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0077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docx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docx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

篇一: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

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

他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

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

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

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1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

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

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他暗暗下定决心:

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

他哪里敢懈怠分毫。

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大禹感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大业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任务一定要完成。

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

2

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

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

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

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

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

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3

然后他治理山,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

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

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

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

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

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篇二: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

4

大禹,姓姒,名文命,也称禹,夏禹。

传说,他是中国古代部落联盟的首领,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受到人们的崇拜。

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就有许许多多。

禹的出生就很神秘,据说禹的父亲名叫鲧,也是一个部落领袖,因为在尧的时候,中原地区洪水横流,黄河、洛河泛滥成灾,百姓们流离失所,深受其害。

尧知道这是关乎人们生死的头等大事,就向四岳说:

“谁有治理水患的能力,你们推荐一个人。

”四岳说:

“鲧可担当此任。

”尧就派鲧去治理洪水。

鲧寻思天下这么大,怎样能治好呢~想了想就偷吃了天帝的“息壤”,当下力大无穷。

他指挥各地的人们,见哪里水大就扒山堵水,这里堵住了,就再到那里去堵。

他高兴地堵住了黄河、长江。

谁知一遇上暴雨,洪水猛涨,冲坏大堤,危害更加厉害。

鲧治水九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大禹,姓姒,名文命,也称禹,夏禹。

传说,他是中国古代部落联盟的首领,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受到人们的崇拜。

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就有许许多多。

禹的出生就很神秘,据说禹的父亲名叫鲧,也是一个部落领袖,因为在尧的时候,中原地区洪水横流,黄河、洛河泛滥成灾,百姓们流离失所,深受其害。

5

尧知道这是关乎人们生死的头等大事,就向四岳说:

“谁有治理水患的能力,你们推荐一个人。

”四岳说:

“鲧可担当此任。

”尧就派鲧去治理洪水。

鲧寻思天下这么大,怎样能治好呢~想了想就偷吃了天帝的“息壤”,当下力大无穷。

他指挥各地的人们,见哪里水大就扒山堵水,这里堵住了,就再到那里去堵。

他高兴地堵住了黄河、长江。

谁知一遇上暴雨,洪水猛涨,冲坏大堤,危害更加厉害。

鲧治水九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收效甚微。

这时,尧因年事已高,把帝位禅让给了舜。

舜接任后到全国各地巡查民情,发现鲧治水无力,非常恼火。

这时,杨二郎下界视察,得知是鲧偷吃了“息壤”,报给天帝。

天帝听后大怒,命令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

谁知鲧死了三年,尸首一直不腐烂。

后来有个狂人就刨开他的肚子,想看看里面是啥,不料就跳出个白胖小子,见人就会说话,在地上跳来跳去,见风就长,不一会儿就长成一个七尺高的大小伙子。

出现了这样的奇人怪事,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人前来看稀奇。

有一对老夫妇,年过半百,膝下无子,也赶来看。

大伙问他叫啥,小伙子说:

“我叫文命。

玉皇大帝知道民间有难,命我下界治理洪水,拯救百姓。

这对姓姒的老夫妇见小伙子长得英俊,高兴极了,老汉看

6

看老婆,老婆看看老汉,俩人会意的点点头,都想收留这个小伙子当儿子。

老汉笑着对文命说:

“孩子,你现在也没有家,如不嫌弃,跟我老两口一起过好吗,”文命见二位老人慈祥和善,连忙跪拜道:

“父母在上,请受孩儿一拜~”老汉高兴地扶起孩子,从自己身上脱下斗篷披在文命的身上。

姒老汉老来得子。

消息传到了舜帝的耳朵里,舜感到此人出生不凡,就派伯益去调查真相。

伯益回来说:

“此人姓姒,名文命,身高八尺,体魄强壮,没从过师傅却聪明过人。

每天和邻居长老筹划治水,相当有干才。

”舜一听大喜过望,当下派伯益前去相请。

伯益说:

“人已在殿外等候。

”说罢便传文命上殿。

舜观文命举止大方,很有礼貌,就说:

