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教学教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0398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教学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教学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教学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教学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教学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教学教材.docx

《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教学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教学教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教学教材.docx

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教学教材

 

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

四、发展重点

(一)传媒业。

  发展目标:

2009—2012年,全市传媒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

2012年,成都传媒集团年产值达

到40亿元,数字新媒体收入占集团媒体总收入10%以上,集团资产规模达100亿元,成为国内知名的以全

媒体深度融合为特色的综合传媒集团。

建设3—5个传媒产业园区,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

数字内容基地。

  

推进措施:

扶持成都传媒集团做大做强,加快发展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新媒体业务。

发展网络媒体和

移动媒体。

优化提升“成都全搜索”网站、“house100”等新闻门户网站和社区网站,建立“环球商业

博览”网络会展平台,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网络媒体。

推出手机报和手机杂志,推广双向互

动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培育新媒体内容提供商。

发展数字视听和移动内容。

与通信运

营商实施战略合作,建设“成都东区”数字音乐产业园,获取无线通信增值业务市场份额。

以网络教育

为切入点,建立数字出版发行平台。

支持“美食天府”数字电视频道实现跨区域播出,发展高增值业务

,培育数字内容提供商和内容集成平台服务商。

  加快传媒资源整合。

规划建设和打造“保利音乐主题公园”、“成都大魔方”城市娱乐中心,举

行体育赛事及演艺活动,打造传媒活动平台。

打通不同媒体形态之间的资源通道,最大限度调度和使用

新闻资源。

推进传媒资源与网游动漫、电信移动等资源整合,实施跨行业资源整合。

  

(二)文博旅游。

  发展目标:

2009—2012年,文博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

2012年,规划建设1—3座公益性

博物馆,2个以博物馆群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区,完成1—3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修复与利用,兴

办一批民间街区博物馆。

完善文博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市场机制,建成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博旅游之

都”。

  

推进措施:

加大文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文博资源对文化旅游业的支撑作用。

保护开发水井坊、

宽窄巷子(二期)、大慈寺等三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加快建设“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规划建设“

浣花文博旅游产业片区”,构建“三区两片”特色文博旅游产业发展区。

新建成都博物馆、都江堰虹口

深溪沟地震遗址保护和配套工程、抗震救灾纪念馆等特色文化主题博物馆,发展民间博物馆,构建特色

鲜明的博物馆体系。

打造“天府古镇”品牌,充分发挥成都文旅集团的机制优势,以古街、古镇和博物

馆为开发重点,通过资本运作,吸引战略投资,建立完善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营销平台。

  提升现有重点文博旅游品牌,完善文博旅游价值链。

以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遗

址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等为重点,提高展陈技术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延伸文博旅游产业链,提

升我市文博旅游品牌影响力。

  实施整合营销,塑造成都特色文博旅游品牌形象。

聚集全市博物馆主体,联合国内外媒体、旅游

组织和旅行机构,构建文博旅游营销网络,推进旅游中转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三)创意设计。

  发展目标:

2009—2012年,创意设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2012年,培育1—3个创意设计产

业集聚区,引进10—20个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工作室,扶持10家具有发展潜力的品牌设计企业

,打造1个在中西部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初步形成“成都设计”品牌效应,建成全国领先的创意设计

基地。

  推进措施:

促进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发展。

依托中心城区载体资源,打造“红星路35号”创意园区

、许燎源现代设计创意产业园、“锦绣工场”时尚设计街区、“UK028”家居文化艺术创意街区。

依托“

198”区域,规划建设“成都国际创意社区”等创意设计产业基地。

构建“两园两街一区”创意设计产业

发展格局。

围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家居设计等领域,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创意设计企业和

机构,促进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发展。

  完善创意设计公共服务。

搭建工业设计共性技术平台,建立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展示交易、行

业交流等平台,促进设计成果转化。

扶持本地重点企业和知名设计机构,发挥骨干企业和领军人物的行

业引领和带动作用,培育成都设计品牌。

组织开展创意设计推广活动,举办“太阳神鸟”杯创意设计大

赛、创意设计精品展、创意设计论坛等各类交流活动。

鼓励本地设计企业参加国内外设计展览、学术交

流、项目合作和设计创意类奖项的评选,支持具有成都文化特色的自主品牌设计产品的市场推广。

  (四)演艺娱乐。

  发展目标:

2009—2012年,演艺娱乐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2012年,制作一台具有全国影响

力的经典剧目,创作3—5部文化旅游剧并实现常态演出。

新建大中型剧院3—5个,增加座席数5000个。

演艺娱乐业主要指标及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打造中西部演艺娱乐中心。

  推进措施:

加快市场主体培育。

深化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和资产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培

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演艺市场主体。

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对创作主体、经纪中介主体、营销推广主

体的扶持力度。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演艺娱乐,支持民营演出企业和团体做大做强,培育壮大一批行业骨

