乡胶州市作为切入点,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

2、在课堂教学中,多个教学环节中,多样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呈现,使学生如置身于历史、现代的演化变迁的情景剧中。

热爱家乡,想要建设美丽家乡的情感在师生之间引起强烈的共鸣,达成了情感、价值观培养的深层次目标。

3、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发挥地理图象功能。

本节课使用了大量学生所在城市的照片和各种地图,注重对学生材料阅读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挖掘材料和图表中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运用图象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二.不足之处:

1、案例的使用时间不够充分,未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效果一般。

2、课程涉及知识量完整,课堂的练习题的选取和题量未能让学生吃饱,个别知识讲解未能继续拓展延伸。

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发展影响交通运输布局。

(二)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组织学生开展对所在地发展情况及交通运输布局的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绘制图表,分析该区域交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

通过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他们对人地协调的理解。

综合思维:

重视案例教学法,教学中可以使用教材提供的案例,或者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实例,也可以由教师自己编制案例。

依据教学目标,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空间推理的方法,探究区域发展如何影响交通运输布局。

借助案例的分析和迁移应用,提高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重视运用地图和活动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发展的区域差异及由此带来的交通运输布局区域差异,通过这些活动落实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

地理实践力:

组织学生开展对所在地发展情况及交通运输布局的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绘制图表,分析该区域交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

通过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交通运输需求、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2.认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