“听说你热心为百姓解除水患,今赐你名禹,命你去治理治水,派伯益和后稷为你的助手,你看如何,”文命听罢,叩头领命而去。

禹接受父亲堵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归流的办法。

在荆山,禹得到了一柄大神斧;在黄河,他得到了黄龙的协助。

逢阻开山,遇沟添土,只知道辛辛苦苦忙着治水,自己三十岁了还没有结婚娶妻。

这时,有一只九尾白狐,看上了这位治水英雄,就变成一位美丽的姑娘,化名涂山氏,带着一群姑娘来到治水工地,为民工送茶送饭,慰问英雄。

在民工休息时,姑娘们翩翩起舞,涂山氏带头唱了起来:

7

治水小伙真吃苦(唻),日夜战斗在河心(吔)。

为了百姓不受害(唻),远离家乡到外边(吔)。

大禹首领本领高(唻),十人见了九人夸(吔)。

阿妹越看越动心(唻),愿与英雄结同心(吔)。

几个小伙子忙推着禹说:

“你听~人家姑娘们为咱唱歌跳舞,你也代表咱们唱几句吧~”

在大伙的鼓动下,禹也放开嗓子唱了起来:

春季里来百花开(哎),

仙女们来送饭(吔),

小伙子干劲添(哎)。

那怕洪水狂(唻)。

------

通过对歌,禹和涂山氏更加爱慕,在大家的撮合下,他们结了婚。

婚后,禹又一头扎进治水工地,“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带领民工到处治水,感动了天神帮助。

在黄河、长江大河里出现有黄龙摇尾帮他疏导河道;有鱼身人脸的河精,送给他河图,帮他治水;还有蛇身人面的神送给他一尺二寸的玉筒来度量天地、定水位,使他加快了治水速度。

传说,禹最后带人来到卢氏治理洪水,卢王和禹登上熊耳山一看,只见卢氏盆地一片汪洋,山民们都被洪水逼上了山顶。

经过勘察,禹决定从崤山的山顶山挖一道大壕让洪水流入黄河。

谁知那一带的山石坚硬如铁,禹说:

“这真是个铁

8

岭~”后来“铁岭”就叫开了。

铁岭打不通,禹又看准了金斗山北面的一道沟。

他让民工先砍大树,堆满山沟,然后点火焚烧。

经过三天三夜的焚烧,这种石灰岩的石山一经火烧就分散成灰。

这时天突降暴雨,大水卷过燃烧过的山沟,一下把山沟冲下去许多。

禹看这办法不错,就让大家反复焚烧,而他自己则拿把大神斧,每天开山不止。

涂山氏总不见禹回家,便来到治水工地,商量着要去送茶饭。

禹说:

“你去工地,一定要守规矩,必须听见鼓响才可以上去。

”她答应记下了。

有一天,禹正在开山,不留意一个石头滚下去敲响了大鼓。

涂山氏高兴地提着饭罐走向工地,但怎么也找不到禹的踪影,就向民工们询问。

一民工指向半山说:

“那不是,正在开山呢~”涂山氏一看,是一只大黑熊在举斧劈山。

她不相信,就喊叫起来。

禹回头一看:

呀~是美丽的妻子送饭来了。

就赶快往下跑。

涂山氏看见大熊向她奔来,一时羞愧难忍,气得扭头就往回跑。

禹一看自己还是一头大黑熊,赶紧变回了魁伟的原貌。

可就在这霎那间不见了妻子。

顺沟找了半晌,见一个美人石极像妻子,就坐到大石旁边说:

“不要生我的气了,咱们回家吧~”禹好话说了几箩筐,也唤不醒美丽的爱妻。

禹火了,大声说:

“你还我儿子~你还我儿子~”只听一声巨响,大石启开一道口子,石缝里蹦出一个胖娃娃,一

9

头扑进大禹怀里。

大石里还传出声音:

“我们的缘分已尽,你们父子走吧~”禹只好抱着儿子返回了治水工地。

禹在卢氏,先后疏通了五里川、朱阳关两大盆地的河道,引老鹳河、淇河水入长江;又凿开了山河口,使卢氏盆地的洪流归入黄河,从而平定水患,保障了江、河中下游部族的安全,他也因治水有功,被公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疏导洛河,禹花了不少心血。

他用剑在山河口崖壁上刻下一个“雒”字,以作纪念。

后人把禹新开的河沟叫做“大禹沟”,禹用过的石灶称“禹王灶”,用过的脸盆称“禹王盆”。

并在金斗山腰建禹王庙,塑禹王像,以纪念大禹治理洪水的丰功伟绩。

大禹治水的事迹还载入了史篇,《尚书.禹贡篇》载:

“大禹导洛至熊耳”。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载:

大禹治水定九州,“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东北流而会合涧水、缠水、再东流纳入伊水,然后东北注入黄河。

清代卢氏知县刘应元在山河口凿石刻诗,并在河西崖壁留下大型摩崖题记“神禹导洛处”以作纪念。

篇三: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

是什麽还没有定论,应是神话故事,从下参考(

详细:

大禹治水

10

在位的时候,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

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

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

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

首领们说:

“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

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

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

11

西北)。

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

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

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

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后代的人都称赞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

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

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这时候,已到了氏族公社后期。

生产力发展了,一个人生产的东西,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了剩余。

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余产品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变成氏族的贵族。

有了剩余的产品,部落和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捉了俘虏,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把他们变成奴隶,为贵族劳动。

这样,就渐渐形成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

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

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

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

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了。

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符其实的国王了。

禹原来有个助手叫做皋陶(音gāoyáo),曾经帮助禹治理政事。

皋陶死后,皋陶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

按照禅让的制

12

度,本来是应该让伯益做禹的继承人的。

但是,禹死以后,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

这样一来,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式被废除,变为王位世袭的制度。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

在我国到处都有关于大禹的遗迹和传闻。

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陕西韩城县有禹门;山西河津县城有禹门口;山西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址;市郊有禹王台;禹县城内有;湖北东端有禹功矶;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甚至远在西南的四川南江县还建有禹王宫;而河南洛阳更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

这些遍布中国的大禹遗迹,记刻着大禹的丰功和人们的思念。

大禹是我国古代伟人中最受人们崇敬的一个。

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从他父亲鲧(gun滚)的时候起,就开始治水。

我国人民与洪水搏斗的古老故事,就是从鲧开始的。

相传距今约四千多年前,我国是尧、舜相继掌权的传说时代,也是我国从向过渡的时期。

那时,生产能力很低下,生活条件很艰苦,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载就要闹一次水灾。

有一次,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洪水横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死亡。

活着的人们只得逃到山上

13

去躲避。

部落联盟首领尧,为了解除水患,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请各部落首领共商治水大事。

尧对大家说:

“水灾无情,请大家考虑一下,派谁去治水,”大家公推鲧去办理。

尧不赞成,说:

“他很任性,可能办不成大事。

”但是,首领们坚持让鲧去试一试。

按照当时部落的习惯,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与大家意见不相符,首领要听从大家的意见。

尧只好采纳大家的建议,勉强同意鲧去治水。

鲧到治水的地方以后,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

他把人们活动的地区搞了个象围墙似的小土城围了起来,洪水来时,不断加高加厚土层。

但是由于洪水凶猛,不断冲击土墙,结果弄得堤毁墙塌,洪水反而闹得更凶了。

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一事无成,并没有把洪水制服。

舜接替尧做部落联盟首领之后,亲自巡视治水情况。

他见鲧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把鲧办罪,处死在羽山(神话中的地名)。

随后,他又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还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弃、东克族的首领伯益和皋陶(gaoyao高摇)等人前去协助。

大禹领命之后,首先寻找了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接着就带领契、弃等人和徒众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头、上游、下游大略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积一些石头

14

或作为记号,便于治水时作参考。

这次考察是很辛苦的。

据说有一次他们走到山东的一条河边,突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了,一下子卷走了不少人。

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没了,有些人在翻滚的水流中失踪了。

大禹的徒众受了惊骇,因此后来有人就把这条河叫徒骇河(在今和聊城县一带)。

考察完毕,大禹对各种水情作了认真研究,最后决定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

大禹亲自率领徒众和百姓,带着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木耒等工具,开始治水。

他们一心扑在治水上,露宿野餐,粗衣淡饭,风里来雨里去,扎扎实实地劳动着。

尤其是大禹,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腰累疼了,腿累肿了,仍然不敢懈怠。

据考证,当时大禹洽水的地区,大约在现在的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

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

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巍峨雄姿,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

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但是,特大洪水暴发时,河水就被大山挡住了去路,在缺口处形成了游涡,奔腾的河水危害着周围百姓的安全。