干企业。

  大力培育演艺市场。

以旅游演艺为重点,创作《英雄·三国》大型旅游剧、《道解都江堰》大型

旅游实景剧等演艺剧目,构建旅游演艺品牌体系。

创新经营机制,以剧目创作、演员管理、演艺经纪、

推广营销为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构建演艺市场协作网络,提升我市演艺

娱乐业的市场竞争力。

  加快演艺娱乐载体建设。

实施《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布点规划》,新建新声剧场、

成都艺术剧院金沙旅游实景剧场、杂技团剧场和区级文化聚落等现代化大中型剧场,支持和推进四川省

体育馆、锦城艺术宫、成都艺术中心和川剧艺术中心改扩建。

支持实验剧场建设,营造开放的公共艺术

空间。

  (五)文学与艺术品原创。

  发展目标:

2012年,打造1—3个以文学与艺术品原创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支持建设四川

美术馆。

重点扶持5—10个现代化、专业化的艺术品经营机构,引导和规范艺术品市场秩序,构建多层次

的市场体系。

打造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学与艺术原创中心。

  

推进措施:

规划建设载体,打造文学与艺术品原创集聚区。

依托中心城区旧厂房、“198”区域和近郊

区域,规划建设“成都东区”、“艺术之家”、三圣艺术品原创与交易基地和“洛带文化艺术村”,聚

集国内外知名、具有潜力的作家和艺术家,引进现代经纪画廊等机构,完善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展示、

交易、交流、培训等功能,打造以文学与艺术品原创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支持建设四川美术馆和

一批私立美术馆,完善艺术品研究、收藏、展示和公众艺术教育等公共功能,带动机构收藏和私人收藏

,促进艺术品原创和交易。

  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和提升艺术品市场活力。

依托《青年作家》和成都画院,探索建立全国性的

文学与艺术品创作交流平台,壮大文学与艺术品原创人才队伍。

扶持现代经纪画廊、拍卖行等市场营销

推广主体,提高我市文学与艺术创意的产业转化能力和水平。

  搭建交流平台,优化文学与艺术品原创环境。

探索设立成都文学艺术发展基金,重点扶持本地文

学和艺术优秀作品的创作,参与文学与艺术品投资,调动社会力量促进产业发展。

培育“成都文艺双年

展”等文学与艺术品博览品牌展会,构建以艺术交流和艺术品展示交易为核心的会展平台,营造良好氛

围。

  (六)动漫游戏。

  发展目标:

2009—2012年,动漫游戏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

2012年,引进1—3家在国内有影

响力的知名企业,打造1—2个以动漫游戏为特色的文化科技主题公园,以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数字电

影、动画制作为重点,建设全国动漫游戏研发运营中心、动漫游戏体验消费中心、动漫游戏实用人才供

给中心。

  

推进措施:

提高动漫游戏产业集中度。

引进国内知名动漫游戏企业,充分发挥盛大、金山、腾讯、蓝

猫等知名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借鉴其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提升本地动漫游戏研发运营能力

,延伸产业链,带动衍生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扶持博瑞梦工厂、叶网科技、斯普软件、欢乐数码等

本地骨干企业,提高我市动漫游戏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规划建设文化科技产业园。

引进国内龙头企业,打造以文化创意产业研发生产和旅游消费为核心

,集动漫游戏、特效电影、创意设计、演艺娱乐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延伸动漫

游戏产业链,促进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培育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鼓励动漫游戏产品原创研发。

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等关键要素,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

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保持我市动漫游戏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七)出版发行。

  发展目标:

2009—2012年,全市出版发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

2012年,我市出版发行业年

总收入突破220亿元。

打造1—3个出版发行产业基地,支持市域骨干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发展,打造全国

领先的出版发行中心。

  推进措施:

深化国有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培育出版发行市场主体。

实施成都时代出版社、成都音

像出版社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整合成都传媒集团所属报刊杂志社,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期刊

业领军企业。

  加快基地和园区建设,促进出版发行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建设数字出版基地、四

川文化产业园和成都现代印务基地,完善出版发行产业链,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新闻出版、网络发行和

现代印务。

引导大型出版发行集团数字化转型,鼓励跨行业、跨媒体、跨区域经营,打造复合型特色文

化创意产业基地。

  健全文化产权要素市场,完善版权服务体系。

依托版权服务中心,建立集文化产权交易、投融资

服务和文化产业项目信息交流、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孵化、登记、展示、推介、交易

、经纪等各类服务,构建中国西部综合性的文化产权要素市场。

通过建设全国首个版权示范城市,逐步

构建功能齐备、配套完善的综合性版权服务体系。

  提升品牌节会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持续举办“成都全民读书活动暨成都购书节

”,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培育阅读消费市场。

努力办好2010年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创新展会

内容与形式,强化辐射引导功能,繁荣出版物市场,提高我市在全国出版发行领域的市场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