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

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

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

15

卷走了。

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

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

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获得了成功。

原来,黄河水系有主流、支流之分,如果把主流加深加宽,把支流疏通,与主流相接,这样就可使所有支流的水,都归主流。

同时,他们把原来的高处培修使它更高,把原来的低地疏浚使它更深,便自然形成了陆地和湖泽。

他们把这些大小湖泽与大小支流连结起来,洪水就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了。

大禹指挥人们花了十年左右的功夫,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开了一条又一条河渠。

他公而忘私,据说大禹几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

第一次他路过家门口,正好遇上妻子生孩子,大家劝他进去看一看,照顾一下,他怕影响治水,没有进去;又有一次,他的孩子看见了父亲,非常高兴,要大禹到家里看一看,他还是没有进去。

他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开山挖河的事业中了。

治水成功之后,大禹来到茅山(今浙江绍兴城郊),召集诸侯,计功行赏,还组织人们利用水土去发展农业生产。

他叫伯益把稻种发给群众,让他们在低温的地方种植水稻;又叫

16

后稷(ji)教大家种植不同品种的作物;还在湖泊中养殖鱼类、鹅鸭,种植蒲草,水害变成了水利。

伯益又改进了凿井技术,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到处出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舜的助手。

过了十七年,舜死后,他继任部落联盟首领。

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夏禹死后就葬在茅山,后人因禹曾在这里大会诸侯,计功行赏,所以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

这就是绍兴大禹陵的由来。

而今的禹陵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

1979年重建大禹陵碑亭一座,飞檐翘角,矗立于甬道尽头。

内立明朝人南大吉书写的“大禹陵”巨碑一块。

亭周古槐蟠郁,松竹交翠,幽静清雅。

亭南有禹穴辨亭和禹穴亭,是前人考辨禹的墓穴所在之处。

大禹为民造福,永远受到华夏子孙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为炎黄后裔怀念。

人们来到绍兴,总忘不了去市东南的大禹陵观瞻。

民间传说的”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的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国家刚刚形成时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一件事。

据古文记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发生了一次特大的

17

洪水灾害。

当时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端低下,生活非常困难。

面对到处是茫茫一片的洪水,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部落联盟首领尧,为了解除水患,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了鲧去完成这个任务。

由于他用的是“堙”、“障”等堵塞围截的方法,治水9年,劳民伤财,不但没有治住,反而越来越大。

尧死后,大家推举舜当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舜巡视治水情况,看到解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将鲧治罪,处死在羽山。

部落联盟又推举鲧的儿子禹。

禹是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

他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意志坚强的大禹,看到群众受到水害的情景,想到自己肩负的重大任务,便毅然决然地告别妻子,来到治水的工地。

大禹请来了过去治水的长者和曾同他父亲鲧一道治过水害的人,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寻找根治洪水的办法。

有人认为:

“洪水泛滥是因为来势很猛,流不出去。

”有人建议:

“看样子,水是往低处流的。

只要我们弄清楚地势的高低,顺着水流的方向,开挖河道,把水引出去,就好办了。

”这些使大禹受到很大启发,他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方面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改鲧过去“堵塞”的办法为“疏导”来根治水患。

为了便于治水,大禹还把整个地域划分为九个大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州。

从此,一场规模浩

18

大的治水工程便展开了。

大禹亲自率领20多万治水群众,浩浩荡荡地全面展开了疏导洪水的艰苦卓绝劳动。

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

他手握木锸(形状近似于今天的铁锨),栉风沐雨,废寝忘餐,夜以继日,不辞劳苦。

由于辛勤工作,他手上长满老茧,小腿上的汗毛被磨光了,长期泡在水中,脚指甲也脱落了。

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这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没几天,恰好从家里传来婴儿哇哇的哭声,他怕延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路过家门,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但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他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过家门,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

使劲把他往家里拉。

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治水工作还是很忙,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在大禹领导下,广大群众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服服贴贴地流入大海。

他们又回过头来,继续疏通各地的支流沟洫,排除原野上的积水深潭,让它流入支流。

从而制服了灾害,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大军还大力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修整土地,恢复生产,使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对于大禹的功绩,广大人民歌颂他,感谢

19

他,怀念他,当时人们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

相传黄河上游的龙门山上的禹门口(今陕西韩城与西河津之间),为大禹所凿。

龙门山口,口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